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9大優點

針對在影壇具特殊地位之影人所規劃的「焦點影人」專題,台北電影節邀請了甫於今年四月過世的日本導演大林宣彥系列代表作來台放映,原定要攜家人一同訪台的他,雖然最後無法成行,但觀眾可從本次放映的《鬼怪屋》、《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等經典作品以至於去年底最新完成的《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細數導演一路以來的創作軌跡。 除了競賽作品,台北電影節也精選多部話題台灣電影新作舉行首映,包括結合政治人物和喪屍題材的瘋狂之作《逃出立法院》、亞洲首部以iPhone拍攝的電影《怪胎》、探討校園霸凌問題的《哈囉少女》、遠赴偏鄉紀錄喇嘛生活的《開水喇嘛》和聚焦台灣房地產問題的《買房子賣房子》等,首映影片數量不但創下近年新高,無論是劇情片或是紀錄片的題材上也都展現出台灣多元豐富的創作底蘊。 本屆影展開閉幕片話題十足,來自台灣影壇的新秀與老將都有代表作品登場,展現出台灣電影的旺盛創作活力。 開幕片為《天黑請閉眼》導演柯貞年跨足大銀幕的首部劇情長片《無聲》世界首映;閉幕片則是蔡明亮導演耗時四年拍攝,與老搭檔李康生及寮國新秀亞儂弘尚希合作、勇奪柏林影展泰迪熊評審團獎的《日子》亞洲首映,年度話題新片與國際奪獎作品齊聚,作為防疫期間獻給台灣影迷的大禮。

台北電影節

論文張世倫,2001,《台灣「新電影」論述形構之歷史分析(1965~2000)》。 電影講述單親媽媽安帕羅徹夜工作後返家,卻遍尋不著兒女,輾轉得知兒子被軍隊強行送往險惡戰區,她開始與時間賽跑,試著在一天內籌錢買通相關人士,修改兒子的紀錄資料,阻止兒子踏上這班死亡列車。 本片融合導演西蒙梅薩索托與母親的親身經歷,體現了彼時哥倫比亞母親們為了從槍口下救回年輕孩子的堅毅。 除了幕後團隊,幕前卡司原班人馬也應聲回歸,還有巨星驚喜加持,陣容十分堅強! 「傑克」澳洲男星山姆沃辛頓、「奈蒂莉」美國女星柔伊莎達娜和「大反派上校」史蒂芬朗等原始卡司皆歸隊主演,在上一集中飾演科學家的雪歌妮薇佛更將以全新神秘角色現身!

台北電影節: 最佳聲音設計

第24屆台北電影節也有不少相關片單,在此精選5部鏡頭聚焦於女性故事的佳作,希望觀眾透過這些電影,得以見識她們承擔不同社會角色的多元情緒與成長切面。 2020台北電影節即日起至7月11日於臺北市中山堂、光點華山電影館和信義威秀影城舉辦,選片指南6月13日於三創生活園區舉行,除了可於全台7-11門市的實體機台購買票券外,亦可同步從售票系統網站購買,詳情請密切注意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Instagram及FACEBOOK粉絲專頁。 頒獎典禮線上及電視直播看這邊,東風衛視(37頻道);LINE TODAY、台北電影節YouTube等。

2002年至2015年之間設立,當時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要求,希望以「城市」作為影展主題,也讓「台北」做為東道主的位置被凸顯,於是在台北市文化局的規劃之下,一年選定兩座城市為主題城市,介紹該座城市的電影,成為台北電影節成立初期作為「城市主題影展」的重點特色,同時藉由一系列電影放映、展覽、座談及各式活動,帶領觀眾認識每年主題城市的電影、歷史及文化。 台北電影節 2018年,台北電影節迎接二十周年紀念,除推出回顧專書《一瞬二十》外,也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回顧特展。 而2004年起規劃的「全球華人影像精選」單元,亦自2010年起不再出現於節目常設單元規劃中。

