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必看介紹

2015 年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第一棟修繕完成開放的空間,也因此被稱為「壹號館」。 詳細內容: 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為 1920 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曾為大溪國小 ( 大溪公學校 ) 校長宿舍。 木博館接手前的住戶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其夫人陳王翠梧女士曾在屋裡教授裁縫,宿舍門口高掛「溪光縫紉補習班」的場景是許多大溪婦女的共同回憶。 壹號館目前作為木博館資訊中心,以各種有趣的裝置介紹大溪人文歷史故事,並提供各種文宣出版品供遊客閱讀。 以社區為主體、無圍牆隔離的大溪木博館,目前有9處館舍,串聯數個歷史街屋「街角館」,將大溪小鎮打造成一座大型的社區博物館。 壹號館是第一個修繕完成開放參觀的空間,是棟1920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曾作為大溪公學校校長宿舍。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日式高架平房整修後保留了建築原貌,館內展示著大溪歷史和早期居民的生活,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這塊土地的故事。 原來這裡是由日治時期警察宿舍群改建而成的工藝基地,2021年才開放。 一走進六連棟生活廳,會有一種來到外婆家的感覺,這裡擺放了戰後1950年代的生活物件,從電視機、餐桌到醃菜罐都年代感十足,讓人好像進入時光隧道。 相信許多人逛大溪和平、新南老街時,都會注意到獨特的牌樓建築,日治時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建築風格融合了歐風的拱門、樑柱,搭配石材、雕塑等形成獨特的風貌。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台灣環島

李騰芳古宅- 大溪新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李騰芳古宅,興建於大清咸豐十年,同治三年落成,距今已有超過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建築特色為典型的紹安客家建築格局,三合院結合四合院的整體建築相當有氣勢,宅外宅內均維護良好,李騰芳古宅與上述館舍距離較為遙遠,在大溪月眉,開車大約需要 11~15 分鐘。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磚紅建築既是遙想大正時代的歷史櫥窗,也是品賞精湛木藝的藝術空間,透過職人的一雕一鑿,傳遞無以複製、穿越百年的大溪美學。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一座無圍牆的生態博物館,以「街角博物館」概念衍生出15座結合民間的街角館,包括有藝術展覽空間及交流平台「蘭室」、結合大溪文化研習與調查的「達文西瓜藝文館」、文創餐飲書店「新南12」等。

為大溪秀才仕紳呂鷹揚所建之三開間街屋,亦為臺灣知名畫家呂鐵州故居,具地方歷史文化價值。 建物之紅磚與洗石子工藝等水準極高,內部捲棚頂及木作精美,富藝術價值。 雕刻與木工的工法細膩度,是截然不同的,就尺度上來說,木工比較注重作品的整體結構與平衡,而雕刻則是透過雕鑿過程中,將木頭刻劃出獨具美感特色的圖騰。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藝師館」,「木職人在大溪」之常設展有雕刻師林照山先生的作品,林先生非常擅於雕刻,從展覽的龍形浮雕作品中可見其工法的精湛與細膩。 因為當時大漢溪的小帆船可以行駛到淡水河,並與大陸貿易興盛,所以造就了許多商號與商賈。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主題式懶人包-景點篇

