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athlonii詳細介紹

Barton採用0.13微米工藝製造,帶有512 KB的全速L2 cache,擁有166 amd athlonii MHz和200 MHz兩種外頻的型號。 Palomino採用0.18微米工藝製造,採用133 MHz外頻,帶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該系列PR值為1500+至2100+之間。 amd athlonii 第一款Athlon處理器於1999年6月23日首度亮相,其名稱取自田徑運動的「十項全能」 。 首批處理器的時脈介於500到700 MHz之間,其插槽為Slot A,核心修訂版本是”K7″,延續它家族中前輩K6處理器的命名規則。

自發布開始,Athlon就是世界上最快的x86 CPU,此後陸續發布的其它版本Athlon CPU自1999年8月到2002年1月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Athlon幾乎在各個方面打敗Intel的奔騰III處理器,即使與數年後最好的基於Netburst架構的奔騰4處理器在某些方面也能夠並駕齊驅。 Athlon是美國AMD公司的一種為x86計算機平台而設的微處理器,也是AMD最為成功的微架構之一,其研發負責人是前AMD執行長Dirk Meyer。 amd athlonii 第一款Athlon處理器屬於AMD的第七代(K7),與當時英特爾的Pentium III處理器競爭,及後出現Athlon XP、MP等。

amd athlonii: Intel Core Series CPU 規格表

AMD於2000年6月發布了”Thunderbird”核心的Athlon處理器,由其核心英文含義而被俗稱為「雷鳥」。 該系列的Athlon處理器以0.18微米工藝製造,並率先使用較為先進的銅互連工藝,但卻使用了較為落後的陶瓷封裝。 此系列有100 MHz和133 MHz兩種外頻的型號,頻率從650 MHz到1400 MHz,帶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使用Socket A介面。 採用Slot-A介面的Athlon是首個鎖倍頻的AMD CPU。

amd athlonii

測試時嘗試換一塊785G板子開啟ACC,試著去開L3,卻很可惜,沒有像傳聞所說的一樣,直接從640變身成945。 同樣採用0.13微米工藝製造,擁有133 MHz外頻,但只帶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有2000+、2200+、2400+三種型號。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普羅大眾比較常選購的價位帶當中,中低階產品的性價比容易受到考驗。 640固然性能不差,超頻性也很有潛力,但價格若在下探一些,殺傷力可能就會遠比想像中來的高。

amd athlonii: 價格偏高,還算好超

三核心的 Athlon II 之核心架构也是与Athlon II X4相同,只是将其中一颗核心屏蔽起来作为市场区隔。 但AMD于2009年9月16日所推出的四核心系列,AMD证实有些部份是 Phenom II 系列屏蔽 L3 而得来的。 就效能來說,之前的X4 630就已經足以跟i3-540一拼。 甚至在依賴多核心的測試上不遜於雙核心四執行緒的i3-540。

  •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 她和Althon XP的區別是支援多一顆或以上的CPU 。
  • Athlon是由美国AMD公司生产的一个CPU系列,主要面向桌面电脑消费市场,中文名为速龙。
  • 就效能來說,之前的X4 630就已經足以跟i3-540一拼。
  • 同樣採用0.13微米工藝製造,擁有133 MHz外頻,但只帶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有2000+、2200+、2400+三種型號。

若在不同的領域上可能互有勝負,算是可以和對手平起平坐的產品。 就效能來說,之前的X4 630就已經很能跟i3-540一拼。 這次AMD把Athlon X4的時脈拉到了3Ghz,和630比起來效能小有提昇。 先前曾聽過謠言,這顆CPU其實是X4 945打下來的處理器。 只是945有L3,這顆640很可能是945的L3做壞了,將L3快取遮蔽後拿出來賣。

amd athlonii: 產品特色

開始這個二級快取被設定為CPU主頻的一半,後來又在某些Slot-A處理器上設為2/5(最高850MHz)或者1/3(最高1GHz)。 一個1.0 GHz 帶有擴充快取的Slot-A Athlon CPU,如果其倍頻器設為1/2,其晶片組就要執行在500 MHz下。 但是那時候的SRAM不能達到這種速度,這是由於快取晶片的技術限制和高速執行快取所造成的複雜的延遲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之後的Athlon處理器就好像奔騰III的做法一樣,把二級快取封裝入核心,使它可以執行在更高的速度。

