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庄路福德祠10大著數

由于历代皇帝拨出大量金银修建,极盛时 曾建有24殿、36院及其他建筑。 现尚存有福地门、九曲巷、下马亭、钟楼、龙虎仙峰、玉门殿、东隐院 及明石刻等。 天师府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好的封建时代大府第之一,也是我国规模 最大的道教建筑之一。 天师府分为三大部分,即以三门为主体的前路建 筑;以私第为主题的中路建筑;以万法宗堂为主题的西路建筑。

  • 民國五十九年間由內新村劃分出來,因係新編地區,故取名為日新村。
  • 另有將軍祠(大衛路),供奉當年因與原住民衝突,而不幸罹難的人士。
  • 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是中国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 增建時,據傳附近河口有一形似觀音菩薩的石頭浮出水面,居民便開始在瞭望台內供奉,向觀音菩薩祈求械鬥早日落幕、不再有死傷。
  • 7008平方公里,分為45個鄰,戶數約3350戶,現有人口數約12486人,本里介於塗城路與大里區之主要交通動脈,中興路相接處;東邊為塗城里,南邊為瑞城里,西邊為東湖里,北邊為仁化里。
  • 本里為第二期重劃之新興社區,緊鄰臺中市,里內住宅林立、道路寬敞、交通便利,商業繁榮。
  • 二戰後民國三十五年重編為大里鄉鷺村,至民國五十九年七月十六日因行政區域劃分,將鷺村擴編為祥鷺及東興二村。
  • (2)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①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A区四周外扩5米。

B区:(1)高窑子革命旧址:旧址本体四周外扩100米。 (2)小石崖革命旧址:旧址本体四周外扩100米。 (3)大石崖革命旧址:旧址本体四周外扩100米。 A区:(1)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营部旧址、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四连连部旧址、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机枪连连部旧址:东至牛志勇院西界,南至石村路北侧,西至牛云芳院东界,北至垴畔山南侧。

口庄路福德祠: 旅游攻略导航

傳說清領時期,嘉慶君曾在此樹下遇匪徒襲,幸得由樹上所降下之紅衣武士相救而脫險,因此乾隆皇帝敕封此樹為樹王公。 二、萬安宮:是大里歷史最久的廟宇,位於本里萬安路78號,供奉主神為北極玄天上帝,創建於乾隆年間,曾於民國六十二年重建。 本宮每年均會到松柏坑受天宮、梅山玉虛宮及後龍北極宮進香。 三、水雍菜:為本里特產,並經由政府吉園圃所認可,大約在民國四十七年間開始種植,目前種植面積約15公頃。 本里另有福德祠(近福德路與文心南路口)、涼傘樹萬靈祠(近中投公路與東興路口,因附近為公墓,原鄉公所於該處設置二個六角亭供人休息,施工過程挖出一堆無主枯骨,安置於)等香火通明、佑黎庶民之廟宇。

口庄路福德祠

A区:东至川口河西岸,南至宝中铁路北侧100米处,西至遗址西侧耕地东边缘,北至磨儿塬村南侧断崖,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300米。 口庄路福德祠 A区:东至南湾村村东200余米的断崖,南至遗址区南部王北公路北侧,西至南湾村庄东侧,北至南湾村北约80米处的千河南岸二阶台地断崖。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合肥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合肥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合肥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除以上介绍的景观外,还 有象鼻山、衙石、张家山、马祖岩等景观。 象鼻山位于龙虎山风景名胜 区中心,距龙虎山3公里,因山崖酷似一象头,一条弯曲悬空的巨石形 似象鼻直伸,故名为象鼻山。 旅游服务 去龙虎山游览,可乘火车至鹰潭,然后由鹰潭乘汽车前往。 到鹰潭后,可乘汽车直奔龙虎山,也 可以在鹰潭住宿。 龙虎山就在鹰潭市南郊,龙虎山旅游开发公司有接待 设施,可以安排游人食宿和游览。

