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9大伏位

以自己的方式對於所謂「好藝術Good Art」、「純藝術Fine Art」提出質疑。 新作《無題》捨棄了其著名的霓虹燈管和汽車機械,更加凸顯了錫箔紙、畫布與顏料的關係。 以這樣的媒材語彙,將質疑的目標從藝術史的定義轉向到「逐漸被藝術史認可的自己」。 值得關注的是,在各種不同型態的展場之中,仍有部分參展畫廊的人員無法來台灣實地參與。

來自日本的小山登美夫畫廊,帶來了去年甫逝世的藝術家桑原正彥作品,1959年出生的桑原正彥,經常以輕鬆幽默的方式描繪他成長過程中被消費和遺棄的匿名玩偶及玩具,他以淡色調和模糊的輪廓,暗示我們當代短暫、空虛、沉悶的孤獨感,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一種神秘的幸福感。 來自Carl Kostyál Gallery藝廊主要展出英國藝術家Felix Treadwell 的作品,現居台灣的他,熱愛爬山健行,其作品具有日本超扁平風格,也帶來一種療癒童趣感。 透過畫面中經常出現的雷龍Twig,以及半自傳式的角色Feelo等,再搭配上佔據畫面極大比例的大眼睛,Felix Treadwell透過簡樸、帶有俏皮感的場景與構圖,不只營造出濃濃懷舊氛圍,也重現了藝術家對個人童年時光的回憶及想像。 有趣的是展覽期間若有藏家願意入手此作,藝術家會裁下地毯多餘的1%提供藏家收藏,且作品售出後,才會展出下一件作品。 (如果想看他下一件展什麼,只能用新台幣先下架這件作品)更有趣的是,因為每件作品皆為現地創作,因此上一件作品一旦售出後,賴志盛便會立刻回到展位親自進行下一件作品的佈展,這件事徹底打破藝術博覽會不容許藝廊在展期間佈展的規則,因為藝術家的佈展本身就是一場行為藝術。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從媒合到共創 2022台北當代 TAIPEI DANGDAI呈現的文化意圖與另造的美學途徑

他雖在疫情期間開始創作該系列,事實上,名和晃平在開啟藝術家生涯前也曾探索過攝影,而今時今日,「Moment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Photography」也可被視為藝術家回歸攝影的一大體現。 與前幾位藝術家手法迥異的陳浚豪,作品使用蚊釘,在畫布上理性安排點線面造型建構,運用水墨畫印象,由疏至密,以當代手法重新詮釋古代名畫。 獨樹一幟的藝術作品貫徹「在材質限制下尋找創作的可能性」的根本,釘子因光線角度的不同可以產生多樣化的觀看體驗,是當代書寫繪畫的嶄新風貌。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1995年與2013年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並於2008年起陸續於橫濱、台北、台中、曼谷、嘉義及香港等城市進行訪談創作計畫。 侯俊明的作品獲路德維國際藝術論壇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收藏。 馬凌畫廊將於台北當代展出賴志盛的近期作品,這一系列在2020年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曾展出,同時也是來自他於2019年鹿兒島霧島藝術之森(Kirishima Open Air Museum)展覽時的領會而構思。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歲末之際,百富(The Balvenie)攜手台灣剪紙藝術家楊士毅,以「一心一藝」為靈感,打造大型剪紙藝術裝置,於台南市美術館2館戶外廣場展出,且結合沉浸式體驗活動,日夜光景各有特色,讓台南府城綻放璀璨光輝。 「微型單元」(Solo)則主打年輕藝術家或中生代藝術家的個人作品,讓觀者得以更加完整且深入地了解藝術家的創作內涵與風格。 此次總共有16間畫廊,包含著眼於攝影作品的絕版影像館、Carl Kostyál 畫廊、Woaw Gallery 等等,踏入此展區就彷彿走進一趟奇幻之旅。 如果說有什麼創作是關於「人與人的連結」的話,那侯俊明近年來的對話式創作,絕對榜上有名。 在此次展出的繪畫中,藝術家將對話對象轉往過去與現在的自己,曾經的七個人格、阿明哥與「宗瑞」,也與花布圖樣對「畫」。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First Day of Taipei Dangdai 2022: How Which Artists’ Creative Codes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Pandemic?