在李騰芳古宅的建築群中,以廳堂的屋宇和台基最高,其餘各空間則依儒家尊卑次序由此向外漸次減低,彰顯廳堂的重要性。 由於興建的年代械鬥頻繁,李騰芳古宅以護龍層層包覆,四周以莿竹環繞,古宅的四個角落建有以銃器為武器的防禦建築「銃櫃」,具有強烈的防衛功能。 在李炳生的主導下,古宅由經營米榖事業起家的李炳生及李都生、李振生三兄弟於1860年開始興建,1864年正式落成,而在李炳生三子李有慶連中秀才、舉人後官加內閣中書後,獲賦官名「騰芳」,因此亦稱為李騰芳古宅。 在李有慶任官後,為彰顯官場得意,李有慶再度將原本就十分廣闊的宅第大幅擴建、加修護龍為「舉人大宅」,李騰芳古宅除是台灣少見的大宅第外,也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民宅。 為了歌頌李有慶,大溪的舊名也此從「大姑陷」改為「大科崁」,「大科崁」再改字為「大嵙崁」。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木藝生態博物館本著保存文化資產與結合在地社群的理念,推出「大溪木藝產業」和「大溪常民生活」兩大核心主題,將公有館舍重新修繕,空間涵蓋武德殿及22戶日式宿舍群,採分年分階段修繕開放,同時串連起當地各個歷史街屋,將整個大溪打造成一座人文博物館。 目前博物館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館舍就名為「壹號館」,是1920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也曾作為大溪國小校長的日式宿舍。 前屋主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其夫人陳王翠梧女士曾在屋內教授裁縫,宿舍門口高掛「溪光縫紉補習班」的場景,牽動了許多大溪婦女的共同回憶;從原來私人生活場所變身成為公共空間,也讓老房子有了新的生命力。 為了重現大溪木藝風華,這座壹號館保留了木造日式外觀,展示以「木藝」為主軸,內容涵蓋了木藝、食物、宗教等常民生活文化,戶外設有「新玉清木器」設計的大溪老街牌樓造型長木椅,室內則有「協大木器」打造新的木桌椅,搭配生動的影音導覽,在在訴說著大溪古往今來的歷史文化。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除了一覽博物館本身的文化歷史外,如果時間夠充分,不妨走出館外,造訪巷弄中的街角館,這15處街角館與博物館合作,為遊客導覽大溪在地的工藝之美,每個街角館就是一個主題的小分館,如達文西瓜藝文館、新玉清木器、協大木器行、下街四十番地工房、協盛木器等皆在和平老街上。 另外,在大溪老街盡頭,就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大溪中正公園,園內留有日據時代大溪神社遺址;穿越公園另一側進入大溪藝文之家(蔣公行館),園區包括了日治時代的建築「公會堂」及「蔣公行館」,都極具特色,透過深入走訪大溪的街頭巷尾,也將昔日風華一一重現。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主題屬性

大溪豆乾跟一般的豆腐豆乾不同,是有特別加工過的黑色豆乾,我在德國亞洲超市也有買過上面就會寫「大溪豆乾」哈哈超酷。 這個豆乾的起源據說是在一戰時期經濟蕭條,黃大目黃家老闆娘想要賺錢又想要可以將豆乾放久一點所以發明了這個豆乾,不過當然其他在地店家也都說是他們自己發明的,除非有時光機不然不會知道到底是怎樣。 前進台灣第一道曙光降臨的離島與東海岸,捕捉海平面升起的那道光,或在雲海湧動的高山看光華流轉氣象萬千。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由專業攝影嚴選全台最美的第一道日出美景,分享經典夢幻曙光,讓新的一年擁有最難忘的開始。

在大溪的產業故事、歷史建築、木器工藝及社頭文化等,都豐富了博物館的文化內涵、承載著大溪人的生活記憶。 如今規劃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群,共計有十一座主要館舍,包含壹號館、武德殿、大溪歷史館、藝師館、李騰芳古宅、木家具館、木生活館、六廿四故事館、工藝交流館、工藝基地(含駐村空間)、鳳飛飛故事館。 四連棟是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其中一館,日本時代昭和12年至15年間興建完成,為大溪百年警政宿舍群之一,由於形式為一排四戶,故稱四連棟,這裡以「大溪人的生活與歷史」為題,述說大溪如何發展為蘊藏豐厚文化底蘊的老城鎮,想要瞭解大溪過去的繁華興盛的歷史發展,可以來到這裡參觀。 作為桃園市唯一一座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在經過兩次整修後,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3,500萬元的補助下,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間第三度修繕屋頂漏水、牆面粉刷龜裂污損、屋桁與門窗腐朽問題,並在2016年11月13日完成。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景點分區導覽

