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210大伏位

換言之,國軍M60A3戰車若與共軍首波搶灘上岸的O五式兩棲突擊車遭遇,也未必能討到太多便宜。 等共軍新一代的氣墊登陸艇大量服役,未來共軍有可能在登陸作戰初期,就將主力戰車送上灘岸,屆時若國軍沒有一定數量、能與之抗衡的新戰車,就會處於很不利的境地。 同時,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也認為,共軍兩棲合成旅的O五式兩棲突擊車,在防護力上雖不如主力戰車,但配備的105公厘主砲在射擊新型翼穩脫殼穿甲彈時,據稱可在2000公尺的距離擊穿500公厘均質裝甲。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表示,因應共軍新的兩棲作戰模式,陸戰隊登陸不再像過去建立灘頭堡,而是可能利用機動力長驅直入台灣的後方,但M60A3與CM11戰車老舊,面對反裝甲火力可能難以戍守,M1A2可以守住後方戰線,不再是過去傳統的戰車以平原展開的作戰模式。 伊拉克战争期间的2003年8月29日,一辆M1遇上了500公斤炸药再加上榴弹制成的IED,爆炸力掀掉了炮塔,造成乘员两死一伤,这是它在这场战争中流的第一滴血,在此后的战事中,尽管能看到多张M1被击毁的惨状照片流传,但是大多数是被击穿侧面失去行动能力甚或故障无法拖回,由己军开火销毁的。

m1a2

M1系列戰車強大的射控能力是也是歐美國家先進戰車中的翹楚,是由休斯公司(Hughes)開發,主瞄準鏡設有獨立穩定系統,讓火炮具有穩定能力可行進間射擊。 炮塔右側的主瞄準鏡配有熱成像夜視儀,無需依賴外來光源,可以在黑暗的環境下作戰。 M1A2T採用的為燃氣渦輪引擎,國軍曾一度想購置擁有大馬力、省油的柴油發動機,但從未有國家將柴油發動機安裝至M1A2,就算是測試紀錄也是多年以前,若台灣採柴油,必須再花一筆錢執行測試、研發。 开发给城市战的强化元件称为TUSK(Tank Urban Survival Kit,城市生存套件)加装于SEP版上。

m1a2: 伊拉克戰爭

M1A2 SEPv3還改進了電腦系統、升級了各型戰場管理系統,並通過軟硬體改進升級新型射控系統,增加了彈藥資料鏈(ADL)及其配套彈藥的使用能力。 車長所操控的遙控武器站(CWS)改良了射控系統,車組乘員可以利用CWS設定主砲砲彈的爆炸距離,砲手的瞄準裝置也換裝功能更佳的紅外線熱影像儀。 M1A2 SEPv3首輛原型車於2015年展開測試,2016年獲美軍採納,首輛生產型於2017年10月移交給美國陸軍測試。 雖然M1在開發時已計劃裝用120公釐口徑炮,而蘇聯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在東歐大量部署T-72及T-80戰車,對仍然以M60A1戰車為標準配備的美軍駐德地面部隊構成重大威脅。 M68A1的炮身裝有隔熱套管及設有排煙器,並在炮口處設有測量炮管彎曲的校正裝置提升射擊精確度。

克萊斯勒汽車設計的炮塔體積較大,正面呈箭頭形,在車體兩側有七個路輪,但直徑較小,引擎採用較前衛的燃氣渦輪機。 美國陸軍於1976年7月表示兩者都達到基本要求,但較傾向採用通用汽車的設計方案,原因是克萊斯勒汽車採用的燃氣渦輪機耗油量較大及操作成本較高,對這款引擎的可靠性亦有所疑慮,同時通用汽車的單價也比克萊斯勒汽車的要低。 不過,國防部認為新戰車需要在將來安裝120公釐口徑滑膛炮,因此要求兩家廠商為這項修改提交改造計劃和相關資料。

