南村里福德祠5大好處

會選擇以龜來做為主題,其中主要取幾個吉祥意涵:一、烏龜代表長壽,適合祝壽,二、烏龜重心低,走路四平八穩,代表平安,三、龜屬於五行中的「北玄武」,北方屬水,水代表財,拜烏龜除了祝壽求平安,也代表求財。 「千龜來朝」的活動獎項包括由學者專家評選出的「最佳造型獎」、由所有參觀民眾票選的「最佳人氣獎」,以及透過「擲筊」,由土地公欽定的「土地公賞」,此活動在慶祝土地公聖誕之時,同時也藉由舉辦活動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結合宗教信仰與當地居民生活。 除此廟外,臺中市西區的美村公園與大益公園、北區的賴明公園與梅川公園、南屯區的大興公園等地皆有里長依《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獲准興建土地廟,但2004年3月接連發生居民反對在美村公園、大益公園內蓋廟,先後連署向市府陳情。 北屯區仁愛里因沒有土地公廟,里民對興建意見不一,里長張耀祖就先對進行意願調查,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依據。 內政部也在該年表示決定基於宗教平等原則,反對在公園綠地興建廟。

皆因他们为民请命,奏请清政府展界复乡,最终促使清政府于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撤销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颁布的“迁界令”,准许原居民回迁恢复原籍;并于同年八月使康熙五年(1666年)被撤县的新安县得以复县。 某日,地主林川田想為此廟的土地公娶一尊土地婆,便以下厝竹林子一帶的溪石,委由石匠雕刻成土地婆像,這也是下厝福德祠最早的土地公與土地婆的由來。 該祠管理委員會有10多位委員,每年均有社區急難救助及頒發逢甲、逢福二里的學生獎學金。 逢甲福德祠位於西屯區逢甲里福星路669號,正在福星路底與弘孝路口上,後面有福星公園,為里民運動休閒的理想地方,面對櫻花黃昏市場,時常有十方善信前來敬拜。 出資在美村公園蓋廟的吉龍里里長廖哲雄,遭附近的黃金映象等多個社區大樓住戶抗議,直到2005年5月25日經廣民里里長彭文和協調,由黃金映象住戶自籌新台幣100萬元補償廖哲雄,才中止建廟。

南村里福德祠: 台灣基進李雨蓁進屏東縣府小內閣

根据华都村大伯公庙总务蔡传泉说,华都村有几间庙,7条路有关公庙、2条路有济公庙,但是村民感情最深的就是6条路这间大伯公庙,村民除了出钱出力兴建新庙,这些壁画当年也是村民自动自发捐献,每幅300令吉,名字永刻在画下作为纪念。 整间店里里外外都画上一幅幅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古老传说故事,包括24孝及关公救嫂和桃园三结义的忠贞义胆的壁画。 这间大伯公庙,也成了华都村民的地头老神,农历初一十五,村民就沐浴净身上香,尤其是农历年除夕夜晚上12点一到,村民就穿着新衣来拜大伯公。

亲的浏览器并未启动JavaScript,请开启浏览器JavaScript状态或是升级成可执行 JavaScript 的浏览器,以便正常使用网页功能。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您可以考慮作出一點點贊助鼓勵,不需手續費,轉帳操作也相當容易。 境內信眾十分喜愛本祠環境,因此每逢傍晚茶餘飯後,居民或相邀對奕,或三五成群閒聊,為車水馬龍的市街,增添幾分閑適與安和。

南村里福德祠

日治時期兩側翼遭當地居民占用,又因此時期彰化市進行市區改正拓寬西門,而拆除了部分的西門福德祠建築,廟宇也被迫往後遷移,致使格局縮減為僅有正殿前帶拜亭,即現存所見之廟貌。 台南市「六合境大埔福德祠」感念市警二分局緝毒阻詐成效亮眼,特由代表人王松濤先生致贈禮劵獎勵緝毒、打詐有功人員,感謝對於轄區治安維護及民眾財產保護的付出。 嘉慶19年(西元1814年),小南天因年代久遠,已呈頹落,故由地方人士發動重建重修,並於嘉慶23年完工,並改懸「嘉慶乙卯年小南天」的廟匾。 小南天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嘉慶年後又歷經大大小小的整修工程,而因曾元福總兵在境內的太平街興建公館,因此小南天的土地公因而升格,加冠晉爵。 南村里福德祠 主任委員吳政達表示,小南天草創於南明永曆20年(康熙5年,西元1666年),據傳在明鄭時期「小南天」的匾額,還為明寧靖王的手書,小南天在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予以重建,是台南府城最早的土地廟之一。

