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查看硬碟6大分析

如為新的硬碟如上例中的第二顆〝/dev/sdb〞,因沒分割過故沒有數字部分(如〝/dev/sdb1〞 );接下來就用這顆硬碟來示範如何分割 partition。 無法透露 partition 名稱,要知道〝/dev/sda1~5〞各掛載 的 partition名稱要交叉參考指令 df 所指供的資訊。 延伸分割因只是指標不能直接拿來用,要再分割為 Logical Partition 才能使用,而所分割的 Logical Partition 數字是由 5 開始。 再根據 Extended 上的指標(住址)上的記錄去找額外規劃的硬碟分割表叫 Logical Partition。 PC 上常見的硬碟分割表有分傳統的 MBR 硬碟分割和新型式的 GPT 硬碟分割,這兩種 Linux 都有良好的支援。

您好,我是原文作者,這是一篇老舊的 Ubuntu 教學文(如沒有記錯,系統是 Ubuntu 11.04),使用平台與作業系統在這幾年間已有不小進步,當初的 15 GB 只是一個參考的數值,無法適用於現今的系統。 若本篇教學使您誤信 15GB 夠用,筆者在此向您致歉。 如果你的硬碟本來就切割好了,那就不要動了;如果你的硬碟是全新的,那最好將它格式化成 “Ext4” 之類的格式。

linux查看硬碟

果真如此,那麼可以將整個 filesystem 內的資料全部複製出來,將該 filesystem 重新格式化, 再將資料給他複製回去即可解決這個問題。 早期開機的流程中,會有一段時間去檢驗本機的檔案系統,看看檔案系統是否完整 。 不過這個方式使用的主要是透過 fsck 去做的,我們現在用的 xfs 檔案系統就沒有辦法適用,因為 xfs 會自己進行檢驗,不需要額外進行這個動作!

linux查看硬碟: 1.8 其他 Linux 支援的檔案系統與 VFS

Ext 檔案系統家族對於檔案格式化的處理方面,採用的是預先規劃出所有的 inode/block/meta data 等資料,未來系統可以直接取用, 不需要再進行動態配置的作法。 這個作法在早期磁碟容量還不大的時候還算 OK 沒啥問題,但時至今日,磁碟容量越來越大,連傳統的 MBR 都已經被 GPT 所取代,連我們這些老人家以前聽到的超大 TB 容量也已經不夠看了! 現在都已經說到 PB 或 EB 以上容量了呢! 那妳可以想像得到,當你的 TB 以上等級的傳統 ext 家族檔案系統在格式化的時候,光是系統要預先分配 inode 與 block 就消耗你好多好多的人類時間了… Ubuntu的磁碟公用程式除了能檢查儲存裝置的資訊外,還能對其進行比Windows內建軟體還要強大的格式化功能。

由於是 RAM 模擬的故速度快如電,如果有某個檔案很大讀寫很慢時可複製到〝/dev/shm〞下來操作。 但記得處理完要複製到實體的硬碟因〝/dev/shm〞內的檔案如露亦如電,重開機後就會揮發掉。 Ext3 為 ext2 的改良,主要加入〝日誌〞功能而成為〝日誌檔案系統〞 ,日誌檔案系統原理為某檔案的改變都會在日誌上記錄。 如檔案寫入期間斷電或檔案損壞時可根據日誌上的記錄來增加檔案自動修復的機率。 而 ext3 的日誌有三種等級,可在掛載 filesystem 或開機時由etc/fstab 指定那種等級,三種日誌等級如下。

linux查看硬碟: Linux 檢查硬碟健康狀態

%util 项也是衡量硬盘 I/O 性能的重要指标,即如果其值接近 100%,就表示硬盘产生的 I/O 请求太多,I/O 系统正在满负荷工作,长期这样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优化程序或者更换更大、更快的硬盘来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磁盘号位1-4,也就是说最多有4个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开始的磁盘号为5,因此在这个实验中试没有sdb4的。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这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用来标识信息的一个 128 位(比特)的数字。

