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充滿謎團的「藝術界東大」,完全顛覆人生勝利組的定義!】(二版)必看攻略

而且還是個畢業後,能以此為業的機率只有一小撮的嚴峻世界。 細問之下,似乎是大家會一起把十幾公斤重的作品一個個往外搬。 沒有那種會說「這個人家搬不動啦」的女生。 如果用石膏取臉部模型的話,好像會窒息而死。 於是她將暖氣打開,只穿著內衣褲,把宣紙用漿糊像打石膏一樣黏在身體上。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充滿謎團的「藝術界東大」,完全顛覆人生勝利組的定義!】(二版)

日本殘存的最後秘境,就隱藏在東京的正中央。 走進上野森林的深處,探入東京藝術大學的正門,會發現那是一座將生命奉獻於藝術的「藝術家之卵」們棲息的樂園。 即使是天才,從藝大畢業能夠成為頂尖藝術家或音樂家,也僅是一小部分的人;另一方面,藝大也可以說是「廢才製造大學」。 或許,也是因為重視藝術文化的日本民族,才會不成文的公認藝大在日本的地位,而當你首席畢業的話更是。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充滿謎團的「藝術界東大」,完全顛覆人生勝利組的定義!】(二版): 最後的秘境 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二版】

她時常反問我:「這有那麼稀奇嗎?」她所念的大學,似乎充滿了超乎想像的謎團和秘密。 要用來舉辦入學考試的教室,因為到處放滿了製作中的雕刻品、已完成但直接丟在一旁的作品等,所以必須將它們搬到別的地方。 每次當我聽到或再次想起「藝大」的時候,都會先一陣冷顫的雞皮疙瘩,而後用力讚嘆,「我真的輸得心服口服」! 她說的是用來雕刻木頭或石頭的那種鑿子。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充滿謎團的「藝術界東大」,完全顛覆人生勝利組的定義!】(二版)

我可以想像作者光聽太太的口述當下的神情,即便是外人也像身歷其境吧! 很寫實又鉅細彌遺,就像你也是位藝大生,聽著同學們的對話一樣。 即使如此,本書中登場的藝大生們並沒有什麼悲壯感,大家都很樂在其中,並且對於自己主修的項目熱情地侃侃而談。 例如:巴洛克、設計、三味線、漆藝……等。 例如:巴洛克、設計、三味線、漆藝……等。

透過獨特的觀點和創意,加上周到的取材,創作出許多精彩小說,獲得廣大書迷支持。 著有《郵務員 花木瞳子的回顧》、《占卜屋・陽仙堂的統計科學》、《第一月台謎團進站了》、《廢校博物館 Dr.片倉的生物學入門》等多部作品。 無論東西古今,所有藝術的魅力透過年輕人們的言語,生動地展現出來,讓人感受到藝術是如此地令人炫目。 某些意義上來說,甚至超越一些知名藝術家或評論家的言詞。 藝大生們就像是剛摘下的新鮮蔬菜一般,雖然不是什麼名牌貨,卻有著高超的新鮮度。 而此刻的我,依然為了自己的格格不入感到焦慮,因為我連他們的一半都不到,輸得徹底。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充滿謎團的「藝術界東大」,完全顛覆人生勝利組的定義!】(二版):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

被洋溢著濃濃「異世界氣息」所吸引,作家以身為與藝術無緣的普通人,踏進妻子所念的東京藝大,帶領讀者一起撼動概有常識的「秘境探險」。 這因聽到藝大生而被禮遇的事件是家常便飯嗎? 同學的重考年數可以用雙手比完嗎? 學弟妹真的是人類嗎……,種種不符合常規也沒有邏輯的現象不重複地上演,讓人不禁對這塊日本最高神秘境地蓋上更厚重的面紗。 1985年出生於東京,一橋大學經濟系畢業。 2009年以《驚嘆號》一書出道。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充滿謎團的「藝術界東大」,完全顛覆人生勝利組的定義!】(二版)

沒想到這次再度探索了理工科系數學家們的生活秘辛。 感覺數學既是藝術,也是邏輯哲學,甚至也是人類心理學。 研究數學,也是在探討自我的內心。 持續在追究問題的答案,會讓人永保年輕。 任何小事對我來說都很新鮮,總是驚訝個不停。 不過,對妻子來說,倒是很困惑。

