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93900xt5大分析

售價方面,Core i K 定價 US$488 雖然較 Ryzen XT 定價 US$499 略低一些,但目前缺貨情形頗為嚴重,Core i K 通路售價 NT$17200 反而高於 Ryzen XT 的 NT$15970。 有趣的是 Ryzen X 看起來不會那麼快退市,台灣通路售價經過調整後大致落在 NT$14000,價格競爭力相對有所提升。 根據實測結果,Ryzen XT 的遊戲表現相較 Ryzen X 雖有提升,但幅度僅 2% 不到,確實有點難以讓消費者有明顯感受,反觀 Core i K 依然穩坐遊戲效能王寶座。 從功耗和溫度的表現來看,顯然 Ryzen XT 使用的是更為成熟、穩定的 7nm 製程所產出的晶圓,功耗雖然比 Ryzen X 高了一點點,溫度反而比較低。 Ryzen XT 建議售價為 499 美金、Ryzen XT 為 399 美金、Ryzen XT 為 249 美金,這與 3900X、3800X 跟 3600X 最初上市時完全相同。

AMD 表示,帶有 XT 後輟的 CPU 在 Cinebench 單核心跑分表現上,大約會較前代產品提升 4%,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吸引力,但確實是個關鍵指標,因為 Ryzen XT 在 Cinebench R20 的單核心分數,超越了對手 Intel amd ryzen93900xt 的現時旗艦 Intel i K。 其實我去年就有點想換機,但是Gen4 SSD出來的不多,而且Intel主機板支援的消息很暖昧,有的廠商說z490可以支援,但畢竟不是intel原生支援,實在有點冒險。 看了不少別人的評測,有點想要上 4K,至少上 2K 也好,當時配的是 GTX 1060,如果是拿來挖礦,不管在當時還是現在,應該都還很受歡迎,但是跑這兩年的3A遊戲實在有點過時。 然而無論在哪款遊戲的何種畫質下,效能表現都相當接近,惟《古墓奇兵:暗影》最低畫質中,Ryzen X的FPS領先1幀,但應可歸納為測試誤差。 比較可惜的是,在這次撰稿的過程中,Intel無法提供Core i K樣品進行測試,導致筆者無法舉辦殘酷擂台廝殺戰,因此測試項目以Ryzen XT對上自己的前輩Ryzen X為主。 根據AMD官方提供的新聞資料,AMD效能實驗室於2020年5月28日採用Cinebench R20.06 1T進行的測試(搭配DDR4-3600C16記憶體和Noctua NH-D15S散熱解決方案),Ryzen X得分為528,而Ryzen XT得分則提升3.41%,達到546分。

amd ryzen93900xt: 處理器 AMD Ryzen 3900XT、3800XT、3600XT 效能跑分出爐

遊戲拿比較常玩的三款比一下,1060畢竟不算新顯卡了,光換處理器是能帶來效能增幅沒錯,但等到 6700XT 入手時,差距應該才會被拉得比較大。 然而考量到Ryzen X與Ryzen XT的效能相當接近,所以是否值得購買的主要考慮因素,自然落在2者的市場價格。 Ryzen R9 3900X與Ryzen R9 3900XT的表現相當接近,可以判定2款處理器在日常操作體驗上沒有顯著差異。 再來看到多核心處理器一定要測試的「爬格子」,在Cinebench R20圖形渲染測試中,Ryzen R9 amd ryzen93900xt 3900XT在單、多核心效能分別領先2.10%、2.11%,差不多就是2款處理器時脈差距的比例(2.17%),表現符合預期。 AMD 三款 XT 處理器預計 7 月 7 日起全球同步開賣,不過對消費者來說,仍舊有幾個重點觀察方面,例如台灣市場在匯率轉換後的售價,以及舊款產品 3900X、3800X 跟 3600X 是否會降價或直接停售等,這些都得等到產品上市後才能確定。

