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掛載10大優點

這是因為目前的 x86 主機所含的記憶體實在都太大了 (一般入門級至少也都有 4GB 了),所以,我們的 Linux 系統大概都用不到 swap 這個玩意兒的。 不過, 如果是針對伺服器或者是工作站這些常年上線的系統來說的話,那麼,無論如何,swap 還是需要建立的。 雖然 lsblk 已經可以使用 -f 來列出檔案系統與裝置的 UUID 資料,不過,鳥哥還是比較習慣直接使用 blkid linux掛載 來找出裝置的 UUID 喔! UUID 是全域單一識別碼 ,Linux 會將系統內所有的裝置都給予一個獨一無二的識別碼, 這個識別碼就可以拿來作為掛載或者是使用這個裝置/檔案系統之用了。 另外,由於虛擬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作為虛擬化磁碟來源的巨型檔案 (單一檔案好幾個 GB 以上!) 也就越來越常見了。

這時後會出現一些訊息,顯示某一些設備無法卸載,這是因為這些都是系統主要的檔案,在系統運行時無法卸載,而其餘沒有顯示的部分都會全部卸載。 (#mount -t ntfs /dev/sdb1 /mnt).只能掛載和讀取得動作不能做寫入.如果你還需要近一步的使用,請在下載下面的元件. 您能繼續進行 章 5, 在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啟動安裝程式(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或是 章 10, 在 IBM Power Systems 上啟動安裝程序(IBM Power Systems 伺服器)。 請以您下載的 ISO 映像檔之完整路徑取代 /path/to/image.iso,以先前用 dmesg 指令找到的裝置名稱取代 device,並指定適宜的區塊大小(例如 512k)來加快寫入程序。 一開始 autofs 就幫我們定義一個自動掛載點,我們可以修改這設定或是自己建立出屬於自己的掛載點,預設的需要自動掛載記錄在 /etc/auto.misc 的設定檔中. 由上述的圖示可以發現就是 /home 的設定有問題,因此管理員可以: 進入 /etc/fstab 暫時註解 /home 所在行或者是 自行找到正確的方案來解決。

linux掛載: 目前趨勢

Windows共用資料使用完畢之後,也可以將其使用umount命令解除安裝,解除安裝就很簡單了,直接使用「umount /mnt/MYSHARE」就可以了,其中MYSHARE是就是我們前面建立的掛載點了。 是一個互動程式操作起來不複雜也不用去背命令,但一定要了解其背景知識如 primary partition & extended partition 和 logical partition 的常識和了解硬碟在 Linux 下的設備檔案。 以 Widnows 來說硬碟格式化後會自動掛載馬上可使用,但 Unix/Linux 可能要手動的操作來掛載才能使用(視 Linux 發行版而定)。 Ext2 檔案系統記錄的檔案主要由〝inode〞和〝block〞組成, inode 記錄檔案內容外的其他資料, block 才是真正的記錄檔案的內容,功能各如下。 上述步驟的指令要全部記起來,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過透過交談式可以清楚知道哪些類型可以使用,只要知道分割硬碟有哪些步驟都可以透過 help 查詢。 第一行:這邊不一定要使用cdrom這個名稱,但是要掛載前必須確認目標資料夾必須要是存在的,所以如果沒有的話使用 mkdir 建立。

linux掛載

後來加上一些額外的功能而有 EXT4 檔案系統。 只是這種檔案系統一開始建立之後,就得要將全部的磁碟容量進行格式化 (也就是所有的 inode 與 block 號碼要全部被設定妥當),對於大容量的磁碟來說,一開始的格式化可能會佔用數分鐘到數十分鐘 (鳥哥曾經等過 30 分鐘的格式化)。 為了應付這種大容量的磁碟裝置,因此後來許多的 Linux distribution 都愛用 XFS 或者是 reiserfs 這種用到才開始配置 inode 與 block 的檔案系統,至少格式化速度快非常多。 磁碟幾乎都需要先經過分割之後,才可以開始製作檔案系統 (就是俗稱的格式化)。 目前在一般桌機的系統上面,或者是 x86 的伺服器系統上, 主要的開機檢測元件,大多數已經是 UEFI 了! UEFI 的開機環境,大部分都只支援 GPT 分割表,如果調整成為 BIOS 模式, 才可以支援較早的 MSDOS 分割表,也就是所謂的 MBR 分割表。

linux掛載: 自動掛載USB隨身碟及複製資料 (Linux)

