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氣喘8大優點

在以此數值之百分之80%以上界定為安全的綠燈區,60%至80%之間則為要密切注意症撞得變化,小心氣喘發做的黃燈區,而若只有60%以下時,則為應送急診緊急處置紅燈區。 若有症狀且數值達不到綠燈區時,在家可以先使用吸入式擴張劑來快速緩解症狀再看峰速值是否恢復。 平時更了解如何監測及處置,不僅家長更安心,也不用三不五時去看病吃藥。 所以每日使用峰速值監測有兩大目的:一是由客觀的數值讓醫師了解平日症狀的穩定與否;再者能知道氣管有無收縮,氣喘的有無發作,家長在家可做第一步的處理。 目前僅有3篇人體臨床試驗針對氣喘病作研究,結果顯示益生菌對改善氣喘病臨床症狀無任何功效。 而益生菌是否能治療過敏性鼻炎,目前研究仍不夠多,而且結果相當分歧。

如何判斷氣喘

(1)急性支氣管收縮:急性支氣管收縮主要是經由lgE的作用誘發出許多物質,包括由氣道肥大細胞釋放出來的組織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引起平滑肌的收縮。 此種反應,稱為早發期的氣喘反應,是因空氣中的過敏原導致支氣管收縮。 (2)氣道壁的腫脹:氣流阻滯可能是單獨的氣道壁水腫或合併平滑肌的收縮而造成。

如何判斷氣喘: 嚴重氣喘患者 抽血確認氣喘類型有助對症下藥

草藥療法及補充品可能會對孩子有副作用,或和其他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因此請在使用任何草藥或補充品前諮詢醫師。 氣喘很難被診斷,兒科醫師會參考孩子日常及頻繁出現的症狀,也可能使用一些檢測來排除其他症狀,以確認病因。 兒童氣喘的第1次發作,通常是由呼吸道病毒誘發,導致經常喘鳴。 等孩子大一點後,因呼吸道過敏而發作的氣喘頻率會更高。 兒童氣喘並沒有與成人氣喘不同,但兒童面臨的情況特殊,經常需急診、住院、請假曠課。 遺憾的是,兒童氣喘無法被治療,氣喘症狀會持續到孩子成年,但有了適當的治療,您和孩子都能有效控制氣喘症狀,避免氣喘危害肺臟。

最簡單的就是如果咳嗽時還會發出咻咻聲,很有可能是氣喘上身了。 但是其實就算沒有咻咻聲,還是可能是氣喘,這種並不「喘」的氣喘被稱為「咳嗽變異性氣喘」。 壓力、過勞、焦躁等因素會影響自律神經,造成荷爾蒙紊亂,尤其是近年來,因壓力引發氣喘的人口逐漸攀升,表示現代人的生活過於壓抑,別忘了在工作之餘,也要適度地放鬆身心靈,提升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能夠遠離疾病。 ,依照程度的不同,持續時間也會不同,而根據發作的頻率、持續時間、發作的時間等因素能夠判斷氣喘的嚴重性。

檢測時會請患者先深呼吸到最飽,接著用力吹氣,吹到完全沒有氣為止;通常會看2個重要數值,一個是第一秒吐氣量,另一個是總吐氣量。 江坤俊說,正常人第一秒吐氣大約會吐出80%的氣體;如果是肺阻塞患者則可能少於70%。 江坤俊說,臨床上通常會以2種方式診斷──生活評估和吹氣檢測,先以問診方式了解生活狀況,例如走路會不會喘、講話多久會喘;接著以肺年齡檢測儀進行檢測。 如何判斷自己可能是氣喘:斷續咳嗽超過3週、會夜咳、每次感冒都會拖10天以上、常常覺得呼吸不順、有喘氣聲、有過敏體質。 在診斷或治療氣喘之前,必須先做肺功能的檢測,一般患者在經過3-6個月的治療後,仍須每1-2年做肺功能的檢測追蹤。