m1a2: 技術測試平台

由於美國擁有獨步全球的熱影像科技,因此美軍要求為新開發的M1A2加裝一具整合熱影像夜視功能的車長獨立熱影像觀測儀,確保美軍的夜戰能力具有領先地位。 M1A2與之前的M1戰車在外觀上最大的分別,便是在炮塔的左上方新增一具由德州儀器研發的車長獨立熱影像觀測儀,這具旋轉式觀測儀具備熱影像夜視功能,令車長不論日夜都無須與炮手共享主瞄準器搜尋目標。 當車長發現更具威脅的目標時,可立即通過按鈕使炮塔轉向新目標,並交由炮手瞄準及開火,這樣不但可大幅提升M1A2搜尋目標的能力,應對突然出現的高威脅性目標亦有更快的反應速度。 M1IP增強炮塔正面裝甲的防護力,炮塔正面裝甲比M1基本型加厚80公釐,也配合這項修改更換了炮盾,因此M1IP的炮塔外觀較M1基本型略長,所以M1IP又稱為長炮塔M1,相對而言M1基本型的炮塔便被稱為短炮塔,而往後的M1A1及M1A2都採用長炮塔構型。

配備105公釐口徑線膛炮的M1戰車備彈共55發,雖然105公釐口徑線膛炮發射穿甲彈的炮口初速和動能不及最新的120公釐口徑滑膛炮,對付蘇聯已加掛反應裝甲的T-72及T-80戰車時嫌有不足,但優點是技術成熟及可用的彈種較多。 M1戰車在剛服役時以M735翼穩脫殼穿甲彈作為主要反戰車彈藥,另有初速較高的M774也於1980年起陸續配發使用,而採用貧鈾彈芯的M833於1983年獲美軍正式採用,也是美軍首款供主力戰車使用的貧鈾彈芯翼穩脫殼穿甲彈,這款105公釐穿甲彈可在2000公尺處擊穿傾斜60度的420公釐均質鋼板。 MBT-70的設計採用許多新理念及新技術,為抵禦反戰車飛彈常用的成形彈藥攻擊,MBT-70採用間隙裝甲,使用可大幅提升越野效能的液壓懸掛系統,同時為改善傳統戰車駕駛員因為單獨坐於車體內,不能與炮塔內的車長及炮手直接溝通的缺點,MBT-70採用了將駕駛員由車體移到炮塔內的破天荒設計,透過特殊機械設計令駕駛員可抵消炮塔旋轉保持面向前方。 MBT-70的火炮及引擎則有美國和西德不同版本,美國採用可發射一般炮彈並兼具發射MGM-51橡樹棍反戰車飛彈功能的XM150E5 152公釐口徑短炮身線膛炮,西德計劃採用120公釐口徑滑膛炮,而炮塔的後方裝有一支遙控操作的20公釐口徑機炮。 美國版的動力系統計劃採用加速快的燃氣渦輪機,而不是西德版使用的柴油引擎,兩國都計劃在MBT-70使用新穎的液壓傳動系統,令改變速度及轉向都有比傳統齒輪傳動有更平順。

另外在炮塔上车长使用的12.7毫米重机枪加上遥控操作设备,装填手使用的7.62毫米机枪则加上具有夜视瞄准仪的防护盾,从而加大在近战中的存活性。 在M1主战坦克服役时,欧陆国家也正在各自开发出适合本国的第三代主战坦克,M1与欧陆国家坦克的最大特色就是动力来源使用燃气涡轮引擎,废气从车体尾部上方排出。 莱康明AGT-500提供1500匹马力的充沛动力,可使用多种燃料,但相较于柴油引擎,维护较为复杂,排气较多,更换非常困难。 初期量产的M1采取氧化铝陶瓷复合装甲,对脱穿的等效防护低于100毫米,甚至不能抵御T-55坦克的105毫米脱壳穿甲弹;但由于是非约束结构,体积与重量大,炮塔采取尾仓以平衡防护重量。 美方已依照4月上旬的M1A2主戰車採購合約,交付首批訓練用的M1A2,未來將在國內訓練操作M1A2的裝甲兵,加速充實抗俄戰力。 首批交車的7輛M1A2是SepV2版本,直接自美國陸軍倉庫撥交而來,因此流程十分迅速,並且這批戰車是另外用於訓練的裝備,而非合約中採購250輛M1A2 SepV3數量的一部分。