不過單執行緒效能的確隨著 Turbo 時脈調整而有所提升,與 Core i K 之間的差距拉得相當近。 測試結果與預期相同,2個測試平台的主要成績差異落在吃重處理器的CPU(處理器)與Physics(物理模擬)分數,在其於項目的差距都落在1%以內,基本上可以視為平盤。 在測試平台部分,筆者使用X570主機板搭配DDR4-4000記憶體,並選用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來壓制處理器廢熱,顯示卡則選用AMD陣營的Radeon RX 5700 XT,詳細硬體規格請參考下方表格。 超頻雖然著重體質和運氣,但 Ryzen XT 在一般家用環境下的調整幅度其實也幾乎與 Ryzen X 相同,核心電壓設定成 1.45V 時可將全核時脈超頻至 4.45 GHz,多執行緒的運算表現提升相當顯著,不過單執行緒表現因時脈比預設 Turbo 的 4.7 GHz 還低,效率自然也跟著稍微降低了。 跟先前產品相同,這三款 CPU 都帶有台積電 7 奈米製程與 Zen 2 微架構,實體核心、執行緒數量、L3 Cache、TDP 與基礎時脈皆保持不變,不過在最大超頻時脈上,則提升了 100 至 200 MHz 不等,換句話說消費者可以直接將其視為 AMD 的「特挑版」處理器。 如上,提升時脈的 Matisse Refresh 在單核效能上更有優勢,甚至在 R20 項目上還比較高,多核心項目 3900XT 相比 10900K 有多了兩顆實體優勢,分數高出不少,而同核心數的 3800XT 對上 10700K 效能相去不遠,至於 3600XT 對上 10600K 似乎是前者較有優勢。

amd ryzen93900xt: 發表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Ryzen XT 跟 Ryzen XT 的盒裝販售版,未來將不會帶有原廠散熱器,但 Ryzen XT 依然還是有那顆炫炮的 Wraith Spire 風扇。 比較有趣的是,4K Ultra amd ryzen93900xt HD 和 WQHD 等較高解析度(CPU 負擔相對較低)環境下,FPS 提升幅度反而比一般 Full amd ryzen93900xt HD 解析度環境來的明顯。

amd ryzen93900xt

Ryzen XT最大的意義之一,在於挑戰Intel桌上型處理器的單核心效能,而它也成功達成這個任務。 AMD在Ryzen 3000XT處理器發表的新聞稿中,於註解第3點提到Ryzen XT與Core i K的測試對比。 ,從命名方式中,不難看出是以Ryzen X、Ryzen X、Ryzen X為基礎,分別為提升100、200、100MHz amd ryzen93900xt Boost時脈的強化版。

amd ryzen93900xt: 處理器效能測試

AMD官方也引用2020年3月7日PCgamer.com所進行的Core i K測試,Core i9的得分為534分,介於3900X與3900XT之間。 但如果使用者手上的處理器是Ryzen 2000系列,而在升級處理器的過程中想要沿用現有主機板(或不想升級BIOS以支援Ryzen 4000系列處理器),那麼就很適合選購Ryzen 3000 XT系列處理器。 在接下來的POV-Ray光線追蹤繪圖、CPU-Z內建效能測試,以及X264 FHD Benchmark、X265 FHD Benchmark等影片轉檔測試中,Ryzen R9 3900XT都能領先0.42至2.83%不等,大致上都能反映時脈差異造成的影響。 但筆者嘗試在Ryzen Master中手動將時脈設定為4.7GHz,這時Ryzen R9 3900XT就能跑出單核心4.7GHz的速度。 在測試之前,筆者先以Cinebench R20的單、多核心處理器測試作為負載,並透過AMD Ryzen Master超頻程式查看各核心的運作時脈。

  • 然而無論在哪款遊戲的何種畫質下,效能表現都相當接近,惟《古墓奇兵:暗影》最低畫質中,Ryzen X的FPS領先1幀,但應可歸納為測試誤差。
  • 比較可惜的是,在這次撰稿的過程中,Intel無法提供Core i K樣品進行測試,導致筆者無法舉辦殘酷擂台廝殺戰,因此測試項目以Ryzen XT對上自己的前輩Ryzen X為主。
  • 上台電腦是 2018 年組的 i7-8700,最近開始覺得,拿來辦公可以,但是應付遊戲有點力不從心了。
  • 在實際測試之前,筆者刻意先在未更新BIOS(正確來說是UEFI韌體,但文中維持以大家比較熟悉的BIOS稱呼)的情況下先以Cinebench R20測試一下Ryzen XT的效能表現,並比較更新前後的差異。
  • 遊戲拿比較常玩的三款比一下,1060畢竟不算新顯卡了,光換處理器是能帶來效能增幅沒錯,但等到 6700XT 入手時,差距應該才會被拉得比較大。
  • 在實際遊戲部分,筆者挑選《古墓奇兵:暗影》與《刺客教條:奧德賽》進行測試,將解析度設定為1920 x 1080,並將畫質設定分別調為最高與最低,看看在不同顯示卡負載的情況下,處理器是否會對效能表現造成影響。

