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sata詳解

伴隨著固態硬碟的逐漸普及,以及初代 M.2 PCIe SSD 曾因價格定位到達甜蜜點,得以其高性能價格比而襲捲市場之故,傳統 SATA 介面於頻寬上逐漸顯露其捉襟見肘之態勢。在各種因素之交互作用之下,M.2 SSD 遂成為市場之新風潮。 然而關於 M.2 SSD m.2sata 其規格型式(至少有兩種主流介面型式,以及與其相關的兩種不同插槽類型,而其中一種插槽尚有三種不同之 介面/協定 相容性),卻成為令消費者困擾不已之難題。 在此我們特別以專文來介紹 M.2 SSD 其規格與相容性之相關知識,如此讓消費者於採買時,可擁有更明確之選購資訊。 針對主流玩家所需的Gen 3 SSD來說,簡單來說並沒有誰好誰壞的差別,關鍵還是在於玩家「買了SSD想怎麼用」這檔事,是想要拿來做為主要系統碟長久使用的話,選TLC架構SSD可能會比較適合、如果是想要拿來作為第二儲存碟使用的話,有預算可選TLC、預算比較緊湊可選QLC。

m.2sata

可以看到雖然因為檔案大小並不是非常大的關係,SATA SSD和Gen 3 SSD在兩項測試中都能在10秒內搞定,但平均Gen 3 SSD都能減少50%以上的時間花費,尤其從SSD中複製檔案到電腦時的速度更是有明顯差異,Gen 3 SSD花費時間減少了6秒之多。 所以玩家在購買SSD時除了讀寫速度要注意以外,更要注意IOPS的數值,尤其是做為系統碟安裝作業系統的話,更是影響日常使用的最重要關鍵。 m.2sata 但把時間拉回到現在,眾多筆電已經幾乎都改採M.2 SSD作為主要儲存裝置選項,高階的版本甚至會將容量拉到1TB、甚至2TB,價格換算下來也比當年剛推出搭載256GB SSD的輕薄商務筆電整體下降了不少。 舉例來說,有B Key 和M m.2sata Key 型兩個防呆鍵位的M.2模組,使用最多兩個PCI Express通道並提供廣泛的相容性,而只有一個防呆鍵位的M型M.2使用最多四個PCI Express通道;以上兩例也可能提供SATA儲存裝置。

m.2sata: M.2 PCIe SSD 之衍生問題:NVMe 與 AHCI 支援

備註:以上的規格雖然複雜,仍然能夠以轉接方式來接在不同筆電或是電腦上;像2.5吋硬碟還是可以接在3.5吋硬碟的位置;mSATA也有SATA轉接卡;M.2也可以透過PCIe轉接到電腦在WIN10以外系統顯示,以及最佳的速度等等。 與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相比,NVMe M.2 SSD 固態硬碟有更偏向效能導向。 藉由利用 PCIe 匯流排,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在理論上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20Gbps,與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 (速度為 6Gbps) 相比,速度已經更快。 PCIe 匯流排可支援 1x、4x、8x 以及 16x 通道。 PCIe 3.0 每個通道擁有高達 985 MB/s 的高效傳輸速率,這代表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16GB/s。 然而,在使用 M.2 尺寸的 PCIe 匯流排時,因為傳輸速率上限為 4GB/s,因此只有 x2 和 x4 通道可以使用。

m.2sata

看完了上述測試後,玩家對於Gen 3 SSD帶來的效能提升上,相信會有基本的了解,但如果要再拿來和Gen 4 SSD做比較呢? 我們快速在同樣的測試平台下進行檔案傳輸的測試,發現其實在3.3GB大小的檔案測試中,兩項檔案傳輸動作和Gen 3 SSD的時間大抵來說是相同的、都是2秒左右搞定。 剛才有提到架構問題,以主流玩家選擇來說,目前市面上提供的SSD方案,會是TLC或QLC兩種選擇居多。 這邊要先快速提一下SSD的內部構造,最主要分為NAND快閃記憶體、DDR記憶體和主控晶片三大區塊。 m.2sata 現在這個時間點,SATA SSD普遍會作為彈性儲存碟來使用,主因在於其隨插即用的功能,相較於M.2 PCIe SSD每次拆裝都需要將主機板M.2插槽螺絲卸下來得方便許多,定位上可以簡單聯想成「較昂貴的隨身碟」(笑)。 M.2模組的外形是長方形,在短邊一側有一個連接器(臺灣俗稱「金手指」,有最多67針的75個點位,0.5毫米間距,各針分布在PCB的兩短邊),並在另一側短邊的中心有一個半圓形安裝固定孔。

m.2sata: 產品比較

話說到這裡,其實大家也應該能了解到為什麼Gen 3 SSD仍是目前玩家在組裝電腦時的主流儲存裝置選擇,先說容量和價格部分,平均來說市場價1TB的容量普遍會落在4,000元左右,同樣會因為產品定位有些波動,但相對於Gen 4 SSD來說已經有明顯的落差。 M.2 的尺寸與 SSD 固態硬碟相同,因此這個問題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 不過,混淆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與其他消費型 SSD 固態硬碟的尺寸相比,M.2 SSD m.2sata 固態硬碟相對而言是較新的技術。 M.2 SSD 固態硬碟有兩種類型,分別是 SATA 架構和 NVMe 架構。

