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彌撒詳解

在翻譯中改變了一些羅馬天主教英語彌撒中使用了 40 年的用語,其中最明顯的改變是彌撒中信友的回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光榮經與信經以及彌撒中其他語言重要的部分也有所改變。 教庭正式規定使用新的英語翻譯是 2011 年將臨期的第一個主日開始。 在 1565 年教宗庇䕶四世發表了 「特倫特信經」。 他的継位者 教宗庇護五世在 1566 年發表了羅馬天主教教理和在 1568 年重新修訂時辰祈禱書。 教宗聖庇䕶五世的彌撒(也叫做特倫特彌撒) 在 1570 年頒布了,此後四百多年裏都一直持續是教會彌撒主要的儀式。基督教的禮儀開始使用地方語文時,天主教的禮儀仍然保持用拉丁文以維䕶天主教的特性。

在最初幾個世紀也採用其他的名稱,如:分餅、主的晚餐、主的慶典、感恩、祭獻、聚會、神聖的禮儀等。 今天教會雖仍保留「彌撒」一詞,但逐漸普遍地採用「感恩祭」(Eucharist/Eucharistic Sacrifice)。 成聖體聖血:主祭者覆述聖經經文,呼求聖神,祝聖祭台上的餅酒,使其成為耶穌基督的身體和寶血。 聖三頌:主祭者頌唸光榮天主聖三的禱詞,信眾回應「阿們」。 主祭:上主,你實在是神聖的,你所創造的萬物,理當讚美你:因爲你藉著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以聖神的德能,養育聖化萬有,又不斷爲你召集子民,好能時時處處,向你呈上純潔的祭獻。 天主教由於時空環境的不同,呈現不同的面貌。

禮儀的行為也可以說是耶穌執行他作天人橋樑的職務,他藉著外表的儀式來溝通天人之間的關係。 天主教的禮儀,包括七件聖事,彌撒聖祭,團禮祈禱等。 公元 312 年10月,羅馬帝國康士坦丁大帝帶領軍隊前往打仗途中,抬頭看到天空中一個發光的十字架,上面寫著「在這個徵兆下,你將要得勝」。 那場戰役他獲得了勝利,他把勝利歸功於基督宗教的天主。 最後,神父以天主聖三的名義,降福眾人,並由執事(如無執事在場,則由神父)宣布「彌撒禮成」。

天主教彌撒: 第一次世界大戰:馬格達巴戰役

其後,那些好的、豐富的經文便流傳下來,沿用至今。 十字架上和彌撒中所奉獻的祭品也是耶穌自己———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沒有其他更好的祭品了。) (c) 彌撒和十字架上的祭獻的目的和意義也相同: (i ) 為寬恕我們世人所犯的罪。

天主教彌撒

三、傳承 傳承-耶穌派遣門徒,到各地去宣講福音,給人授洗,引導人們遵守天主誡命,走真理的道路。 為完成這個使命,他召選了十二位使徒,成為傳教的核心份子,建立教會,並揀選伯鐸為使徒之長。 耶穌升天以後,伯鐸領導使徒們,公開傳教,第一次就有三千多人受洗。 今天,天主教會擁有十億信徒,基本結構一如當年。 第二次大公會議是廿一世紀天主教普世教會會議,是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召開的。

天主教恭敬聖母瑪利亞,並不認為她如同天主或基督一樣能降福免禍,只認為她是人類在基督前的中保,她能為我們轉求,求得天主豐富的恩寵。 基督教各派認為聖母瑪利亞與其他一般婦女一樣,為什麼要恭敬她。 五、社會關懷 「上主給我敷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路四18.19.)這段聖經指出耶穌傳揚福音的態度。 天主教會伊始就特別關懷貧困,病患,軟弱無助的人,受人歧視的弱勢團體、個人、被遺棄的人…以各種社會服務義行,為福音作證。 目前天主教會在世界各地的社會服務機構有一萬多個,大型醫院五千五百多座,診所一萬五千左右,麻瘋病院八百一十多所,安老院一萬兩千所,一萬左右的孤兒院,六千七百個育嬰室…以及各種不同的臨時救濟機構等。 慶祝感恩祭是以強調犧牲奉獻為重點,那就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全人類做救贖的唯一犧牲親臨在彌撒中。

