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super cub詳盡懶人包

換檔方面採用變速鼓軸承改善變速感,配合使用變速臂橡膠以減少變速噪音,優化離合器減震橡膠材料減少換檔的衝擊,讓騎士可以感受到平滑順暢的質感,非常符合SUPER CUB C125在設計上追求的優雅通勤的風格。 Super Cub這具109/49cc的引擎採用全新汽缸套、活塞也加上鉬塗層以減少運轉摩擦力,並且還變更空氣濾清器、電子控制燃油噴射裝置與排氣管等多項零件的設定。 在操作安定性方面,前叉更改了內部設計、補強後搖臂連接處並改善避震器的作動,雖然這部分的改進並不像引擎那麼明顯,但的確成功讓人感覺到騎乘的安定感增加。 正因為這樣的背景因素,讓HONDA的研發團隊抱持著「既然如此,新款Cub就以日本人喜愛的外型打造吧!」的念頭,成功推出了「回歸圓形頭燈」的設計。

  • 與其他CUB車種做出產品定位上的區隔,在傳承經典的前提下,Super Cub C125同時加入了許多現代元素,以最原汁原味的外觀,配上全新的科技與技術,呈現出全新風貌。
  • 正因為這樣的背景因素,讓HONDA的研發團隊抱持著「既然如此,新款Cub就以日本人喜愛的外型打造吧!」的念頭,成功推出了「回歸圓形頭燈」的設計。
  • 提升引擎耐用度及離合器操作感、改善坐墊及騎乘安定性等,全新的Super Cub除了沿用現行款的車身外,更對細節進行了改良,為了配合廢氣排放標準全新打造汽缸及活塞、引擎的機油油路也做了更改,因此新款基本上可以算是全新設計。
  • Super Cub這具109/49cc的引擎採用全新汽缸套、活塞也加上鉬塗層以減少運轉摩擦力,並且還變更空氣濾清器、電子控制燃油噴射裝置與排氣管等多項零件的設定。
  • 本次Super Cub除了將引擎更新為符合日本當地最新的環保法規以外,在定速於60km/h且雙載時,平均油耗測試值為68.0 km/L。
  • Cross Cub 110/50在日本當地的售價分別為:341,000日幣/297,000日幣。

風靡全世界的國民小車HODNA Super Cub 至今已生產六十年,總生產量突破一億台! 去年我們曾預告,屬於Super Cub家族分支的Cross Cub 兩用車型在今年會有些許變動,除了慶祝上述不可思議的紀錄,加入了50 c.c. 承襲自Super Cub C125的架構,越野版本的Hunter Cub CT125 比起Cross Cub 110擁有更高階的產品定位。 此外,在前懸吊部分,不同於Super Cub C125,Hunter Cub CT125加入了上三角台的設計,不論是越野時的剛性,或是過彎時的穩定度都能有效提升。 Super Cub C125在日本當地的售價為407,000日幣,台灣總代理的報價則為158,000台幣。

honda super cub: HONDA Super Cub 60週年概念車 Cross Cub 110

這次就讓Moto7解密現今Super Cub車系中,各車款的定位,並針對Super Cub C125在台售價的合理性進行分析,提供車友朋友們參考。 換上125c.c.的心臟,使SUPER CUB C125動力更加充沛來到了9.5hp,配上輕巧的車身,在都市內穿梭可謂游刃有餘。 為提高引擎的靜肅性,將發動機的主齒輪改為使用斜齒輪,並採用高精度曲軸軸承來降低噪音。

C125追求優雅通勤的風格,從把手一路延伸至車尾勾勒出一道漂亮的S型弧線,俗稱西裝的防風罩與前後擋泥板皆使用曲面設計,且後擋泥板採用較薄鋼材壓製成型,使整車達到一致性的圓潤美感。 除此之外,使用大量的鍍鉻配飾提高其整體質感,如燈罩、儀表環、排氣管、車身銘牌及引擎外蓋等,細看每一處都相當精緻。 Super Cub 110(左)/50(右),在日本的售價分別為27萬5400日圓/23萬2000日圓,顏色則有金屬藍、白、綠、深藍、杏色/黃、銀、綠、深藍、杏色等眾多選擇,雖然車架及懸吊裝置基本上沿用舊款,但在造型設計上卻截然不同。 提升引擎耐用度及離合器操作感、改善坐墊及騎乘安定性等,全新的Super Cub除了沿用現行款的車身外,更對細節進行了改良,為了配合廢氣排放標準全新打造汽缸及活塞、引擎的機油油路也做了更改,因此新款基本上可以算是全新設計。

honda super cub: 相關新聞頁面

回顧嚴峻的 2022 年,全球汽車市場盡受疫情、半導體短缺所苦,各產製成本居高不下,無論是國產、進口新車紛紛漲價,不可畏言,確實是讓人不容樂觀的一年,然而,筆者認為去年市場活絡度仍屬健康,各車廠仍排除萬難陸續推新車,甚至包含 MG、Opel 等品牌也順利導入。 LED大燈的周圍加上保桿,上方可做為一個小的置貨空間使用,鋼絲框的採用也強化了戶外娛樂的形象;順帶一提,不同於標準版Super Cub honda super cub 50及Cross Cub 110,CROSS CUB 50在輪框配置改採14吋的設定。 Cross Cub 110/50在日本當地的售價分別為:341,000日幣/297,000日幣。

