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詳細懶人包

戰後804總醫院於民國61年(西元1972年)曾進行院區美化,位於院區西北側的水池則出現疊石假山構造,並有中華民國國徽及「毋忘在莒」刻石造景,為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於戰後做為軍事醫院使用之見證。 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與臺灣地區其他衛戍病院、或日本岐阜衛戍病院,就量體及空間配置上皆為「個形式配置」,為當時代衛戍病院建築之典型。 古蹟本體共有7座建築物,包括原管理室、2棟原病室、原管理室附屬家、原講堂、原傳染病室及原實驗室及消毒室等。

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整座建築由數排南北向之建築以廊道相接而成。 建築本身以磚造為主,有不同形式之拱廊,抬高之地板,屋頂留有造型小巧的通氣塔,均為適應台灣南部氣候而設,極具特色。 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基地內除具有明確室內機能之建築空間外,尚包括圍牆、防空洞、花圃、水池及木造涼亭等景觀設施。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建築特色

民國89年(西元2000年),醫院現址撥交給國立成功大學,並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完成國立成功大學力行校區西側用地(原804軍醫院)校園規劃。 日明治30年(西元1897年)於赤嵌樓設立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依日軍第三期永久兵營計畫重建較大規模之院舍於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之北側,規模非常完整。 「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建築群創建於西元1917年,為配合「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使用,建於聯隊營舍的北邊,即今日成功大學力行校區,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軍醫院中唯一留存者。 二戰後曾作為國軍804醫院使用,後於民國89年移撥給成大使用,民國92年指定為市定古蹟,經整修後於民國102年成大台文系館使用。

藉由這些建築構成,呈現日治時期軍事病院的運作概況,反映當時代病院運作之動線、設計邏輯。 除建築之外,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院區也遺留有不少老樹,值得一併保存。 日本在1895年統治台灣後,在台南設置臺灣守備混成第三旅團,利用赤崁樓旁的蓬壺書院作為臺南舍營病院。 在1898年2月時,下轄新營庄、噍吧哖、打狗、鳳山、蕃薯藔、阿公店、澎湖島、枋寮、恆春、卑南、璞石閣分院。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台南旅遊網

二戰後,民國37年(西元1948年),國民政府軍接收此處並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軍醫院,9月中旬開始收療病患。 隔年,更名為臺灣省陸軍司令部軍醫院,並於民國39年(西元1950年)4月改制為「陸軍總司令部軍醫院」,10月再改編成為「陸軍軍官學校軍醫院」。 民國41年(西元1952年)3月改制為「陸軍獨立醫院」,5月再更名為「陸軍醫院」,直屬於陸軍總部。 民國43年(西元1954年)「陸軍醫院」升等成為「聯勤第四總醫院」,直屬聯勤總司令部。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民國44年(西元1955年)改隸陸軍供應司令部軍醫屬,醫院名稱成為「陸軍第四總醫院」。 民國49年(西元1960年),陸軍總部為統一各醫院番號,遂將醫院名稱更名為「陸軍第804總醫院」,俗稱804醫院。

1899年,日軍選定在市區北郊的大北門附近建立軍事營區,首批兵舍在1904年完工。 第一期的兵營完工後,駐守在臺南的軍隊在1907年11月7日正式授旗改編為臺灣步兵第二聯隊,此時的台南衛戍病院下轄花蓮、璞石閣、卑南分院、打狗轉地療養所。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1916年,台南衛戍病院新廳舍開始興建,選址在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北側,而且也鄰近臺南公園西側的山砲兵中隊,病院北側則有三分子日軍射擊場,並在1918年5月從蓬壺書院搬至現址。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臺南市美食

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乃日治時期日軍在臺灣設立之軍醫院,初期設於赤崁樓,後因軍隊設施陸續於東北市區完成,乃於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在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北側重建較大規模之院舍。 戰後,所有院舍移交國軍,並成立804醫院,服務軍民。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它曾是當時中樓、三分子居民的就醫重點醫院,就建築價值而言,更是全國僅存的一座具完整軍事醫院之建築群。 近年來,由於804醫院遷離,院舍經成功大學爭取成為力行校區,整修後將有系所遷入使用。 日明治30年(西元1897年)於赤崁樓設立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依日軍第三期永久兵營計畫重建較大規模之院舍於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之北側,規模非常完整。

本體建築除原講堂外,其餘6棟建築均設有通氣孔並抬高基腳,構造以洗石子為主。 可能的屋瓦形式要分為水泥瓦及黑燻瓦,少數為石棉平板瓦及金屬板。 樓板構造均為鋼筋混凝土、室內地板面材以斜方格磨石子為主。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日治時期

