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sata詳解

多數主機板可容納各種長度的 M.2 模組,不過主機板能容納的寬度就比較固定,因為連接器會放在 M.2 卡的短邊邊緣。 共用連接 – 某些主機板沒有足夠的 PCIe 連接可支援多個 NVMe 磁碟機。 您可能需要決定在顯示卡或是 NVMe SSD 固態硬碟之間使用可用的連接。 有時候或許會有可用的 PCIe 通道,但是只有特定的連接類型能夠全速使用 NVMe 裝置,例如 M.2 連接。 現代的主機板會使用 SATA III,最高處理量為 600MB/s,而 NVMe 磁碟機的速度最高可達 3,500MB/s。

接上 Kingmax SMV32 480GBSATA m2sata SSD,測試的結果一樣頂多只停留在500MB/多s左右,再次證明不管哪一產牌的SATA SSD都是如此。 再來接上 OCZ –TRION GB SATA SSD,測試的結果頂多只停留在500MB/s左右,不管哪一產牌的SATA SSD都是如此,所以想要速度,M.2 PCIe的SSD才是王道。 要開始使用,請按下下面的“接受”以顯示Cookie 管理面板。 接下來,點擊或按兩下「個性化」按鈕以打開聊天功能,然後按下「保存」。

m2sata: 年 NVMe 儲存裝置解讀

主角mSATA和M.2部分,都是由Intel主導推動,並且制定出相對應規範。 Intel亦挾自行設計主機板晶片組的優勢,在不同時間點,逐一導入到筆電平台上應用。 相較於典型2.5吋固態硬碟,即便再薄也有7mm高度,長與寬則是固定為100、70mm。 改採用這新些式介面,利基點無非是既小又輕薄,能協助筆電朝向更輕薄化設計。

除此之外,其進階加密與錯誤校正機制等各種安全防護機制也一應俱全,能避免資料因突如其來的意外而損毀。 承上,由於原有 PCIe、SATA 或 USB 之裝置皆可以轉設計為 M.2 之型式,以此 M.2 其並非專屬於 SSD 之格式規範。 其他諸如 Wi-Fi/Bluetooth、GPS 或 NFC 介面卡等,目前皆已有 M.2 格式之產品。 而這些裝置原先多屬於 USB 介面,若依循 M.2/NGFF 之設計規範,其金手指防呆鍵位與 M.2 SSD 將會有著顯著之不同(彼等主要採用 A/E key)。 整體而言,不同的金手指防呆位置,可讓消費者於安裝使用 M.2 裝置時,可獲得最低程度之依循法則。

這裡要說的意思並不是它完全不再生產或販售,而是因為M.2 PCIe SSD的普及化(價格下降),加上其實際的讀寫速度已逐漸跟不上目前玩家「大數字時代」的要求,導致SATA SSD在選擇上逐漸退出主流圈。 但老實說從價格層面來看的話,相同容量的SATA SSD和M.2 PCIe SSD價差大約落在500~1,000元台幣之間(依廠商品牌定位略有不同),所以實際上兩者之間在影響玩家預算上考量時其實相去不遠,最重要的反倒是在於讀寫速度方面帶來的實際影響。 SAMSUNG 身為國際知名的品牌,旗下的 M.2介面SSD硬碟的表現當然不會令人失望。 它除了有250GB~2TB 多種容量可以選擇以外,從顆粒到主控晶片全部採用原廠設計,在相容性上面遠勝同類型款式;而且為了加快傳輸速度特別簡化晶片的工作流程,大幅縮短各零組件間的溝通時間,創造出毫無延遲的高效能體驗,可說是具有絕佳效能的傑出商品。 即使 SATA規格在短時間內尚難以被取代,但由於 M.2介面是直接內建在主機板上,有許多筆記型電腦或超小型電腦主機為了縮減體積,幾乎都已內建這類型的 SSD。

m2sata: 電腦王網站地圖

如果只看主機板上的插槽,很難分辨 PCIe 和 SATA 連接的差異。 您也可以利用 Crucial Advisor 工具或系統掃描器工具,找出相容的零件。 PCle 又稱為快捷外設互聯標準,是一種較新的介面,特色是尺寸較小。 然而,PCIe 介面的真正優點在於它可採用高達四通道來傳輸資料的能力。 當與 NVMe 的邏輯介面搭配使用時,SSD 的讀取/寫入速度比起使用 SATA 和 AHCI 邏輯介面大為增加。