台灣農林公司經營的大溪老茶廠,建於民國15 年,日治時代為三井合名會社「日東紅茶」出產基地,於民國35 年改名為「大溪茶廠」,當時台茶非常興盛。 西元1860 年淡水河開港後,大溪又開始大量的種植茶樹,當時的大溪是大漢溪中游最大、也最深入內地的河港,大溪擁有樟樹、茶樹、木材等自然的資源與產物,大溪也成為桃園對外交易的重要地區。 打鐵寮古道位於大溪三層附近,是昔日大溪與復興巴陵之間往來的聯絡道路。 打鐵寮古道的有草嶺溪水相伴、原始林相保存良好,同學們可以走一趟充滿人文歷史的生態之旅。 但自大漢溪航運沒落,交通重心也因新公路的開發建築,先民篳路藍縷開創知名的古道,逐漸被人遺忘。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四連棟是大溪警察宿舍群中23戶建築中的一部份,因一排四戶而得名「四連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居住需求增加,因而於四連棟後增設了水泥房舍,並於2012年8月29日獲指定為歷史建築,修繕後於2016年10月22日啟用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一部份。 位在福仁宮、和平路後方的迷宮巷內,這裡是昔日外地雇工所住的矮屋街區,不似和平路的熱鬧喧囂,這邊有的是靜謐的日常感。 矗立其中的白色透天厝屋齡雖3、40年,經整修後外觀乾淨利落,內部以簡約木質作為空間基調,溫馨舒適,每間房皆有大片落地窗,可俯瞰月眉地區廣闊的平原景觀;民宿主人希望能讓旅人停留在大溪的時間久些,體驗晚間清晨無人的老街、中央路早市的活力,重新感受不一樣的大溪魅力。 水晶汽車自駕的旅遊這次足跡踏進了雲林,隨著二天的旅程不僅僅體驗到在地雲林人文,也完成了一趟期待已久的雲林親子旅行,讀萬卷… 但是高架平房建築是可以確認的,由於考慮建築的承載所以一次僅能開放20人進入參觀。

大溪豆干之所以好吃,最大的原因在於水質,由於大溪擁有良好潔淨的水質,成為製作優良品質豆干的最佳基礎,採用天然泉水軟性的地下水,加以過濾後製作出來的豆干又嫩又Q,是大溪豆干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在這時代的洪流之中,大溪木工藝不論傳統或是創新都非常豐富亮眼,大溪木藝匠人精神與技術仍然屹立不搖。 早在百吉隧道修築之前,大溪通往角板山、巴陵等復興山區大多是經由百吉步道( 舊名石龜坑古道),從清代到日據時期一直以來都是交通重要幹道。 民國33 年隨著百吉隧道輕便鐵路通車,百吉林蔭步道不再扮演交通樞紐的角色。

  • 享受超Chill「Camp de Amigo露營音樂祭」,搭配三星Galaxy Z最新旗艦摺疊機試用體驗,超完美照相功能與使用體驗,讓整個週末快樂不斷、回憶滿滿。
  • 大溪還有一位「鑿花大師」林天生先生,他就是細木鑿花的傳統匠師,手工鑿花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木雕的立體層次是很難用機器取代的。
  • 大溪黑豆干的起源有多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由林絨先生從大陸帶過來的技術,林絨先生於民國初年由福建漳州移渡海來台,引進五香黑豆干的技術,主要是將紅糖煮焦成【糖烏】,加入香料用來滷豆干便成為有防腐作用,可以保存較久的五香黑豆干。
  • 位在福仁宮、和平路後方的迷宮巷內,這裡是昔日外地雇工所住的矮屋街區,不似和平路的熱鬧喧囂,這邊有的是靜謐的日常感。
  • 桃園大溪有一座法鼓山齋明寺有著悠久的歷史、優美的建築及良好的視野,曾經因為清水模造型的建築物受到許多網紅及部落客介紹而聲名大噪,其實齋明寺除了有優美的建築之外,還是個環境很好的佛寺,而且開放給一般民眾…