如何判斷氣喘: 氣喘治療及照護

但高醫小兒過敏及免疫科特約主治醫師朱育德曾在文章中提醒,若長期或過度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可能會造成依賴性,必須透過增加使用劑量、頻率,才能達到同樣效果。 因此,支氣管擴張劑使用頻率、劑量應先由專業醫師評估,醫師可能會視情況用其他藥物幫助改善。 若曾有發作、就醫經驗,醫師可能會開立支氣管擴張劑,作為臨時發作時舒緩之用。

當氣喘發作時,可能出現喘鳴聲、胸悶、咳嗽、呼吸急促或困難等症狀,大多是因為支氣管發炎引起氣道狹窄所致。 氣喘可經適當的治療而緩解或恢復,但過度輕忽仍有致死的風險。 ,一旦確定診斷,給予氣管擴張劑,類固醇或白三烯拮抗劑控制氣管發炎,治療的時間約數星期到數月,只要好好配合、按時服藥,避免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咳嗽症狀都可以獲得改善。 如何判斷氣喘 氣喘日誌只要是紀錄每天症狀發作的情形,包括白天咳嗽的症狀,夜間睡覺時是否會因咳嗽而影響睡眠,運動遊戲後是否也會咳嗽。

如何判斷氣喘: 如何判斷氣喘?教你4點自我評估,長期咳嗽、喘鳴恐為氣喘症狀!

氣喘是一種過敏性支氣管疾病,若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每次一生病都會有伴隨嚴重咳嗽和喘鳴聲,就要懷疑有氣管敏感的現象,這時還不能叫做氣喘,但若是氣管敏感的兒童反覆生病,就容易變成氣喘。 除了少數突發狀況外,大部分慢性氣喘病人,在症狀發作前1-2天,肺功能就可能出現異常,可以用尖峰呼氣流速計(峰速計)偵測出來,一支售價約數百元,購買一支來做日常監測之用。 到醫院檢測時,吐氣肺活量 (FEV1, 第一秒用力吐氣容積) 的比值 (FEV1/FVC),不同時間測量值的變化比一般健康者來的大。 並且,患者在使用氣管擴張劑後的檢測值,可比使用前測量值(FEV1或FVC)增加12%且增加200m。 症狀會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感冒)、運動、過敏原暴露、氣候變化、大笑、暴露於刺激性氣體、氣味或菸而發作。

2歲以下的小朋友常見的細支氣管炎也常出現呼吸急促及喘鳴,所以有喘鳴症狀並不代表是氣喘,相反的氣喘發作時也不一定會有喘鳴聲。 若是以氣喘治療,但臨床症狀並未改善,一定要考慮罹患其他疾病的可能。 過敏性氣喘的發生,除了高過敏原環境的暴露外,遺傳基因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研究顯示此些基因的多變性與氣喘免疫調控有密切關係,進而影響氣喘臨床表現。 由於這些發現,臨床上已有白三烯素拮抗劑及抗免疫球蛋白E抗體使用於氣喘病人的治療。 在門診常碰到小朋友因反覆咳嗽來就醫,家長往往誤認為是感冒不會好,體質比較差,氣管比較弱,甚至免疫力缺乏,其實氣喘最常見的表現便是如此,只是常被誤解成要喘不過氣來才是氣喘。

如何判斷氣喘: 氣喘不一定會「喘」

但另一方面,氣喘亦可能發生嚴重度不一的急性惡化,氣喘的惡化通常與過敏原的暴露、氣溫或氣候的變化、或上呼吸道感染有關。 氣喘除了使用藥物控制以外,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自己是因為那些因素容易引發氣喘症狀,或加重原有症狀。 如認識誘發因子包括病毒或氣道感染、居家或職業場所中的過敏原(如塵蟎、花粉、蟑螂、揮發性化學物質)、吸菸及空氣汙染、運動、氣溫變化,以及某些藥物(b-blockers,Aspirin, NSAIDs類)。 或者身體的一些共病症,如胃食道逆流、慢性鼻竇炎、肥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若沒有控制好這些共病症,也很容易導致氣喘容易急性發作。