儘管Athlon鎖倍頻,但是某些技術狂人最後還是發現只需要在CPU的PCB板上的「金手指」加裝一個破解裝置即可調節倍頻和電壓。 於2018年推出的Zen Athlon,採用Zen微架構,主要面向低階家用市場,競爭產品是Pentium和Celeron。 Athlon II是AMD的45nm多核中央處理器產品系列之一,2009年推出,有2、3和4核心版本,全部均是45nm製程,以廉價市場作為定位,也作為Phenom II處理器系列的另一選擇。

amd athlonii

這種巨大的需求直接導致AMD停止生產K6-III CPU。 另外,Athlon II的雙核產品均屬原生設計(四核心系列部份不是),即並非透過封鎖一顆四核處理器的其中兩個核心,因此處理器的熱設計功耗(TDP)也比Phenom II系列低。 三核心的 Athlon II之核心架構與Athlon II X4相同,只是將其中一顆核心封鎖起來作為市場區隔。 AMD Athlon II 處理器,卓越的效能與低功耗效果,以極具吸引力的的價格打造輕薄短小的桌上型電腦。 除了標準功耗規格的處理器,全系列 AMD Athlon II 處理器目前更推出高效能且低功耗之雙核、三核、四核處理器產品以滿足各方面的運算需求。

amd athlonii: 使用 Facebook 留言

但在單顆核心效能上,時脈3.06GHz、有4MB L2快取的i3-540就比時脈2.8GHz、L2快取僅512KB的X4 630來得有優勢。 這次AMD把Athlon Ⅱ X4的時脈拉到了3GHz,和630比起來效能小有提昇。 先前曾聽過謠言,這顆CPU可能是X4 945打下來的處理器。

amd athlonii

只是945有L3,而640很可能是945的L3做壞了,將L3快取遮蔽後拿出來賣。 測試時嘗試換一塊785G板子開啟ACC,試著去開L3,卻很可惜,沒有像傳聞所說的一樣,直接從Athlon Ⅱ X4 640變身成Phenom Ⅱ X4 945。 目前四核心應用不算普及,影響比較大的也只有轉檔跟少數遊戲上。 但多核心的好處在於有更多餘裕可以處理更多軟體要求,單顆核心性能不能完封對手,但是在大量的工作事務,軟體的多工分擔上,多核心的優勢也很明顯。

AMD平台的成本低廉有目共睹,以目前賣場價格,CPU價格接近的i3-540搭上一張平價H55主機板,預算就要上看8000,換作是X4 630配880G的組合,可能只要七千有找。 但價位上來看,定價在美金122元的X4 640,目標應是133美金的i3-540,以現在賣場上i3-540報價大約4400台幣估計,X4 640很有可能定價落在4100左右。 比起來640的報價預計高了630一千,卻只是多了200hz的時脈,效能增幅不高,感覺就虛了。 這不但是由於它自身的價值使然,也因為Intel正在承受產能、設計和品質控制等問題的困擾——特別是從1999年開始,2000年中結束的向0.18 μm製程過渡中所出現的混亂。

比較有趣的地方是,和之前C2製程相比,C3製程的Athlon Ⅱ X4 640超頻幅度明顯較高。 電壓稍加0.5V就能上3.6GHz開機,相比之前C2製程的630想衝3.4GHz都很艱難的情況下,C3製程帶來最明顯的改變就在這裡。 但對於AMD平台的忠實擁護者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進步了。 Athlon amd athlonii 64分為64、X2和64-FX三種不同版本,當中以Athlon 64 FX的效能較前者為強大,與Opteron相似。

一級快取的容量突破x86的歷史紀錄——分離的128KB的2路關聯快取,其中64KB用於儲存指令,另外64KB用於儲存資料。 正如Intel奔騰II和以「Katamai」為代號的奔騰III,Athlon也有512KB的二級快取。 不過此二級快取不是封入CPU內部的,而且在比CPU低的速度下運作。 它插在一個64位元的匯流排上,類似於AMD的K6-III和Intel的奔騰Pro。 此64位元的匯流排允許CPU同時存取快取和記憶體,因此極大地提高效率和頻寬。 改善在K6-2架構中,由於二級快取和記憶體共享前端匯流排而造成效率低下的問題。