honda super cub

在配備上採用了較為陽春的設定,車架及懸吊裝置上大多沿用舊款架構,再進行微幅修正;前後煞車皆為鼓式煞車,除了電腦噴射供油系統以外,亦沒有其他現代化的豪華設備,定位上屬於Super Cub車系中入門級的車款。 Super Cub C110/50於日本當地的售價分別為:280,500日圓/236,500日圓。 以打造出日本人想像中的「Cub」為設計理念的Super Cub C110/50,在外型上捨棄了近年來的採用的方形頭燈,重回經典圓形頭燈的懷抱,車身線條也一改近幾代Super Cub的方正外觀,再次向初代的圓滑曲線致敬。 自從台灣本田正式宣佈引進2020 HONDA Super Cub C125後,似乎出現了許多質疑的聲浪,作為本田國民車擔當的Super honda super cub Cub系列車款,卻擁有比許多同級車款高出不少的售價;究竟是國內售價過高,還是這台車有何奧秘?

honda super cub: Honda super Cub 110

外觀上看去最大的改變,就是輪框從以往的鋼絲框,改為與C125相同的鑄造鋁合金樹枝框,並將前煞車升級為碟煞,配有單迴路ABS防鎖死煞車系統,雖然說提升了車主騎乘時的安全性、清潔維護也更方便,但對於喜愛鋼絲框的車迷來說,還是少了點本田小狼的風味。 級距中,去年日本總銷量達 10.48 萬輛,比起 2021 年成長 83.4%,最暢銷 10 款機車中,Honda 展現霸主姿態一舉囊括 7 個席次,Yamaha 則是 2 款台灣製造的速克達上榜。 的確,Super Cub honda super cub C125在售價上已經跳脫大眾族群對於國民車既有的價格認知,但這是否就代表其售價不合理?

honda super cub

其實新版的出現主要是因為以往喜愛現代化設計的泰國等地,復古設計變得越來越熱門,這種傾向在這一、二年特別明顯,因此日本的Super Cub也開始被人認為「非常帥氣!」的逐漸受到歡迎。 不過,新版Super Cub的最大賣點應該就是改成以「圓形」為主的頭燈造型。 對大部分的日本人來說,這個設計應該會比之前的方形頭燈更有「Cub」的感覺。

honda super cub: 新車到港 HONDA SUPER CUB 110 泰規版

與Super Cub 110共用的109c.c.c 四行程空冷單缸引擎,離心式離合器讓使用者可以直接換檔,無須操作離合器。 Cross Cub 全車系為後貨架設定,110版本可選配後坐墊供雙人使用(日本法令限定50 honda super cub c.c. 只能單人騎乘)。 此外,在儀表部分也新增了額外的小型數位面板,整合了油量、時間與檔位顯示機能,此外HONDA官方雖然未提供相關照片,但也證實能在這塊數位面板內監控車輛的即時油耗。 透過前述的這些配備升級,也讓Super Cub/ Cross Cub 110與排氣量更小的版本,有著更加顯著的區別。

儀表設計採用雙環式,其設計目的為「帶給騎士聯想到經典款手錶」,外環為指針式時速表與燈號的顯示,內環則為液晶顯示油耗、里程以及重要的檔位顯示等騎乘資訊,透過兩個鍍鉻環分隔內外雙環表,讓儀表整體充滿立體與精緻的感覺。 日趨普及的Keyless系統在SUPER CUB C125上當然也少不了,HONDA SMART Key讓騎士不需要從口袋翻找鑰匙便能解鎖主開關旋鈕及座椅鎖,便利性大幅提升,也使整車更帶有智能的科技感。 「透過外觀表現機能性」是CUB車系一路以來的設計理念,而SUPER CUB C125也延續了這點,使用原始的車身外觀向經典致敬。

與其他CUB車種做出產品定位上的區隔,在傳承經典的前提下,Super honda super cub Cub C125同時加入了許多現代元素,以最原汁原味的外觀,配上全新的科技與技術,呈現出全新風貌。 高檔配備如:與最新的CB系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LED頭燈、以內外雙環方式呈現的多功能液晶儀表板,以及時下高階車款流行Keyless免鑰匙啟動系統;搭配精緻的珍珠粉體烤漆與多處電鍍鍍鉻點綴,精巧地將國民車的經典設計昇華至精品等級。 HONDA的Super Cub車系自1958年起的累計生產台數已經超過1億台,而最新款Super Cub除了配合全新廢氣排放標準外,也將之前的方形頭燈改為圓形LED頭燈,並以「日本的Cub」設計作為特色。 本次Super Cub除了將引擎更新為符合日本當地最新的環保法規以外,在定速於60km/h且雙載時,平均油耗測試值為68.0 km/L。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