天主教彌撒: 天主教十字架 免費下載

典籍 是天主教會一脈相傳,宣導教義、禮儀、靈修、法典、信條等著作。 如:教會歷屆大公會議的憲章、法令、宣言、歷代教會權威當局的文獻、教父文集、教宗通諭、文告、神學家的名著等。 領聖體聖事前的禁食,只允許在領受聖體聖事前的一段時間内因吃药而喝水。

主祭:上主,但願這與你修好之祭,有助於整個世界的和平與得救,並使旅途中的教會:我們的教宗、我們的主教、所有主教、聖職人員,以及你所救贖的全體子民,在信德和愛德中堅定不移。 你既願這大家庭侍立在你台前,求你也俯允全家的願望。 仁慈的聖父,求你使散居各處的子女,和你團聚。

這麼說來,天主要我們做主人,不是當奴隸,默觀天主的用心,我們會發覺天主對人類的愛是多麼的不同,多麼的大。 就這樣,受造物把造物主釘在十字架上,而這一切都是出於造物者的「心甘情願」。 最後審判,指所有亡者復活之後,不論「義人或惡人」(宗徒大事錄第二十四章第15節)都該經歷最後的審判。 「那時候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祂(人子)的聲音而出來:行過善的,復活進入生命;作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若望福音第五章第28~29節)。

相反,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原始犧牲再次呈現給我們,或者換句話說,當我們參加彌撒時,我們靈性上存在於Cal髏地十字架的腳下。 教會很早就將彌撒視為一個神秘的現實,在這個現實中,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得到了延續。 回應新教教派,他們否認聖體聖事不僅僅是紀念,特倫特議會( )宣稱:“在十字架的祭壇上以血腥的方式獻身自己的同一位基督,現在並被提供在一個非傳統的方式“在彌撒。

天主教彌撒: 主日彌撒講道 – 國語

耶穌向僕役說:「你們把缸灌滿水吧!」他們就灌滿了,直到缸口。 然後,耶穌給他們說:「現在你們舀出來,送給司席。」他們便送去了。 (九)聖經上許多人名或地名,天主教與基督教所譯頗多不同,例如:地名方面,耶穌誕生之地,天主教譯為白冷,基督教則譯為伯利恆。 耶穌成長的家鄉,天主教譯為納匝肋,基督教則譯為拿撒勒。 人名方面,宗徒如伯多祿、保祿、瑪竇、瑪爾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譯;而基督教則按英文譯為彼德、保羅、馬太、馬可及約翰。 (八)關於敬祖,天主教過農曆新年時,遵照中國傳統禮俗舉行敬祖典禮,因為敬祖乃為提倡孝道,以達慎終追遠,這與天主十誡中第四誡相符合,對在中國人中傳揚基督福音也有助益。

教會的聖傳參照聖經某些章節談到煉淨之火:有關一些輕微的罪過,我們必須相信,在公審判前是有煉淨之火的。 那自稱為「真理」的一位曾肯定過,假如有人口裡褻瀆聖神,不論今世或在來世,都不會被赦免的(瑪竇福音第十二章第31節)。 由此引申有某些罪過可在今世得以赦免,另一些則在來世得以淨化。 四百多年前,利瑪竇來華傳教,主張中國人所謂的「天」和「上帝」本質上與天主教所說的「唯一真神」沒有分別,故祭天並無問題。

天主教彌撒: 天主教高雄教區

外在的標誌是用鈴,香和成為一般慣例的跪領聖體。 在公元 325 年,康士坦丁大帝招集所有主教召開了「尼西亞公會」,議後規劃成立四大教區 :羅馬,耶路撒冷,亞歷山大及安提約。 到公元 381 年君士坦丁堡也加入成為第五個教區。 感恩祭對信友的重要:藉着聆聽天主說話、領受基督體血,加強與基督的結合,遠離罪惡、力行仁愛,並與整個信徒團體連結,一同慶祝及參與基督的死而復活,這是基督徒信仰的基礎。 (一) 彌撒名稱的演變 耶穌建立聖體聖事以後沒有給彌撒起名字,在教會初期,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天主教彌撒