AMD陣營打的算盤似乎是壓低價格,以小輸兩成的單核性能換來傲視Intel 10%~20%的多核心效能。 但價位上來看,定價在美金122元的X4 640,目標應是133美金的i3-540,以現在賣場上i3-540報價大約4400台幣估計,X4 640很有可能定價落在4000左右。 比起來640的報價預計高了630一千,卻只是多了200MHz的時脈,效能增幅不高,感覺就虛了。

amd athlonii: Intel Core Series CPU 規格表

從圖中 T 是左上角,不是右下悄,且核心來看也是無內建 L3 快取的 Propus,當然無法開 L3。

這是AMD Athlon 系列中,支援兩顆或更多 CPU 運算的CPU。 她和Althon amd athlonii XP的區別是支援多一顆或以上的CPU 。 官方支援的晶片組有支援兩顆CPU 的AMD-760MP和AMD-760MPX。 Athlon是由美国AMD公司生产的一个CPU系列,主要面向桌面电脑消费市场,中文名为速龙。 Athlon II,是AMD的45nm多核中央处理器产品系列之一,就是市场上的速龙二代,以廉价市场作为定位,也作为较高端的Phenom II处理器系列的另一选择。

Athlon的CISC(相對RISC而言,複雜指令集)-RISC三組解譯器在理想狀態下,能夠每個時脈周期解碼6個x86指令操作,不過在現實中不太可能實現。 反觀短管線的K6-III+即使使用180nm製程,主頻最高也只能達到570MHZ,而Athlon可以比她高得多。 說實話,其實小編不太喜歡這顆CPU,若是四千塊的定價,也許我會加點預算去選購Phenom Ⅱ X4 955。

amd athlonii: 產品特色

正如AMD的K5和K6處理器,Athlon是一個RISC(精簡指令集)的微處理器,能夠即時解譯x86指令到她自己的內部指令。 Athlon是一個突破傳統的設計,她利用DEC Alpha EV6架構和DDR(雙倍資料傳輸率)技術。 儘管Athlon開始只有100MHZ外頻,但是DDR技術連接到匯流排方式可以提供比Intel GTL+匯流排(為奔騰III使用)更高的頻寬。 AMD設計的這個CPU提供更加穩定的x86指令編譯相容性,使她可以同時處理更多的資料。

在「雷鳥」之前的Athlon使用把一級快取的資料複製到二級快取的包含式快取方案,這是與Intel 處理器的做法是一樣的,不過不同於日後的AMD處理器。 這個微處理器是由AMD工程師和新雇用其它的DEC工程師聯合開發的,而數年之後這群外來的工程師無一例外的成為AMD的絕對核心研發團隊。 所以融合AMD以前的CPU和DEC Alpha 21264處理器的技術。

另外奔騰III部分的產能的嚴重低下也為AMD製造機會。 而AMD,相反地,非常成功的實現製程的平滑過渡,產能充足,Athlon的銷售業績不斷上升。 不少Intel的老顧客為Athlon良好的效能和合理的價格所吸引;而可能成為AMD持股人的前景更成為他們不可抵抗的誘惑。

AMD也憑藉著Althon的超級管線浮點運算單元結束長期以來AMD處理器浮點運算能力差的尷尬,反而凌駕於對手INTEL處理器之上。 每個Athlon CPU內部整合3個浮點運算單元,每個單元都能夠自己選擇計算最佳類型的指令,為使用率高的指令提供冗餘。 這種浮點運算單元的推出對AMD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前進。 反觀K6的浮點運算單元相比Intel P6架構的弱勢,新的Athlon浮點單元甚至令奔騰III處於下風。 多媒體指令集,叫做「增強3DNow!」,新添加DSP指令集和一些Intel SSE指令集中有關擴充MMX的指令。 AMD平台的成本低廉有目共睹,以目前賣場價格,CPU價格接近的i3-540搭上一張平價H55主機板,預算就要上看8000,換作是X4 630配880G或是785G的組合,可能只要七千有找。

現時最新的Athlon處理器有屬於Zen架構的Athlon APU系列。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小編以前也有過人品太差,拿到CPU死活都超不出那個水準的經歷。 AMD的用意我覺得是要你多吐一千出來,卻給你體質比較好的選擇。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