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5大優勢

但如果硬碟損毀,則該顆硬碟上的所有數據將無法救回。 它的好處是不會像RAID 0,每次存取都要讀寫全部硬碟。 但在部分的JBOD數據恢復實踐中,可以恢復未損毀之硬碟上的數據。

因為有鏡像硬碟做數據備份,所以RAID 1的數據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級別上來說是最好的。 但無論用多少磁碟做RAID 1,僅算一個磁碟的容量,是所有RAID中磁碟利用率最低的一個級別。 RAID-5 將在單個磁碟停止工作但導致整個 EIDE 匯流排發生故障(或整個 EIDE 控制器卡發生故障)但只是暫時停止執行的情況下提供有限的保護。 如果更換壞盤解決了問題,即故障沒有永久損壞其他磁碟上的數據,那麼 RAID-5 陣列將正常恢復。 相似的如果只是控制器卡損壞,則更換它將使 RAID-5 陣列正常恢復。 但是,如果不止一個磁碟損壞,尤其是檔案或目錄結構資訊損壞,整個 RAID-5 陣列就會損壞。

與計算 P 相比,對 Q 的計算要更加消耗CPU。 所以軟件方式實現的 RAID 6 對於系統效能會有明顯的影響,而硬件方案則相對複雜。 與 RAID-4 一樣,有效大小是 N-1 個磁碟的大小。 然而,由於奇偶校驗資訊也在 N 個驅動器之間均勻分佈,因此避免了每次寫入都必須更新奇偶校驗磁碟的瓶頸。

RAID 50由於在上層把多組RAID 5構成Stripe,效能比起單純的RAID 5高,容量利用率比RAID5要低。 比如同樣使用9顆硬碟,由各3顆RAID 5再組成RAID 0的RAID 50,每組RAID 5浪費一顆硬碟,利用率為(1-3/9),RAID 5則為(1-1/9)。 冗餘磁碟陣列在最可能發生的單個磁碟故障情況下提供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單個磁碟只是停止工作。 這消除了構建大型 EIDE(增強型IDE) 磁碟陣列的主要障礙。 RAID 5是一種儲存效能、數據安全和儲存成本兼顧的儲存解決方案。

它與RAID 3不同的是它在分割時是以區塊為單位分別存在硬碟中,但每次的數據存取都必須從同位元檢查的那個硬碟中取出對應的同位元數據進行核對,由於過於頻繁的使用,所以對硬碟的損耗可能會提高。 它將兩個以上的磁碟並聯起來,成為一個大容量的磁碟。 在存放數據時,分段後分散儲存在這些磁碟中,因為讀寫時都可以並列處理,所以在所有的級別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

硬件磁碟陣列(Hardware RAID)RAID卡上內建處理器,不需要伺服器的CPU運算。 備份電池模組通常會配合陣列卡的Write-Back快取模式,藉由此記憶體快取讀寫作業以得到更高的讀寫效能;但是沒有備份電池模組的硬件磁碟陣列卡,切勿使用Write-Back快取模式以免遭遇斷電情形導致讀寫資料流失。 此外,因為硬件磁碟陣列卡搭載內建處理器,所以可以與作業系統分離出來,對硬碟進行各種作業,還原作業的速度也比軟件磁碟陣列快。 與RAID 5相比,RAID 6增加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資訊塊。 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同的演算法,數據的可靠性非常高,任意兩塊磁碟同時失效時不會影響數據完整性。 資料的存放機制是由第一顆硬碟開始依序往後存放,即作業系統看到的是一個大硬碟(由許多小硬碟組成的)。

raid: RAID 4

RAID 50在底層的任一組或多組RAID 5中出現1顆硬碟損壞時,仍能維持運作,不過如果任一組RAID 5中出現2顆或2顆以上硬碟損毀,整組RAID 50就會失效。 如果用兩個不同大小的磁碟建RAID 1,可用空間為較小的那個磁碟,較大的磁碟多出來的空間也可以分割成一個區來使用,不會造成浪費。 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標籤。 它擁有一個鏡像條帶陣列,硬碟裏其中一個條帶就是一個是由3組以上的RAID 5組成RAID 3硬碟陣列。

