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硬碟5大好處

其實儲存檔案只是 NAS 的基本功能,只要搭配豐富的軟體套件,NAS 甚至還能變成私有的 Spotify 、個人的追劇神器或是家庭雲端相簿。 組裝好硬碟之後,接著只要將 NAS 插上電源跟網路線,打開電腦的瀏覽器輸入 NAS 專屬網址,就會自動搜尋並連上你的 NAS,接著只要跟著網頁上的安裝精靈無腦設定,就可以立即開始使用 NAS 了,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相信只要會上網應該沒有什麼問題XD。 每種儲存方式當然都有彼此的優劣,至於價格是否合理,當然還是端看消費者的使用需求而定,如果你的資料不超過 15GB 的話,那麼使用 Google 雲端硬碟的免費空間就綽綽有餘,但是隨著資料的增加,就要仔細算算。 如此代價可能會十分高昂,且投入資料救援的一切心力最終還是可能付諸流水。 舉例而言,當資料嚴重遺失時,使用者可透過 Seagate 的 Rescue 資料救援服務,向全球資料救援的專家尋求專業協助。 NAS 硬碟 與桌上型電腦硬碟 的不同之處在於持續運轉能力和 RAID 配置。

圖:接下來就會秀出硬碟的健康狀況,以及目前運作的溫度、運作的小時數與壞軌、重新連結或重新辨識的次數。 設定成功後會回到主畫面選單上,可以很清楚看到設定的IP位址,你成功了嗎? 實體機器需將下載的ISO檔燒錄成光碟放入光碟機,並在BIOS上設定成光碟機開機,由於我的光碟機是外接,所以下圖看到「First Boot Device」是USB-CDROM。 答:2.5吋硬碟主要是給筆電用的,通常轉速是5400轉,而3.5吋是一般桌機在用的硬碟,通常轉速是7200轉。 筆電用的2.5吋硬碟要來拿裝在桌機是可以的(通用),但一般建議不要這樣做,桌機就是裝3.5吋硬碟。 以上是理論上,但實務上以家用碟來說,目前2TB以上的家用碟大都是SMR了,也就是說,目前(未來)的主流就是SMR。

  • 另外現在筆電有很多是設計成超薄型,也就是根本沒有2.5吋的硬碟空間,也就是你想裝硬碟也不行,是根本沒辦法裝。
  • 其實使用虛擬機器軟體來測試安裝後,再正式實作安裝PC是不錯練習方案。
  • 對DIY族群來說,介面上的簡化,從IDE粗軟的排線與易歪的針腳,演化成SATA較細的排線與金屬卡扣,不只更好裝,也更不容易無心撞落。
  • 再一次建立第二個建立一個8G容量的虛擬硬碟,也就是總共3個虛擬硬碟,一個是系統碟,兩個raid 1用的虛擬硬碟。
  • 購買 NAS 硬碟時,決定性的因素不再侷限於儲存容量、速度和效能。
  • 一般人會把認為需要備份的資料、不常用的資料備份於外接式硬碟,但是卻忽略了多重備份的概念,因為我們不可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因為風險過高。

使用快照備份功能時,你必須確保資料存取的目的地 NAS本身容量足夠之外,其餘的 NAS周邊裝置是否正常、並無過多的R/W 占用資源效能的情況,才可順利擷取、備份快照;若無法進行快照備份功能,請檢查Source端NAS、目的地 NAS 是否正常,沒有硬體問題、有無其他異狀。 透過以上的一些比較,相信大家對於NAS的了解可能更多一點,得知NAS不僅僅是儲存功能,還可以看電影、下載影片、聽音樂、手機抓檔案還有一個很便利的管理介面,那我想你可以準備敗家一台NAS了。 外接式硬碟有它的便利性,但是在這個行動網路時代,它的活躍程度已經逐漸降低,以前交報告、交作業大家都喜歡帶著外接硬碟或是隨身碟,現在大家都習慣透過網路上把檔案抓下來,公有雲、私有雲的運用已經圍繞在我們周遭了,是時候該讓外接式硬碟退休了。 外接式硬碟的使用上就怕它因為搖晃壞軌、傳輸線與傳輸孔之間的相處不融洽,造成無法挽回的問題,如果將硬碟好好地像一般電腦一樣,接在電腦中,不去動它,反而不會讓接孔造成消耗,也不會發生無法讀取的問題。

nas硬碟: NAS硬碟跟一般硬碟的差異?