後續的SEPv2版加裝CROWS II無人槍塔,人員無需伸出車外便可操作機槍,車體外掛的裝甲也有提升。 另外還包括換裝新一代熱影像系統、車長獨立熱影像儀、真彩平面顯示儀、數位化地形圖、熱控制系統,以及最新的數位化指揮、控制和通訊裝備,是美軍21世紀軍力計劃陸軍數位戰場的核心,是美軍現役最先進的數位化戰車。 M1的整體高度較上一代的M60巴頓戰車低矮,可利用較低矮的正面輪廓降低被發現和被擊中的機率。

2010年至2011年交付140輛,2013年和2015年又分別補充6輛。 2011年伊拉克政府的安全部隊第九裝甲師成軍,下屬第34(70輛M1A1),35(70輛M1A1),36、37(125輛T-72和輔助裝甲車輛)等四個重裝甲旅,另有其它輕裝甲旅、自走砲支援旅等單位。 2014年美國批准再向伊拉克出售包含175輛M1A1,總值26億美元的裝甲裝置以及維護費用,可再裝備5個重裝甲營,但伊拉克未採納。 澳洲國防軍近日宣布,將斥資 25 億美元向美國採購 75 輛最新版本的 M1A2 SEPv3 艾布蘭戰車,加上先前採購的 29 輛 M1150 排雷車、17 輛 M1074 聯合攻擊架橋車和 6 輛 M88A2 裝甲回收車,將為澳洲陸軍進行大規模的裝備更新與戰力提升。

主瞄準器配有德州儀器研發的熱影像夜視儀,令M1戰車無需依賴外來光源,在全黑的環境下作戰。 這套射控系統能夠令火炮穩定地跟蹤及瞄準目標,即使M1戰車在行駛期間都可以攻擊移動中的目標,射擊命中率更是數一數二。 M1的射控系統具有車長越權開火的功能,當車長發現更具威脅性的目標出現時,可以超越炮手的權限越權瞄準目標開火,加快對高威脅性目標的反應速度。 2008年起,伊拉克斥資20億美元向美國購買M1A1、M113等裝甲車輛及所需的維護服務,裝備伊拉克安全部隊ISF。 其中6億美元直接用於購買總計152輛美軍庫存的M1A1,但沒有貧鈾裝甲夾層。

m1a2: 基本型效能

由於將彈藥統一放於炮塔尾隔艙,隔艙上方有兩個由裝甲防護的大型開口,所有被反戰車彈藥擊中的M1即便彈藥殉爆也只掀翻彈藥隔艙裝甲頂蓋,而不會掀飛炮塔。 據2003年6月20日《簡氏周刊》,美軍遇到一輛M1被擊中炮塔彈藥艙引發爆炸的事例,是排爆門挽救了乘員的生命。 SEP 系列改裝是美軍整合多年來使用艾布蘭戰車,在中東和阿富汗戰場上的經驗進行的改良方案,因此開發商通用動力(General m1a2 Dynamics)稱 v3 為歷代生存性最高的版本。

雙方曾製造多個車體及炮塔進行驗證,而首輛供正式測試的原型車於1968年完成及展開測試。 雖然MBT-70使用的技術在當時是相當先進,但許多新開發的技術並不成熟,而且美德兩國對MBT-70的規格存在不少歧見,開發金額大幅上漲至原訂的五倍,西德因此於1969年登出計劃,並以自行開發名為豹二型的新戰車取代,美國國防部雖然曾繼續單獨維持MBT-70計劃,但考慮到技術不成熟的MBT-70仍要投入難以估計的開發資金,於是在1970年決定將計劃取消。 m1a2 國防部之後一度考慮修改MBT-70的原設計,將原本西德負責設計的組件換掉,以XM803為名開發MBT-70的低成本版本,但美國國會在1971年審查國防部的新戰車計劃,對XM803計劃的績效提出質疑,該計劃亦因此而被取消。 蘇聯T-62戰車在1960年代初期服役後,其115公釐口徑滑膛炮具有強悍的穿甲能力,對歐美各國當時仍採用傳統裝甲的戰車造成很大的威脅,美國於是在1960年代中期與西德合作開發MBT-70主力戰車。 )是一套供M1A1及M1A2在進行城市戰時,增強戰鬥力及生存能力的強化套件,可由前線單位為車輛加裝。