  • 因為有鏡像硬碟做數據備份,所以RAID 1的數據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級別上來說是最好的。
  • 採用塊交織技術(Block interleaving)。
  • RAID4有應用在某些商用機器上,像是NetApp公司設計的NAS系統就是使用RAID4的設計概念。
  • 換句話說,就是對兩組以上的RAID 6作Stripe存取。
  • 分類有3種:基於主機板的磁碟陣列:只需要主機板支援即可(通常是晶片組內建的RAID功能,如Intel Matrix RAID,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不需要任何磁碟陣列卡。
  • 由於底層是以RAID 6組成,所以RAID 60可以容許任一組RAID 6中損毀最多2顆硬碟,而系統仍能維持運作;不過只要底層任一組RAID 6中損毀3顆硬碟,整組RAID 60就會失效,當然這種情況的概率相當低。

它使用的是Disk Striping(硬碟分割)技術。 比起單純的RAID 6,RAID 60的上層透過結合多組RAID 6構成Stripe存取,因此效能較高。 RAID 01則是跟RAID 10的程式相反,是先鏡像再將資料到分割兩組硬碟。

raid: Meaning of raid in English

這是RAID 0的改良版,以漢明碼(Hamming Code)的方式將數據進行編碼後分割為獨立的位元,並將數據分別寫入硬碟中。 因為在數據中加入錯誤修正碼(ECC,Error Correction Code),所以數據整體的容量會比原始數據大一些。 數碼監控系統(DVR)、網絡監控系統(NVR)等等需要大量儲存影片的監控系統業者,軍方、賭場因為需要大量監控系統也是常見使用磁碟陣列的客戶。

每種等級都有其理論上的優缺點,不同的等級在兩個目標間取得平衡,分別是增加資料可靠性以及增加記憶體(群)讀寫效能。 利用虛擬化儲存技術把多個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或多個硬碟陣列組,目的為提升效能或資料冗餘,或是兩者同時提升。 由於底層是以RAID 6組成,所以RAID 60可以容許任一組RAID 6中損毀最多2顆硬碟,而系統仍能維持運作;不過只要底層任一組RAID 6中損毀3顆硬碟,整組RAID 60就會失效,當然這種情況的概率相當低。 使用單獨的連結埠如SATA、USB或1394同時控制多個各別獨立的硬碟,使用這種模式通常是較高階的裝置,還具備有RAID的功能,不需要依靠JBOD達到合併邏輯磁區的目的。

RAID 6與RAID 0的組合:先作RAID 6,再作RAID 0。 換句話說,就是對兩組以上的RAID 6作Stripe存取。 RAID 6至少需具備4顆硬碟,所以RAID 60的最小需求是8顆硬碟。 RAID4有應用在某些商用機器上,像是NetApp公司設計的NAS系統就是使用RAID4的設計概念。

RAID功能靠執行於作業系統的廠商驅動程式和CPU運算提供。 軟件磁碟陣列(Software RAID):主要由CPU處理陣列儲存作業,缺點為耗損較多CPU資源運算RAID,優點則是價格偏低。 分類有3種:基於主機板的磁碟陣列:只需要主機板支援即可(通常是晶片組內建的RAID功能,如Intel Matrix RAID,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不需要任何磁碟陣列卡。 若主機板損壞,可能難以購買同款主機板重建RAID。 採用塊交織技術(Block interleaving)。