因為無法一一解說使用者帳號設定部分,所以點選旁邊的板手圖示,在出現設定參數視窗內勾選「Allow Guest Access 」選項,以防權限不足而無法使用。 此時有選擇要當安裝FreeNSAS系統的磁碟,若你是實體機器使用隨身碟,要注意選擇USB隨身碟當FreeNSAS系統,下圖是虛擬環境的截圖,還記得當時建立3個虛擬硬碟嗎(一個6GB與兩個8GB虛擬硬碟)? 其實刻意設定6GB主要是為了與8GB的分辨,所以很清楚就是選擇6GB的虛擬硬碟來安裝系統。 安裝過程中使用實體機器與虛擬機器的畫面稍有不同,因為了方便擷取畫面,下列步驟是以虛擬機器安裝的過程,不過在步驟中有實體機的注意事項會特別的說明。

讓儲存資料不再只是資料的傳輸,好好利用硬碟內空閒的部分做其他事。 ▲良好的 nas硬碟 UI 介面往往能帶給消費者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現在的 NAS 操作其實跟 MAC 、PC nas硬碟 大同小異。 ▲旅行或是出門在外的時候最怕遇到瘋狂拍照把手機塞爆的窘境,只要透過網路將照片同步到 NAS ,就能釋放手機的儲存空間。

nas硬碟: NAS硬碟推薦用哪一種?

在一票z77主機板中,是極少數內建支援SAS硬碟的消費級主機板。 在上一段文章中,想必部份讀者對於SAS與SATA之間的相容性會有些許好奇。 由於SAS採用了一種類似「SATA實體層+SCSI傳輸指令」的混合體設計,因此SAS與SATA一樣採用了序列式傳輸,但在訊號上卻是採用了強化版SCSI指令。 圖 / 許多企業導入刀鋒伺服器(Blade Server),當中即採用SAS硬碟,以利IOPS效率提昇。 如果你選擇的 RAID 形態是 SHR 或是 SHR-2,未利用的空間將被視為 “為擴充保留的空間”,其餘的 RAID 形態將視未利用的空間為 “浪費的空間”。

nas硬碟

說到了硬體設備,不得不提及一下外接式硬碟最令我無奈的地方,香腸買過兩顆外接式硬碟,結果因為長時間的使用、USB的插拔,造成接孔會有點挑線的狀況,有些USB傳輸線接上去不一定能讀取,甚至會出現是否格式化? 而這樣的狀況,當然香腸不會輕易的點下去(但是就是有人會去點),一旦點下去資料就通通沒了。 這狀況也發生在我認識的長輩,因為老人家有時候會認為插頭要插緊才行,所以在接上外接式硬碟的傳輸線,硬碟與傳輸線的部分就會很用力地將它推進去接起來,久而久之,造成外接式硬碟內的插孔內凹,結果送去原廠他們說沒辦法處理,整個女兒過去的生活照片紀錄,就通通沒了,令他十分通心,雖然硬碟那邊願意給他一個新的,但是這種東西也換不會滿滿的回憶。 不過說這麼多,大家可能還是不太能理解NAS和外接式硬碟之間的差異,甚至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NAS到底哪裡好? nas硬碟 其實你買的不只是一台小電腦、伺服器,你買的是一個私有雲、更便利的存取、更豐富資源共享、更強大的資料備援,讓你物超所值的一個小小投資。

nas硬碟: .RAID 功能簡介

QuTScloud 可供部署在公有雲及本地 Hypervisor,讓您優化雲端資料運用及靈活指派資源,且訂閱成本清楚可預測。 為了方便測試,在出現設定參數視窗內勾選「Allow Anonymous Login」選項,「Path」利用旁邊的〔 Browse〕鈕來選擇儲存區,最後捲到最下方並按下〔OK〕。 FreeNAS伺服器啟動後,接下來測試由遠端連線進入管理,打開瀏覽器輸入安裝時設定的IP位址。

nas硬碟

內行的讀者看到這邊,應該不難理解我們可以將SATA視為SAS的一個子集協定。 深入協定層討論,我們知道SAS由3種協定類型所構成,根據連接設備的不同,使用相對應的協定進行資料傳輸。 在此當中,SSP協定用於傳輸SCSI指令,SMP管理協定用於連接裝置的維護與管理;而STP即為SATA通道協定,用於SAS與SATA之間的資料傳輸。 圖:刪除完成後,「儲存空間管理員」的「儲存空間」中,可以看到剛才選擇要刪除的硬碟就消失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NAS關機的動作,將損毀的硬碟取出,並依照上面的教學,來換上新硬碟並設定好新的儲存空間。 RAID 容量計算器產出的結果僅供參考,此處僅以 10 進位方式來表示磁碟陣列的容量。 然而 Synology DSM 是以 2 進位方式來計算儲存空間,所造成的轉換誤差不在此工具考量範圍內。