彌撒名稱的演變:耶穌建立聖體聖事以後沒有給彌撒起名字,在教會初期,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天主教彌撒 有稱為「分餅」或「擘餅」,如宗徒大事錄所記載的。 其後也稱為「紀念典禮」,有時稱為「祭祀」,有時稱為「主的晚餐」,也有稱為「感恩聚會」,「感恩禮」,「神聖的奧蹟」,「主的苦難」,「神聖的禮儀」,「共融(領聖體)的聖事」等等。 「彌撒」是從拉丁文MISSA直譯而來,在第四世紀末,每次集會結束時,宣布散會時說:「Ite Missa est」,意思是說「請你們回去吧!已散會了。」(Missa 是遣散的意思)。 天主教彌撒 彌撒亦稱感恩禮,或稱主的聖餐,是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中所建立的聖事,為使祂在十字架上的救世犧牲和祭獻,藉聖體的方式永存人間,讓教友藉領受主的聖體而得到實益,能與基督結合,在祂內生活。

奉獻禮信眾坐下,頌唱奉獻詠,同時收集「彌撒獻儀」(奉獻)。 主祭者偕同信眾祈禱希望天主收納各人共同奉獻的聖祭。 在新約時代中,耶穌基督在受難前夕和祂的門徒們,舉行了以色列人所舉行的祭祀式晚餐,奉獻了一頭逾越節的羔羊,基督結束了舊約時代用牲畜來舉行的祭祀,而奉獻了祂自己做逾越節羔羊。 祂為了拯救普世人類,甘願自我犧牲作為祭品。

並認為經過祝聖的酒和餅,實質上已變成耶穌的真正身體和血。 按教會的講法,彌撒是教會至尊聖的大禮,要求教徒勤望彌撒。 二為紀念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把自己的身體,作為門徒的精神食糧,願天天和他們在一起。 所以,彌撒就是重行耶穌的救世事蹟,表達信友的基本信仰,它是天主教的中心禮儀,信友有義務於主日參加彌撒。

聖事和彌撒雖然是公共的敬神行為,有很多人參加。 團體祈禱-特別敬禮、遊行、朝聖、公共祈禱等。 約翰哈頓在他的“ 口袋天主教辭典 ”中指出,“這意味著因為基督在他的人性,天堂和祭壇中真正存在,所以他現在可以像耶穌受難日那樣自由地向父提供自己。 ” 對大眾的這種理解取決於基督在聖體聖事中真實存在的天主教教義。

  • 因此,「諸聖相通」不但包括現世教會每個肢體,也延伸到已經離開世界,在煉獄中或已經在天上分享天主生活的成員。
  • 奉獻禮信眾坐下,頌唱奉獻詠,同時收集「彌撒獻儀」(奉獻)。
  • 由於羅馬帝國的衰退,西歐就瓦解,地方方言開始發展;然而,拉丁文在各教㑹團体中仍然保持著它的重要性,拉丁文仍持續用在聖儀當中。
  • 倘若說,天主教是拜偶像的宗教,或者是拜瑪利亞的宗教,或者拜某某聖人聖女的宗教,那是因為那人還不認識天主教。
  • 在同一時期内,私下的彌撒開始發展,有許願彌撒,神父提供各種不同的個人意向,追思彌撒,還有修道院彌撒。
  • 彌撒因不同的意向有不同的稱謂:主的聖餐、加爾瓦略山十字架祭獻的重演、盟約的“祭餐”、教會生活的中心。

再者,感恩祭不是私人事件,而是在教會團體中公開舉行,這就是說,整個信徒團體在一起聆聽聖言,慶祝主的復活,並讓天主透過祂的聖言及聖體來塑造每一位信友, 以及整個團體的生命。 而且如果他們不與團體一起感謝救主,久而久之,他們的信仰就變得個人化,也非天主教會的大公信仰了。 (五)在教務行政上,全世界天主教會信奉同一教義,遵守同一誡命,領受同一聖事,參與同一祭祀天主的彌撒禮儀,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羅馬教宗的領導下,向普世萬民宣揚基督福音。 基督教在教義及聖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務行政上各自為政,各行其事。 天主教是超國家,種族,超文化的信仰,但此超越的信仰必須落實在每一個國家,每一種文化裡,教友才能具體實踐信仰。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特別強調尊重本土文化,在各個環境中,運用不同文化,向萬民宣講福音,使人容易接受,並在舉行禮儀及各信友團體生活內,善加發揮福音的意義。