台北電影節: 最佳新演員

2004年,影展增設「全球華人影像精選」單元,除挪用更多空間讓臺灣電影曝光,也讓入選臺北電影獎的影人有更多切磋交流對象,該年度的放映電影《十七歲的天空》男主角楊祐寧也成為臺北電影節的首任影展代言人。。 2002年開始,台北電影節開創「主題城市」單元,藉由一系列電影放映、展覽、座談及各式活動,帶領觀眾認識每年主題城市的電影、歷史及文化,本單元至2016年後不再放入影展規劃中;2004年起,規劃固定單元「全球華人影像精選」,介紹華語電影給觀眾,本單元自2010年起不再出現於節目單元規劃中。 2005年的「國際青年導演競賽」開辦(2015年更名為「國際新導演競賽」),與前述兩個單元共同奠定「城市、華人、新銳」三大主軸,成為台北電影節不可或缺的特色。 2013臺北電影節結束後,塗翔文並未續任策展人,而是由郭敏容接任,她於2011年進入臺北電影節擔任接待統籌,2012、2013年並參與主題城市單元規劃,並擔任協同策展職務。 2017年影展新規劃「電影正發生」單元,結合現場創作、工作坊、展覽或主題選片等方式,將無法被再現的創作過程提供給觀眾,藉此經驗,觀眾將對創作有新的理解。

  • 中影公司保留許多珍貴影片資產,其中包含知名導演李安、侯孝賢的作品,國發會表示,為妥善保管原中影公司影片資產並提供各界廣為運用,共計202部電影的所有權和著作財產權,捐贈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影片資產未來會移入促轉基金,作為轉型正義相關文化事務用途。
  • 「傑克」澳洲男星山姆沃辛頓、「奈蒂莉」美國女星柔伊莎達娜和「大反派上校」史蒂芬朗等原始卡司皆歸隊主演,在上一集中飾演科學家的雪歌妮薇佛更將以全新神秘角色現身!
  • 同時也放映多位台灣聲音設計師心目中可作為電影教材的經典之作,讓有志於電影的創作者能夠藉由這些作品,對聲音設計環節有更深一層了解。
  • 此外,《該死的阿修羅》《月老》《素還真》與《神人之家》並列,平分秋色皆各自抱回三個獎項。
  • 如同代替已故的黃文擇,領取傑出技術獎的黃強華所言,「我們不是打不死的蟑螂,蟑螂打不死還是蟑螂,我們是鬥不倒的勇士!」《素還真》一方面延續本土傳統文化、一方面也努力擷取最新的電影拍攝技術,甚至在內涵上也不見得完全按照傳統霹靂布袋戲的規則詮釋劇情,讓這部片在迎合霹靂鐵粉與開發新觀眾之間,碰上了定位上的困難。

邱澤、許瑋甯婚後首度頒獎典禮露面,許瑋甯將與莫子儀頒發最佳劇情長片,《當男人戀愛時》勇奪北影影帝邱澤則壓軸與評審團主席葉如芬頒發百萬首獎;另外,另一組頒獎人為熱門電視劇《華燈初上》裡飾演互為仇敵的李李仁和劉品言,將在北影同台頒獎,攜手揭曉最佳聲音設計與最佳配樂,楊祐寧、楊謹華等《華燈》演員也將出席擔任頒獎人。 北影影展大使由劉冠廷出任,台北電影節形象廣告邀請以《美國女孩》榮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阮鳳儀執導,形象由攝影師林科呈及影像導演黃靖閔操刀,選在北影放映主場、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古蹟中山堂取景拍攝,以「時間」概念延伸,展現劉冠廷優雅帥氣的一面;劉冠廷將與藍正龍揭曉頒發最佳男配角獎得主。 紀錄片《神人之家》則觸及許多議題,從沉迷六合彩簽賭的失能父親,到農作物遭到氣候變遷打擊的哥哥,乃至於對家庭生活始終逆來順受、甚至對導演滿懷愧疚的母親,這些好像一般家庭生活都會發生的狀況,看似平凡無奇,卻拍出了離家多年的主角,如何重新跟家人和解的主題。 在台北電影節放映期間,都是穩坐觀眾票選的前3名,也說明了這部片驚人的底蘊與共鳴。 2022年第24屆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柯震東憑藉《月老》首封影帝,陳湘琪則以《修行》二度榮登台北電影獎影后。 《該死的阿修羅》《月老》《素還真》與《神人之家》並列,平分秋色皆各自抱回三個獎項。

台北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頒獎典禮必看亮點!《美國女孩》入圍最多 邱澤、許瑋甯婚後首度合體