南村里福德祠: 民國43年 (西元1954年)

新北市一名90歲蔡姓婦人,今(15)日早上8點多獨自出門到永和區永和路一段附近等公車,但她才走到一半公車就來了,匆匆忙忙想上車,卻因為下雨天不慎滑倒倒在地上,陳姓駕駛當下似乎沒發現,發動準備離開,導致蔡姓婦人左手臂遭後車輪輾傷。 第一時間民眾大喊要陳姓駕駛停車,他才緊急煞車,同時打電話報請警消到場,好在蔡姓婦人送醫後並無生命危險,留院觀察。 小南天福德爺祠歷史悠久,經歷過數次政權更迭,但依然在番薯崎一帶屹立不搖,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之一,若有機會經過此地,可以撥點時間入內參拜,或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借土地公之口,告诫为官者要清正廉明,体恤百姓,不要“存心刮地皮”榨取民腴民膏,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香港不少小商店门前也有一个迷你的神位安奉土地公,很多家庭门外亦有同样安有神位,并每天定时上香祭祀。

南村里福德祠

原通過實施的自治條文規定土地公廟與百姓公廟若配合公共設施遷建,里內又無適當的私有土地可供遷建者,可在公園重建,後來修正後增列里內無土地公廟且無土地設置者也可申請。 條文也限制需依公園綠地面積限制興建使用面積,若該里已有土地公廟,則不宜再提申請。 如南區工學里里長陳道森原想將工學里福德祠建在工學北路綠園道,但因該里的菜市場內已有土地公,被市府以稱為「一里一廟」的規定駁回。

南村里福德祠: ‧ 台南市後備指揮部格鬥測驗 官兵磨練戰技

民政局表示,文明路福德祠可溯自清朝,主要供奉福德正神,前人開墾定居後,為當地信仰中心,長年提供地方居民心靈寄託;廟方並熱心參與地方事務,致力於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 據說南門福德祠在早期經重建過程中將座落土地公廟旁的神龜石雕搬移,從此消失神踪,常引發居民們的想念,因此南門福德祠管委會於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於廟旁,讓居民勾起過往回憶。 南村里福德祠 另每年舉辦的「千龜來朝」活動是1種以各式食材製作神龜以敬拜土地公的競賽。

  • 民視新聞/畢翔、李志鋭、陳威余 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委補選,剩下三個多星期,吳怡農今天(12月16日)打地面戰,來到松江市場掃街拜票,婆婆媽媽都爭相搶合照。
  • 另每年舉辦的「千龜來朝」活動是1種以各式食材製作神龜以敬拜土地公的競賽。
  • 南街在宗教祭祀上較為著重,因此有飛簷式屋脊、黃色琉璃瓦與雙龍搶珠的華麗裝飾,且現存廟貌為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時奠定,原貌不復存在,因此古蹟本體以北門福德祠為主。
  • 土地公可說是最親近人民的神祇,若以管轄範圍來看,土地公的管轄範圍可說是最小的但也最密集的。
  • 印尼漁工工會訪團來台與高雄魷秋刀、鮪延繩釣2大遠洋漁業公會簽訂合約,15日並拜會高雄市長陳其邁(右)。
  • 胡志強在2011年代表接受該廟捐贈救護車時說,福德祠改建時土地發生問題,後來採公園綠地改建方式,大概是當時唯一的案例。
  • 原燕尾處有剪黏貼飾與泥塑等民間信仰人物與花鳥裝飾,但多數已脫落,雖不是富麗堂皇,但其工藝價值仍值得欣賞。