美國海軍陸戰隊:202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因轉型專注於兩棲作戰,宣布解散其戰車單位。 陸戰隊所有450輛 M1A1移交美國陸軍,撤裝工作於2021年5月完成。 M1防空戰車(Air Ground Defense System):以M1車體開發的防空戰車,裝備兩門GDF機炮或巨蝮三式鏈炮、八枚ADATS飛彈,該車型能對空和對地攻擊,因預算刪減而取消。 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期間,美國陸軍第三裝甲師所屬的M1A1正在沙漠上推進,執行將伊拉克軍驅逐出科威特的任務。 軍事連線雜誌主編陳維浩表示,美軍現役的M1A2,大多是由M1A1透過不停性能提升而來,美軍正式升級型號則是SEP,目前正從M1A2 SEP2升級為SEP3。 2020年5月31日,据“防务博客”网站报道,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第三装甲旅的“灰狼”坦克旅正式接收了首批M1A2 SPEV3型主战坦克(又被称为M1A2C),这是M1A2系列坦克的最新版本。

m1a2

翻新舊有的SEP系統以降低維護成本,改善作戰效能,並強化抗電磁脈衝能力。 採用模組化裝甲,在拆除部分裝甲下將戰鬥重量減為55噸,車輛推重比提升至每噸27匹,可減少運輸機的空運負擔及配合快速部署,如面對高威脅情況可加裝非爆式反應裝甲,總重量將增至約66噸。 M1A1 AIM v1(Abrams Integrated Management 艾布蘭綜合管理系統):升級軟體和增加前視紅外線(FLIR)改進的目標定位傳感器,一具戰車步兵電話,通訊裝置,包括FBCB2和藍軍跟蹤,以幫助乘員戰場訊息感知,以及為車長的12.7公釐口徑機槍加裝熱影像儀。 M1採用的裝甲是一款以陶瓷為夾層的複合裝甲,對高爆破甲彈及動能穿甲彈的防護表現均優於傳統鋼制均質裝甲及間隙裝甲。 複合裝甲主要安裝在最易被擊中的位置,包括車體的正面,炮塔的正面和側面的前半部。 過往的戰車炮塔為達到理想的傾斜避彈構型,因此多採用較容易造成曲面輪廓的鋼鐵鑄造工法生產。

初期型的M1及M1装甲改良型的的M1IP最大弱点是因为主炮开发时程问题,当时只用M60系列的M68A1坦克炮垫档,但保留了足够的车内空间升级为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直到1985年M1A1推出后才实施改装。 炮长使用弹道计算机计算目标信息、修正信息和弹道参数,并发送指令控制火炮开火。 基於M1A1底盤,突擊開道車有多種系統安裝,如全寬掃雷器,兩個線性拆遷機和車道標記系統。 設有一個遙控武器站,配備12.7公釐機槍及一組主動防禦榴彈發射器安裝在上層前緣提供保護,能擊落來襲炮彈。 M1戰車的動力系統與同時期的戰車相比,其中一大特色是使用燃氣渦輪引擎作為動力來源,這是繼蘇聯於1976年服役的T-80戰車後,另一款採用燃氣輪機作為主動力源的戰車。 M1的射控系統由休斯公司主導開發,位於炮塔右上方的炮手主瞄準器設有獨立的穩定系統,火炮具有自我穩定能力,可作行進間射擊。

m1a2: 使用者概覽

此外,為了能提高射控系統的精準度,全新的先進橫風感測器能以更快的速度將大氣資料實施整合再傳輸給射控,特別是在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下,Bassett解釋道,新橫風感測器可以立即分析空氣密度、相對溼度以及風速,而不需要像以往以樣以手動輸入複雜的大氣條件。 最後一層則以軍備局自行研製、搭載搭載MK44砲塔的30機砲雲豹裝甲車進行掃蕩,可在海上摧毀近9成的敵登陸舟波。 國軍也啟動前置作業,國軍現有二級、三級保修廠並不符合需求,美方人員已派員來台實地勘查,並給予意見,國軍屆時召開會議後,將針對保修廠、聯外道路、油庫補給等項目進行修正,以符合所需。