這代表具備 SMR 技術的硬碟,其實是不適合當作 NAS 硬碟,因為 NAS 非常強調隨機寫入的效率,許多硬碟廠商在出售 3.5 吋硬碟產品時很少會特別註明是否有使用 SMR 技術,這讓許多消費者購買硬碟後會發現 NAS 的寫入效率不佳。 購買 NAS 硬碟時,決定性的因素不再侷限於儲存容量、速度和效能。 理想的 NAS硬碟應達到以下標準:工作負載率和平均失效時間 較高、具備熱度控制能力和抗震能力、提供其他附加服務。 一談到為 NAS 裝置挑選硬碟,許多使用者錙銖必較,只願用便宜的桌上型電腦硬碟湊合。 有些人甚至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桌上型電腦硬碟並非是針對 NAS 這種緊密配置的環境所設計。 』,所以無論今天硬碟品質多好,仍然有可能會發生故障,例如常見的『硬碟壞軌』的問題,所以我們建議各位在NAS的使用上,更該注意的是定期維護,不能等到問題發生、NAS讀不到了,才去看NAS發生什麼問題。

硬碟 的規格表上甚至找不到 MTBF,因為在設計桌上型電腦硬碟時,並不會考慮到持續運作這一點。 NAS 硬碟則正好相反,工作負載率更高、MTBF 更長,可保障提供更佳的耐用度和可靠性。 以 IronWolf Pro 為例,其工作負載率為每年 300TB,MTBF 則為 120 萬個小時。 此篇文章由 RAID 的原理和基礎開始說起,也有提到較進階的資訊,以最簡單易懂的文字 + 圖片解說『虛擬架構』,希望對使用者有幫助。 不管是哪種儲存介面,都是屬於消耗品,並且會有突發故障的時候,為了降低不必要的風險與額外支出,建議多備份才能預防不必要的突發狀況。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制作硬碟扇区镜像、分析阵列参数、使用专用工具解密群晖加密文件三个技能。 设备内原来是4块8T酷狼硬碟,组的RAID 5磁碟阵列,因为资料日益增多,空间告急。 他将群晖内的一块8T取出来,插入一块16T,设备按照RAID 5阵列技术进行了数据同步,同步完成后,又换了另一块16T,到目前为止,同步了两块16T,当时可能有些迷糊,客户以为弄完了,就将设备内另外两块8T硬碟也取了出来,然后就将这4块8T硬碟,都格式化了。

  • 將 NAS 連接家中或辦公室的網路,即可建立安全且易管理的共用空間,集中管理、共享、同步多台裝置的資料。
  • QNE Network 是 QNAP 的通用客戶端設備 產品 QuCPE 採用的作業系統。
  • 你一定聽過「雲端」有著私有雲與公有雲兩種的分別,這裡我們要討論的 NAS,以其功能與性質而言,是被歸類在私有雲的領域,NAS 可以說是一種集各種網路應用於大成的產品,且所有功能幾乎都可透過單一的管理平台加以整合,不管是備份或檔案共享,甚至架網站、開 FTP 都難不倒它。
  • 群晖的加密文件,即使你有密码或者密钥文件,一旦阵列信息有问题,您自己也是无法解密加密文件的。
  • 簡單來說,PCIe 卡可安裝在 QNAP NAS 上的 PCIe 插槽,用來添增 NAS 的功能或潛在應用。

若要我選擇「最簡單,馬上就能運用」的照片備份方法,使用 2.5 吋行動外接硬碟,不需要任何技術門檻,買回家一接上電腦,就能馬上將照片快速備份,不用任何學習就能上手的備份方式。 Synology NAS扮演著一個真正沒有障礙或限制的使用環境,告訴你NAS不再那麼艱深難懂,也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但許多人購買了多Bay的NAS後,第一件事是如何配置硬碟,常常為了RAID 1,2,5,10搞得焦頭爛額,除此資外,也對容錯機制與容量展開天人交戰。 DS916+ NAS擁有4Bay的硬碟插槽,理當買四顆容量相同的硬碟來配置RAID,不過不是每個人口袋都那麼深,想要分批購入的大有人在,但不同時間未必能買到相同容量的硬碟,即使買到相同容量,先後插入一樣配置問題也會發生,當然最好一次購買兩個一樣相同容量的硬碟。 至於工作負載率則是指硬碟每年可進行讀寫的最大容量,以 TB/年為單位,只要每年工作負載不超過這個限制,就不會傷害到硬碟本身的穩定度。 NAS不是外接硬碟盒,它是網路檔案伺服器,雖然硬碟可以熱插拔,但組RAID本來就不該沒事去拔硬碟,要讀取NAS裡的資料應該透過網路Samba / FTP / WebDAV….方式實現(Samba主機必須在同一網域才能)。

