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6大伏位

經雲:“道之在我即為德。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德的體性特徵都同於道,道無形無象,含而不露,空虛而無跡象,卻無所不有,無所不在,無所不為,無所不成。 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卻不自恃、自彰。 這種特徵表現在人身上,就叫“上德”。 上德和常德一樣,是內在的、實質的、無形的、自然的,而不是外在的、表面的、形式上的東西。 因而,無形的道是大道,無形的內在之德是上德。

心自然解脱,自然清靜。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为心未澄,指心不能澄清。 此句言人心迷惑未断,心有所染,不能穷尽妙理。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11)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六欲,指六根,六根指眼、耳、口、鼻、心、意。 欲,染著之貌,情爱之喻。 所以眼见耳闻,意知心觉。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田夫語於殺人者:汝能出絹千疋,可令汝活。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被殺之家聞之某,願出絹一千疋,可使此人償命。 殺人者怕死,出絹一千二百疋,被殺之家無絹可酬,乃斷判醉而有慢,可次六十而放之。 百姓無處告論,民受其屈者多矣。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About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 Song

杜光庭註本作「觀空亦空」。 杜光庭:《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收入《道藏》,第17冊,頁186a。 本條目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 如果棄惡向善,進修性命真常之道,一旦了悟大道的原理及事實,修之不輟,在不知不覺中,自會有成,以達於常清常靜有至樂而再無苦難的真常境界。 元神寶座被識神入主之後,則妄念湧出,而念中所藏者,皆屬有形有情有名的萬物,勢必與物混合以至於與物俱腐。

無極中的真陽(母炁),乃是真道,人能得之而成性叫做德。 道書或作清「淨」,與「清靜」意略別。 《道教義樞》:「慧心明鑑,謂之清智,體無疵,故稱淨。《本際經》云:無染無穢,是名清淨」。 2、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要使心靈平靜不妄動,要靠「遣其慾」的功夫,這個功夫要看淡俗情,格除心中不應該有的物慾。 四書大學篇說:「格物致知」。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原文及詳細圖解

经云:“道之在我即为德。 ”德的体性特征都同于道,道无形无象,含而不露,空虚而无迹象,却无所不有,无所不在,无所不为,无所不成。 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却不自恃、自彰。 这种特征表现在人身上,就叫“上德”。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上德和常德一样,是内在的、实质的、无形的、自然的,而不是外在的、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9)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神,此處指人的元神本性,來自無極中的真陽之靈。 心,元炁結成的東西,聖人云:“聲色不止神不清,思慮不止心不寧,心不寧兮神不靈,神不寧兮道不成。 ”七情六慾,是識神著了外境而生之貪念,元炁所結成之心,本來也是好靜,但貪慾之念一起,牽動一心,就不再平靜了。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或《常清靜經》/道教奉《老子五千文》為至道妙言,敬太上老君為「無上大道」的化身

上士︰是德學兼優,而且深明道理的人。 下士︰是德薄學淺,而且執著的人,德︰是有功於世、有恩於人者謂之德。 也就是率性而行,發於事的叫做德。

  • 因不能清靜,朝傷暮損,漸磨漸虧,元神一衰,而百病相攻,無常至矣。
  • 昔吳季札入燕為使,至路,忽於道上見金一鋋。
  • 後人多以此為搬精煉氣之解,實在貽誤不淺。
  • 知玄曰:我與告彼官,使彼官修齋作醮,書篆黃籙白簡,汝可生天。
  • 降為生,流為成,本為始,末為終,是故萬物乃人之末,人為萬物之本,人又為天地之末,天地為人之本。
  • 改邪歸正循天理,長生不死也由人。

語畢,有一鬼官著緋衣,乃鋪文字於案上,而指之曰:有慕仁軌執質笏殿下,乃沈會之姑夫也。 王曰:汝既為官,任束海郡牧,而不能清白治化於民,卻生貪慾之心,殺平人阿趙。 遂於東廊下喚過阿趙,身著白衣,披髮,年約三十。 阿趙曰:有阿婆年七十有餘,因老病而死,有小姑欲奪其家財而妬謀新婦。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原文

知玄自來好道,而心正直,兼少年好誦《太上老君清靜真經》,深達其義,又能體而行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遂不信:吾安居,何信此事乎。 堅住其宅,乃修《呂真人詩》一首: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 (42)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吾,仙翁自称。
  • 陰暗之中行百餘里,前到一大城中,亦有人煙。
  • 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
  • 《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把《清靜經》放在眾經之首,每日持誦,可知該經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上乘經典。
  • 鼻是四賊,愛悅芳香邪氣,而不知芳香邪氣是害人之氣命。

想要心神安靜,就要外慾不生,欲不能生,自然清靜。 (25)如此清靜,漸入真道:真道,指清靜之性。 此句言經中不言,令人須假性修,漸進而成真。 (12)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所以不能者,所以不能夠做到的,指人心被名利、聲色、滋味等所動,性亂情惑。 為心未澄,指心不能澄清。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無名氏)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