M1A2的車長槍塔將潛望鏡由六具增至八具,雖然可提供更佳的觀測視野,但在車長槍塔上的M2重機槍取消了車內操作的功能,車長需要伸出車外才能夠操作機槍。 雖然這款新引擎在M1戰車仍在研發時,美軍已預期有耗油量大、價格昂貴及可靠性仍有待改善的缺點,但當時北約部隊與華約部隊在歐洲大陸的前線處於對峙,在歐陸可能爆發大規模戰車戰的背景下,美軍認為裝甲部隊必須具備快速推進的能力,而燃氣渦輪機具有起動迅速及加速反應快的優點,即使在寒冬的低溫下亦容易起動,能滿足美軍對機動性的要求,因此仍決定採用。 M1A2於1992年起在美國陸軍服役,原計劃將生產近三千輛,用以取代全數M60系列主力戰車,但由於美蘇冷戰在此時已經結束,西歐爆發大規模戰車戰的可能性降低,歐美各國對新型戰車的需求量亦因此下降。 美軍在1990年代初決定縮減裝甲部隊的規模,M60主力戰車無須有新車替換便直接除役,而早期生產的M1及M1A1亦轉為庫存備用。

m1a2: 防護力

后续的SEP V2版加装了CROWS II无人机枪塔的操控能力,车体外挂装甲的品质也有提升。 加装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独立热成像仪、真彩平面显示仪、数字化地形图、热控制系统和最新的数字化指挥、控制、通讯装备,是美军二十一世纪军力计划陆军数位战场的核心,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 希臘:希臘陸軍在2012年獲美國提供400輛庫存的M1A1,希臘只需支付翻修及運輸的費用,希臘計劃採購首批共90輛,但至今從未有購買計畫。 波蘭:波蘭陸軍於2022年採購250輛M1A2 SEPv3,採購案已獲美國國務院批准生效,並以60億美金出售。

m1a2

雖然MBT-70以取消告終,但執行該計劃期間開發的新技術和新組件,仍為美德兩國研發新一代戰車帶來技術儲備。 美國國防部於1973年4月提出名為XM815的新一代戰車開發案,並為研發這款新戰車展開招標,而得標的廠商將可獲得3,312輛新戰車的訂單。 克萊斯勒汽車防衛部門與通用汽車分別提交自己的設計方案,國防部於同年6月向這兩家廠商批出三年期的戰車開發合約及研製原型車的經費,克萊斯勒汽車獲分配6千8百萬美元,而通用汽車則取得8千7百萬美元,兩家廠商需於指定時間內按技術指標,各製造一輛原型車進行評測。 兩家車廠於1976年2月將各自的原型車送交美國陸軍在馬里蘭州的亞伯丁試驗場展開測試。 此外,其中較獨特的,就是台灣買了美軍為伊拉克治安戰專門設計的M1028霰彈,這種120毫米霰彈可以在炮口正面500米內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殺傷範圍,炮彈中容納了1150個鎢球,秒速達1410米。 在現代戰場上,由於反裝甲武器的進步和環境的複雜化,戰車已經難以單靠被動裝甲來保護自身,因此美國陸軍和製造廠「通用動力」也正積極投入將主動防禦系統(Active Protection System,APS)整合進艾布蘭戰車的測試作業中,亦即「模組化主動防禦系統」(Modular Active Protection Systems,MAPS)。