在邁入第二個十年的過程中,扎穩腳步的我們藉由著對於科技產品的私心讓專業加上了更多的人性化,我們希望將軟體轉化為產品,由產品出發,讓科技迷們的生活被我們影響。 因為多顆HDD放在NAS中,桌上型可能感覺不出來,機架式的共振感就很強了,再來是可能不正常的關機,NAS碟應該有特別的機制,解決資料不正常讀寫的問題。 電腦硬碟容量有這項限制 過去微軟(Microsoft)每過幾年就會發布新一代的 Windows 作業系統,由於 Windows 10 已經被官方…… SMR(磁條記錄)是一項非常古老的硬碟技術,為妥善利用硬碟磁盤上的每一吋磁道,使用 SMR 技術來強化寫入,能有效增加硬碟的壽命與容量,但卻是以記憶體隨機寫入效率作為代價。

nas硬碟: 硬碟摔到時,你該知道的5件事(2023年)

近年許多廠商陸續推出平價、簡易型的家用NAS,不需要花費到多昂貴的金額便可購入,畢竟存放一般資料不需要到多高的規格,對於不熟悉NAS的消費者來說,擁有一台淺顯易懂的NAS,方便資料備存再好不過。 本次測試皆為4TB新品,單碟800GB,合計五碟4TB容量。 一顆為企業級WD4000FYYZ之SATA介面,一顆則為企業級WD4001FYYG之SAS介面。 圖 / ASRock z77 Extreme 11採用LSI 控制器。

各NAS廠牌的後台介面都會擁有監測硬碟健康度的功能,可以觀察硬碟有沒有跳出警告、硬碟Offline的訊息,甚至跳出S.M.A.R.T異常的視窗,如果有以上異常問題,就需要盡快將重要資料備份,並更換異常的硬碟進行重建(Rebuild)。 NAS因為像是個人的雲端空間,基本上會每天開機並且24小時不斷電,硬碟就會一直磨損,硬碟原廠推出的NAS級硬碟,穩定性高、較耐用,使用者可以依照需求自行選擇。 nas硬碟 此間值得一提的,則是ASRock z77 extreme 11內建LSI SAS 2308 PCIe 3.0控制器,因此支援SAS 2.0與SATA III介面硬碟,在z77主機板中,可說是獨數一幟的設計;如果你想嚐嚐SAS介面帶來的樂趣,又不想額外購買高價SAS介面卡,在z77平臺中,ASRock z77 extreme 11無疑是上佳首選。 文末,提供一系列測試成績,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參考,瞭解SAS與SATA硬碟之間的差異。 更重要的一點,則是SAS硬碟的每一筆存取I/O都會經過確認,但SATA寫入時並無此功能,僅有於讀取時進行確認;對於重視資料存取安全的企業端來說,這更是不可或缺的重大功能之一。 不過,由於SAS是採用全雙功高傳輸率,為同時發生的讀寫操作提供了兩路傳輸通道;相較之下,SATA僅提供單通道與半雙工模式。

近年來,個人電腦的硬碟傳輸介面,已為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所取代;而傳統IDE硬碟也已成昨日黃花,風華褪盡。 手機上的照片可以快速地上傳到 NAS 儲存,釋放您手機的儲存空間。 透過手機專屬應用程式,您可隨時隨地存取儲存在 NAS 上的照片。 QNAP 整合 AI 影像辨識技術,更可大幅簡化照片分類與搜尋所需時間。 當 NAS 設定完成後,您手機及電腦上的資料將可快速地備份至您的 NAS。

nas硬碟: ⑤ 【搭WD 6TB x3】QNAP 威聯通 TVS-672XT-i3-8G 6Bay NAS 網路儲存伺服器

SATA除了速度更快之外,同時支援熱插拔功能,只要在Bios中設定完畢,即可在運行硬體即時插拔;除此之外,SATA匯流槽採取嵌入式時脈訊號,擁有相對IDE更好的糾錯能力,強化了資料傳輸時的可靠度。 在規格上,計有SATA 1.5Gbps、SATA 3Gbps以及SATA 6Gbps三種規格,也就是我們慣稱的SATA I、SATA II、以及SATA III。 對DIY族群來說,介面上的簡化,從IDE粗軟的排線與易歪的針腳,演化成SATA較細的排線與金屬卡扣,不只更好裝,也更不容易無心撞落。

