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行歌曲詳解

李泳杰《國語流行歌曲成為經典之過程:以紅包場作為實踐場域》台灣大學社會科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本文研究目的在分析解嚴前後十年台灣政治、經濟、社會脈絡的發展,並探討解嚴前後十年國、台語流行歌曲的類型、曲風變化,以期探究解嚴前後十年影響流行歌曲變遷的各方因素,呈現當時台灣社會的現況。 二十年代時代歌曲萌芽時期,演奏樂隊往往以國樂樂器為主,輔以西洋提琴增潤音色。 到三十年代中期,西洋樂器漸成主流,甚至有用管弦樂演奏傳統中式旋律。 如今的樂器配置則更爲西方化,吸收了諸如節奏布魯斯、嘻哈音樂等的許多配樂特點。 少數華語音樂人如王傑、周杰倫、呂建中、王力宏、陶喆、林俊傑等人已經嘗試過將傳統的中國樂器同西方影響相結合。

新人沈文程以首張台語專輯《心事誰人知》,在樂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其作品融入國語、台語等語素,首開台語歌曲多元化嘗試之先河,並成功探索到台語歌曲在流行音樂市場的潛在勢力,從而轉化、開啟了台語音樂商業化的先聲。 這種多語多音樂的嘗試,從某種意義上獎更符合台灣民眾日常用語的經驗,因而輕易地打入流行音樂市場,成為當時頗受歡迎的一張台語作品。 中後期網絡平台如QQ音樂,彩鈴等崛起,標誌著素人能在網絡發表作品走紅成為知名歌手的開端,其中鄭源04年成為彩鈴總量之冠;楊臣剛憑著老鼠愛大米一首歌曲傳唱整個華語地區;2010年左右QQ音樂更出現「三巨頭」:分別是許嵩、汪蘇瀧及徐良。 因為他們長期在QQ音樂熱歌榜佔據前三,與周杰倫、陳奕迅等傳統唱片歌手並駕齊軀。

台灣流行歌曲: 精選歌單

「小哥」費玉清擅長以豐沛的情感演繹流行歌曲,清亮的歌聲及具辨識度的表演方式讓不少模仿藝人爭相模仿,在華語音樂界佔有一席之地。 当时社会要求禁唱諷刺日本人意味的台灣民謠,只有歌仔戲未被禁止,此舉限制當時的台灣人民唯一宣洩不滿及反映政治的管道。 廖純瑩,〈移植與內化:五、六〇年代臺語翻唱歌曲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6 月。 驚駭社會的詐保疑雲、滅門血案、未成年犯罪、軍中刑求,電視劇《台灣犯罪故事》中的四個故事皆改編真實案件,並引入好萊塢的製作模式,由《CSI犯罪現場:紐約》的編劇特雷卡拉韋(Trey Callaway)擔任編劇顧問。

  • Walkman在 11月開始全球統一使用Walkman這個不標準的日式英文為品牌,在全世界開始做銷售。
  • 這份披沙瀝金的榜單,確實涵括了許許多多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值得驕傲的成就。
  • 由於流行音樂企業及優秀詞曲作家、歌手薈萃,該地區一度成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最早的華語流行音樂及粵語流行音樂中心。
  • 周杰倫融合中西文化音樂,及文學性歌詞,引發一股「紅模仿」,成為當今流行樂壇重要的風潮。
  • 那幾個窩在台大文學院地下室寫稿打屁的大孩子,做夢也想不到竟會牽連出這樣的結果——當年的不自量力,或許真是值得的。
  • 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不再喜歡聽風花雪月的國語流行歌曲,他們聽西洋的熱門音樂。

陳建年曾獲得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最佳專輯製作人」等殊榮,唱作俱佳的他擔任警察 30 年,目前已退休。 此外,獨立音樂在此階段成為台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蘇打綠、閃靈樂團、拷秋勤、農村武裝青年、滅火器樂團、濁水溪公社、董事長樂團、茄子蛋、Random隨性樂團、美秀集團、血肉果汁機、拍謝少年、Theseus 忒修斯、淺堤等。 所幸現今臺灣社會已走出戒嚴的陰影,而昔年經典傳唱的曲目,今時今日得以風華再現,傳承著臺灣流行歌曲的歷史。