這次 AMD 端出了時脈「稍微」提升的 Ryzen XT、Ryzen XT 與 Ryzen XT 三款不同等級的桌上型 CPU,同樣採用了台積電 7 奈米製程與 Zen 2 微架構。 AMD Matisse Refresh 據稱將在7月7日上市,目前所知也就是不久前曝光的三款處理器,分別為 Ryzen XT、Ryzen XT 和 Ryzen XT,相較於目前同數字型號對應的區別就是提升了時脈。 上台電腦是 2018 年組的 i7-8700,最近開始覺得,拿來辦公可以,但是應付遊戲有點力不從心了。

amd ryzen93900xt: 電腦王網站地圖

由於 Ryzen XT 只比前代產品的 Turbo 時脈增加 100 MHz,所以無論在 AAA 大作或是電子競技常用射擊遊戲的平均 FPS 雖有提升,但幅度確實不大,最高僅接近 4%,平均約 1% 出頭,而且大部分表現仍與 Core i K 有段差距。 本次測試的產品為 Ryzen 3000XT 系列最高規的 Ryzen XT,擁有 12 核心/24 執行緒,定價 US$499,對應高階主流消費市場。 對照組方面,當然要找上前代 12 核霸主 Ryzen X,以及同價位的 Intel Core i K。

在CPU-Z內建的效能測試中,Ryzen R9 3900XT因為多核心增益較明顯,因此在CPU Multi Thread(多執行緒)項目中可以把成績差距拉開到2.50%。 在筆者進行的所有測試中,除了PCMark 10因為費時比較久,所以只進行1次測試外,其餘所有項目都是重複進行3次測試,在確定沒有極端值後,以最佳成績作為代表。 在效能實測部分,筆者使用最高階的Ryzen X與Ryzen XT進行對比,由於它們2者只是Boost時脈提高100MHz的小改款,所以可以預期效能差距並不會很明顯。 在實際測試之前,筆者刻意先在未更新BIOS(正確來說是UEFI韌體,但文中維持以大家比較熟悉的BIOS稱呼)的情況下先以Cinebench R20測試一下Ryzen XT的效能表現,並比較更新前後的差異。 另外隨著 AMD 於日前推出中價位的 PCIe 4.0 晶片組 B550,消費者的可選擇性就變得相當多元。 由於一般玩家通常只需要顯示卡插槽與 M.2 插槽各一條,B550 主機板正好能符合需求,而且中高階款式會搭配較新規的 2.5 Gb 有線網路和 Wi-Fi 6 無線網路,一樣能超頻,售價較 X570 主機板還親切不少,因此相當適合搭配中高階的 Ryzen 9 / Ryzen 7 處理器。

而考量到Ryzen XT總共具有12個實體核心,數量比Core i K多出20%,因此整體效能推測能夠勝出。 雖然AMD承諾在2020年就會推出Zen 3架構處理器,但也沒有放棄3000系列,並推出Ryzen 5、7、9等3款不同等級的XT處理器,具有100或200MHz不等的最高時脈提升,可以帶來4%效能提升,根據官方提供的測試數據,其單核心效能表現甚至能夠超越Intel Core i K。 測試項目除了以PCMark 10、3DMark等綜合測試軟體,衡量整體系統效能體驗與表現之外,也挑選多款處理器效能測試軟體分析新舊款處理器的效能差異,並以《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等2款遊戲簡單看看更新處理器是否對遊戲效能有所幫助。 實測發現,更新BIOS後多核心、單核心測試成績分別可以提升2.30%、1.24%,雖然差距很小,但因為更新手續並不困難,所以還是建議更新BIOS以確保效能正常發揮。 而AMD官方也在產品說明會中表示,這3款處理器的市場定位並不是讓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的使用者升級,因為X系列與XT系列的效能差距實在太小,為了追求100、200MHz的時脈差異升級處理器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雖然2款處理器的官方定價相同,但截稿前Ryzen X的市場價格約為新台幣14,000元,而Ryzen XT價格的小道消息為為新台幣15,900元,再考量到身為舊款的Ryzen X可能會有降價清庫存的促銷機會,讀者可以在購買前比較價格,衡量一下選購哪顆處理器的CP值比較理想。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其實如果不裝獨顯跑game的話,i7-8700有內顯算是優勢,但hdmi輸出只有4k30hz,畫面會有點頓,就算是10900k 也是一樣。 而且如果要這樣比,amd 4750g 的價格、功耗及內顯效能也會更漂亮,之後這張 b550 要退下來裝 APU 也沒啥不行。