如何判斷氣喘

另外灰塵、空氣中的污物,嬰兒時期接觸到家人在屋內抽煙、家具和地毯裡的塵蹣等造成過敏的過敏原,或是一些容易致敏的食物,也會增加氣管敏感機會,家長應多加留意。 氣喘較輕微的患者可能僅會出現胸悶、呼吸不順等症狀,但是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劇烈咳嗽、冒冷汗、四肢無力、呼吸衰竭等症狀,一定要特別注意。 一項臨床試驗納入42位因氣喘急性發作而住院的孩童,隨機分配在藥物治療外輔助補充鋅 (30毫克/日) 如何判斷氣喘 或安慰劑兩組,結果顯示在試驗的第24小時與第48小時,補充鋅的組別其氣喘嚴重度均有顯著下降。 患者大多有呼氣氣流相關的問題,例如:支氣管緊縮、氣管狹窄,而使呼出肺部空氣感到困難;或是患者出現氣管壁增厚以及痰液增加等現象。

對小於5歲的兒童,肺功能檢測由於不夠精確,因此很難拿來作為確診指標,醫師會較仰賴您和孩子所提供的症狀資訊來做判斷,有時診斷必須在數個月甚至數年的觀察後才能確認。 呼吸道功能檢查評估肺部健康狀況,在成人族群裡是非常普遍的。 如何判斷氣喘 平常在小兒過敏門診,當懷疑孩童是氣喘時,除了會從臨床症狀、過去病史、過敏史、過敏原檢測外,再來就是利用 … 檢查支氣管性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之偵測肺部功能受損情形及嚴重性。

醫師對病人清楚解釋氣喘的處置方向及平日的自我處理方式,病人對自己的症狀或自我照護方式都能瞭如指掌,一定可提昇及改善氣喘的症狀,也可減少家長帶小孩看病吃藥的機會,自然就不會吃很多不必要的藥,也不用常請假了。 所以我們要瞭解氣喘,控制氣喘,而不要讓氣喘影響生活。 母親在懷孕或哺乳期時禁食高過敏食物可否預防嬰兒過敏病,目前沒有結論性的證據,故不建議懷孕期母親禁食,因如此反而有機會使母親或胎兒營養不足。 至於母奶哺乳時期,母親是否要禁食高過敏食物,有些研究顯示母親禁食可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但其他文獻則不支持。 國內異位性皮膚炎照顧的保濕工作常被忽略,皮膚乾燥可以使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加劇。

但依據現有實證醫學觀點,目前並不建議使用益生菌來預防或治療過敏疾病。 許多家長一直有「小孩子怎麼這麼常感冒?」;「我的小孩氣管及體質比較差」;「小朋友咳很久了也吃很久的藥,怎麼還不會好?」等等的疑慮,而當醫師告訴他小孩可能是氣喘時,心中不免起了懷疑? 許多家長以為要有「喘」或聽到「咻咻」的喘鳴聲才認為有氣喘,其實只有部分的氣喘孩童,在急性發作時,才有聽到「咻咻」的喘鳴聲。

但邱國欽說,這種敏感、又正在發炎的氣管只要遇到刺激,就像還沒有痊癒的傷口又被割傷一樣,會痛得一縮,結果就是氣管縮起來,造成呼吸困難,就變成一般人認為的「氣喘發作」。 在最近空汙、潮濕的天氣底下,去看過敏門診的人越來越多,但也冒出了「我又沒有喘,為什麼說我是氣喘?」的疑問。 一聽到氣喘這個名字,大家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咻咻咻」的呼吸聲,或是呼吸不過來的喘氣聲。 但其實氣喘更常見的症狀是「咳嗽」,只要久咳不癒,其實你的氣管都正在發炎。 症狀會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感冒)、運動、過敏原暴露、氣候變化、大笑、刺激性氣體/氣味、或菸的暴露而發作。