要掛載 filesystem 時要指定一個目錄當掛載點 ,當掛載成功後如該目錄內如原有資料會暫時隱形來呈現掛載的內容直到卸載才會再度現行。 傳統上目錄〝/mnt〞為暫時的掛載點,而〝/media〞為移動儲存裝的掛載點。 硬碟分割的慨念無關作業系統,差別可能是名詞用語沒統一和不同的作業系統所支援的硬碟分割表不一樣,故貫通原理可套用到 Winodws/Mac OS/Linux。 Block 是 ext2 真正存放檔案內容的地方,block 的大小可以是 1k 、2k、4k、8k 其大小是格式化時決定的,中間不能再變更,如一個檔案超過 block 的大小就用好幾個 block 來儲存。

現在流行的linux發行版絕大多數已經包含了samba軟件包,如果安裝linux系統時未安裝samba請首先安裝samba。 以我電腦的裝置來看,”sda” 是我的硬碟,至於下面的 “sdc”,則是容量都與我的隨身碟一致,很明顯就是它了。 縣府指出,花蓮位處東北季風氣候區,為避免國旗與旗桿因強風破損或掉落,採納內政部國旗懸掛禮儀網方式,以直掛的方式懸掛;使用螺絲與訂製的旗桿固定於燈桿上,並在旗面的白布邊條及國旗的角端加強縫紉,能降低國旗受損率與掉落的風險,加強牢固性。 李強調,看板內容沒有指涉特定案件,只是自己有感而發,不希望有政治迫害、政治魔掌干預司法的情況出現,藉由看板傳遞訴求與立場,之後適逢過年期間,相信看的人會越來越多,也希望掛給檢調單位人員看,「誰有意見就對號入座」一起來討論。 這面大看板就掛在舊城區東門街的轉角處,約3層樓高看板上頭寫著「政治迫害」4個大字,一旁則寫上「我是新竹市議員李國璋,我拒絕政治魔掌干預司法」等顯目字句,不少用路人經過議論紛紛,解讀看板內容可能是與市長高虹安助理費官司有關。 自从Windows 10出来之后,我就一直在使用Windows 10.

  • 一開始 autofs 就幫我們定義一個自動掛載點,我們可以修改這設定或是自己建立出屬於自己的掛載點,預設的需要自動掛載記錄在 /etc/auto.misc 的設定檔中.
  • 它告诉命令将指定 ISO 文件映射成一个回环设备,并且将这个设备挂载到指定的挂载点。
  • 除了 CD/DVD 以外,您也可以使用 USB 隨身碟來建立安裝媒介,進而在 AMD64、Intel 64 與 IBM Power System 伺服器上安裝 RHEL。
  • 早期的 GPT 與 MSDOS 的分割,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軟體來處理, 例如 gdisk 處理 GPT 分割表, fdisk 處理 MSDOS 分割表。
  • GPT 將磁碟所有區塊以此 LBA(預設為 512bytes) 來規劃,而第一個 LBA 稱為 LBA0 (從 0 開始編號)。
  • 在下方的訊息方塊出現「完成!」訊息前,切勿拔出 USB 裝置。
  • 當掛載的檔案系統linux不支援時,mount一定報錯,如windows2000的ntfs檔案系統。

以 vdb 硬碟操作,並從上述 lsblk 可以看出該硬碟總計有 200M 空間可以使用,並使用 MBR 格式分出一個分割表並使用全部空間。 傳統使用的硬碟分割工具為 fdisk 及 gdisk ,一個專門分割 MBR 格式、另一個專門分割 GPT 格式,使用 Parted 這工具都可以使用,並且有交談式及指令式兩種方式可以使用,非常的方便好用。 然後按 “變更目前無法使用的設定”, 將 “開啟快速啟動 (建議選項)” 選項取消, 再選 “儲存變更”。

linux掛載: 硬碟操作

這個 extent 區塊的大小得要在格式化的時候就先指定,最小值是 4K 最大可到 1G。 一般非磁碟陣列的磁碟預設為 64K 容量,而具有類似磁碟陣列的 stripe 情況下,則建議 extent 設定為與 stripe 一樣大較佳。 這個 extent 最好不要亂動,因為可能會影響到實體磁碟的效能喔。 好了,經過上面的說明你也應該要很清楚的知道 inode 本身並不記錄檔名,檔名的記錄是在目錄的 block 當中。 因此在第五章檔案與目錄的權限說明中, 我們才會提到『新增/刪除/更名檔名與目錄的 w 權限有關』的特色! 那麼因為檔名是記錄在目錄的 block 當中, 因此當我們要讀取某個檔案時,就務必會經過目錄的 inode 與 block ,然後才能夠找到那個待讀取檔案的 inode 號碼, 最終才會讀到正確的檔案的 block 內的資料。

這是因為每種作業系統所設定的檔案屬性/權限並不相同, 為了存放這些檔案所需的資料,因此就需要將分割槽進行格式化,以成為作業系統能夠利用的『檔案系統格式』。 早期開機的流程中,會有一段時間去檢驗本機的檔案系統,看看檔案系統是否完整 。 不過這個方式使用的主要是透過 fsck 去做的,我們現在用的 xfs 檔案系統就沒有辦法適用,因為 linux掛載 xfs 會自己進行檢驗,不需要額外進行這個動作! Linux 系統有個裝置無法被卸載,那就是根目錄啊!