廟內有三尊伯公;拜亭內或坐或站的信徒,自然的形成本祠特有的庶民風味。 南村里福德祠 大埔福德祠連拜亭佔地僅有20餘坪,雖然面積不廣,但拜亭極為乾淨,廟前通風良好,十分清涼。 本祠境內民風淳厚,不少人世居當地,從事製作麵線,因之大埔街昔稱麵線街,居民自幼穿梭於廟前,人、神之間關係極為親暱,因此大埔街居民均暱稱本祠主神福德正神為『伯公』,儼然就是當地居民的大家長。

南村里福德祠: 台南議長參選人咆哮員警錄影帶案移送檢方

大埔福德祠的土地公與六合境另外兩間土地公廟的土地公據說為親兄弟,其中大埔福德祠是排行老三的「三伯公」,大伯公是仁厚境福德祠的土地公,而二伯公是油行尾福德爺廟的土地公。 該祠草創於清代的上福興庄,日治大正年間聚落改為上石碑(即今之逢甲里),舊祠在現址附近。 昭和年間因為興建水湳機場,福德祠遭拆除,地方仕紳商議暫於三甲二地方(今之櫻花路一帶)建一簡易祠。

去年4月17日開始遷移,前10天先開挖基座,完成後就到原址把土地公廟吊起來,置放在卡車上,短短3分鐘的車程,為避免碰到電線,便花了1小時搬遷,並在當天完成安座,讓土地公繼續守護著蘆竹湳。 小南天福德正神的靈驗就不必多言,有趣的是,在小南天福德爺祠中求籤的方式十分特殊,籤詩的體制也不太一樣。 台灣最常見的籤詩有「六十甲子籤」、「百首籤詩」兩個體系,而這裡的籤詩是少見的「二十八星宿籤」,總數為二十八張。 求籤的方式也不是常見的先抽籤再擲筊跟神明確認,而是跟神明稟告完問題後,直接擲筊三次,按照三次所得到的結果到籤詩板觀看神意,如果是三次允筊就看「三信」這一欄,兩次笑筊一次允筊就看「笑笑信」這一欄。

  • 逢甲福德祠位於西屯區逢甲里福星路669號,正在福星路底與弘孝路口上,後面有福星公園,為里民運動休閒的理想地方,面對櫻花黃昏市場,時常有十方善信前來敬拜。
  • 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旁邊有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
  • 小南天福德正神的靈驗就不必多言,有趣的是,在小南天福德爺祠中求籤的方式十分特殊,籤詩的體制也不太一樣。
  • 境內信眾十分喜愛本祠環境,因此每逢傍晚茶餘飯後,居民或相邀對奕,或三五成群閒聊,為車水馬龍的市街,增添幾分閑適與安和。
  • 該年1月30日,春節假期前夕,市府拆除這間才建好七日的土地公廟。
  • 2002年,臺中市議會依《地方制度法》通過《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

2018年,時任市長的林佳龍在主持西屯區地花博座談會上,將保持此廟完整,說是維護何厝、何福、何安里里民宗教信仰權益。 同年10月2日,市政總質詢會議上,面對張立傑議員質詢,地政局長張治祥解釋因建築物未合法,不然縱使更改為寺廟專用區,福德祠也還無法成為公共建物,遂無法直接取得土地所有權,所以望廟方設法集資購買。 陳淑華則是邀請地政局長張治祥、廟方前主委何茂進、現任主委鍾福立及多位里長,對廟地得標人花半年時間協調,讓得標人願意解除高達新台幣兩千萬的購地合約。 於是地政局接受請託,沒有透過預算審查程序,用重劃基金裡超支併決算的方式,拿重劃基金買回土地,再以當期土地申報地價總額5%為租金額,出租給廟方,於2017年4月報審計處。 廟宇遂得以保住的廟方則計畫先租後,日後再集結眾人之力籌募向市府標購土地。 朱術桂是明朝宗室,封爵寧靖王,是明鄭時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擔任明鄭王朝的監軍,最終也在台灣往生,高雄有專門祭祀祂的華山殿。