氣喘的成因是來自於免疫反應所引發的慢性呼吸道發炎,氣喘的呼吸道發炎反應造成了「呼吸道過度反應」的現象。 所謂的「呼吸道過度反應」,是指患者的呼吸道對過敏原或外在的物理性刺激,有著超乎一般人呼吸道的反應,使得患者容易發生咳嗽等呼吸道症狀。 此外,氣喘的慢性呼吸道發炎,亦造成所謂的「變動性的呼氣流速受阻」現象,呼氣流速受阻會引發喘鳴呼吸聲、呼吸困難、或胸悶的症狀。 氣喘常見的臨床症狀及病程變化,即反應上述這些病態生理特徵。 如何判斷氣喘 氣喘是一種呼吸道的慢性發炎疾病,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正式提出,臨床症狀主要為可逆的氣管阻塞、支氣管過度反應以及持續的慢性發炎反應。

也就是說,不是所有乳酸菌都能隨便自稱益生菌,除非經過嚴格的科學驗證證實對人體健康有益處。 事實上,許多市面上自稱是益生菌的保健產品根本不符合此一標準。 睡前或清晨較容易咳,嚴重時甚至咳醒,常合併有打噴嚏、鼻子癢、皮膚癢、揉眼睛等其他過敏症狀。 有很多的氣喘是慢性氣喘,不曉得什麼原因,在氣道中就會一直會有嗜伊紅性白血球之浸潤,就會破壞氣道的上皮細胞,使得氣道產生過度反應性。 檢查前準備工作:檢測前2小時請勿進食下列食物(含硝酸鹽的食物會影響到檢測數據),如香腸、火腿、培根、醃魚或其它醃製食物、高麗菜、菠菜、萵苣、蘿蔔、芹菜等。

有兩個方法,首先看症狀與發作情況,其次為是否有接觸史。 氣喘的定義根據GINA的診斷指引,氣喘是一種因慢性氣道發炎導致氣道的阻塞,而反覆產生因喘鳴、呼吸短促、胸悶及咳嗽整症狀,且通常在半夜及清晨最為嚴重。 口服和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這類的藥用是嚴重氣喘發作時用來舒緩呼吸道發炎使用,例如含有普賴鬆及甲基培尼皮質醇成分,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因此僅適用於短效治療嚴重氣喘症狀。

綜合以上臨床病理的研究,可提供我們一些重要的臨床意義:氣喘病人的死因,常來自於氣管嚴重收縮,此時氣管擴張劑具有重要的角色。 氣喘病人雖沒發病,但上皮細胞仍有發炎細胞浸潤,因此,並非沒有病狀就不要治療。 氣喘病人發作時,雖擴張劑可及時舒緩病狀,但後期仍有發炎反應發生,因此需要藥物持續治療。 氣喘是呼吸道的慢性發炎疾病,既然是「慢性」所以需要長時間的預防保養。 即使臨床上完全沒有症狀,但事實上氣喘的發炎反應仍存在,氣管仍處於敏感狀態,只要氣候轉變或感冒就可能誘發急性症狀的產生,如猛烈咳嗽,呼吸急促,出現喘鳴聲等。

因為呼吸道感染常常會加重過敏症狀,甚至引發氣喘發作,在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間,應儘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遊樂場、戲院、百貨公司等。 氣喘發作時導致患者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喘鳴,特別是在半夜或凌晨最為明顯,患者甚至會有窒息、呼吸衰竭、死亡的可能,通常在春天和秋天最容易發病。 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協定委員會(費協會)94年度費協字第094號公告「97年度 … 氣喘的診斷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單獨一種實驗室檢查或臨床症狀及表徵可用來診斷 … 如何判斷氣喘 這兩天除了咳嗽,胸口還悶悶的,走路走久一點便覺得喘。 到醫院胸腔科檢查,診斷為氣喘,遵照醫師囑咐規則用藥後,症狀明顯改善,恢復了青春活力。