口庄路福德祠: 旅游

(11)第二战区寨子沟兵工厂旧址:东、南至旧址本体外扩100米,西至寨子梁东侧,北至寨子峁南侧。 (12)阵中日报社旧址:东至水冲沟西界,南至李树芬老宅北界,西至李佰胜老宅东侧,北至李骏荣老宅南侧。 (13)二战区八大处旧址:东至杨世强老宅西界,南至杨振强老宅和井沟北侧,西至老栓子老宅东界,北至杨永红老宅南界。 口庄路福德祠 (14)安乐山防御工事:东、南至通村公路边界,西至庙疙瘩东侧(联通公司信号塔),北边至丁原梁顶南界。 (15)二战区后方医院:东至梁沟西界,南至陵圪崂南侧,西、北至双树梁边界。 (16)双人坡二战区官兵旧居:旧居本体四周外扩50米。

涼傘樹是大里區發展相當早的一個村落,舊轄包括舊庄、東勢、溪底及鳥竹圍,即今樹王、祥興、東興、永隆及大明等五里。 清領時期光緒年間,本里為彰化縣藍興堡涼傘樹庄,至日治時期名更改為臺中州大屯郡涼傘樹(土名東勢尾)。 日治後期,因白鷺鷥聚集俗名「鳥仔圍」,故由當時保甲林啄如先生(林汝定之父)改為鷺村。 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改屬臺中縣大屯區大里鄉鷺村,民國五十九年七月因行政區域劃分將鷺村擴編為臺中縣大里鄉祥鷺及東興二村。 「東興村」其意為東方新興之村,於民國五十九年七月因行政區域由鷺村擴編劃分而來,是為臺中縣大里鄉東興村。 臺中縣市合併後第一屆直轄市東興里里長為陳進生先生〈任期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

本里公共設施及建築為:簡易自來水廠、第二公墓(已關閉禁葬)、樹王社區活動中心、中投樹王段橋下、樹王公景觀綠美化及旱溪旁植物園區等設施。 主要學區為:樹王托兒所、大里國小、永隆國小、爽文國中、市立大里高中、僑泰高中。 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厝里甘州街52號主神土地公地圖何厝庄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厝里的土地祠,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廟地卻被列為臺中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抵費地,導致曾面臨拆除危機。 南北福德祠雖約於同時興建,但當時南北街生活文化並不相同,此差異也表現在南北門福德祠的建造上。 其形制為單殿單開間,有簡單之馬背屋頂,山牆脊墜裝飾泥塑獅頭、磬牌露窗皆為當時的工藝建築特色,現存廟內神龕供桌則是大正5年(公元1916年)時所保存下來,正面木門與屋頂因長期受雨水而腐朽,經換修已非原貌。 廟外屋簷下設有清同治年間的1對石獅,保存完整,不常見於其他土地公廟,主因該廟為漢人墾殖宜蘭、在頭圍地區所蓋的第1間土地公廟,所以特別裝飾2隻石獅子,以象徵不同於一般土地公廟的地位。

口庄路福德祠: 土地公管區查詢

《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原先規定土地公廟與百姓公廟若配合公共設施遷建,里內又無適當的私有土地可供遷建者,可於公園重建,後來修正後增列里內無土地公廟且無土地設置者也可申請。 像新廟何仁里福德宮就依此法在西屯的甘肅公園內建立。 因內政部不同意備查,公園可建廟的爭議條文遂被刪除,之後市府遇到資金不足、無法申請在重劃區原地保留的廟宇,就把該廟地劃為抵費地,認為一般民眾應該不會競標,再請廟方募集資金投標,以徹底解決土地合法性問題。 可是,當何厝庄福德祠廟地被劃為臺中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的抵費地時,居民卻不諳法令及行政程序,未及時購地、取得用地。 南北門福德祠的發展,從清領至今,見證了頭圍老街的發展歷史,今因港口的淤塞與交通的便利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大不如過往,但民眾仍可以從南北街福德祠隔和平街相望的距離,理解到當時頭圍街商業發展極盛的相關地理位置,以及和平街上當年的繁華景象。 道長提供的清同治庚午九年(西元1870年)〈靈保讓渡解連真科〉,由於道士不知道信眾有在府城哪間廟許下紙愿,所以便將府城內外所知道的宮廟神明都請出來,裡面便有蕃薯崎土地公。