二、格式化原理也就是创建不同的文件系统,供数据的存储与读取。 Df命令可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它也可以显示所有文件系统对i节点和磁盘块的使用情况。 如果把 SD 卡格式化成 Widnows 原生的〝NTFS〞部分的數位相機或手機可能無法讀取,如格式化成〝FAT〞單一檔案不能大於 2G 而如為〝FAT32〞單一檔案不能大於 4G。 所以檔案系統攸關檔案的處理能力,例如把 Linux 檔案系統內的檔案複製到 USB 隨身碟 (預設為 FAT32 檔案系統)會流失權限等資訊。

linux查看硬碟: 方法-15:使用 corefreq 实用程序

Async 非同步為讀寫硬碟上 filesytem 可能先寫到 RAM,〝有空時〞才把 RAM 的資料寫到硬碟,故速度較快但比較危險,例如寫檔案時忽斷電但 RAM 的資料還沒寫到硬碟。 Sync 為同步讀寫硬碟上的 linux查看硬碟 filesystem 沒有 RAM 當介質但效能慢很多。 硬碟分割的慨念無關作業系統,差別可能是名詞用語沒統一和不同的作業系統所支援的硬碟分割表不一樣,故貫通原理可套用到 Winodws/Mac OS/Linux。 需要磁碟重組的原因就是檔案寫入的 block 太過於離散了,此時檔案讀取的效能將會變的很差所致。

使用這個方式測試硬碟的讀寫速度,無疑是非常準確的,通常用於新買來的硬碟,測試其讀寫速度是否異常,也可以順便用文章前部份說的方式進行硬碟自我表面檢查。 測試方式有三種,第一種稱為「短」,會進行一般的測試,大約不到5分鐘即可測試完畢。 linux查看硬碟 第二種稱為「擴展」,會進行較深的測試,可能要三個小時才能測試完畢。 第三種稱為「輸送」,進行較簡易的測試,約不到1分鐘即可測試完畢。 測試所需時間與硬碟的讀寫速度成反比,與容量大小成正比。 選擇要使用的測試模式後,按下「執行自我測試」的按鈕。

linux查看硬碟

第 5 行裡面的 sunit 與 swidth 與磁碟陣列的 stripe 相關性較高。 這部份我們底下格式化的時候會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Tips 之前格式化過一個 70 TB 以上的磁碟陣列成為 ext4 檔案系統,按下格式化,去喝了咖啡、吃了便當才回來看做完了沒有… 但是如果仔細考慮一下,如果我的檔案系統高達數百GB時, 那麼將所有的 inode 與 block 通通放置在一起將是很不智的決定,因為 inode 與 block linux查看硬碟 的數量太龐大,不容易管理。 較新的作業系統的檔案資料除了檔案實際內容外, 通常含有非常多的屬性,例如 Linux 作業系統的檔案權限與檔案屬性(擁有者、群組、時間參數等)。 根据 iostat 命令的输出结果,我们也可以从中判断出当前硬盘的 I/O 性能。

linux查看硬碟: Linux 檢視硬體資訊指令

在查看特定的硬件信息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 上面所有的命令行工具在大部分的 Linux 发行版本中都是可以使用的,可以很容易的从仓库中获取安装。 Blkid linux查看硬碟 是定位或打印块设备属性的命令行实用工具。

Linux磁盘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问题,Linux磁盘管理常用三个命令为df、du和fdisk。 Df df命令参数功能: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 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语法: df [-ahikHTm] [目录或文件名] 选项与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 /proc 等文件系统; -k … 一個 partition 只能格式化一種檔案系統,格式化的檔案系統最好要和 partition ID 匹配比較不會有相容問題。 要格式化的原因為每種檔案系統記錄檔案的方式都不一樣,格式化時會寫入適當的資訊在該 partition, 以 Linux 原生的檔案系統格式 ext2 為例,格式化時會分配 inode 空間和指定 bock 的大小。