本氣喘診療指引就是結合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和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的專家,依據上述GINA之氣喘處置和預防之策略編寫。 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說,氣喘是一種過敏反應,會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那種感覺就和皮膚傷口發炎一樣,會紅、腫、分泌組織液,而氣喘患者的氣管,就是長期處於這種發炎的狀態,所以會感覺有痰、想咳嗽,最後變成呼吸困難。 若是年滿2歲以上的兒童,經過環境和食物的控制、藥物的治療還是無法改善過敏症狀,醫師可能會建議抽血檢驗誘發氣喘的「過敏原」。 一旦氣管纖維化,就不容易恢復原來的氣管口徑,這時兒童就會因為呼吸道阻塞造成呼吸不順,導致嚴重咳嗽或喘鳴,就是氣喘。 所以當氣管敏感的現象持續反覆發生,沒有去治療,往往就可能進展為氣喘。

  • 尤其當天氣變冷、換季或是待於冷氣房較久時,症狀還會進一步加劇。
  • 此方案推行至今,不僅有效提升氣喘患者自我照護能力及改善其生活品質,亦使整體醫療費用明顯下降。
  • 如果病情穩定,每天只測量一次時,則應選擇清晨起床後檢測,以便計算PEF最佳值之百分率。
  • 只是父母一定要有提高警覺,一旦生病咳嗽聽到「咻咻聲」就要趕緊帶兒童就醫治療,因為讓氣管敏感的兒童容易因為氣管積聚痰液及分泌物導致敏感的氣管發炎,氣管壁腫脹、口徑狹窄,最後纖維化。
  • 除了症狀的有無,我們必須認知氣喘的症狀其實隨著時間會有變化,我們可以用「病程變化」來描述它。

母奶對於足月嬰兒在出生後4~6個月是最好營養來源,也能預防過敏。 研究顯示:過敏病高危險嬰兒出生後完全哺餵母奶至少4~6個月,可以降低異位性皮膚炎、6歲內反覆喘鳴發生率及牛奶過敏的危險性。 若母親奶水不足,無法完全哺餵母奶4~6個月時,部分或完全水解蛋白的嬰兒配方作為母奶不足時補充或取代的食物,也能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

生長,盡量避免擺設絨毛玩具及地毯,並用百葉窗或塑膠遮板代替厚重窗簾,家裡也最好不要飼養貓、狗等寵物。 另外假如成年後發生氣喘是因為曝露於工作環境的關係,應儘早移除有害環境因子及早期治療,以增加復原的可能性。 根據咳嗽、喘鳴、胸悶的頻率及持續時間來判斷是否患有氣喘,但是由於兒童的支氣管發育較不完全,而成人的臨床症狀則較不穩定,因此通常會搭配其他檢測方式一同進行診斷。

不過再調升藥物之前一定會再確認氣喘的診斷,有無按時使用藥物,吸藥技巧是否正確,有無適當的環境控制以減少過敏原接觸的機會,會合併其他的過敏問題尚未解決等等,若一切確定無誤,才會調升藥物。 如果治療反應良好,則要至少症狀穩定三個月,即使天氣變化或萬一感冒了也不會喘起來,峰速值都維持在個人最佳值左右,不 至於因咳嗽而下降至紅黃燈區,這時才會調降劑量。 如果氣喘症狀被控制穩定了,會一段時間調低藥物劑量一直調整到最低用藥的劑量仍能維持症狀穩定才可,也才有機會漸漸將藥物完全停止。 不過即使停止用藥後仍要觀察氣喘症狀是否會 再發生,也有可能再次開使用保養用藥,所以治療時間絕非短暫,醫師評估症狀穩定與否也不只侷限幾個月而已。

過敏病的發作,需同時有過敏體質再碰到會引發過敏的刺激物(過敏原)。 常見的過敏體質包括有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管(氣喘)。 過敏體質是來自於遺傳,當父母之中有一人具有過敏體質,其子女就有25%的機率會遺傳到過敏體質,而如果父母兩人同時皆具有過敏體質的話,其子女遺傳到過敏體質的機會將高達75%。 這也正解釋了為什麼在過敏科門診常可看到一家大小同時發病求診的主要原因。

如何判斷氣喘: 使用氣管擴張劑若改善症狀,反覆測試,則應該是氣喘。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