森萬里子早年擅長以跨媒材形式解譯日本的可愛(Kawaii)文化,十分熱衷於人物形象與角色塑造,會將自己打扮成 at富有科技感的Sci-Fi未來人,探索自我的身體意象,與對未來新世界的覺醒意識。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1997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她以名為Nirvana帶有濃厚宗教意向的吉祥天女造型贏得年度獎項,正式從一名Cosplay模特兒擠身國際藝術家的行列。 今年67歲的台灣藝術家徐永旭,因作品概念賦予陶創作在藝術界的全新視野。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觀眾與參展者的健康與安全是會展的優先考量,因此,今年台北當代將實施分流入場與限量票券,早鳥門票優惠只到5月15日,購票請至官網或ACCUPASS活動通。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出席者包括:TKG+吳悅宇、大象畫廊鍾經新、卓納畫廊佟立華;與談者為藝術家與策展人劉永仁、Alife創辦人游適任、潮流藏家Bryant Chao,以及路易莎咖啡象山藝文中心主理人Jacky Y. Chen。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數位平台「Taipei Connections」

而近兩年來,尤其是在一趟前往伊朗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的旅途後,烏克開始投入全新的大尺幅水彩創作。 1978年出生於台北的時永駿,2003 年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主修西方繪畫;作品將於今年台北當代的伊日藝術計劃展出。 1980年代後期,後殖民相關議題開始發酵,刁德謙在大亨里系列和香港系列中,將家人提供的史料影像及李小龍等名人形象作為形式語言,追溯他在成都和香港的童年回憶,重新檢視自身文化和意識型態的建構歷程。 刁德謙以思想佈局,呈現視覺藝術的薈萃,從生活與記憶中探索深掘點滴昇華為永恆。 來自成都,刁德謙1955年之後居於紐約,受到紐約1960年代抽象繪畫潮流的影響,他開始發展圖像化的觀念繪畫,作品嘗試突破了抽象框架,有獨特的強烈知性辯證以及反身思考的特質,且成為當時少數立足西方藝術界的華人藝術家。 當抽象再無法滿足,70年代後期刁德謙前往巴黎探索屬於當代的繪畫語彙,1984再次返回紐約展開對環境的反思、對藝術史的分析批判,更對自己作品的銷售成績調侃做為創作題材。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作品橫跨數位藝術、表演、影音、攝影與裝置藝術,帶有濃厚的未來主義氣息,將流行文化、宗教、科技的意象融合,並從中探索奇幻與歧異性。 她的作品著重在幾個大主題:外星文明、生命與死亡及重生的循環。 並試圖透過西方的科技延伸東方的審美思維,喚醒人類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改變對現實的固有認知。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集眾神之力以香祈福!專訪2021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劉耕名:「我想找到從個人到台灣,台灣與世界的共振」

在有兩年經驗的基礎上,本次展會將更著重「Taipei Connections」作為協助畫廊社群與收藏家和藝術專業人士連結的管道,替藏家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並為今年無法入境來台的歐美、日韓、香港及東南亞收藏家提供配套措施,希望在實體展會回歸的同時,更融合數位平台不受地理限制的優勢,實現更多元的收藏服務。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當台北國際書展還因回歸實體展出的決定爭議不休,在世貿同場地舉辦的第3屆「TAIPEI DANGDAI」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昨天(19日)正式開幕。 預展記者會中,台北當代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特別感謝參展商、贊助商、合作夥伴、藏家與講者們,在嚴峻疫情中信任並支持大會,「我們相信台灣藝術市場是因為這樣的活力和熱情而持續成長。」任天晉說,台北當代除將持續深耕台灣,也會致力擴大與世界連結關係。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版畫《搜神記》曾在2007年佳士得拍出約新台幣1,100萬元高價,作品媒材為木刻版畫圖文的古書型態,轉化運用民俗,邀文人詩人跨界撰文,其中一篇由蔡康永撰文,蔡曾受訪說到侯俊明的形容是「這傢伙太厲害了!」(2008.9月聯合文學)。 他曾任職13年專業的砌磚工,從90年代起持續探索在不同材質間的關係,其作品獨具魅力,能讓人走進空間面對一廢棄物之視野卻又感受詩意,又或者空寂的抽離且專注地思考。 今日見他們的作品,多半透過非傳統媒體形式呈現,從表演、繪畫、書籍、雕塑等形式,將自我展現於觀者眼前,目的是吸引更多觀眾。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全新「藝動區塊」首推 NFT 展區

艾未未、Hans Ulrich Obrist、長谷川裕子,理查德‧阿姆斯特朗等藝術家皆曾參與往年論壇。 藝術基因深植瑞銀:瑞銀集團長期以來不遺餘力推動文化和當代藝術發展,持續運用當代藝術將多元想法、靈感和意見齊聚一堂,豐富客戶的生活色彩 。 註:上屆2020年台北當代共99家畫廊參展,其中22家畫廊在台灣設址(22%)。 本屆2022年台北當代共62家畫廊參展,其中29家畫廊在台灣設址(45%)。 由瑞銀集團呈獻,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 2023 年 5 月 12 至 14 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 在貴賓預展當日為展會掀起高潮的是,台北當代與首席合作媒體Vogue和GQ共同主辦的「Art Night Out」貴賓派對,邀請到台灣傳奇音樂人林強,帶來混和民俗音樂元素的實驗性電子樂表演,為本地藝術貴賓帶來了一場難忘的交誼時光與藝術音樂饗宴。