三九四九平方公里,地理環境極佳,早期民眾均以務農起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風樸實,勤苦耐勞,然而隨著工商業的發達,逐漸演變成工商業與農業並存的型態。 本里於清領時期稱「土城」,日治時代即稱「塗城庄」,後因人口的成長分別於民國六十五年及七十一年整編劃出金城里與瑞城里。 里區域內有塗城路、仁化路二條主要道路通過,居民純樸善良,社區多元化,是一個多采多姿,充滿活力的好地方。 民國八十二年大里鄉升格大里市,仁化村改為現在的仁化里。 據傳說番仔寮原為平埔族的聚落而得名,嘉慶年間漢人由大里杙向東開墾,而成漢人的大聚落,少數的平埔族遷往「竹仔坑」山區中(現在的太平區黃竹里)。 傳說平埔族人深夜會來村裡殺人,還把人頭掛在一棵番花樹上,這棵番花樹後來移植在文化公園內,樹齡已一百多年,枝葉茂盛,成為歷史之見證。

口庄路福德祠

(2)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三连连部旧址:东至石村沟西侧,南至石村村便道北侧,西至张玉发老院东界,北至垴畔山南侧。 口庄路福德祠 A区:东至刘联合住宅西墙,南至沟(门)-何(庄)通村路北侧,西至李兴旺住宅东墙外扩30米,北至张明住、薛继英宅南墙。 A区:东至旧址本体外扩10米,南至旧址本体外扩30米,西至旧址本体外扩20米,北至旧址本体外扩5米。 A区:(1)铜川车站:东至铁道西侧站台边沿,南至南进站口过道南墙,西至车站前广场花台东边沿,北至铁路家属楼南端。

南門橋下有一處水泉非常清澈,形成一條小溪,是附近居民的洗衣澗,目前仍存在。 本里於民國九十一年大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劃分成立,包括原大里里、新里里、東興里及西榮里等部份行政區域,因位於國光路東邊,且以國光路為主要交通要道,故取名「國光里」,第一任里長迄今為魏益川先生。 轄區面積0.5215平方公里,轄20個鄰,戶數約2100戶,人口數約7000人。 本里位於臺中市大里區的重劃區內,居民以從事工商業為主,較屬都市型態。 轄區內有大里區最高學府國立大里高中、臺灣自來水公司、大里區運動公園、大新兒童公園、國光花市及仁愛醫院等,交通便利,公共設施完善。 國光里劃分成立已九年餘,承蒙市政府、區公所支持與里內鄉親配合,使本里各項建設與事務都能順利推展,但里政繁瑣,期盼鄉親繼續給予指導及鼓勵,共同為建設美好國光里來努力。

口庄路福德祠: 旅游要闻

其中最大一筆捐款是出生在豐田里、經營精密機械廠的游姓董事長捐款三十萬。 地政局以此手法將賣出去的抵費地買回,遭議員李中批評是開了首次惡例。 對此,市府地政局回應,何厝庄福德祠是當地信仰中心,市府為維護地方和諧,與得標人依《民法》合意解除契約,這兼顧法、理、情。 何厝庄福德祠是何厝庄的何厝里、何明里、何南里、何成里、何安里、何仁里、何德里、何福里、何源里等九個里的信仰中心,為該地最老的土地祠。 與何德里福德祠、何厝庄福夀宮、何厝六巷的何厝里福德祠、何明里福德祠、何南里福德祠等為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回程的經過的廟宇之一。 土地公可說是最親近人民的神祇,若以管轄範圍來看,土地公的管轄範圍可說是最小的但也最密集的。