小南天福德廟土地公神威顯赫,顯靈助信眾的傳聞時有所聞,其中發生在日治時期昭和六年(1931)的傳奇尤為深刻,時任製糖株式會社的日籍社長,某晚在糖廠巡視時被不知何物的黑影嚇到後,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且遲遲不見好轉,拜訪了多位名醫皆未見狀況明朗。 有村民建議他可找小南天福德廟的土地公幫忙,於是便商請廟方將土地公請至斗南派出所,乩童用社長的衣物做了為期七天六夜的法事,法事結束後,社長的病情也逐漸好轉。 台南有「小南天福德爺祠」,又稱「番薯崎小南天」(請參考:小南天福德爺祠 擁有少見二十八星宿籤詩板);在雲林斗南也有小南天福德廟,創建於清乾隆22年(1757),主祀土地公、土地婆。

該年1月30日,春節假期前夕,市府拆除這間才建好七日的土地公廟。 拆除過程中,堆高機數度在廟前熄火,最後以燒金紙向土地公解釋用意後,才以順利拆除。 大伯公庙外有一个空旷的土地,村民建了一个篮球场,每到傍晚太阳西沉时分就来这儿打篮球,是年轻村民午时集合的地方,累了就在大伯公庙的莲花宫歇息,老人则在庙旁的小屋喝茶,联络情谊的闲话家常,乐也融融。

到了雍正初年,巡撫道台吳昌祚再予以修建,在乾隆58年(西元1792年)時,又再度加以重修。 南村里福德祠 道長提供的清同治庚午九年(西元1870年)〈靈保讓渡解連真科〉,由於道士不知道信眾有在府城哪間廟許下紙愿,所以便將府城內外所知道的宮廟神明都請出來,裡面便有蕃薯崎土地公。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乾隆年間與同治年間,小南天福德祠便早在蕃薯崎了,並不是民國十八年才遷過來。 身為府城最早的土地公廟之一,蕃薯崎小南天福德祠創立於明永曆二十年(也就是清康熙五年,西元1666年)。 主祀當然是土地公,但比較不同的是左右神龕所配祀的是招財童子與進寶童郎(現在已經換成左右神龕都是土地公了,現在全國廟宇網上的照片還是以前合祀招財進寶童子的照片,可自行點閱);而民國四十五年的重修,還迎來開基武廟的文衡聖帝一同合祀。 從民國五十年間開始,大南天福德祠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照例都會舉辦乞平安壽龜活動,由於每年乞得龜王的信徒都會加倍還願,因此龜王體重迅速膨脹,至2005年平安壽龜已重達2萬多台斤。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中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土地庙。 創建於清嘉慶2年(1797),日明治34年(1901)2月,郭廷會等街眾修。 日大正年間實施市區改正,因祠廟正為開闢綠町二丁目道路中,祠毀,鎮殿福德爺神尊則寄奉於東嶽殿,開基金身寄祀於奎樓書院,一段時間奎樓書院破損,信徒商議奉於前清舉人蔡國琳家族中,後輾轉改為擲筊選出爐主輪值祀奉開基福德爺(信眾稱呼開基「大伯公」)。 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旁邊有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

2012年,港尾永興福德祠因在水湳經貿園區開發範圍內被迫要遷建時,里民連署呼籲市府協助將福德祠移到旁邊的公園預定地,就被副市長蕭家淇以違憲理由作拒絕。 雖不知其中的因果,但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開始禁止台灣民間信仰時,小南天福德廟卻得已逃過被拆毀的命運,有人傳言是被土地公救了一命的日本社長大力為小南天福德廟請命,但事實為何不得而知。 當時,因小南天福德廟不用被拆毀,附近許多廟宇都將神明請至這裡「避難」,直到光復後,神明才一一被請回供奉。 仁厚境福德祠基本資訊位置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85巷20號主神福德正神建立時間清嘉慶二年(1797年)地圖仁厚境福德祠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府前路85巷與府前路61巷交界,是一間供奉福德正神的土地廟。 北門福德祠現存廟貌,為日治時期大正5年(公元1916年),由當地民眾發起、捐資修建而成,以當時土地廟宇規模相較,為罕見之大型福德廟,內政部曾於民國74年(公元1985年)指定為3級古蹟,但於民國83年(公元1994年)解除。