總歸一句,升級絕對是大幅有感的,功耗上雖然差不多,但效能差了不少,Intel 三四年前的功耗放在一年多前的 AMD 處理器上,效能成長最高有近3 倍,就算舊平台不致於不敷使用,新平台的電力效益比也會讓錢花得很值得。 雖然現在已經有 5000 系列跟 11 代處理器,3900XT 還是有一定的威力及市場價值,尤其是在多核心的應用上。 對於此點,筆者也藉由訪問Intel台灣分公司業務暨行銷事業群發言人余孝倫的機會,詢問Intel對這個消息的評論。 余孝倫表示Ryzen XT具有12個實體核心,而Core i K只有10個,所以多核心效能確實是對手的強項,但討論到單核心效能部分,由於測試數據的差距很小,所以也要考慮到不同主機板在電源限制(Power Limit,PL)的參數設定上,是否會造成處理器的效能無法完全釋放,而造成測試成績的差異。 在實際遊戲部分,筆者挑選《古墓奇兵:暗影》與《刺客教條:奧德賽》進行測試,將解析度設定為1920 x 1080,並將畫質設定分別調為最高與最低,看看在不同顯示卡負載的情況下,處理器是否會對效能表現造成影響。 雖然筆者因缺乏樣品而無法親自測試雙方品牌的處理器,但我們參考AMD提供的官方資料,保守一點說Ryzen XT已經能與Core i K有十分接近的單核心效能表現。

amd ryzen93900xt

余孝倫也補充根據Intel內部的測試結果,同1顆處理器在不同主機板上,效能表現可能就會受電源限制參數或其他元件所造成的影響,而有5~10%的成績差異,這些因素也需要納入對比時的考量。 在產品定價方面,3款新版處理器的價格恰好都與舊版產品相同,但是僅Ryzen XT盒裝版會附上Wraith Spire散熱器,Ryzen XT與Ryzen XT取消了隨機搭贈的散熱器。 雖然此舉等同是變向漲價,但考量到會選購這類高階處理器的消費者,大多都會搭配散熱效果更強的散熱器,所以對玩家造成的實質影響可以忽略。 Ryzen XT 在多執行緒為主的渲染/影片編碼運算的表現很明顯與 Ryzen X 沒有任何差異,渲染運算憑藉較多的核心與執行緒數量樂勝 Core i K。

amd ryzen93900xt: 使用 Facebook 留言

  • 這次 AMD 端出了時脈「稍微」提升的 Ryzen XT、Ryzen XT 與 Ryzen XT 三款不同等級的桌上型 CPU,同樣採用了台積電 7 奈米製程與 Zen 2 微架構。
  • 根據AMD官方提供的新聞資料,AMD效能實驗室於2020年5月28日採用Cinebench R20.06 1T進行的測試(搭配DDR4-3600C16記憶體和Noctua NH-D15S散熱解決方案),Ryzen X得分為528,而Ryzen XT得分則提升3.41%,達到546分。
  • 總歸一句,升級絕對是大幅有感的,功耗上雖然差不多,但效能差了不少,Intel 三四年前的功耗放在一年多前的 AMD 處理器上,效能成長最高有近3 倍,就算舊平台不致於不敷使用,新平台的電力效益比也會讓錢花得很值得。
  • 在產品定價方面,3款新版處理器的價格恰好都與舊版產品相同,但是僅Ryzen XT盒裝版會附上Wraith Spire散熱器,Ryzen XT與Ryzen XT取消了隨機搭贈的散熱器。
  • 雖然現在已經有 5000 系列跟 11 代處理器,3900XT 還是有一定的威力及市場價值,尤其是在多核心的應用上。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