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必看介紹

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 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 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接下來「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二句,以時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嘆,加濃了失意思鄉的感情氛圍。 上片的後半,筆鋒一轉,撇開滿腔愁思,抒發因在黃州居住五年所產生的對這裡的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誼。 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后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 因此,“饑凍雖切”,也決不愿再“違己交病”。

歸去來兮: 作者:蘇軾

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 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 第二部分(第2、3段)寫作者回到田園後的愉快生活。 第二層寫回家後的日常生活,也含三節:前一節寫飲酒自遣,這是室中之樂;後兩節寫涉園觀景,流連忘返,這是園中之樂。

至于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敘事、議論、抒情巧妙結合;寓情於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鍊,筆調清新,音節諧美,富於音樂美,結構嚴謹周密。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遊。

歸去來兮: 歸去來兮辭詞句註釋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等都以純樸自然的語言描畫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觀和心胸,連讀者都覺得留連忘返。 “由來意氣合,直指性情真。 ”這些都揭示了陶公不僅是第一流的思考者和自我踐行者,也是第一流的寫者,口心相一、文筆卓然。

從這篇可見,寫出大量簡樸田園詩的陶淵明,其文學修辭技巧也很到家,能寫出形式和內容俱佳的作品,只是後來他選擇了返樸歸真罷了。 陶淵明在這裏說得瀟灑,但要一而再地說些理由去肯定自己的歸隱,似是要開脫自己的疑慮。 畢竟這是他剛剛辭官歸隱時所寫,不免仍有放不下之處。 歸去來辭 歸去來辭是東晉陶淵明的一篇著名的辭賦作品。

他遠遠看到自己的房子便由走路變為跑步了,僮僕和孩子都在門口候着他。 家中園地雖然有點荒蕪,但他喜愛的植物和酒仍然存在。 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 以下想像歸家途中和抵家以後的情狀:“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寫船行順風,輕快如飛,而心情的愉快亦盡在其中。

歸去來兮: 【古文觀止】東晉 陶淵明: 歸去來辭

拄杖或遊或息,時時昂首遠望,也隻有高天闊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詩人的傲岸呵。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此四句之描寫,顯然寄托深遠。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評上二句:“此陶淵明出處大節。 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

歸去來兮

這時戰亂還沒平息,內心害怕著遠地的差事。 彭澤縣離家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用來釀酒,因此就前往求取了這個職位。 過沒幾天,深深地興起了返鄉的念頭。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 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 因此,“飢凍雖切”,也決不願再“違己交病”。 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 至於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 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像和嚮往。

因為起源于戰國時期的楚國,又稱楚辭、楚辭體。 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 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稱為辭賦,後人一般也將辭賦並稱。 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 一般四句一節,每一節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後稍作停頓;六字句為主,都按三拍讀。

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 ”即日掛冠去職,並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以下想象歸家途中和抵家以後的情狀:“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寫船行順風,輕快如飛,而心情的愉快亦盡在其中。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寫晝夜兼程,望歸甚切。 問路於行人,見暗自計程,迫不及待;惟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長,而嫌時間過得太慢。 “恨晨光之熹微”,正是把心理上的歸程之長化為時間之慢的感覺,以表現其急切盼歸的心情。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羨慕自然界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束。 雲無心以出岫(xiù):雲氣自然而然地從山裡冒出。 以心為形役:讓心神為形體所役使。 歸去來兮 他寒食開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風流高雅地徜徉了五年之久。 一旦言別,必是牽心掛腸於此地的山山水水和男女老幼。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
  • 岫,有洞穴的山,這里泛指山峰。
  • “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
  • 在政治極端黑暗的歷史時代,士人理想無從實現,甚至生命亦無保障,這時,棄仕歸隱就有了其真實意義。
  •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7。
  • 以”息交以絕游”進一步表示對當權者和官場生活的鄙棄。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歸去來兮 正文第一段開始便有一連串的感歎句,寫自己好像感受到一種來自田園的呼召,「歸去吧」的聲音一直縈繞不去。 到了下定決心離開的這一天,自己似是覺悟了。 「悟已往之不諫」兩句是引《論語》中所記楚狂接輿的話,指歸隱才是最好的選擇。

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麼? 跟親戚朋友談心使我愉悅,彈琴讀書能使我忘記憂愁;農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有時駕著有布篷的小車,有時劃著一條小船,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歸去來兮 歸去來兮 全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 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

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感情。 歸去來兮 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飢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

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為彭澤縣令,上級派督郵(督查屬縣政績的官吏)來縣,縣裡說應當冠帶整齊,前往迎見。 他嘆氣說:”我豈能為五斗米,這要問鄉里小兒。”就辭官歸隱,他在回家 時,寫下這篇文章表明意志。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 帶著孩子們進入屋內,罈子裡裝滿了酒。
  • 由此可見,這首詞抒發的離情,是發自東坡內心的高度真實之情。
  •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寫晝夜兼程,望歸甚切。
  • 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樹菊花還長在那裡;帶著孩子們進了屋,美酒已經盛滿了酒樽。
  • 實迷途其未遠36,覺今是而昨非37。
  • 其為未歸前之想像,不言而可喻矣。
  • 以:拿(以前路問征夫)後文中:“農人告餘以春及”也是這樣的。
  • 至於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歸去來兮辭》是辭體抒情詩。 辭體源頭是《楚辭》,尤其是《離騷》。

句中襯以「之」、「以」、「而」等字,舒緩雅致。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一望見家門,高興得奔跑,四十一歲的詩人,仍是這樣的天真。 僮僕歡喜地相迎,那是因為詩人視之為「人子」而「善遇之」(蕭統《陶淵明傳》)。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出處同上)。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 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 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