NAS 在一般的使用狀況下,因為遠比電腦主機省電(電腦耗電大約 100~200 W 以上,NAS 則是 20~40 W 不等),加上 NAS 的任務往往是需要長時開機的(才能隨時存取,並進行下載、同步等任務)。 因此 NAS 需求的硬碟最好是能有 7/24 小時的設計,且 MTBF(平均故障間隔)越高越好。 無論是個人或公司,大部份的組裝電腦還是以家用型硬碟為主,簡單講就是CP值比較高啦。 主要還是價格貴上一倍的關係,再來還有一點要注意,硬碟五年保是指硬碟本身五年保,硬碟裡面的資料是沒有保固的啊。

相較之下,一般SATA硬碟設計取向為8×5,聰明的讀者可能已經猜到,意即︰每天工作8小時,連續5天不停運轉。 換句話說,當你下班及周休二日時,硬碟也跟著你一起放假,運轉承受溫度也不若SAS硬碟高,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約為65萬小時以上。 此外,SAS與SATA一樣,皆有防呆設計,除非暴力硬插,否則不會有插錯損壞的情況發生。 首先,在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上,SAS硬碟有著過人一等的優勢。 事實上,不只在硬碟,在其他的電子、機械產品上,諸如︰電視機、冷氣機、汽車等,廠商都會經由抽樣與估算,得到一個產品的工作壽命週期,以白話來說,就是我們講的︰用多久才會壞掉。 然而,隨著SAS 2.0規範橫空出世,提供高達6.0Gbps的儲存速度後,並考慮到成本上的差距,企業端又將目光投注到SAS介面身上;目前來看,最有機會挑戰SAS地位的,則非SSD莫屬。

nas硬碟: 【SEAGATE 希捷】那嘶狼 IronWolf 2TB 3.5吋 5900轉 NAS硬碟 含3年資料救援(ST2000VN

由於現在 NAS 都採用抽取式硬碟安裝方式,只要將 NAS 的抽取匣取出、裝上硬碟,再插回 NAS,就大功告成可以插電使用了,整個安裝過程甚至不需要用到螺絲起子,你說簡單不簡單。 如果儲存需求在 100GB 以內的話,Google 雲端硬碟的月費為 65元,一年下來只要 780 元,花點小錢就能解決問題,而且不需管理硬體架設,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網路磁碟 – 可以將網路伺服器(例如NAS)分享出來的資料夾,變成自己電腦中的一部磁碟機,不必每次都搜尋它或輸入它的網路位址。 Google 雲端硬碟將推新版「佛心」功能 沒有網路連線,也能使用 Google 雲端硬碟上的檔案,繼續未完成的編輯修改作業了! 不同於一般消費級硬碟,用於 NAS 等專業級硬碟,在技術上有更嚴格的限制,例如更注重在隨機讀寫等等,這些細節硬碟品牌未必會詳細說明,近期東芝(Toshiba)與西部威騰(WD)兩家硬碟廠商就大方揭開旗下產品使用的 SMR 技術。 固態硬碟(SSD)近年逐漸取代傳統硬碟,但對於 NAS 網路硬碟、企業儲存等專業用途,擁有大容量、價格便宜且穩定的傳統硬碟依然是主流。

不過公有雲還是有個小風險,就是它可能哪一天突然把免費服務改成收費制,就像時光小屋或 Flickr 這樣,必須額外搬移照片或改成付費會員,如果資料量不大不用太擔心,但資料量比較大的話 NAS 反而會成為比較合適的儲存方案。 相較於外接硬碟,NAS 有著 nas硬碟 2 個安全性上的優勢,第一就是大多數 NAS 系統都具有硬碟狀態警示功能,可以自動監控硬碟的健康狀態,當運作異常或可能要故障時提前發出警報,這樣就可以在出問題前先將資料讀出並更換硬碟。 但是假設儲存需求來到 2TB 的話,Google 雲端硬碟的月費就要 660 元,一年總費用高達 7920 元,已經比單買 2TB 硬碟還貴,以一般人 NAS 使用5年來計算,雲端硬碟將近4萬元的總月費比購買NAS主機與硬碟的費用還貴,更遑論 10TB 的月費更是高達 3300 元,光是一年就需要支付 元的費用。 例如 Toshiba nas硬碟 的 N300 企業硬碟就表明沒有使用 SMR 技術,但一般市售消費及版本則確定有使用 SMR 技術。 而 WD 則是表示旗下的紅標產品(2~6 TB)或是入門級的硬碟有使所謂的 DMSMR 技術,該技術與 SMR 類似但有做最佳化設計,僅管 NAS 硬碟並不需要 ,但 WD 仍堅持具備 DMSMR 技術的紅標系列仍可以用於小型企業或是家庭用 NAS硬碟。