裝置通常會有一個類似/dev/hda或/dev/sda的名稱,但不會是真正的檔案路徑。 跟踪磁盘利用率信息是系统管理员(和其他人)的日常待办事项列表之一。 Linux 有一些内置的使用程序来帮助提供这些信息。 Dfdf命令意思是 “disk-free”,显示 Linux 系统上可用和已使用的磁盘空间。 Df -a显示文件系统的完整磁盘使用情况,即使 Available(可用) 字段为 0。 Df -T显示磁盘使用情况以及每个块的文件系统类型(例如,xf…

Nmon 是另一个很棒的工具,用于在 Linux 终端上监视各种系统资源,如 CPU、内存、网络、磁盘、文件系统、NFS、top 进程、Power 的微分区和资源(Linux 版本和处理器)。 计算机内存是能够临时或永久存储信息的物理设备。 RAM 代表随机存取存储器,它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使用的信息。 大多数系统管理员在遇到性能问题时会检查 CPU 和内存利用率。 Linux 中有许多实用程序可以用于检查物理内存。

linux查看硬碟: 1.5 EXT2/EXT3/EXT4 檔案的存取與日誌式檔案系統的功能

可用在類似網路檔案系統 無法讀取到的情況下;
-l :立刻卸載檔案系統,比 -f 還強! -n :不更新 /etc/mtab 情況下卸載。 Tips 總之, xfs 的這個資料區的儲存區群組 ,你就將它想成是 ext 家族的 block 群組 就對了! 只是 inode 與 block 是動態產生,並非一開始於格式化就完成配置的。 CentOS 7 開始,預設的檔案系統已經由原本的 EXT4 變成了 XFS 檔案系統了! 為啥 CentOS 要捨棄對 Linux 支援度最完整的 EXT 家族而改用 XFS 呢?

Top 命令是 Linux 中监视实时系统进程的基本命令之一。 它显示系统信息和运行的进程信息,如正常运行时间、平均负载、正在运行的任务、登录的用户数、CPU 数量和 CPU 利用率,以及内存和交换信息。 运行 top 命令,然后按下 E 来使内存利用率以 MB 为单位显示。 輸入結束的 cylinder,若是要用最大的容量,就直接按 Enter,若是要指定分割區的大小,就用 +size 的形式指定,例如指定為 100G 的大小就輸入 +100G 再按 Enter。 上一篇 [Linux 安裝篇 #3] 使用Clonezilla 再生龍 備份一下整個硬碟分割區吧… 但是只有四個分割區對現在的需求來說可能不夠用,所以可以用延伸分割區來打破這個規則:先分出三個主要分割區,再分一塊延伸分割區(空間要分大一點),在延伸分割區裡就可以再分割成好幾個邏輯分割區…

  • 無法透露 partition 名稱,要知道〝/dev/sda1~5〞各掛載 的 partition名稱要交叉參考指令 df 所指供的資訊。
  • Lspci 列出所有 PCI 总线,以及与 PCI 总线相连的所有设备的详细信息,比如 VGA 适配器、显卡、网络适配器、usb 端口、SATA 控制器等。
  • 分割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系統要怎麼灌,為什麼有這些目錄要灌,灌了以後能幹嘛……等等。
  • Linux系統的檔案目錄不太一樣,並沒有所謂的磁碟機代號。
  • 如果是近一兩年買的新電腦(說明確點就是搭載Win8的),或是超過2TB的硬碟,大概都是採用GPT格式。
  • 它结合可选的内核模块 netatop 显示每个进程或线程的网络活动。
  • 也可只輸入〝 mkpart〞後面都不接參數,此時也不用管是 MBR 或 GPT 分割表,會自動判斷和互動的提示接下來的動作,真是方便。