展覽 六廿四故事館開館常設展 大溪普濟堂主祀關聖帝君,為在地居民重要的信仰。 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是關聖帝君誕辰,以大溪普濟堂為核心,地方社頭、大溪民眾共同協力,舉辦慶典及遶境相關活動,熱鬧非凡有如「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 建成商行是早年大溪地區樟腦業與煤礦業鉅子簡阿牛的住所,屋頂採穹窿式凸出設計,建築物有翼塔、雙柱式三開間,格局相當氣派雄偉。 此牌樓建築與在楊梅富岡車站前呂家聲洋宅,是同一個師傅設計建造;在牌樓文字上,KEN SEI SHO CO 是日語發音的羅馬拼音,代表著建造的時代背景,而圓頂鱗片昔日原為黃銅板包飾異顯華貴,更是台灣民居街屋中少見之例。 蘭室與大溪市街發展關係非常密切,建物原為三坎二落二過水一後院的格局,三坎為一個整體,11、13號之院落設施及建物舊構尚存,其本屬建築本體之一部分,應維持其完整性,以保存大溪街區代表性店屋及其地區性建造物之特色。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ZAC ZAG 一楽炸雞 中正南陽店

料理上以豆類與在地食材為發想,像灌園老滷鍋即是將豆腐、豆干精緻化的套餐,手作甜點中加入自家產豆漿研發製作,而鮮蔬則與在地小農配合,每日現採現作,並依時令更換菜單;盼能透過空間、飲食與藝術,讓遊客感受大溪深厚的文化底蘊。 是遊客服務中心,也是多機能的餐飲藝文空間,現委由大溪百年老店大房豆干所經營,跳脫一般遊客中心的印象,在此融入大溪食文化、藝文化,希望藉此分享大溪的美好給遊客。 南投 玩全台灣加值服務 超便宜套裝網站製作、網路行銷通路廣告刊登、訂房系統、客房委託旅行社銷售,全面優惠中…. 店內除販售地方民俗藝品還另闢一個角落,透過圖片解說可在短時間初探大溪歷史。 壹號館是 1920 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曾作為大溪國小 ( 大溪公學校 ) 校長宿舍。 最後一任住戶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其夫人陳王翠梧女士曾在屋裡教授裁縫,宿舍門口高掛「溪光縫紉補習班」的場景是許多大溪婦女的共同回憶。

壹號館為 1920 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曾為大溪國小 ( 大溪公學校 ) 校長宿舍。 四連棟內的展覽內容為「大溪人,生活與歷史」以大溪人作為展覽的主角,從大溪歷史開始講一路講到大溪的工藝發展、商業、信仰等。 《行遍天下旅遊月刊》集結業界會玩又愛品嚐美食的資深編輯、採訪記者,每月提供讀者最新鮮有趣的旅遊資訊,規劃休閒旅遊路線,介紹國內外最好玩的吃、玩、買、住景點及各地人文特色風情。 說到大溪,許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老街」、「美食」這些關鍵詞,像是著名的豆乾、豆花,或是湯圓都是來大溪不能錯過的古早味小吃。 位於普濟路旁的大溪歷史館,為木博館的常設展館,分為前棟的木造日式宿舍、戰後增建的後棟及戶外空間三大區塊。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景點心得

大溪是桃園最早發展的地方,百年來在地老建築積累了說不完的故事與深厚文化底蘊,隨著時代變遷與文創能量的導入,展現新舊融合的優雅風貌。 配合桃園縣政府的「城鄉風貌計畫」計畫,大溪公會堂轉而於2003年成為「大溪藝文之家」,於2004年1月13日成為歷史建築,2016年10月21日納入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一部份。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組織架構第一層為館長、第二層為秘書,第三層則為會計室、人事室、總務組、典藏展示組及教育推廣組等。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