天主教彌撒: 彌撒是天主教祭天的盛典,是基督信徒「生命」和「生活」成長起來的。

此外,開始实行只送聖体而不送聖血給教友們。 天主教彌撒 顧名思義,感恩祭就是感謝天主賞賜聖子救贖人類的大恩,祂對人類的愛和寬恕是至死不渝的。 而且,信眾亦感謝天主在過去一周的照顧、祝福及助佑,不論生活是否順利,也感謝天主的陪伴及支持。

  • 修士們開始外出周遊宣揚福音並慶祝彌撒,當他們㚈出時帶著他們的聖儀操練及所需用品。
  • “哈頓寫道,”基督,“為世人贏得拯救和成聖所需的一切美德。
  • 目前天主教會在世界各地的社會服務機構有一萬多個,大型醫院五千五百多座,診所一萬五千左右,麻瘋病院八百一十多所,安老院一萬兩千所,一萬左右的孤兒院,六千七百個育嬰室…以及各種不同的臨時救濟機構等。
  • 如果麵包和酒仍然只是符號,彌撒仍然是最後的晚餐的紀念,但不是十字架的代表。
  • 而祭祀祖先,只屬緬懷先人與敬仰哲人的儀式,與信仰也沒有甚麼干涉;只要不摻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質上並沒有違反天主教教義。
  • 所以教會以聖餐來紀念祂的死亡,慶祝祂的復活,也期待祂的再來。

遺體火化後骨灰也以罈貯存,放置於‘靈骨塔之中。 天主教有許多融合臺灣本土的做法的喪葬儀式,例如魂帛牌位和燒香祭拜等。 因此,天主教在臺灣的喪禮流程與臺灣傳統的喪禮流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只是儀式內容和意義不同。 遺體在沐浴、更衣、化妝後,請神父主持入殮禮、獻香、灑聖水後移置棺木入殮。 天主教彌撒 天主教彌撒 雖然天主教認為人死後,「靈」即回到主懷,所以沒有招魂幡,也不燒紙錢。

天主教彌撒: 十字架的標誌:生活的福音

他在照顧人身體上的需要時,更不忘為他們的靈魂服務。 1729年8月13日,教宗本篤十三世列他為真福。 周守仁在天主教香港教區深切哀悼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發布指,本篤十六世於2005年4月19日以78歲高齡當選教宗,2005年4月24日就職,為羅馬天主教會第265任教宗,於2013年2月28日辭職。 發布形容本篤十六世精通多國語言,神學根基深厚,遺作相當具影響力,在任期間至離職後備受教會成員尊重和愛戴。 主祭:主耶穌基督,你曾對宗徒們說:「我將平安留給你們,將我的平安賞給你們。」求你不要看我們的罪過,但看你教會的信德,並按照你的聖意,使教會安定團結。 主、耶穌基督、獨生子;主、天主、天主的羔羊,聖父之子;除免世罪者,求你垂憐我們。

天主教彌撒

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領導下,全世界約兩千個教區,主教共三千餘位,司鐸(神父)有四十餘萬,修女約八十六萬,終身執事和修士近八萬餘人。 這些終生奉獻給教會的傳教士,遍及世界各地,宣傳福音為信仰作證。 聖道禮是天主聖言給人親自的啟導及滋養,成為人選擇美善、力行愛德的力量及指標;而聖祭禮就是基督親自交付自己,給信友作食糧,活在信友生命中,與他們同行,加強信友與基督的結合。

《感恩經》係咩「經」?》

上述,彌撒基本結構是由「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兩部分組成,教會鼓勵非教友參加第一部分的聖道禮儀,於聖祭禮儀施行前,由傳道員帶領非教友們至道理廳分享剛剛聽到的聖言,和講解天主教要理。 可是,本校要如此執行並不容易,因此鼓勵同學們參加星期四中午的校園彌撒,並無區分是教友或非教友。 彌撒既是天主子民的團體行動,故此禮儀的安排,應讓所有參加者各按其分,有意識,主動和完備地參與。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