參賽影片必須為台灣電影,或是中華民國籍或持有中華民國居留證的導演執導之外國電影(報名之劇情長片須為國產電影片),共分成「劇情片」、「紀錄片」、「短片」與「動畫片」,最大獎為百萬首獎。 2018年前,台北電影獎的評選方式採入選制,即影片入選後,所有影片皆可角逐個人和技術類獎項,並分為初選和決選兩階段,初選自四類影片中各選出十部入選作品,再由決選選出所有獎項的得主。 )是每年於臺灣臺北市舉辦的電影節,主要由兩大競賽單元「國際新導演競賽」與「臺北電影獎」以及觀摩單元所組成,該影展之特色單元「主題城市」於2016年停辦。

如同代替已故的黃文擇,領取傑出技術獎的黃強華所言,「我們不是打不死的蟑螂,蟑螂打不死還是蟑螂,我們是鬥不倒的勇士!」《素還真》一方面延續本土傳統文化、一方面也努力擷取最新的電影拍攝技術,甚至在內涵上也不見得完全按照傳統霹靂布袋戲的規則詮釋劇情,讓這部片在迎合霹靂鐵粉與開發新觀眾之間,碰上了定位上的困難。 也讓布袋戲該如何兼顧傳承技藝,又如何與現代生活連結在一起,需要更多的突破。 王志桓,2012,《台灣的電影節之守門機制研究-以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為例》。

台北電影節: 主題城市

今年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由資深監製邱瓈寬將此獎獻給朱延平導演,朱導表示:「我的師父蔡揚名說,他的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拍電影。我想我也跟他一樣,一輩子只會拍電影。」全場電影人起身熱烈鼓掌,迎接這感動一刻。 曾在二、三年前放下獎項入圍的高英軒,認為從事演員工作多年,忽然覺得這個行業好像不需要他,而本來打算在2020轉行去當健身教練,如今憑著《咒》表演細膩、寫實,尤其在偽紀錄片的形式中,不露痕跡的細節演技,引人入勝、讓人驚艷,獲得肯定,還紅到國際。 黃汝華,2012,《城市影展的品牌建立策略-以台北電影節與高雄電影節為例》。 台北電影節 「年年以城市/國家為主軸,不僅把影展做成侷限,觀眾也容易大筆一揮就把整個影展與當年的主題城市畫上等號。」於是以「橫向」取代「縱向」思考,讓每屆片單的關注焦點能更確立明顯,也讓未來幾年主題城市能有再次聚焦的機會。

台北電影節

講述二戰結束後,東、西德冷戰持續,為遠離共產社會的壓榨,年輕猶太女孩安妮塔不畏艱難,從家鄉逃至西德,只為尋求美好歸宿。 台北電影節 然而現實不如預期,她先被同事誣告,後又繳不出學費而被驅逐出宿舍,甚至意外懷孕,流落街頭以偷竊維生。 原以為他方是自由烏托邦,荒誕際遇卻讓她頓失人生方向,漸漸被西德的資本社會吞噬。 四分衛將擔任表演嘉賓,帶來經典電影組曲向「親情」電影致敬,這也是搖滾團體「四分衛」睽違9年,再度於北影演出,帶來5首跨越世紀的電影主題曲串成組曲,包含《酒矸倘賣無》、《抉擇》、《魯冰花》、《盡在不言中》、《I Love U》等。 新北市長侯友宜連任後首次元旦升旗典禮1日登場,侯友宜發表新年談話時表示,看到現在烏俄戰爭、中美競爭、全球關稅壁壘分明,大家選擇對抗和衝突,讓一個環境變成一個更加急遽的通膨,也讓全球環境受到影響,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台灣要做好準備,對內要團結,台灣也不做任何強國的棋子,大家應不分彼此。

