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得開示不可不看攻略

比如說,有一個杯子,我摸得到、看得到,這就是一個顯現法。 我應該日日夜夜地、常常地去思惟,如何才能夠讓自己脫離這種一直在苦因、苦果中打轉的狀態。 以上說明修習解脫道,必須依四諦的內容,而四諦的內容,又以苦諦為首先思惟的項目,所以接下來介紹苦諦的種類。 若爾開示苦諦之後,即於解脫發生希求,苦諦之後應說滅諦。 答云無過,爾時雖有欲解脫心,欣得寂滅眾苦之滅,然猶未明眾苦之因,未見其因定能遮止,故於解脫,不能定執為所應得,定當證滅。

如得開示

我希望有人因為這本論,生起皈依、親近善知識的心。 我希望有人因為這本論,清淨持戒,解脫惡道,得到來世暇滿人身。 如得開示 我期待這本書的出版,是對眾生福祉,有著深刻意義的一件事。 因為師父很清楚,實際上這不是一兩代可以完成的事情。

如得開示: 內閣改組終局之戰》蘇貞昌換不換都大權在握 聖騎士「開示」風向亂

因為如果一個人能夠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還重要的時候,他會想辦法讓眾生離苦得樂。 就像《廣論》246 頁引《釋量論》說:「具悲為摧苦,當修諸方便。彼方便生因,不現彼難宣。」一個菩薩具有悲心,想要饒益有情的時候,他就會想辦法:「我要用什麼方式來饒益有情呢?」他會認真地去學習可以饒益有情的方法。 真正能夠饒益有情,最主要的就是「法」,希望這種除苦良藥能夠長久住世間,是具有菩提心的菩薩們所發的一種心願,他們會依著這種心願去達成。

如得開示

但是「又此之根本」,對佛法的這種信樂心、勝解心的根本是從哪裡來的呢? 「恆修異熟果」,要常常地去學習、修習業果的道理,而且要去了解和深信它。 四諦的內容,在大小乘中,佛都經常宣說,由於它總攝了生死流轉的原因,和生死還滅的方法,所以是修習解脫道最重要的內容,也是修行的總綱,因此,必須依這樣的次第來引導學者。 由於了知三界生死中所有的苦,都是業報來的,業又因為煩惱才造的,而煩惱的根本是我執,這是集諦當中所說的內容。 除非斷除我執,才能不生煩惱,沒有煩惱,就不會造業而領受苦果。

如得開示: 修行契機(鍾師姐)

我立願只要同修會有需要,我盡力抽空出來護持,因為從今天起是阿彌陀佛給我第二次生命。 希望諸位蓮友念佛要精進。 不要懈怠,要用最虔誠、堅信不疑的心來念佛。 如此往生極樂才真正地有把握。

如得開示

姨婆又說,這個孩子身世可憐,父母雙亡,兄弟姐妹也相繼過世,孑然一身,無所依靠。 不僅家無恒產,又加重病糾纏,可謂雪上加霜。 昔日雖曾尋遍各大名醫,或採用坊間秘方,但毫無進展、醫藥罔效,身心受創,已至極限,處境悽慘,令人同情。

如得開示: 第二期[感動福智.師門風雲榜]NO.1 釋如得

視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以惡眼。 話說,在我們答應負責全部工程款之後,在場承包商、堪布、喇嘛,他們懷著喜悅心情,立即對外公佈,似乎要將這天大的好消息,給予大眾一起分享。 姨婆滿眼淚水,傷心欲絕;婉轉講述,激起旁人,同掬憐憫。 現場大眾,聽完言告,同心同願,至誠念佛,哀求彌陀,放光普照,化解冤仇,度化苦難眾生。 二○一○年六月左右,廣心接受東北吉林省輝南縣朝陽寺邀請,前往做一場大蒙山佛事超度,該寺法師相當用心,發動各地蓮友乘坐大巴,近四佰位蓮友發心參加,比預估還熱烈,主事者極為開心,一般而言,算是一場成功法會。