各位主板支持M.2这种接口,而且不缺钱的可以直接上M.2 NVMe接口协议的,不论在性能都是比较优异的。 3、协议差别:M.2.是卡槽接口协议,Sata3是数据协议。 有三个级别,sata1是第一代速度为1.5gb/s,SATA2是第二代的每秒3Gb速度,SATA3是每秒6Gb速度。 PCIe傳輸頻寬:500MB/s,也可以能到6Gbps/秒,一般用在顯示卡(挖礦),也可以用在記憶裝置上。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第三者提供服務時,本公司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m.2sata: SSD 固態硬碟採購誤區前 4 名

由上表可以得知,所有的 PCIex4 SSD 其腳位型式皆為 M Key,我們可以反推得知 M key 型式之 M.2 SSD 其硬體介面必然為 PCIe,而不會有其他可能。 此外,有少部分 PCIex2 之 M.2 SSD(包含 Optane Memory)其腳位因依循 M.2/NGFF 之設計規範,而以 B+M key 之型式現世。 造成 M.2 SSD 無法正常運作之第一層原因,在於「硬體介面」之不同。 上文已說明了 M.2 可以涵蓋原本 PCIe、SATA 或 USB 之裝置,而 SSD 原本採用硬體介面的不同(PCIe 或 SATA),形成了 M.2 SSD 安裝後無法相容運作之主因。 我們在此整理出市面上流通之 M.2 PCIe SSD 以及 M.2 SATA SSD,來加以歸納探討。

m.2sata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隨機4K讀寫、也就是IOPS數值上,這邊我們就不特別列出官方數值了,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自行前往SSD官網查詢,不過也還是先幫玩家附上實際測試數據。 KoGaSenRxSATA m.2sata -Express 目前台灣沒零售消費級產品,商務規格的不知道。 各種類型的M.2裝置使用「WWLL-HH-K-K」或「WWLL-HH-K」命名表示方案,其中「WW」(width,寬度)和「LL」(length,長度)分別表示以毫米為單位的模組寬度和長度。

以目前的趨勢和主流來說,仍是前兩者為主要規格,因此本文也會著重在這兩者(尤其是採PCIe NVMe介面)為主。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使用資料傳輸速率為f 6Gbps 的 SATA 傳輸介面,與較新型傳輸介面相比速度較慢 (下面會有更詳盡的描述)。 就效能而言,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是最低等級的 SSD 固態硬碟,且使用的介面與傳統硬碟相同。 然而,與旋轉磁盤硬碟相比,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的頻寬是三到四倍。 SATA SSD 固態硬碟在使用上比 NVMe SSD 固態硬碟更加方便,價格也更實惠。 如果您的電腦中沒有足夠空間可以放置 2.5 吋 SSD 固態硬碟,SATA M.2 SSD 固態硬碟或許是 2.5 吋 SSD 固態硬碟的絕佳替代選擇。

  • NVMe 磁碟機中所安裝的遊戲會因為傳輸速率更快,整體效能會大幅改善。
  • 3、协议差别:M.2.是卡槽接口协议,Sata3是数据协议。
  • 剛才有提到架構問題,以主流玩家選擇來說,目前市面上提供的SSD方案,會是TLC或QLC兩種選擇居多。
  • 誠然目前 M.2 在普及化階段因應舊有較慢速之規格,而讓消費者產生選購上之困擾。
  • 原本稱為 NGFF ,隨後於 2013 年正式重新命名為 M.2。
  • 此外,用於SATA或雙連結PCI Express (PCIe ×2)的M.2插槽被稱為”socket 2 configuration”或者”socket 2″,用於四通道PCI Express (PCIe ×4)的插槽被稱為”socket 3 configuration”或”socket 3″。

有用的小技巧:請記住,M.2 SSD 固態硬碟僅可與支援 M.2 插槽的主機板相容。 由上表可以得知,所有的 SATA 其腳位型式皆為 B+M Key。 但前文有提到, PCIex2 M.2 SSD 亦採用相同之 B+M key 腳位。 如此我們就不能斷言 B+M key 型式之 M.2 SSD,其硬體介面必然為 SATA。 但因 PCIex2 之 M.2 SSD 並非主流,以此整體而言,絕大部分 B+M key 型式之 M.2 SSD 多為 SATA 介面。 而在 M key 插槽之前提下,無論是 B+M key 或 M key 之 SSD,皆可順利安裝。

再一次地,我們會建議消費者以 PCIe 介面作為優先考量,而如此即便主機板其介面支援程度有所不同,亦不至於造成太多困擾。 支援Intel智慧反應技術,MS30 M.2 SATA固態硬碟允許使用者將固態硬碟設置成硬碟與電腦之間的快取記憶體,可讓高容量的硬碟展現如固態硬碟的快速系統反應速度,改善整體工作效率。 M.2 SSD在長時間傳輸檔案時會出現掉速的問題,這點雖然是SSD的特性、但畢竟平均使用速度上仍舊是比傳統HDD和SATA SSD穩定些,此外,SSD的強悍之處其實並非完全只有讀寫速度這麼簡單,其實更重要的反而是IOPS數值。 再者,從速度表現上來說,由於仍然會因為內部採用的架構不同,導致速度上的差異,但普遍來說讀寫速度都仍然有平均1500 MB/s以上,部分效能更好的版本甚至會進入所謂的「3000俱樂部」、讀寫速度達到破3000 MB/s的也不在少數,對於一般日常使用下都會有明顯的高速感受。

m.2sata

被分拆的PCI Express通道對主機與儲存裝置提供一個純PCI Express連接,且沒有額外的匯流排抽象層。 在2013年10月的PCI-SIG推出的M.2規範1.0版本中,則提供了詳細的M.2規範。 M.2連接器可使用PCI Express 3.0(最多4個通道)、SATA 3.0或USB 3.0電腦匯流排。

m.2sata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