m1a2: 三、M1A2戰車 燃氣渦輪引擎是亮點

除了辉煌的战绩之外,另一项值得注意的是M1A1的妥善率相当高,尤其是先前饱受抨击的燃气涡轮也相当可靠,显然美军已经克服了燃气涡轮发动机在沙漠中操作的不利因素。 m1a2 在100小时的地面战中,第7军团与第18空降军团的M1A1妥善率高达90%, 其中第七军团的第三装甲师300余辆M1A1在一个晚上推进200km,但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除了归功于美国有效而完善的庞大后勤体系外,M1A1也以实力证明了自己在可靠度方面的进步。 车长独立热像仪这是该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由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光电分公司研制。 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具有猎潜式(hunter-killer)瞄准镜的目标捕捉能力,将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黑夜和烟幕)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 m1a2 m1a2 m1a2 M1A1在M1炮塔基础上焊接了5mm的钢板,另外改装了夹层材质,但是防穿甲弹等效仍然在400毫米以下。

  • M1A2 SEPv3升級主要體現在換裝新的裝甲輔助動力單元(APU)、車載電子系統、改良裝甲材質、引擎及傳動機構升級,以及柯林斯航空28kW主發電機。
  • 當然,這似乎是美軍為了增強臺灣巷戰能力而增添的內容,但台方最後採購時會不會買還不清楚。
  •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表示,因應共軍新的兩棲作戰模式,陸戰隊登陸不再像過去建立灘頭堡,而是可能利用機動力長驅直入台灣的後方,但M60A3與CM11戰車老舊,面對反裝甲火力可能難以戍守,M1A2可以守住後方戰線,不再是過去傳統的戰車以平原展開的作戰模式。
  • 而M1A2C(原來稱為M1A2 SEP V3)外面加掛的裝甲模組,可能是用於類比新的裝甲,這顯示M1A2C的裝甲在之前型號的基礎上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而從物理厚度來看,達到1000毫米應該沒有問題。
  • 2010年至2011年交付140輛,2013年和2015年又分別補充6輛。
  • 在100小时的地面战中,第7军团与第18空降军团的M1A1妥善率高达90%, 其中第七军团的第三装甲师300余辆M1A1在一个晚上推进200km,但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 M1基本型的戰鬥重量54公噸,最高時速可達72公里,越野時速為48公里,由靜止加速至時速32公里只需7秒。

配備車長獨立熱像儀,快速連續瞄準兩個目標,而不需要經過每一個瞄準程式,預設配備第二代衰變鈾裝甲。 M1A2 SEP:「系統提升包」(System Enhancement Package),第三代衰變鈾裝甲組件升級石墨塗層(HA3)。 240輛重新製造,500輛舊車升級,升級的車輛包括來自早期的M1和M1IP,以及400輛M1A1HA。 在1991年進攻至科威特城的4天中,需要每4至6小時補充一次燃料,對部隊的後勤補給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分析指出,解放軍攻台主力72集團軍X重型合成旅的96A坦克在面對M60A3時,只要「藏好」防護力380毫米的車體正面,用炮塔去接炮彈,那M60A3拿它們是沒轍的。 當然,其實由於FY-4之後的重型爆炸反應裝甲對穿甲彈杆有很強的破壞效應,因此指望105毫米穿甲彈能有效擊穿96A車體正面,也並不現實。

「貧鈾裝甲升級套件包」覆蓋炮塔正面和側面,以及車體的正面,配備有貧鈾裝甲的M1A1HA,整體防護力提升至第三代戰車的領先水平。 由於改裝貧鈾裝甲後重量增加至58公噸,M1A1HA改用加大橡膠塊面積的T158型履帶。 由於裝用105公釐口徑線膛炮的M1基本型在火力上已落後於蘇聯及西歐剛服役或開發中的新一代戰車,所以美軍在M1基本型投入量產後隨即提出開發改良版的M1,並要求裝上120公釐口徑炮提升火力。 首輛裝有120公釐口徑滑膛炮的M1於1984年製造完成,並以M1E1為編號展開測試,測試項目除了調整射控系統外,亦測試引擎輸出馬力不變,但車輛負重增加下對機動性的影響。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