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浸信會神學院6大好處

今日榮退的蔡瑞益博士,為「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打下紮實的根基,退任不退休的理念,將繼續定準他忠心服事的異象。 談到學校如何鼓勵學生不受環境影響,為主發光發熱?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王院長鼓勵傳道人要有信心,堅忍面對環境,更要有智慧和創意。 神學院的老師和同工則要以身作則、現身說法,在危機中依舊活出喜樂的生命;不要只想著我們不能做什麼,而要思考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期盼所有的學生、教員和職工都能積極參與當地的教會生活。 該課程的設計著重基本的、重要的神學訓練,內容嚴密充實,旨在為學生打下紮實的神學根基,預備其各樣的事工。 凡已在教育部立案或經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專院校畢業,領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確蒙神感召有志擔任教牧或宣教工作者可報考。 特展策展人吳淑英在揭幕式上致詞時指出,李春生是台灣的傳奇人物,基督信仰非常堅定,時時把榮耀歸於主,並致力協助政府維持社會安定,為人民安居樂業勞心勞力;另外,李春生也是銀髮族典範,即使退休,也依然關心社會,盡其所能地幫助台灣社會的發展。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在台灣,有一個遍布原鄉和都市的民間團體,他們的組織早在政府之前就把山地、山胞等詞改為「原住民」。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院長的話

翌年,於皇后大道設立首個教會,並命名為皇后大道浸信會,後得仁牧師協助,設立潮語崇拜。 1836年9月17日,叔未士牧師及叔何顯理女士夫婦(Rev. & Mrs. John Lewis Shuck,只有23歲和18歲的新婚夫婦)從美國抵達澳門,成為來華的第一位浸信會宣教士。 浸信會信仰的特色可以用七個英語短句表達,而其每一句開頭的字母拼起來剛好是「BAPTIST」,即「浸信會」的英文。 浸信會以《聖經》作為信仰和實踐的最高權威(若干宗派在《聖經》之上還加上教會或是信條)。 一般說來浸信會中對於特定神學立場的執著是比較淡的。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浸會中的神學是豐富而多樣的。 相信未來的日子,浸神神學院末後的榮耀,必要大過先前的榮耀。 貫徹主的呼召,繼續努力於聖經神學研究與教導,接受教會邀請講道,持續傳福音,推動教會拓植工作。 接下來,他與牧心堂,準備至花蓮原住民區建立植堂。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他期許自己能像迦勒一樣—我的日子如何,我的力量也如何。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台灣浸神祝您聖誕快樂!

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到海外的第一位宣教師,也是荷據時代以來在台灣北部從事醫療、教育與傳道工作的頭一位外國宣教師。 他信仰堅定,個性果敢熱誠,行事有「不居次位」的剛毅作風,因為宣揚真理不畏艱難,創建六十間教會,一間醫院,一間理學院,以及一間女學堂,奠下北部教會的深厚根基。 他深爱台灣的土地與人,將黃金年華獻給台灣,娶台灣某,最後更死在台灣,埋骨在淡水。 台神禮拜堂前的馬偕銅像就是紀念這位創設者,並緬懷他那打死不退的宣教精神。 他「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精神,也成為台神從事台灣本土宣教的基本動力。 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周聯華先在成都受訓,幫忙西南聯大學生中心的各項事務。

繼續使用此網站代表您同意接受我們的 Cookie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政策。 接著,他語帶哽咽說道,他出身鄉下,當年,傳統觀念的老父親極力反對他做傳道人,剛開始非常煎熬,一切不容易的過程,回頭看都是神的顧念。 2010年老父親信主受洗,隔年母親、弟弟都陸續歸入主名,感謝上帝,成就對他最大負擔的應許。 王美鍾院長表示,信徒要隨時準備好面對環境的改變,而且需要把持一個原則,那就是「方法會改變,但信息不改變」。 例如,無論是透過新媒體還是傳統的講道,最重要的是,傳達的信息是一樣的。

孫牧師苦心經營學院,每一棟建築物,每一棵花草樹木,都能看到他的心血,踏行於校園的每一步,皆可體會他所經營的「台神之美」。 第四部份收錄嚴復(1854–1921)《馬可所傳福音》(1908)與李啓榮(Calvin Lee,生卒年不詳)的《新譯雅各書》(1928)。 前者為民初翻譯巨擘,其譯本為基督新教中第一部由中國人翻譯出版的聖經經卷,並於出版後廣受傳教士、本地教牧和中國學者的好評。 後者則曾遠赴美國、以色列等地學習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在此基礎上,其譯文貼近新約希臘文的語法結構、用詞次序和編排,成就了基督新教第一部由中國聖經學者翻譯並獨立出版的聖經經卷。

他體悟「傳承」,不會只是短暫一瞬間,而是以很長的時間,神預備可用的材料。 如聖經上記載的,摩西傳承給約書亞,以利亞傳承給以利沙,保羅傳承給提摩太,上帝在每個時代,都在預備器皿。 新任院長-譚國才牧師,喜樂謙虛表明這是上帝的時刻,他自己不過是一個渺小的人,只是投入上帝的水流,他不住的謝恩。 他一開場就先感謝神,感謝一路上幫助及為他代禱的人,特別是聖光堂黃懋昇牧師及師母的帶領扶持,更感謝妻子無私的包容,家人給予他最大的支持,使其奔跑賽程,沒有後顧之憂。 有關啟示和聖經的教義,關注聖經的本質,特別是聖經的默示(inspiration)、無誤性(inerrancy)、權威性(authority)、正典性(canonicity)和完備性(sufficiency)以及神學概論,側重介紹神學的來源和方法。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中國浸信會神學院