  • 而心中亦很清楚車身一次又一次地在翻滾。
  • 心中正揣測之際,忽然想起佛友曾向我告誡:「每逢助念,心一定要誠!」我立即停止雜念,繼續專注。
  • 希望大家能像老師說的,從依止善知識開始,進而學皈依、出離心、菩提心、證空性,從輪迴裡面當中跳脫出來,成就無上菩提。
  • 如此往生極樂才真正地有把握。
  • 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種功德。

所以在第二集,老師重新調整了書寫方向,聚焦於心靈正在受苦、或是處在憂鬱的人們,希望送給諸位正確的思路,超越現在的痛苦。 法師引掌中解脫提及修習道次第有兩個鐵門檻:「視師如佛」及「知母」。 而「知母」,為何如此難呢? 因為不是現見的。 如得開示 《釋量論》上說:「最初受生時,呼吸根覺等, 非不待自類,唯從於身生」,我們的生命必須由同類因而受生,受生的次數不會有上限,且受生的次數多於有情數量,因此一切有情他不僅僅當過我的母親,當過很多次。 觀想今生的母親不只有這輩子當過我媽媽,過去很多生也當過,繼而從親人、一般人、怨敵,再將一切有情,從內心觀想他們都曾經當過我的母親。

如得開示: 內閣改組終局之戰》蘇貞昌換不換都大權在握 聖騎士「開示」風向亂

更有一回護持長青八戒,聽到如得法師以台語主持,雙聲帶下還是非常的幽默,在場的長者更是專注的忘了久坐的不適,並且歡喜的參與。 法師的語功德,無論是老的、少的、小的總是能被法師說法攝受住。 若說弟子當初為何在青少年班護持,其中有一小部分就是貪聞法師的法,雖然現在緣起不同,法師沒有常到青少年班說法,但弟子依然還會在青少年班護持。 在此至誠恭敬頂禮如得法師。 像我現在要學五部大論,隨身帶的就是一本攝類學的教科書。 我們學第一年時並沒有背,每次老師來上課時就照著原文念,我們都聽不懂他在講什麼;後來,我們就開始背課文,一頁一頁背,結果就發現,有時候老師講得很快,沒背過的跟有背過的就是不一樣。

貪瞋痴三毒煩惱是三惡道的業因,所以佛教導我們一定要斷貪瞋痴。 佛菩薩苦口婆心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沒法子報答,他也不需要我們報答。 如得開示 這是數量上的比喻,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第二種叫「隱晦法」,是我們用五官不能直接地探索到,但是可以用正確的推理來理解它。 一般經典上會舉這種例子,譬如說,我們看到一座山,山的背後冒出很多煙,這時候我們透由正確的推理,知道山的背後有火,這不是我們用眼睛看到,或用五官去探索到的,這種就叫隱晦法。 要對治愚痴,我們就必須去學習正見、正知見。 佛法裡面講的正見有兩個,世間的叫作「業果正見」,出世間的叫作「空正見」。 空正見是我們學佛到後面階段的時候,就會慢慢去學習跟體會的,但是大家共同的基礎一定是業果正見。 如四百論中說:「這個三界的苦海,渺茫沒有邊際,愚癡的眾生,沉沒在其中,卻沒有絲毫的怖畏。」因此,必須對這些愚癡的眾生,說明三界輪迴中,只有苦,沒有真正的安樂,以令生起厭離三界的心,所以才會在四聖諦當中,先說苦諦。

如得開示

這是何等便宜,三歲小孩也能做到,你當然更加可以做到。 如得開示 本願念佛並沒有其他要求,有人認為要做很多善事才有資格;有人認為持戒清淨才有資格;有人認為會拜懺、會誦經才有資格;實際上阿彌陀佛並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祂深深了解,眾生如果一定要做到這種境界、這種程度、這種標準,那恐怕眾生就沒希望了。 因此祂將要求降到最低,只要你願意念佛,祂就來救你,所以本願念佛很特別、很超越、很殊勝。 無論對象、無論時間、無論地點,只要你相信念佛、好好念佛,你肯定就能到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慈悲最圓滿的體現。

一旦你開口念佛,或是你神識接受念佛、歡喜念佛,那麼你就可以受到阿彌陀佛救渡,也就是你有資格往生。 第二點,就是您願意去西方。 您繼續想要停留人間! 或著要前往西方淨土? 兩者之間,必須要當下決定的時候,你想,該選擇哪一方?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