  • 在顯示的結果中你需要特別留意的是那個根目錄的剩餘容量!
  • 再根據 Extended 上的指標(住址)上的記錄去找額外規劃的硬碟分割表叫 Logical Partition。
  • 在檔案變更時只更新 medadata 的內容到日誌 ,但檔案的內容不寫入日誌.速度和安全皆妥協,為預設值 。
  • 這是個比較有效率的作法,因為如此一來我們的磁碟就能夠在短時間內讀取出全部的資料, 讀寫的效能比較好囉。
  • 因為我們所有的資料都是由根目錄衍生出來的,因此當根目錄的剩餘容量剩下 0 時,那你的 Linux 可能就問題很大了。
  • 由於是 RAM 模擬的故速度快如電,如果有某個檔案很大讀寫很慢時可複製到〝/dev/shm〞下來操作。
  • 參數是指定這個設備是唯讀的(read only),因為正常的光碟片只能讀取,不能寫入,所以要加上這個參數,如果想燒錄光碟片的話,就要使用其它燒錄專用的工具了。

較新的作業系統的檔案資料除了檔案實際內容外, 通常含有非常多的屬性,例如 Linux 作業系統的檔案權限與檔案屬性(擁有者、群組、時間參數等)。 Linux系統下使用fdisk分區命令和mkfs文件系統創建命令可以將移動硬盤的分區制作成linux系統所特有的ext2、ext3格式。 參數是指定這個設備是唯讀的(read only),因為正常的光碟片只能讀取,不能寫入,所以要加上這個參數,如果想燒錄光碟片的話,就要使用其它燒錄專用的工具了。 」)底下的某ㄧ個位置,如果要存取某個設備上的檔案,就必須先把這個設備掛載(mount)上來後,才能夠讀取或寫入資料,例如在新增硬碟、存取 USB 隨身碟或是讀取 CD-ROM 時,都需要掛載的動作。

所以,對鳥哥來說, 效能並不是主要改變檔案系統的考量! 對於檔案系統的復原速度、建置速度,可能才是鳥哥改換成 xfs 的思考點。 關於掛載的一些特性我們在第二章稍微提過, 重點是:掛載點一定是目錄,該目錄為進入該檔案系統的入口。 這個區段可以描述每個 block group 的開始與結束的 block linux掛載 號碼,以及說明每個區段 分別介於哪一個 block 號碼之間。

linux掛載

使用 Linux 或 Windows 的確切步驟有所不同。 您可以使用同樣的程序來建立最小安裝媒介與完整安裝媒介;唯一的限制是 USB 隨身碟的大小:它必須擁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整個映像檔,最小安裝媒介需要大約 350 MB,而完整安裝媒介需要 4.5 GB。 開始測試掛載以及 swap 置換有沒有成功的處理好。 請注意,測試前請務必確認這三個裝置已經卸載且沒有使用中。 Dump 僅支援 EXT 家族,若使用 xfs 檔案系統,則不用考慮 dump 項目。 你可以發現 inode 數量所佔的使用百分比幾乎沒有變化!

linux掛載: Linux 掛載 ISO 映像檔

以下步驟假設您使用的是 Linux 系統,並且已下載了 ISO 映像檔,如〈章 1, 下載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所述。 在大部分的 Linux 版本上,您不需要安裝額外套件即可使用這些步驟。 假設你想要知道 /etc 與 /etc/hosts 及 /etc/crontab 的 inode 號碼,該用什麼指令配合什麼選項與參數? 處理完畢之後,再以 mkswap 或 mkfs 等指令來格式化即可!

而且這個磁碟總共有 30G 的容量,目前已經分割出三個分割槽, 檔名分別是 /dev/vda1, /dev/vda2, /dev/vda3 這三個分割槽。 至於 /dev/vda3 是有特殊功能的,那個 20G 的分割槽又被切出三個裝置,那個東西是 LVM 系統,大二我們再來談。 一個 partition 只能格式化一種檔案系統,格式化的檔案系統最好要和 partition ID 匹配比較不會有相容問題。

這種巨型檔案在處理上需要考慮到效能問題,否則虛擬磁碟的效率就會不太好看。 因此,從 CentOS 7.x 開始, 檔案系統已經由預設的 linux掛載 Ext4 變成了 xfs 這一個較適合高容量磁碟與巨型檔案效能較佳的檔案系統了。 我們約略來分析一下 EXT2 的 inode / block 與檔案大小的關係好了。 為此我們的系統很聰明的將 inode 記錄 block 號碼的區域定義為12個直接,一個間接, 一個雙間接與一個三間接記錄區。 系統讀取檔案時需要先找到 inode,並分析 inode 所記錄的權限與使用者是否符合,若符合才能夠開始實際讀取 block 的內容。