(9)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秋林神坛湾旧址:东、南、西至A区外扩100米,北外扩至渠畔。 (10)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桌家旧址:A区院墙外扩20米。 (11)第二战区寨子沟兵工厂旧址:A区四周外扩50米。 (16)双人坡二战区官兵旧居:A区四周外扩50米。 (18)二战区国民党某部政治部旧址:A区四周外扩50米。

龙虎山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历史悠久、出土文物丰富的古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以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千峰竟秀,万壑争流。 登高可览九十九峰龙腾虎跃之雄峻,乘筏可赏二十余里仙踪缥缈之画屏。 寻天师遗迹,拜道教祖庭,探崖墓之秘,眺龙腾虎跃,观民风之淳,见景见趣,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来到这里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 之后,张道陵精诚修道,创立了道教,先后获“黄帝九鼎丹书”和“太清丹经”,撰写《老子想尔注》进行解说,并携带底子入蜀布道,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祛灾,深得人民爱戴。

口庄路福德祠: 土地公管區查詢

本里的信仰中心,也是舊內新庄的媽祖廟一新興宮為主,媽祖廟每年農曆元月十五日元宵節,舉行拜天公的典禮,都辦得非常莊嚴,農曆十月十五日謝天公的拜拜也很成功。 口庄路福德祠 本里過去到現在每年也有2次捐香油錢給媽祖廟,媽祖廟將這些香油錢,贊助本里老人會、急難救助、每年九九重陽節、本里65歲以上的老人每人也都贈送一份價值200元的禮品及每年農曆三月初九日上午八點,在本里做媽祖遶境活動,來保佑善男信女平安。 本里大里公園內建有長榮里福德祠福德正神,初一、十五與平時都有很多里民來參拜,咱長榮里各種公共設施做得很完美。 大里公園文雄擔任西榮里長時爭取改造,現在已是一個現代休閒好地方。 綠園道每星期六清晨六點,里長帶領長榮里環保志工隊,在做清潔綠園道的工作。 德芳兒童公園算是最美麗的公園,到了夏天草木需要大量水分,里長也都加入灑水的工作。

口庄路福德祠

南街在宗教祭祀上較為著重,因此有飛簷式屋脊、黃色琉璃瓦與雙龍搶珠的華麗裝飾,且現存廟貌為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時奠定,原貌不復存在,因此古蹟本體以北門福德祠為主。 少林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龙虎山原来隶属于贵溪市,后为了便于开发和管理龙虎山,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实行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二块牌子一套人马,集地方行政管理、风景名胜管理为一体,由鹰潭市委、市政府赋予。 B区:(1)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旧址本体外扩30米。

(8)寨子二战区官兵旧居:东至老陵疙瘩西侧,南至县川河北侧,西至秋林村生产路东侧,北至309国道南侧。 (9)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秋林神坛湾旧址:东至神坛寺四坡,南至神坛梁北侧,西至309国道东侧,北至小子渠南侧。 (10)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桌家旧址:旧址院墙以内。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乾隆年間與同治年間,小南天福德祠便早在蕃薯崎了,並不是民國十八年才遷過來。 身為府城最早的土地公廟之一,蕃薯崎小南天福德祠創立於明永曆二十年(也就是清康熙五年,西元1666年)。 主祀當然是土地公,但比較不同的是左右神龕所配祀的是招財童子與進寶童郎(現在已經換成左右神龕都是土地公了,現在全國廟宇網上的照片還是以前合祀招財進寶童子的照片,可自行點閱);而民國四十五年的重修,還迎來開基武廟的文衡聖帝一同合祀。 開基祖廟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旁祀土地婆,地方人士俗稱福德祠為「北斗閣街福德正神」。 由於開基祖廟福德祠屬於北斗的公廟,所以當地居民每逢喜事都會迎請土地公、土地婆至家中祈福,周邊的小吃攤也曾經募捐集資聘請有名匠師雕刻多尊土地公神像,讓居民可以迎請回家享祀。 清嘉慶11年(西元1806年),北斗聚落由東螺街遷至現在的位置。