臺南陸軍病院在被中華民國國軍接收後,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軍醫院,在1948年9月開始收療病患,其南側的營區則成為國軍2338部隊光復營區。 陸軍第804總醫院在遷到桃園後,原院區交由851野戰醫院管理,並在2000年撥交給國立成功大學,在2003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非屬古蹟的部分在2004年被拆除。 古蹟在經過修復調查研究後,在2010年至2013年間進行修復工程,修復完工後由臺灣文學系系館使用。 2019年9月18日 — 民國89年(西元2000年),醫院現址撥交給國立成功大學,並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完成國立成功大學力行校區西側用地(原804軍醫院)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 2019年9月18日—民國89年(西元2000年),醫院現址撥交給國立成功大學,並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完成國立成功大學力行校區西側用地(原804軍醫院) …

  • 日本在1895年統治台灣後,在台南設置臺灣守備混成第三旅團,利用赤崁樓旁的蓬壺書院作為臺南舍營病院。
  • 樓板構造均為鋼筋混凝土、室內地板面材以斜方格磨石子為主。
  • 可能的屋瓦形式要分為水泥瓦及黑燻瓦,少數為石棉平板瓦及金屬板。
  • 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基地內除具有明確室內機能之建築空間外,尚包括圍牆、防空洞、花圃、水池及木造涼亭等景觀設施。
  • 建築本身以磚造為主,有不同形式之拱廊,抬高之地板,屋頂留有造型小巧的通氣塔,均為適應台灣南部氣候而設,極具特色。
  • 二次大戰後,中國方面在1945年12月底完成接收臺南陸軍病院本院(新化街)、密枝分室(楠西庄)、玉井分室、楠西倉庫、太子廟分院(仁德庄)、永康分院、下坑分院(永康庄大灣)。

在1920年代,台南衛戍病院已經具相當規模,其主要建物包含管理室、病室、手術室、消毒室、試驗室、傳染病室等。 成功大學光復與力行校區前身: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及臺南衛戍病院. 二次大戰後,中國方面在1945年12月底完成接收臺南陸軍病院本院(新化街)、密枝分室(楠西庄)、玉井分室、楠西倉庫、太子廟分院(仁德庄)、永康分院、下坑分院(永康庄大灣)。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1946年1月1日,臺南陸軍病院公告解除軍職;1月14日,病院主要人員在高雄市集結,準備引揚;同年2月28日,臺南陸軍病院職員從鹿兒島市回到日本。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台灣熱門目的地

1944年8月22日,高雄分院公告改為「高雄陸軍病院」。 在1945年3月1的臺南大空襲中,臺南陸軍病院本院及開設在臺南公園的分院遭受美軍空襲而嚴重受損,因此在之後遷到台南市外圍的新化街、玉井庄、楠西庄等地開設分院、分室,繼續進行傷病救治。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 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另外在「家寶醫學研究室」的隔壁棟紅磚建築北側牆上,上半部留有二次大戰美軍留下的彈孔,下半部的平行彈孔,據說是二二八事件時軍隊進行掃射所留下。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窗戶型態及開啟方式均為上下拉窗,為方便通風,其窗戶配置多且大。 另原講堂與其餘建築最大不同之處為其牆身由木條板灰作及雨淋板構成,屋頂無老虎窗及通風塔,室內地板面材為長條型木板。 管碧玲《爸爸的吉他:管碧玲的初衷》一書中,寫說當年成功大學有意將醫院建築拆毀改建為新的醫學大樓,但時任臺南市副市長許陽明對臺南衛戍病院提出古蹟審議。

反對此事的成大長官曾將多位擔任審查委員的成大教授找去「訓話」(管碧玲與許陽明當晚請這些委員在臺南新天地百貨的餐廳請這些委員吃飯慰勞),另外審議通過後成大曾提出再議,但最後還是指定成古蹟。 管碧玲在該書中寫說此一古蹟案是她唯一一次為古蹟「關說」的案例。 「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建築群是由六棟病院及一棟講堂組成,六棟病院均為磚造型式,重視通風,地基刻意抬高並有走廊相連。 1936年10月4日,《衛戍病院令》公告修正後,臺南衛戍病院改制為「臺南陸軍病院」;同年12月1日,屏東分院改為「屏東陸軍病院」;12月9日,在水上庄的飛行第14聯隊營區內設置「臺南陸軍病院嘉義分院」。 1941年8月1日,嘉義分院公告改為「嘉義陸軍病院」。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