台灣流行歌曲: 熱門搜尋

世上第二首台灣流行歌也是1932年,也是電影的宣傳歌,也是上海的電影,叫<一個紅蛋>。 <不能人道>,當然不會生小孩,所以每當看到鄰居送紅蛋,她就很難過。 公婆謾罵、社會唾棄、丈夫不愛,更悲哀的是將來沒有人養老,那豈只是可憐,簡直是悽慘。 電影的主題是告訴世人,有些女人不生小孩是丈夫的責任,等於替那些不幸的女人討個公道。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 選曲最有特色,雖然都是流行歌,時間卻從源自平埔族曲調的〈牛犁歌〉起,到期待台灣美麗未來的〈福爾摩沙頌〉,反映從原住民到不同時期先人的生活、情懷及生命力。
  • 此次【Queen Of Hearts】世界巡迴演唱會,以撲克牌的紅心 Q 為主題,源自鄧紫棋專輯《新的心跳》。
  • 以一字犯禁即遭查禁的歌曲還有〈毛毛雨〉,就因為「毛」字與毛澤東的姓氏相同,也犯忌諱,落得遭禁的下場。
  • 值得一提的是,被查禁的歌曲並非只有日語或臺語歌曲,中國方言、國語歌曲也在查禁之列,戰後初期第一波禁歌名單中,即有大半為上海歌曲,據說這是因為國民政府擔心這些歌曲會腐化軍心、影響民心,因而禁止。
  • 評選「專輯」而非「歌曲」,當然是一種態度:我們相信「專輯」應該被視為有機的、完整的作品,而不只是一堆歌曲的集合。
  • 曲中提及當時社會上的失業現象,由於描述的內容過於清晰寫實,遂引來當局的不滿,為了避免街頭傳唱引發民心動搖不安,乃下令查禁。

1995 年由音樂人 Jimi 與 Wade 聯手於台灣最南端的墾丁舉辦,主旨是推廣多元的本土創作及藝術展演,多年來邀請前來演出的國內外歌手無數,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音樂盛事,同時帶動本土音樂祭活動的盛行。 Spotify公布的臺灣最多串流收聽次數的歌手由「周董」周杰倫穩座冠軍寶座,緊接在後的是Kpop天團BTS拿下亞軍,而西洋流行天王則站在季軍的位置。 此次【Queen Of Hearts】世界巡迴演唱會,以撲克牌的紅心 Q 為主題,源自鄧紫棋專輯《新的心跳》。 不僅投入大手筆打造國際化的遊樂場幻動舞臺,還請到曾經為瑪丹娜等國際巨星設計舞步的 Kevin Maher 擔任編舞師,要讓歌迷 high 翻全場。 紅遍全球的CP查理,以【玩命關頭 7】電影片尾曲〈See You Again〉打開知名度的 Charlie Puth,連續兩張個人創作專輯都在全球獲得優越表現,是位年輕的實力派歌手。 二度來台開唱的 CP查理,重現神曲〈See You Again〉,在舞台和音樂編制上都加大,帶給樂迷們不一樣的現場感受。

台灣流行歌曲: 排行榜

林憶蓮不僅在香港取得過不俗的成績,更是曾轉戰台灣並大獲成功。 她的經典作品如《傷痕》《至少還有你》《為你我受冷風吹》等在兩岸三地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大融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天后級女歌手。 台灣流行歌曲 到1987年,費翔通過演唱台灣經典流行歌曲紅遍中國大陸,同年齊秦的《大約在冬季》和《外面的世界》也風靡兩岸。

台灣流行歌曲

這些歌星在演唱中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小曲、日語流行音樂等的演唱技巧,其演唱風格與之前任何中文音樂均不盡相同。 此時,處於繈褓之中的中國電影工業正在成長,並網羅歌手擔當電影演員或電影歌曲配唱工作。 由於其成功的歌唱和電影表演生涯,周璇被視為這一時代中最具代表性的華語流行音樂明星。 這一代人見證了女歌手在輿論中從「歌女」一躍成為「明星」的歷程。

王菲是最早將夢幻流行、神遊舞曲、人聲實驗、嘻哈音樂等音樂風格引入華語樂壇的歌手之一,她的團隊不僅涵蓋兩岸地區如林夕、張亞東、竇唯、梁翹柏等頂尖音樂人,更有日本、歐美音樂人如中島美雪、極地雙子星的參與,高度國際化,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華語音樂的多樣性。 王菲的歌曲《我願意》被各國歌手翻譯成10餘種語言,是全球範圍內知名度最高的華語歌曲之一。 在粵語市場,王菲的經典歌曲《容易受傷的女人》《愛與痛的邊緣》《曖昧》等膾炙人口,在國語市場她的《我願意》等眾多作品更是經久不衰,甚至在日本她的歌曲《Eyes On Me》也取得了極高知名度。

台灣流行歌曲: 台灣流行歌的歷史

如今因著策劃這場音樂會,重訪他們的音樂人生;又因著合創的執行,親身見證音樂在他們三人生命中的重量。 台灣流行歌曲 當他們的腰椎、牙齒被歲月鬆動,他們在鍵盤與琴弦上的力道卻依舊飽滿,那是生命之重所驅動的不服從,以繼續追逐各自嚮往的純真,數位時代也難以招架的現場溫度。 才晃眼幾年時間,作家羅毓嘉的同遊戰袍就從水男孩的火辣熱褲,換成腳踩高跟鞋、手拎茄芷袋的阿姨look。

台灣流行歌曲

其中男歌手、女歌手、團體及新人獎項有分日本及國際兩組得獎者。 日本得獎者部分別為,三浦大知〈角落〉、Aimyon愛繆〈今夜就這樣〉、欅坂46〈黑羊〉及King 台灣流行歌曲 Gnu〈白日〉。 而9/18頒獎典禮當天,也公布年度最佳音樂錄影帶由King Gnu拿下,成為本屆雙冠王。