等漿糊乾了以後,就可以取得全身的模型了。 作業進行得很順利,只不過在取臉部模型時,被我發現了。 原來是雕刻系的作業,妻子打算做一尊自己的等身大全身雕像。 但是用黏土從頭開始做又太辛苦了,可以的話,越簡單越好。 那是在漸入深冬的時節,某天深夜發生的事。 那晚我突然醒來,發現妻子不在身邊。

因為我屬於和藝術比較無緣的類型,偶爾去美術館或音樂會時,也只能說出「好像很厲害」、「看不太懂」這種程度的感想而已。

第一次體驗到身為炮灰的感覺,但卻依然甘之如飴。 每被一次震懾到,就是一次寶貴的刺激,「再來啊!八嘎牙嘍!才這點能耐,你是怎麼考進來的啊!」,我常常這樣反問自己。 雕刻系除了木頭、金屬、黏土等,還有操作樹脂的課。

  • 當閱讀這本書時,種種歷歷在目,因為太過強烈,與其說是回憶錄,不如說像是藝大事件簿。
  • 無論過去還是未來,我從來沒想過要取自己的模型。
  • 被洋溢著濃濃「異世界氣息」所吸引,作家以身為與藝術無緣的普通人,踏進妻子所念的東京藝大,帶領讀者一起撼動概有常識的「秘境探險」。
  • 在這裡提供了一種不用在意所謂「正常」為何物的生存形態,而是讓人更接近生命的本質。
  • 於是她將暖氣打開,只穿著內衣褲,把宣紙用漿糊像打石膏一樣黏在身體上。
  • 藝大生們就像是剛摘下的新鮮蔬菜一般,雖然不是什麼名牌貨,卻有著高超的新鮮度。

藝大是個強調藝術性與創作的學校,即便是設計科也是如此,大家都在追求超越自我的創作極限。 說實在的,我一直很想能夠在藝大裡囂張一次也好! 若能最後在全東京盛況空前的畢業展中拔得頭籌,作品能被美術館買下永久蒐藏這件事,更是能名留青史。 最後,藝大創校130年來,我成為了第一位拿到首席畢業的外國人,完成了上述的成就,成為了一刻和跟藝大生臭味相投的變態……。

在嘴巴的位置前方是不是有一個圓形的物體? 這個鮪魚罐頭就是那個圓圓的部分。 它叫做濾毒罐,是用來過濾毒氣的零件,必須定期更換。 也就是說,我手中拿著的就是所謂的濾毒罐,裡面塞滿了被過濾掉的毒。

樹脂加工時因為會產生毒氣,所以學生們都會購買防毒面具。 而作者訪談了許多在校生與畢業生,大家喜歡藝大的理由,都是建立在「自由」這個基準點上──「自己可以感到很自由」、「周遭的人也可以很自由」。 在這裡提供了一種不用在意所謂「正常」為何物的生存形態,而是讓人更接近生命的本質。 因此,作者將藝大稱為「最後的秘境」。 原作二宮敦人先生之前所撰寫的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一書讀來非常有趣,令人印象深刻。

現在,妻子正在寫著稿的我旁邊,用木槌不斷地敲著雕刻刀。 咚咚咚的大聲響,環繞在這間月租日幣六萬圓的公寓中,無數的木屑四處飛散。 書房裡到處都是木頭的碎片,連我的原稿都無一倖免。 雖然她把室內搞得像工地現場,不過,卻瀰漫著一股森林般的香氣。 說到藝術,像我們這樣的外行人只會想到「感性的世界」,但實際上卻是相當耗體能,以0.1公厘為單位在磨練著技術。

而隔壁書房則是點亮了燈,還發出如暴風雨般的聲響。 我小心翼翼地偷看了一下,竟然看到不得了的景象。 大小呢,約是比枕頭大兩圈左右,是用一整塊巨大的木頭雕刻出來的,當然也重到難以想像。 我們家位在四樓,沒有電梯,所以當妻子要我幫忙搬進家裡時,我還以為腰要斷了。 當閱讀這本書時,種種歷歷在目,因為太過強烈,與其說是回憶錄,不如說像是藝大事件簿。

我還以為她會回答在雕刻什麼呢……。 原來要先從雕刻用的工具開始做起。 先敲擊現成的鑿子前端,調整好外型後,再經過燒製等程序,做成自己專用的鑿子。 無論過去還是未來,我從來沒想過要取自己的模型。 不,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沒想過吧。 而且還認真地思考該怎麼取模,最後在臉上黏滿了宣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