南門福德祠曾於明治40年(公元1907年)整建,有別於北門福德祠的保存狀況,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此全部翻修的狀況讓當初建築的原貌已不復見,但從留存照片比對,外貌仍保有舊有樣式。 小南天福德祠的地位真的非常崇高,是府城历史最悠久的土地公庙,土地公一直有着地方耆老的长者姿态,慈祥与热心的形象有如老里长伯一样受到大家欢迎,因此从以前开始就是许多做生意的信徒们一定会来参拜的对象,也是这一带居民们非常重要的信仰。 小南天福德祠的地位真的非常崇高,是府城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公廟,土地公一直有著地方耆老的長者姿態,慈祥與熱心的形象有如老里長伯一樣受到大家歡迎,因此從以前開始就是許多做生意的信徒們一定會來參拜的對象,也是這一帶居民們非常重要的信仰。 民國八十三年地方人士謝志雄等人,鑑於本祠建物簡陋且年久失修,逐發起募捐重修,期間無意發現本祠後方隆起之土丘藏有蛇穴壹處,至今尚存。 民眾嘖嘖稱奇,吸引不少信徒前往膜拜,且神蹟顯赫有求必應,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 重修完成後使本祠煥然一新,正殿坐西朝東,為燕尾屋脊,中脊有雙龍朝財、子、壽三官剪黏、拜殿、屋頂前簷有雙鳳朝陽剪黏及太白老軍帶八仙泥塑,正殿神龕上除奉祀土地公、土地婆外、供桌上六有二十尊土地公,供桌下還有虎爺乙尊。

南村里福德祠: 民國61年 (西元1972年)

現今,小南天福德祠,舉辦「丁酉年三朝慶成祈安建醮」大慶典期間,小南天福德祠土地公的神蹟再度北被引起重視,建醮期間也吸引不少虔誠信徒前往參與膜拜,相當熱鬧盛況,主任委員吳政達及所有管理委員會委員都呼籲大家踴躍參加,共沐神恩。 到了民國74年,因小南天主體建築已呈頹舊,在經過管理委員會及眾人商議下,決定予以重建,74年重建,76年安座,78年舉行落成大典。 神壇聯曰:「次天子位一,守諸侯寶三。」並有一「降爾遐福」匾。 南門福德祠與北門土地祠間的和平街,為本鎮最古者,頗多古老紅磚建築,尤其是圓拱形的「亭仔腳」,遊客每喜駐足瀏覽。 清同治四年(西元1864年),由於年久失修,信徒前後商議修葺未成,迨至二次大戰期間,烽火遍地,日人禁止信徒奉祀,一時荒廢,直至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民國卅六年信徒有志修建,然一再延宕,民國四十三年在眾信徒堅持下,終於在原址修建完成。

目前西門福德祠建築為一拜殿一正殿之歇山式建築,此格局稱為「三間起一條龍前帶拜亭」,係光緒年重建時之結構。 拜亭採燕尾屋脊,正脊中央有葫蘆造型,其為四柱三疊斗式捲棚構造,在拜殿前後牌樓樑枋上都有透雕螭虎紋樣的斗抱。 原燕尾處有剪黏貼飾與泥塑等民間信仰人物與花鳥裝飾,但多數已脫落,雖不是富麗堂皇,但其工藝價值仍值得欣賞。 牌樓樑枋下安裝「三關六扇式」門扇,中央為兩扇板門,左右各設有兩格扇,各自可以獨立開合,也可將板門連格扇往側邊整個打開,所以叫做「三關六扇」,常見於臺灣民宅。 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彰化地區大地震,造成福德祠毀損嚴重,隔年由當地西街信士陳庇捐獻修建正殿,其餘毀損部分因經費不足,暫時無力修復。

南村里福德祠

进入神庙,有两行对联显示大伯公对村民的爱戴,就是——福及华都时赐财源增万利,德恩广大常颁福泽庇群生。 中间是主神大伯公,右边是副神太岁,左边是南辰北斗,显得庄严。 南村里福德祠 一幅壁画300令吉,在80年代并不便宜,画家日以继夜挑灯作画,一间古色古香的大伯公庙才完成。 蔡传泉说,整间神庙当年共花了约89万令吉完成,每一分钱都代表村民对大伯公的敬爱与爱护。