在七十年代末,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中共調整了對內對外政策,開始實行改革開放。 1980年代,錄音機(收錄機)及電視在中國大陸城市中的大規模普及使得華語流行音樂的傳播如虎添翼。 另一方面,台灣社會氣氛也從「後解嚴」的鬧熱滾滾,漸漸進入幻滅、分裂、渾沌晦暗的時期。 歌是社會的鏡子,新選出的一百張專輯,多少也反映了這樣的情況:「後解嚴」的能量在一九九0年代漸漸耗竭,十幾年來各種類型起起落落:R&B、嘻哈、城市民謠、原住民歌謠、電音舞曲……然而兼具原創性與續航力、足以引領風潮的指標人物,畢竟不多。 歌壇的「全民偶像」在二000年之後幾告絕跡,市場崩解成細碎的分眾區塊,人人各擁其主,唱片公司必須深耕「利基市場」,大投資、大製作便難得一見了。 國際唱片集團「報表至上」的企業文化,使「企劃導向」讓位給「業務導向」,唱片愈做愈保守。

台灣流行歌曲

進入1990年代後,隨著冷戰的結束以及新科技的發展,包括兩岸地區的大中華地區乃至亞洲甚至全世界的經濟與文化聯係都日益緊密。 這不僅促進了包括華語流行音樂在內的各種流行音樂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更對流行音樂工業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1990年代後期,CD的出現和廣泛流傳不僅逐漸結束了磁帶的時代,也使華語流行音樂獲得了傳播上的更大便利。 香港八十年代時期,紅館83年落成乃標誌著大型舞台表演的開始,在唱片工業愈加發達的同時也孕育出了眾多巨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三王一後」,及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和梅艷芳。

台灣歌謠最早是歌仔戲,當時上海電影「桃花泣血記」來台,為了宣傳,寫下了第一首流行歌謠,其格式就是歌仔戲格式。 王雲峰曾赴日本東京神保音樂學院深造,但作品不多,最後一首作品是<補破網>。 卑南族歌手陳建年首張專輯《海洋》同名主打歌,愜意的吉他彈奏與哼唱彷彿收納台灣得天獨厚的山海美景,陳建年樸實動人的唱腔將屬於台灣在地美好力量蔓延至眾人耳朵。

《歌唱臺灣》提及韓戰爆發之後美援對於台灣的政經影響:台灣快速工業化,翻唱日本的「望鄉演歌」應韻而生。 但是,美援對於台灣、對於戰後嬰兒潮世代,影響不只在於政經面,也有文化面。 陳培豐認為,台語歌唱腔在戰後的「再日本化」,其實是台灣人對於戰後國民黨再殖民政權「再中國化」暴力政策的一種詰抗與反叛。 台灣流行歌曲 在國家暴力的強力鎮壓之下,即使在政治經濟上難以反叛、在社會文化上難以反叛,台灣人也要在舌頭上、在喉嚨上反叛。

台灣流行歌曲: 五月天

<歌謠百年台灣>以1945、1980為界,將台語歌分為三類給讀者票選,票選結果,老歌第一名是望春風,1945以後的第一名是舊情綿綿,1980以後的第一名是酒後的心聲。 該活動也辦國語歌的票選,票選結果老歌第一名是何日君再來,1962以後的第一名是小城故事,1980以後的第一名是聽海。 第一句歌詞「月色照在三線路」,像高雄火車站前面的中山路,當時就叫「三線路」,三線路在當時是很新鮮的。 原因是滿清時代台灣的路很狹,日本人來了之後象徵性地在各大城市開闢幾條寬廣的馬路,中間快車道,兩旁慢車道,總共三線,所以叫三線路。 當時三線路的情景和現在全然不同,當時沒有摩托車,沒有自用汽車,只有少數的客運車、貨運車,顯得路寬車稀;很久才有行人走過,很久才有腳踏車經過。

曲中提及當時社會上的失業現象,由於描述的內容過於清晰寫實,遂引來當局的不滿,為了避免街頭傳唱引發民心動搖不安,乃下令查禁。 有研究也指出,這首歌曲之所以被禁止,很大的原因也和隔年「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的形象維護有關,只不過,這就是另外一則故事了。 在日治時期臺灣廣受歡迎的流行歌曲,成為突顯日治時期流行文化的特色之一。 然而在日本帝國的統治下,流行歌曲若與當局政策不合時,終究難逃遭禁的命運。 除了積極培育歌手,古倫美亞唱片公司也不忘延攬優秀的詞曲創作人,像是周添旺、陳君玉、鄧雨賢、李臨秋等人,都在當時創作出〈桃花泣血記〉、〈跳舞時代〉等經典且熱銷唱片。

台灣流行歌曲: 【臺灣有貨】2022流行歌曲 音樂盤 無損流行音樂 dj歌曲 16g/32/64g 汽車用品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