我們知道格式化 (其實是建立檔案系統) 會有 superblock, inode, block 區塊,也知道了 inode 在記錄檔案權限與資料所在的區塊號碼, block 則是紀錄實際的資料,且通常一個 block 只能給一個檔案使用。 基本上, superblock 是整個檔案系統資料變化最大的地方! 因為所有的檔案系統操作時,幾乎都需要讀/寫 supberblock,超級區塊主要在紀錄檔案系統的總結資料,包括剩餘量、使用量、每個 block 的大小等等。 所以,只要查詢 superblock,就可以知道整個檔案系統的整體容量與使用容量了。 可執行/不可執行限制在此檔案系統內是否可以進行『執行』的工作? 如果是純粹用來儲存資料的目錄, 那麼可以設定為 noexec 會比較安全。

此外 包括 inode 與 superblock 本身都會佔用一些檔案系統容量, 所以,你就會看到磁碟使用掉的檔案容量會比實際檔案容量還要多一些。 指令式操作就是把交談式會做的步驟一氣呵成的輸入,在 shell script 腳本是很常見來使用的方式,選擇 vdc 設備並以 GPT 格式為分割,並切割出約末 150 Mib 空間。 使用 mount linux掛載 指令所掛載的設備與目錄預設都是具有讀寫權限的,但我們可以在指令中增加上 -r 或是 –read-only 參數來限制這一個掛載是指能夠讀取的,就會達到唯讀的狀態。 可用在類似網路檔案系統 無法讀取到的情況下;
-l :立刻卸載檔案系統,比 -f 還強! -n :不更新 /etc/mtab 情況下卸載。 當然是選擇『空的 block 』來記錄新檔案的資料囉。

linux掛載

情境模擬題二:由於我的系統原本分割的不夠好,我的用戶希望能夠獨立一個 filesystem 附掛在 /srv/myproject 目錄下。 那你該如何建立新的 filesystem ,並且讓這個 filesystem 每次開機都能夠自動的掛載到 /srv/myproject , 且該目錄是給 project 這個群組共用的,其他人不可具有任何權限。 且該 filesystem 具有 1GB 的容量。 分割:先使用 gdisk 在你的磁碟中分割出一個分割槽給系統作為 swap 。 由於 Linux 的 gdisk 預設會將分割槽的 ID 設定為 Linux 的檔案系統,所以你可能還得要設定一下 system ID 就是了。 關於連結資料我們第五章的Linux檔案屬性及Linux檔案種類與副檔名當中提過一些資訊, 不過當時由於尚未講到檔案系統,因此無法較完整的介紹連結檔啦。

linux掛載: 安裝 Guest Additions

也可只輸入〝 mkpart〞後面都不接參數,此時也不用管是 MBR 或 GPT 分割表,會自動判斷和互動的提示接下來的動作,真是方便。 〝mklable〞是建立不同的硬碟分割表(如 MBR 或 GPT 等),〝mklabel〞 用法為後面接支援的分割表,如下。 傳統的 BIOS 因開機時會先讀取硬碟 MBR 的 parititon 記錄,而受限 MBR 定圵的關係 partition 不能超過 2 TB 而逐漸不符合現代的需求。 延伸分割因只是指標不能直接拿來用,要再分割為 Logical Partition 才能使用,而所分割的 Logical Partition 數字是由 5 開始。

為啥 CentOS 要捨棄對 Linux 支援度最完整的 EXT 家族而改用 XFS 呢? 系統會不定時的將記憶體中設定為『Dirty』的資料寫回磁碟,以保持磁碟與記憶體資料的一致性。 你也可以利用第四章談到的 sync指令來手動強迫寫入磁碟。 但是如果仔細考慮一下,如果我的檔案系統高達數百GB時, 那麼將所有的 inode 與 block 通通放置在一起將是很不智的決定,因為 inode 與 block 的數量太龐大,不容易管理。 在 Linux 下要直接讀取 CD 或 DVD 的 ISO 映像檔內容很簡單, 可以像掛載其他分割區般掛載。

linux掛載

但這不是唯一的作法,今天我就遇到了一個這樣的問題:我的 USB 隨身碟已經裝在電腦上了,但是我在平常 USB 裝置掛載的 “/media/” 路徑底下沒有找到這個裝置。 結果:centos 6.5 成功、centos 7.0 失敗(因為執行此行指令時,總是在網路啟動完成之前,導致無法掛載)。 Autofs這個服務,會在Client端持續偵測指定目錄,當有要使用時自動掛載,一段時間沒使用時自動卸載。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