亦即,一件原本為標準 PCIe 或 SATA m2sata 或 USB 介面之裝置,可依循 NGFF 之外型尺寸規範及腳位定義,來加以重行設計,以此化身為一 M.2 型式之同款裝置。 Intel 760P 256GB採用的是M.2 2280的形式,走的是PCIe 3.0 x4的介面、能夠支援NVMe 。 且是屬單面顆粒,背面沒有任何東西,即使是 512GB 也是一樣單面,可見256GB與512GB使用的顆粒容量應該不相同。 上周,200系列主板與7代CPU都已經解禁,新的200系列主板最大的升級應該就是PCI-E通道總數的提升,從20條升級到24條,這個提升在可以說是專門為存儲設備準備的,M.2和U. 在計算機發展的這60年中,從最初的打孔卡記錄到今天的高性能SSD,存儲介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擁有SATA、mSATA、M.2、PCIe等接口,在各種平台設備都有所運用。

m2sata: 不同插槽類型所支援硬體介面之整理

部分 M.2 插槽也有不同接頭,像是 A 型 與 E 型接頭。 Crucial 目前的硬碟不符合這些接頭插槽,他們通常是預留給 wi-fi 與藍牙轉接器的。 使用 3D TLC NAND Flash 製程,一樣採用慧榮科技推出的SMI 2262 八通道主控制晶片,連續讀取3210MB/s 、連讀寫入1315MB/s,一樣有五年保固。 传输速度:目前主流SATA 3.0通道,SATA 3.0最大的改进之处,就是提升了最大传输提升到6Gbps,由于理论带宽的限制,实际读写速度500MB-700MB/s多。 这种速度目前不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所有诞生了M.2接口,下面来介绍一下M.2接口。

  • 而主控端的Socket 2與Socket 3插槽,普遍應用只具有M Key防呆卡榫,以達成最大交互相容目的。
  • 為了滿足各領域的使用者,其在讀取跟寫入資料部分都下了許多工夫,經過實測在持續讀寫時表現穩定,不會因為快取記憶體滿載就大幅降速。
  • 不是每個主機板都支援兩個M.2插槽,筆者的喜歡ITX小板,大都只有一個M.2插槽,用過PCIe M.2 SSD後,大概就不想再使用傳統的傳統STAT3介面的SSD,於是買個SSD轉PCIe 3.0×4轉接卡一樣也可以享受1000MB/s 起跳的速度。
  • 非也非也,不同主板的M.2接口所支持的通道是不同的,有的僅持PCI-E通道,其規格說明里關於M.2的描述有標明。
  •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把两种通道理解成两辆相同的汽车,PCIe通道的汽车就像是在高速上行驶,而SATA通道的汽车就像是在崎岖山路上行驶。
  • Gen 3 SSD簡單架構圖,從中可發現其主要是由NAND快閃記憶體、DDR記憶體和主控晶片三部分構成。

势如破竹的SSD固态硬盘,彻底打破了温彻斯特结构的机械硬盘多年来在电脑硬件领域的统治。 SSD数倍于HDD机械硬盘的传输性能,让普通用户和发烧玩家的体验均成倍提升。 在这场存储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更多的使用环境、更好的体验,SSD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革新,像主…

虽然切换能耗状态会产生短暂延迟,但闲置时这两种状态下的功耗可以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因此在能耗管理上,相比起主流的SATA接口固态硬盘也拥有较大优势。 本文的重點在於,希望能提供玩家在選購SSD前能夠有個基本的概念,確保玩家能夠準確的選擇自己所需,而不是單純的花大錢。 並非花大錢就不好,畢竟很多時候這也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世界,價格較貴的SSD往往也有可能會提供更多的額外功能給玩家使用,也因此玩家在選購前仍需要考量不少,但希望玩家能夠減少買錯的可能。 關於Gen 3 SSD的介紹就先告個段落,接下來將為玩家找了目前市場上的10條Gen 3 SSD,特別針對其C/P值做簡單的對比。 m2sata 作為判斷標準,我們將以「新台幣1元能買到的容量和速度(MB/s)」來呈現,玩家可以藉此來理解成「俗擱大碗」的購買參考,同時再針對先前提到的購買SSD判定標準來看看各SSD的優缺。