台北電影節: 最佳剪輯

在傳統色彩的單元之外,塗翔文也規劃多項主題式單元如「午夜強心臟」、「音樂HIGH翻天」等,與不同的性別、年齡層觀眾產生連結,展現臺北電影節試圖兼容並蓄的性格。 ,另外,並於2011年,設立臺北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以表彰對臺灣電影有所貢獻的工作者,2012年停辦自2000年開始舉辦的市民影展單元「臺北北主題獎」,並取消行之有年的「電影護照」措施。 台北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的雙競賽──台灣唯一的新銳長片國際競賽「國際新導演競賽」,和專屬於台灣電影、擁有全台最高競賽獎金的「台北電影獎」,今年競爭格外激烈。 台北電影節 本屆國際新導演競賽從超過400多部報名作品中選出12部入選作品,這些影片分別來自歐、亞、非、南美洲等國家,題材或美學形式風格也各自不同,從來自台灣的瘋狂喜劇《破處》、探討藝術與道德的《惡之畫》,到取自非洲賴索托真人真事的《這不是一場葬禮》和來自阿根廷的奇幻之作《夢遊潛水艇》等,這些作品都展現出台北電影節對於國際的電影美學形式和議題所提出的台灣觀點。

2020年,臺北電影節成為新冠肺炎(COVID-19)在3月11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大流行」後,全球首場正常舉辦的大型實體影展,時任節目部副理蘇逸華並接受知名國際媒體《綜藝》專訪。 ,該年影展參與人數及票房,均創下近五年來新高紀錄,2021年,易智言接替李屏賓成為新任影展主席,同年受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延期至9月舉辦,除了是2001年後影展再度延期,於秋季舉辦也是1998年首屆後的第二次。 前身為1988年由《中時晚報》創立的「中時晚報電影獎」,1994年起更名為「臺北電影獎」,分為商業映演類及非商業映演類;自1996年起,臺北市政府加入主辦行列。

恐怖片《咒》擷取了台灣本土元素,以偽紀錄片的形式,成功把觀眾帶入了歇斯底里的恐懼深淵。 如同《咒》的美術設計陳若宇所言,電影不是拍恐怖片,而是無中生有製造一個宗教,「觀眾懷疑大黑佛母、手勢是否真的存在?要很寫實,但不可能是用真的宗教,花很多力氣研究宗教、田野調查,台灣人看到就知道這個宗教,但又不是真的,觀眾要相信它、但不能是真的。」最後以假亂真的大黑佛母,巧妙地打中了台灣社會對於宗教的理解與認知,讓觀眾對於電影的劇情深信不疑,進而達到驚嚇連連的無邊恐懼。 儘管帶著影迷期盼,但臺北電影節受限於一年一標的標案形式執行,以聞天祥為首的「臺灣電影文化協會」團隊無力續辦臺北電影節,至此不再繼續籌辦影展。 第24屆台北電影節收入不少女性議題相關片單,因此精選了5部鏡頭聚焦於女性故事的佳作,讓觀眾透過電影,見識女性承擔不同社會角色的多元情緒與成長切面。 《美國女孩》入圍12項為本屆最多;影帝寶座爭奪戰有《童話.世界》張孝全、《月老》柯震東、《修行》陳以文、《夢遊樂園》温昇豪、《不想一個人》范少勳;角逐影后的有《咒》蔡亘晏、《美國女孩》林嘉欣及方郁婷、《修行》陳湘琪、《童話.世界》江宜蓉。 中影公司保留許多珍貴影片資產,其中包含知名導演李安、侯孝賢的作品,國發會表示,為妥善保管原中影公司影片資產並提供各界廣為運用,共計202部電影的所有權和著作財產權,捐贈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影片資產未來會移入促轉基金,作為轉型正義相關文化事務用途。

於1998年起合併了中時晚報電影獎的競賽方式及國際影展成為「臺北北電影節」,以「年輕、獨立、非主流」為核心價值,在整體構想上分為三個角度:樹立「極其年輕」定位、關注本土電影及城市、讓廣大市民參與進來;並在節目規劃尚有意識地去菁英化、營造熱鬧節慶氣氛,打破一般電影節的想像,以城市嘉年華會的形象操作,首屆臺北電影節在9月底舉行,隔年移至11月底舉行。 從得獎名單來看,不難發現擁有強烈本土色彩的作品,都在2022第24屆的得獎名單中大放異彩,但也隱藏著某些危機隱憂。 此外,《該死的阿修羅》《月老》《素還真》與《神人之家》並列,平分秋色皆各自抱回三個獎項。 台北電影節於2001~2018年間,每年聘請策展人主責影展節目架構及經營路線,聞天祥(2002~2006)與郭敏容(2014~2018)為影展在任時間最久的策展人(各5屆),而郭敏容於2019年離任後,台北電影節目前無策展人,改採取選片小組制度,由蘇逸華、謝璇等人負責國際新導演競賽選片及觀摩單元之構成。 2000年,臺北電影節新增「市民影展」,鼓勵「全民動手拍電影」,只要居住在臺北、拍攝大臺北相關題材短片即可參加,總獎金40萬,為日後「業餘類競賽」及「臺北主題獎」的前身;然而該年度面臺北電影節面臨臺北市議會擱置預算的壓力,籌備期縮短至僅有三個月與不合預期的低迷收場,該年度影展移至年底至隔年年初舉行,藉此讓2001年影展刻意延後舉辦(實質上為該年度停辦影展)。 2022第24屆台北電影節相關影展紀錄、映後座談及競賽得獎名單,請上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Instagram及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