南村里福德祠: 廟宇簡介

匾额下方的仿木额枋中间雕二狮戏绣球,有“喜从天降”之意;两端有戟、磬图,取“吉庆有余”之意。 壁心为砖雕龟背纹,由四个六边形组成方孔铜钱的纹样,上下连续组成几何图案;下方中央有供奉土地神的一小方洞,洞外有浮雕仿木结构出檐门楼。 壁下有须弥式基座,用砖叠砌而成,只在束腰部位有雕刻花草图案,其余素面。 正殿留下光緒7年(公元1881年)的「大西門重修福德祠碑記」,可了解到修繕過程與當時福德祠的整體建築格局規模。 西門福德祠的信仰,根據考據乾隆46年 (公元1781年)已經具備有正殿及拜殿的規模,因此當地人稱之大西門福德祠。 小南天位於台南市區忠義路的小巷內,這裏是非常熱鬧的市集地段。

南村里福德祠

改建後的小南天是由三川殿和正殿組合而成,殿前並有雙龍盤柱,廟殿以板壁製作,中門繪以加官晉祿,龍虎門則繪以金童玉女,手持芭蕉葉和元寶。 民國3年,小南天又經過一次大規模整建,到了民國18年時,因台南街拓寬之故,原建於西定坊巡撫道台左畔的小南天遷建至舊名「蕃薯寮街」的現址,故也有人稱之為蕃薯崎小南天。 土地公可說是最親近人民的神祇,若以管轄範圍來看,土地公的管轄範圍可說是最小的但也最密集的。 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或「路頭路尾土地公」,意思是走沒幾步路就有奉祀土地公的場所,可能是一個土堆、一顆石頭、一座小祠、一間小廟等,那都是土地公該怎麼區分呢? 一個地區若較有組織性一點,可能會在土地公廟廟名前加上該地地名或區名,如小南天福德祠、頂土地公廟、碼頭福德祠等等;若無特別地名或區名,那很可能就以當地人常用的稱呼來形容,如那片田尾的土地公廟,那條圳溝旁的土地公廟。 本篇主角,仁厚境的土地公,就是以境名來稱呼土地公的所在位置。

《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原先規定土地公廟與百姓公廟若配合公共設施遷建,里內又無適當的私有土地可供遷建者,可於公園重建,後來修正後增列里內無土地公廟且無土地設置者也可申請。 因內政部不同意備查,公園可建廟的爭議條文遂被刪除,之後市府遇到資金不足、無法申請在重劃區原地保留的廟宇,就把該廟地劃為抵費地,認為一般民眾應該不會競標,再請廟方募集資金投標,以徹底解決土地合法性問題。 可是,當何厝庄福德祠廟地被劃為臺中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的抵費地時,居民卻不諳法令及行政程序,未及時購地、取得用地。 南村里福德祠 南北門福德祠的發展,從清領至今,見證了頭圍老街的發展歷史,今因港口的淤塞與交通的便利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大不如過往,但民眾仍可以從南北街福德祠隔和平街相望的距離,理解到當時頭圍街商業發展極盛的相關地理位置,以及和平街上當年的繁華景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信徒以擲筊的方式尋求解答,最終決議將新土地公送離廟宇安放在爐主家,舊土地公仍於廟中受信徒祭拜,並加上玻璃罩防止被竊。 可惜好景不常,民國97年時舊土地公再度被竊,信徒擲筊請示土地婆,讓新土地公回來廟中,繼續保佑地方平安。

南村里福德祠: 南村里福德祠

因內政部不同意備查,公園建廟的條文遂被刪除,之後市府地政局遇到資金不足、無法申請在重劃區原地保留的廟宇,就把該土地劃為抵費地,認為一般民眾應該不會競標,再請廟方募集資金投標,以徹底解決土地合法性問題。 但被列為重劃區抵費地的西屯何厝庄福德祠廟地還是被人標走,因此市府只好協助解除合約。 何永銓被市府提出竊佔告訴,指控剷除甘肅公園內的人行道、圍牆後興建廟宇。 同年4月24日上午,檢察官姑念何永銓是為里民服務,且已將福德祠拆除、將草皮、人行道恢復原狀,予以不起訴處分。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