它將所有的硬碟分為兩組,每組各自構成為RAID 0作為最低組合,而將兩組硬碟組合為RAID 1運作。 這是因為對於任何二階有限體而言,加法其實就是異或。 Q的計算則是對每個條帶進行移位元運算之後的結果進行異或。 為了達到容忍任意兩塊磁碟失效的目的,需要計算兩種不同的綜合解碼。 其中之一是P,可以象RAID 5那樣經過簡單的異或計算獲得,而另一個不同的綜合編碼則比較複雜,需要利用體論來解決。

raid

RAID-5 沒有對此原生的保護;但是,可以在事件檔頭中內建對數據的縱向奇偶校驗,例如校驗和記錄計數 ,以標記問題。 簡單來說,RAID把多個硬碟組合成為一個邏輯硬碟,因此,作業系統只會把它當作一個實體硬碟。 RAID常被用在伺服器電腦上,並且常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碟作為組合。 由於硬碟價格的不斷下降與RAID功能更加有效地與主機板整合,它也成為普通用戶的一個選擇,特別是需要大容量儲存空間的工作,如:視像與音頻製作。 硬件輔助磁碟陣列(Hardware-Assisted RAID):需要一張基於Fake RAID的RAID卡,以及廠商所提供的驅動程式,但此類RAID卡仍然通過CPU進行運算。

raid

同時,因為每次讀寫操作只作用於單一硬碟,JBOD的傳輸速率與I/O表現均與單顆硬碟無異。 寫入數據的速度相對單獨寫入一塊硬碟的速度略慢,若使用「回寫快取」可以讓效能改善不少。 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資訊,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儲存成本相對較便宜。 兩組以上的N個磁碟相互作鏡像,在一些多線程作業系統中能有很好的讀取速度,理論上讀取速度等於硬碟數量的倍數,與RAID 0相同。 其原理為在主硬碟上存放數據的同時也在鏡像硬碟上寫一樣的數據。 當主硬碟(物理)損壞時,鏡像硬碟則代替主硬碟的工作。

事實上,RAID 1的磁碟數量越多,越有可能其中某個磁碟的數據變得不一致(但仍然工作),RAID 1隻會從第一個工作的硬碟里提供數據,沒有辦法檢測到底哪個硬碟的數據不對。 RAID 5與RAID 0的組合,先作RAID 5,再作RAID 0,也就是對多組RAID 5彼此構成Stripe存取。 由於RAID 50是以RAID 5為基礎,而RAID 5至少需要3顆硬碟,因此要以多組RAID 5構成RAID 50,至少需要6顆硬碟。 以RAID 50最小的6顆硬碟組態為例,先把6顆硬碟分為2組,每組3顆構成RAID 5,如此就得到兩組RAID 5,然後再把兩組RAID 5構成RAID 0。 RAID 10是先分割資料再鏡像,再將所有硬碟分為兩組,視為以RAID 1作為最低組合,然後將每組RAID 1視為一個「硬碟」組合為RAID 0運作。

但是RAID 0既沒有冗餘功能,也不具備容錯能力,如果一個磁碟(物理)損壞,所有數據都會遺失,危險程度與JBOD相當。 RAID 7並非公開的RAID標準,而是Storage Computer Corporation的專利硬件產品名稱,RAID 7是以RAID 3及RAID 4為基礎所發展,但是經過強化以解決原來的一些限制。 另外,在實作中使用大量的緩衝記憶體以及用以實現非同步陣列管理的專用即時處理器,使得RAID 7可以同時處理大量的IO要求,所以效能甚至超越了許多其他RAID標準的實作產品。

  • 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資訊,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儲存成本相對較便宜。
  • 它將所有的硬碟分為兩組,每組各自構成為RAID 0作為最低組合,而將兩組硬碟組合為RAID 1運作。
  • 利用虛擬化儲存技術把多個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或多個硬碟陣列組,目的為提升效能或資料冗餘,或是兩者同時提升。
  • 與計算 P 相比,對 Q 的計算要更加消耗CPU。
  • 資料的存放機制是由第一顆硬碟開始依序往後存放,即作業系統看到的是一個大硬碟(由許多小硬碟組成的)。
  •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標籤。
  • 這是RAID 0的改良版,以漢明碼(Hamming Code)的方式將數據進行編碼後分割為獨立的位元,並將數據分別寫入硬碟中。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