m2sata: 具備 PCIe 或 SATA 介面的 M.2 規格

如下圖所示,B key 之防呆鍵位位於面對插槽方面之左方,M key 則偏於右方。 不同類型之插槽其短邊接腳數量有所差異(B key 短邊為 6 pin,M key 為 5 pin),以此若使用者翻面插入時,將會有所阻礙。 不是每個主機板都支援兩個M.2插槽,筆者的喜歡ITX小板,大都只有一個M.2插槽,用過PCIe M.2 SSD後,大概就不想再使用傳統的傳統STAT3介面的SSD,於是買個SSD轉PCIe 3.0×4轉接卡一樣也可以享受1000MB/s 起跳的速度。 XPG SX8200遵循NVMe協定,符合NVMe 1.3標準,當然有一定的效能優異,除了隨機讀寫速度大幅提升,其實筆者較青睞的是可以在同一時間接受多核處理器的命令,可想而知對多工作業處理如虎添翼,在相信玩遊戲或超頻一定可以游刃有餘。 各位主板支持M.2这种接口,而且不缺钱的可以直接上M.2 NVMe接口协议的,不论在性能都是比较优异的。

m2sata

從產品展現形式、支持設備的發展情況以及廠商的研發狀態等方面,充分展示了NVMeM.2SSD成為市場主流的決心。 其實前面介紹的HyperX Predator PCIe SSD產品本身擁有雙重接口,從PCIe轉接卡中取下,即可轉換為M.2接口的SSD,並且讀取速度和寫入速度同樣可以達到1400MB/s和1000MB/s。 我們會說明 NVMe 傳輸協定是什麼,它暨不是 M.2 這樣的尺寸,也不是 SATA 或 PCIe 這樣的介面。 我们通过用胶带覆盖显卡PCI-E接口金手指的方法来屏蔽,由于PCI-E每个通道彼此互相独立,并且支持通道数量向下兼容(如果x16设备插在x1槽上,则自动降为x1)。 接下來就是見證C/P值的時候了,我們將分別從兩個面向來探討,一個是「1塊錢能買到的容量」,另一個則是「1塊錢能買到的速度」。 除了電腦的硬體之外,軟體介紹文以及實體開箱文也沒有少,甚至製作多支教學影片,只為了方便大家快速掌握電腦實用技巧。

m2sata: 商品分類

卡本身可以用於多種不同的應用,但本文所談論的應用是固態硬碟。 因為之前沒什麼研究,於是百度了下,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首選是品牌,粗略了看了下,好幾十個,還有文章專門給這些品牌列了等級,什麼入門級、進階級、高端貨。 在計算機發展的這60年中,從最初的打孔卡到今天的固態硬碟,存儲介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幾年固態硬碟更是發展迅速,隨著固態硬碟生產工藝以及用戶對讀寫速度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中高端SSD開始選擇PCI-E接口來進行SSD與主板的對接。 如果大家還沒有想好或者在猶豫買哪一款,那麼現在就給大家介紹幾款熱門的SSD,看看能否幫助大家。

  • 如果机械硬盘作为电脑中的主力硬盘,明显脱了电脑的后腿,降低了电脑启动速度。
  • M.2介面SSD硬碟體積非常小,又不需要外接電源以及資料傳輸線,安裝簡單而不佔空間。再加上目前幾乎所有主機板都有這類插槽,已經成為 DIY電腦組裝的必備零組件之一。
  • 以架構上來看,玩家在分辨一條SSD的好壞,實在很難有一個直接的定義差別,畢竟廠商在每條SSD上都有不同的定位,也因此玩家最簡單的方式,可以直接根據自己對於廠商的信賴和喜好來做挑選即可。
  • 雖然一般使用者可能感覺不太到其中的差距,但若時常進行大容量檔案讀寫,建議還是選擇 PCIe Gen4會更為適用。
  • 多數主機板可容納各種長度的 M.2 模組,不過主機板能容納的寬度就比較固定,因為連接器會放在 M.2 卡的短邊邊緣。