本展位也特別規劃「禁山刺青秀」,與刺青師 Sic Lee 在預展日起推出侯俊明作品的限時刺青活動。 5月20日起至5月22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的2022台北當代博覽會,堪稱本週全城討論度最高的話題盛事! 從世界級大師、新銳創作者,到潮流所指NFT作品,台北當代集結三大畫廊展區、六大公共藝術計畫項目,超過1000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件精彩國內外作品,無論你是圈內人、資深藏家,抑或藝術小白,都能一次滿足不同面向的逛展需求。 台北當代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也表示:藝術博覽會的形式或許會因趨勢變化,但推廣藝術與收藏的任務並不會改變,期待台北當代不只是個藝術博覽會,也是一個台灣藝術市場不斷進化的指標。 台北當代是世界頂尖的藝術博覽會,旨在為參展藝廊建構一個可擴大藏家客源的新平台,並為亞洲區內日益壯大的藝廊及藝術家,提升國際曝光機會。 每年一度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為觀眾精準地展示亞洲當代藝術界在「當下」的發展動態。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藝術導覽

如双方藝廊就推介徐瑞憲2012的作品「夢想盒」,藝術家利用野狼125機車舊零件重組,反射生命持續這個時代往前邁進。 展覽分為「當代網域」、「新生維度」、「微型單元」三大展區,「當代網域」為具國際級規模畫廊,首次參展的LGDR、艾根畫廊、SPURS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Gallery與 INK studio;也有施博爾藝廊、采泥藝術、尊彩藝術等畫廊持續參展。 家族中三代都是 南京的裁縫師,朱為白擅長解構布質以縫紉重組成作品,作品超越繪畫的平面性的限制。 1958年加入「東方畫會」,試圖以西方的抽象繪畫形式,探索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之思想價值與個人內在情感,不僅在表現一種視覺的形象,更是對空間的探索、對生命的體悟。

  • 在主辦單位縝密的多重防疫措施下,三天公眾展期共迎來超過22,783名參觀人次。
  • 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
  • 眾所期待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即將於5 月 20 日至 22 日在台北世貿中心一館正式回歸!
  • 定居台灣年餘,在美國佛羅里達長大的他,時常帶著家人到宜蘭衝浪、在市郊登山,或者獨自挑戰高山,為的就是定期整理自己的內在、保持精神定時淨空,好在未來裝下更多的文化與策展創意。
  • 如果說有什麼創作是關於「人與人的連結」的話,那侯俊明近年來的對話式創作,絕對榜上有名。
  • 顏:我這幾年剛好也有和中國、曼谷的藝術家交流,現在疫情剛好漸漸趨於平緩,我們覺得這個時間點非常重要,應該要把國際合作的連結慢慢拉回來。

台北藝術博覽會此次規劃了線上單元「藝動區塊」(Launch Stage)並首度成立 NFT 專區,不僅回應了當代對於「數位藝術」的收藏熱潮及趨勢,還將與國際知名的三大 NFT 平台及新興的本地平台合作,展示了藝術家在專屬領域中最具獨特性的計畫,是喜歡 NFT 等數位藝術的朋友絕對必逛的展區。 本屆台北當代,TKG+ 以「窗」為題,邀請邱承宏、周育正和吳耿禎三位藝術家參與展出。 周育正 的創作中,是由一連串hashtag組成,跨越媒材與維度,企圖反映和論述當代中的機制與資源分配。 1976年出生於台北,周育正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與塞納河文憑後研究學程。

在這其中,國際上最具指標性的平台「ART BLOCK」,於台北當代的「藝動區塊」特別帶來知名跨媒體藝術家班. 斯內爾的NFT作品《CATTLEYA》,血紅斑紋的幾何冰花圖像靈感,來自於藝術家對第一朵稀有品種蘭花「嘉德麗雅蘭」的頌歌。 亞紀畫廊於2022台北當代藝博呈獻台灣當代藝術家侯俊明個展。 自20世紀末期,侯俊明即開始在台灣常見的花布上繪製風格大膽的性器與人物;35年後,他回望過往作品,並重拾繪畫的創作形式,開創出「禁山砰」系列的花布作品。 双方藝廊於主展區帶來四位藝術家,曲德義善用抒情流動的抽象手法,表現不斷交錯的平面,創造視覺空間的跳躍,可以看出大膽運用顏料的過程,融合文化經驗的情感綻放,流體的指向、鮮明飽和的大面色塊,視覺延伸讓作品超脫了畫布形式之外。 創作時使用帆布為基底,橫溝美由紀將顏料塗抹在精密計算的細繩上,運用重複來回的規則來回緊拉,呈現規律而筆直縱橫交錯的成果,如同機械運作的作品,兩種極端技法,卻恰巧為觀眾平衡了理性與感性的欣賞經驗。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