於2019年起,為鼓勵專業人員,讓優秀的電影工作者透過入圍名單的鼓勵與肯定,被大眾和產業認識,將賽制改為入圍制,並增設4項技術獎項,正式獎項共20項,每項至多入圍5名,評選方式也改為初選、複選及決選三階段,由初選評審選出複選名單(不對外公布),複選評審選出各獎項入圍者,決選評審與複選評審從入圍名單中選出各獎項得獎者。 台北電影節設有主席,性質較貼近於無給職的精神領袖,侯孝賢(2000年及2007~2010)及李屏賓(2016~2020)為擔任最多次的主席(各5屆),現任主席為易智言。 以色列導演羅娜接下電影工作坊的培力計畫,要指導一班素人拿起攝影機拍下自己的日常。 電影以有趣的概念處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跨族群對話的作品,整部片透過女性學員在電影課堂上的討論,帶出以巴學員因身分差異而產生的多元視角。 七〇年代最通俗且直指人心的政治電影之一,是當年德國新電影的重要女性創作者瑪格麗特馮卓塔與沃克雪朗多夫合導的作品,故事背景為1975年西德,描繪無辜女子被冠上包庇恐怖份子罪名,不僅成為眾矢之的,還淪為警方與嗜血媒體惡意中傷的受害者。

每年都針對電影創作環節進行策展的「電影正發生」單元,今年選定的主題為「聲音設計」,台北電影節將邀請四位創作者展開創作計畫,並開放觀眾一同見證電影作品的誕生過程。 同時也放映多位台灣聲音設計師心目中可作為電影教材的經典之作,讓有志於電影的創作者能夠藉由這些作品,對聲音設計環節有更深一層了解。 每年台北電影節都會舉辦為期約2週的影展活動,除了可以看到入圍電影外,還有機會看到許多國外的優秀電影,而且未來不一定會在台灣上映,也會邀請電影演員、導演來舉辦影人場,有機會與演員、導演見面問答,因此每年都是眾多影迷們密切關注的一項盛會,特別建議大家可以先列好想看的電影場次,在網路賣票那天準時搶票,因為會有許多搶手電影,幾乎是賣票同時就售罄。 於2002年至2006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策展人的聞天祥表示,以觀眾的立場而言,並不會單純為了想看某個城市的樣貌而來看影展,除非對當地有特殊的情感。 於是,聞天祥進而把城市放大為國家,把當地的電影文化做完整的蒐集與包裝,進而引薦給國內觀眾。 2004至2006年,主題城市單元的雙城市皆出自相同國家,直至2007年新任策展人游惠貞接任,及台北電影節轉為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固定舉辦後,便不再堅持以雙城作為主題城市的傳統。

  • 60歲的崔岷植被譽為韓國影壇的演技大神,代表作包括享譽國際的「原罪犯」、「鳴梁:怒海交鋒」及「闇黑新世界」等。
  • 在影片放映之外,台北電影節也舉辦多項精彩活動,每年票券幾乎都被搶購一空的「VR電影」單元,今年不僅引進精采的國際作品,也和高雄市電影館合作,將其製作的多部作品帶到台北,讓台北觀眾不必舟車勞頓,也能夠一飽眼福。
  • 2022第24屆台北電影節相關影展紀錄、映後座談及競賽得獎名單,請上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Instagram及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
  • 電影講述單親媽媽安帕羅徹夜工作後返家,卻遍尋不著兒女,輾轉得知兒子被軍隊強行送往險惡戰區,她開始與時間賽跑,試著在一天內籌錢買通相關人士,修改兒子的紀錄資料,阻止兒子踏上這班死亡列車。
  • )是每年於臺灣臺北市舉辦的電影節,主要由兩大競賽單元「國際新導演競賽」與「臺北電影獎」以及觀摩單元所組成,該影展之特色單元「主題城市」於2016年停辦。
  • 黃汝華,2012,《城市影展的品牌建立策略-以台北電影節與高雄電影節為例》。