我們在第14章會持續談到進階檔案系統的設定,其中就有磁碟陣列這個東西! 磁碟陣列是多顆磁碟組成一顆大磁碟的意思, 利用同步寫入到這些磁碟的技術,不但可以加快讀寫速度,還可以讓某一顆磁碟壞掉時,整個檔案系統還是可以持續運作的狀態! 但若不正常關機(如跳電、當機或其他不明原因),由於資料尚未回寫到磁碟內, 因此重新開機後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在進行磁碟檢驗,甚至可能導致檔案系統的損毀(非磁碟損毀)。 系統讀取檔案時需要先找到 inode,並分析 inode 所記錄的權限與使用者是否符合,若符合才能夠開始實際讀取 block 的內容。 要想解决硬盘 I/O 的瓶颈,关键是要提高 linux查看硬碟 I/O 子系统的执行效率。

首先新建一个a.txt ,将/dev下的一个zero空文件写入a.txt,写入大小200MB/块,写入1块。 注意,新建a.txt是有用意的,如果写入目标是根目录,那么空文件将覆盖根目录,导致系统崩溃。 Ubuntu內建的磁碟公用程式功能真的是非常的強大,往後我還會針對它幾個功能做些簡單的介紹與使用說明。 測試完成後,看看是否跑出新的錯誤訊息出來,若無,代表自我測試完全通過了! 可以直接看「整體評估」項目,得知硬碟是否正常。

Inxi是一个 bash 脚本,能够从系统的多个来源和命令获取硬件信息,并打印出一个非技术人员也能看懂的友好的报告。 它控制 systemd-udevd 的运行时行为,请求内核事件、管理事件队列并且提供简单的调试机制。 使用 by-uuid 路径:该目录下包含有 UUID 和实际的块设备文件,UUID 与实际的块设备文件链接在一起。 编写脚本 `/root/bin/checkdisk.sh`,检查磁盘分区空间和 inode 使用率,如果超过 80%,则发广播警告空间将满。 Linux脚本练习之script018-检查磁盘分区空间和 inode 使用率,如果超过 80%,则发广播警告空间将满。

因此在第五章檔案與目錄的權限說明中, 我們才會提到『新增/刪除/更名檔名與目錄的 w 權限有關』的特色! 那麼因為檔名是記錄在目錄的 block 當中, 因此當我們要讀取某個檔案時,就務必會經過目錄的 inode 與 block ,然後才能夠找到那個待讀取檔案的 inode 號碼, 最終才會讀到正確的檔案的 block 內的資料。 此時我們知道當檔案系統將 block 格式化為 1K 大小時,能夠容納的最大檔案為 16GB,比較一下檔案系統限制表的結果可發現是一致的! 但這個方法不能用在 2K 及 linux查看硬碟 4K block 大小的計算中, 因為大於 2K 的 block 將會受到 Ext2 檔案系統本身的限制,所以計算的結果會不太符合之故。

linux查看硬碟: 檢視目錄的使用容量

同樣的,如果你刪除某些檔案時,那麼那些檔案原本佔用的 block 號碼就得要釋放出來, 此時在 block bitmap 當中相對應到該 block 號碼的標誌就得要修改成為『未使用中』囉! 另外,還有一個超級區塊 會記錄整個檔案系統的整體資訊,包括 inode 與 block 的總量、使用量、剩餘量等。 以上主要讲解了如何通过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中硬盘 I/O 的性能,其实影响硬盘 I/O 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应用程序本身、硬件设计、系统自身配置等等。 除了 CPU 和内存,硬盘读写(I/O)能力也是影响 Linux 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 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 說實話,swap 在目前的桌上型電腦來講,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這是因為目前的 x86 主機所含的記憶體實在都太大了 (一般入門級至少也都有 4GB 了),所以,我們的 Linux 系統大概都用不到 swap 這個玩意兒的。 不過, 如果是針對伺服器或者是工作站這些常年上線的系統來說的話,那麼,無論如何,swap 還是需要建立的。 雖然 lsblk 已經可以使用 -f 來列出檔案系統與裝置的 UUID 資料,不過,鳥哥還是比較習慣直接使用 blkid 來找出裝置的 UUID 喔!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