答:這個很難說,我目前的組裝經驗是SSD故障率比較低一點(這裡),有些人會覺得直接用SSD存個人檔案就好,速度快,但SSD故障就是故障,無法做資料救援的這一點請注意。 另外你也可以買雲端硬碟空間或NAS網路儲存裝置來備份,只是會比較貴,說到底還是直接買一顆行動硬碟然後用複製→貼上來備份最簡單,你一定會。 家裡電視若可以上網、連網就可以做不一樣的影音娛樂了,以Video Station為例,如果電視或是手機可以安裝APP,可以安裝DS Video,就可以存取電腦內建立的電影庫。

但是以坊間最常聽到的照片備份方式 – NAS 主機,又與這裡提到的 DAS 主機,這二者有什麼差別呢? 接下來比較 NAS V.S. DAS 主機實際運用面的差別。 , 比如說大家常提到的「NAS 系統」,如上圖 13,NAS 是一台電腦,透過它將數顆硬碟,組合成 RAID 磁碟陣列。 輸入自訂的名稱後選擇「Automatic」自動方式,系統會自動地將da1與da2兩顆硬碟用適合的方式處理(就是RAID1),若要自行手動指定RAID請選擇〔Exit〕。 當你看到此畫面表示成功進入管理畫面,且會出現一個快速設定精靈,請選擇正確的語言與時區,語言有支持繁體中文哦!

nas硬碟: 選擇其他偏好的語言:

不管是進行任何 NAS 的升級動作,開始之前,建議還是先將 NAS 內的重要檔案備份出來,雖然目前NAS的軟硬體設計已經相當成熟,進行硬碟的升級,不但可以支援熱插拔,且擴充的過程中不會刪除任何舊有資料,但是沒人敢保證在過程中,是否會發生什麼突發狀況。 而現在的 NAS 也已具備多重備份的功能,不管是備份至公有雲端,還是異地、異機的備份,都可以依照個人需求處理,甚至透過 USB 埠連接隨身硬碟來備份檔案也沒問題。 還有一點容易忽略的是,如果你的 NAS 採用的是 RAID 0 或 JBOD 配置,由於並沒有任何容錯空間,所以一定要把檔案備份出來才行,等硬碟更換完成,再將備份檔案重新存入。 NAS的使用者無論在公司、家裡,都可以透過網路連結瀏覽器、應用程式、APP…等隨時隨地的下載、存取檔案,好比是個人的雲端空間,NAS使用的儲存媒介是硬碟,並且大多的NAS都可以建立RAID磁碟陣列功能,所以就具備大容量的儲存空間、容錯機制、資料自動備份…等功用,受到很多使用者喜愛。 因為現在網路已經相當普遍,走到哪裡幾乎都有Wi-Fi可以上網,不少雲端方案更提供 App,檔案可以離線存取,相較於傳統 USB,行動應用更加方便,所以大幅提高雲端儲存的方便性,使用者不再需要擔心沒有網路訊號而選擇隨身碟,而隨身硬碟的容量與價格比雖然最便宜,但方便性卻不如雲端儲存。 其實是有的,隨著公有雲的發展,私有雲也逐漸盛行,甚至有些人會透過一些淘代的電腦翻新,安裝一些軟體讓他變成一台超低成本的NAS。

另外現在筆電有很多是設計成超薄型,也就是根本沒有2.5吋的硬碟空間,也就是你想裝硬碟也不行,是根本沒辦法裝。 價格對我來說是最後的考量因素,不過我知道對一般的使用者來說,應該只會考量到價格與容量吧,也就是俗稱的CP值。 主要是因為價格,1TB以內的SSD及HDD五年保的價位其實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一樣都是五年保,你不如直接用SSD,反正價格差不多,但速度快非常多。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