此外,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PC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带宽,如果是采用SATA通道的M.2接口固态硬盘,则读写速度在550MB/s左右。 能買到的容量這點應該不難理解,畢竟作為儲存使用,在SSD寸土寸金的情況下,當然還是希望能夠盡量買到越高容量的越好,同時作為計算方便,我們會直接從CrystalDiskInfo軟體中顯示的整數GB容量來做計算。 A:M.2 跟 SATA 最主要的差異在於 M.2 SSD 有兩種類型,分別為 SATA 架構與 NVMe 架構,其對應的 M.2 接口也不相同;而 SATA 只有 SATA 一種架構。 m2sata 此外還有一個差異是速度,NVMe 架構的 M.2 SSD 走的是 PCIe 通道,所以傳輸速度相較於 SATA 架構的 SSD,會來得非常快速。

以實例來說,我們因為防呆鍵位的限制,而無法將 M.2 Wi-Fi 網卡硬塞到 M.2 SSD 的插槽之中。 我們遇到的唯一一個問題是,使用者試圖將 mSATA 硬碟放入不支援此標準的迷你 PCIe 插槽中。 雖然其插槽外型與 PCIe 相同(部分主機板甚至同時支援兩者),但 PCIe 專用插槽/主機板無法支援任何 Crucial 的 mSATA 硬碟。

A:其實沒有一個精準的答案,因為隨著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使用情境不同,M.2 SSD 也會有不一樣的壽命表現,但以一般正常使用來說,使用個3~5年是沒問題的。 了解該怎麼選購、以及市面上有哪些商品以後,各位是否還有一些其他的疑惑呢? 以下列出幾個使用者可能會有的問題,並邀請了專家解答,希望能為大家排困解難。 而儘管它屬於系列中最基礎的款式,但也應當足以應付日常需求了。 再加上其兼具優良品質及親民價格,如果想要幫家中電腦添購 M.2 SSD 預算卻不太充裕,可靠且超值的藍標將會是個好選擇。 在專家監修企劃中,本次邀請到的專家、達人針對選購要點、使用方法提供了客觀的分析及建議,並參與評價了精選的2款商品與回覆常見問題。

非也非也,不同主板的M.2接口所支持的通道是不同的,有的仅持PCI-E通道,其规格说明里关于M.2的描述有标明。 所以如果您想购买 M.2 SSD,先要清楚了解自己的主板上的M.2接口是支持哪种通道的。 这主要是因为流线型的存储堆栈,NVMe无需读取寄存器就可以发出命令。 AHCI的每个命令都需要读取4个不可缓存寄存器,从而导致大约2.5μs的额外延迟。

m2sata: 最新文章

PCIe 匯流排可支援 1x、4x、8x 以及 16x 通道。 PCIe 3.0 每個通道擁有高達 985 MB/s 的高效傳輸速率,這代表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16GB/s。 然而,在使用 M.2 尺寸的 PCIe 匯流排時,因為傳輸速率上限為 4GB/s,因此只有 x2 和 x4 通道可以使用。 不過,M.2 SSD 固態硬碟並沒有改變它是 SATA SSD 固態硬碟的事實。 SATA 與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介面技術以及效能等級。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仍然使用 SATA 架構介面技術,除非是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否則速度與效能並不會有所改善。

m2sata

目前在市面上可以購買到附加散熱片的款式,安裝在桌上型電腦後不僅能大幅增加散熱效率,其讀取及寫入速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可以縮短傳輸檔案的時間;除此之外,由於採用品質極佳的主控晶片與顆粒,故障率也極低,著實是一款可靠又耐用的商品。 一向以儲存媒體為主力商品的 WD,將硬碟系列以顏色區分出不同用途,這款俗稱藍標的 M.2介面SSD 不僅在讀寫檔案時非常穩定,而且消耗的電力也很低,主要提供給沒有特殊需求的一般電腦用戶。 雖說它的最高傳輸速度跟其他款式相比並不突出,但其實以正常使用來說幾乎感覺不出差異,因此受到不少電腦DIY玩家的青睞。 在購買之前先確認相容性比什麼都重要,無論是透過硬體說明文件,或是任何其他資源,請確認您的系統支援特定硬碟規格。 這能幫助您省下嘗試診斷並修正偵測問題的時間,避免遇到插槽與儲存裝置之間使用不同的通訊協定產生的常見問題,還能讓安裝過程盡可能簡單輕鬆。 m2sata M.2介面SSD硬碟體積非常小,又不需要外接電源以及資料傳輸線,安裝簡單而不佔空間。再加上目前幾乎所有主機板都有這類插槽,已經成為 DIY電腦組裝的必備零組件之一。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