其中布袋戲電影《素還真》拿下3座獎項,如果連會外賽媒體推薦獎算進去,就累積4座獎項。 然而霹靂布袋戲也來到了不得不升級的轉捩點,就是負責配音的黃文擇去世,過往他的「八音才子」才華幾乎負責所有角色的配音工作。 台北市政府、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策劃,2000,《築夢者的世紀末光影:1999年度電影觀察》。

經驗開啟經驗、經驗解釋經驗,讓一部電影創作的細節有閱讀的脈絡可循,2018年起規劃關注VR及台灣電影的觀摩單元「VR全浸界」及「明日.台灣」,前者至今仍是北台灣規模最大的沉浸式體驗單元。 在影片放映之外,台北電影節也舉辦多項精彩活動,每年票券幾乎都被搶購一空的「VR電影」單元,今年不僅引進精采的國際作品,也和高雄市電影館合作,將其製作的多部作品帶到台北,讓台北觀眾不必舟車勞頓,也能夠一飽眼福。 而本屆台北電影節更推出結合了VR和舞蹈的《留給未來的殘影》,邀請陳芯宜導演知名編舞家周書毅共同創作演出,帶給大家全新的VR觀影體驗。 採入圍制,分為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和動畫片四類參賽作品,正式獎項共20項,每項最多入圍5名,四個類別的作品皆有機會角逐個人獎項及百萬首獎,希望藉此獎項鼓勵電影產業相關專業人員。 2022年台北電影節已公布所有入圍名單,頒獎典禮將在7/9舉行,今年台北電影節年度企劃為「烏克蘭 德國新電影60周年特別專題」, 多部德國新電影長短片,再度進入戲院經典重現。 除將國際青年導演競賽打造為臺北電影節的招牌之外,他在2013年起將行之有年的「主題城市」策展,以「橫向」取代「縱向」思考,讓每屆片單的關注焦點能更確立明顯,也讓未來幾年主題城市能有再次聚焦的機會。

2016年,時任策展人郭敏容認為,對觀眾來說,在三個禮拜的期間,要在許多影片間做選擇,對應於其他單元、影片,相對龐大的「主題城市」很難在影展期間被吸收。 「一個以城市為名的影展,要強調的是影展,而不是城市。強調影展的城市,是對城市談電影,讓城市看電影。」於此年起,終止了「主題城市」單元的策展。 近年女性議題已逐漸走入公眾視野,隨著媒體與新聞事件前仆後繼襲來,關於女性的話題討論度更是加倍延燒,如今「女力」已飛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台北電影節: 最佳男配角

金獎影后凱特溫絲蕾也加入卡司陣容、繼《鐵達尼號》後再與卡麥隆聚首合作,更令影迷雀躍不已! 其他卡司還包括《阿凡達》「奈蒂莉」之母CCH龐德、《安眠醫生》克利夫柯蒂斯、《阿凡達》「人類學家」喬爾大衛摩爾、《黑道家族》艾美獎視后艾迪法柯和《MIB星際戰警3》傑曼克萊門特。 去年底的跨年夜,行政院長蘇貞昌推出「太狠了」政績影片,內容提到嚴防非洲豬瘟、同婚專法、口罩國家隊、班班有冷氣、屏鵝公路電纜地下化等,但因拍攝風格類似抖音短影片,引發外界熱議。 對此,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指出,第一時間看到很傻眼,還認為小編「是不是臥底」,明知道政府在禁抖音的情況下,居然還用抖音風格製作影片,結果害蘇貞昌成了全國的笑柄,讓節目現場的來賓們哄堂大笑,直呼太誠實了。 60歲的崔岷植被譽為韓國影壇的演技大神,代表作包括享譽國際的「原罪犯」、「鳴梁:怒海交鋒」及「闇黑新世界」等。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