天师世家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派,在中国百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 至今保留完好的龙虎山上清嗣汉天师府,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恢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会部雕花镂刻,朱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 被历史上许多皇帝赐号“宰相家”、“大真人府”,历来被尊为道教祖庭。 “百神受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简称上清宫。 道教兴盛时期曾建有十大道宫,二十四道观,三十六道院。

居民也由竹圍巷一帶開始聚集再向外擴張,目前這裡是本里人口最集中之地。 本里與其他各里不同之處,在於農地面積廣,農業人口佔多數,工業方面以國中路一帶開發最早,以木器、醬油加工為主,之後在十股巷尾有小型鐵工廠。 沿著大里溪岸〈元堤路〉,有數家砂石混凝土廠,早年以開採大里溪砂石為主,政府禁採後改以再製造建築混凝土為業。

  • 由于历代皇帝拨出大量金银修建,极盛时 曾建有24殿、36院及其他建筑。
  • 水岩的景点有 古栈遗迹、飞云阁、棋盘岩、玉璧凌空、仙女观花、仙梳石、金钏峰、 仙勺石、试剑石、一线天、莲花石、仙桃石、雌雄石、石鼓石等。
  • 本里之發展可追溯至民國四十七年,由正聲廣播電台附近開始繁榮,因霧峰住宅消費合作社在吉隆路興建勞工住宅,帶動此地的繁榮。
  • 本里祭典為農曆三月八日迎媽祖,十月十五日謝平安。
  • 日治時期,將草屋改建成兩層樓的磚瓦建築,且因為當時流行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潮江寺和福德祠也迎合潮流改建成巴洛克式建築,時至今日仍相當吸引眾人目光。
  • A区:(1)瓦窑堡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旧址:东、南、北至旧址本体外扩10米,西至旧址本体外扩15米。
  • A区:(1)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营部旧址、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四连连部旧址、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机枪连连部旧址:东至牛志勇院西界,南至石村路北侧,西至牛云芳院东界,北至垴畔山南侧。

A区:东至旧址本体外扩30米,南至旧址本体外扩20米,西至旧址本体外扩50米,北至旧址北侧垴畔山山顶。 B区:(1)办公大楼:东至办公大楼本体东墙屋檐外扩6米,南至绞车道南侧崖畔,西同A区,北至煤矿北侧东西主干道(正阳路)水泥路南沿。 (2)副井及其绞车房、主井绞车房、绞车道:东至绞车道与煤矿南侧东西干道(迎宾路)公路交界处,南、北同A区,西至污水处理站西侧崖体。 (3)主井、煤仓、选煤楼:东至锅楼房东墙外扩15米护坡处,南至选煤楼煤场南侧围墙,西至王石凹火车站西侧道路东沿,北至主井北侧东西水泥道路南边缘。 (4)苏联专家楼、苏式单边楼:A区四周外扩5米。

口庄路福德祠: 旅游

离南昌飞机场仅两个小时的汽车路程,登机可直通内陆各地和香港等海外地区。 龙虎山东邻武夷山、北接黄山、庐山和瓷都景德镇,南下可去厦门海滨,西连井岗山、韶山、可作数日连游。 游客来此赏景,道徒来此授录,考古者来此探奇,龙虎山享誉遐迩。 口庄路福德祠 堪与孔府相比的天师府 上清宫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老道宫之一,也是历代天 师祀奉太上老君和朝会之所。

本里在民國五十九年七月十六日由內新村分出來,第一任村長為陳義恭先生。 由於外地人口的大量遷入,居民並不以某一各特定的出生地、姓氏為主,新仁路三段120號是此地最早興建的房屋,屋主是陳長壽先生。 當初由內新村劃分出來時,由於位於中興路之西方,而命名為「西榮里」。 民國九十一年二月四日,因人口過度密集而實施里鄰調整,並重新劃分為現在的西榮、長榮兩里。 本里之德芳路原是糖廠的鐵道路,俗稱「車仔頭」,後為居民填平成一般道路,在未重劃前,最早是由此處開始形成社區,大多數的居民居住於東榮路以北、中興路與西榮路交界的地帶。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