一開始的確會因為和學生無法互動而感覺不適應,但是後來逐漸習慣;甚至為了因行動管制令無法到神學院就讀的學生,浸信會神學院開設了全網路課程,提供文憑和碩士課程給信徒就讀。 課程內容涉及浸信會信徒所探討的主要神學問題、浸信會教會論以及浸信會重要人物。 本課程還會特別介紹美國南方浸信會及其合作項目和機構。

自1980年代展開的原住民族權利運動脈絡以來,長老教會始終沒有缺席,以社會的良知和上主的公義前行,更以「正名運動」積極參與在爭取恢復母語族文姓名、使用族語、認同身分、支持原住民族解殖與自決的工程中。 章伯斯 (Oswald Chambers, 1874 –1917),蘇格蘭浸信會教師,《竭誠為主》的作者。 羅孝全(Issachar Jacox Roberts, 1802年-1871年),美南浸信會傳教士。 太平天國的創立者洪秀全在1847年3-5月來到羅孝全在廣州的禮拜堂,在那裡學習聖經,曾要求受洗,羅孝全不同意洪秀全對以前大病時所見「異象」的見解,拒絕為他施洗。 校長:蔡瑞益副校長:譚國才秘書:李美儀、 曾嘉柔秘書公關秘書:吳佳憶校教評會 :蔡瑞益、俞繼斌、陸敬忠、林一真、許麗雅學術研究倫理委員會: …

1919年前後參與大型統計資料《中華歸主》的編輯工作。 王美鐘博士:道學碩士(M. Div.),神學博士(Th. D.);現任馬來西亞浸信會神學院院長、馬來西亞浸信會聯會差傳部主席、馬來西亞神學院校協會主席、全球華人浸信會宣教促進會總幹事、世界華福會神學教育協調主任。 1948年6月間中華浸信會全國聯會邊疆委員會差派楊美齋牧師到臺灣佈道,10月19日美南浸信會差派明俊德宣教士(Miss Bertha Smith)由山東濟寧抵臺北,12月26日舉行浸信會在臺灣首次主日崇拜。 1950年代前後,眾多浸信會信徒及傳道人從中國大陸遷臺,初期成員大都為軍公教人士。 1953年六月開始第一個客語事工於高雄美濃,1956年七月開始第一個臺語事工於臺北市。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英語名稱:Taiwan Baptist Christian Seminary,TBCS),簡稱臺浸學院,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浸信會神學院。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輔仁大學有捷運及多路公車抵達。另,參訪活… 除了附有編者所撰寫之全書導論以及對各部作品編寫之簡介外,亦為每部作品進行重新標點,輔以聖經經文、中國古籍之引文出處和難字難詞之注解,期帶領讀者一窺清末民初聖經翻譯之風貌。 《姓名條例》自1997年通過以後,儘管選擇正名的族人人口數逐年增加,但整體社會對原住民族名的使用和了解仍需加強。 2022年台灣經歷《原住民身分法》第4條第2項釋憲違憲,這將直接影響未來原住民身分的取得,過往透過原住民家長姓氏或傳統姓氏取得身分的門檻消失。 在此前景下,如何持續呼籲原住民族各族群凝聚共識、認同自身族群身分並恢復使用傳統族文姓名,將是眾人的一大課題。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資料載入中…..

他之前在克利斯韋爾學院和達拉斯救贖主神學院擔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並先後在密西根和新墨西哥的教會擔任牧師。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西南浸信會神學院通過以聖經為中心的教育,裝備被神呼召的弟兄姐妹去完成他們各自的事奉,以此協助美南浸信會的眾教會,成就主的大使命並且榮耀神。 浸信會在台灣的工作始於1948年,半個世紀以來上帝在我們當中動了大工。 鑒於台灣所知浸信會歷史者為數不多,因此本院特訂1998年為「歷史保護年」,整修院內古厝為歷史資料研究中心,以期成為收藏研究並彰顯上帝大能的聖所,並盼望浸信會所有教會書寫自己的歷史。 經過審慎的評估與研究,完成相關的整修規劃與設計,歷史資料中心也於1998年6月22日完工。

他深知,回到神學院的教職,就是神真實在他身上的帶領心意。 王院長也分享神學院在疫情期間除了開設更多的課程,也舉辦一個月一次的神學論壇,邀請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來參與,幫助很多傳道人和信徒在屬靈上更新。 曾有一次最高紀錄超過20萬人同時上線參與神學論壇,這在過去都是未曾有的事情。 開設的課程從「跨文化研究」、「護教學」到「職場和商業宣教」等,這些回應時代挑戰的課程,反而在疫情期間吸引更多的信徒就讀。 因為是網路授課,校方也能邀請到世界各地的老師來教學,線上授課因為不涉及入境申請簽證的問題,甚至可以招收到世界各地的學生,跨國就讀神學課程,疫情期間就讀的神學生不減反增。 賓漢博士曾在多個學術社團中擔任要職,例如北美教父學會主席、聖經文學協會(SBL)西南區主席、釋經史分會主席、聖經文學協會國際部古代基督教釋經史分會主席以及其他職位。

蔡瑞益博士1969年,在恩慈堂信主,一路上經歷許多生命歷程,許多牧者、同工、教友、學生都是他的老師,扶持他成長,他也期許自己帶頭作榜樣,傳福音,開拓教會,拓植了10多間的牧心堂。 其實過去浸信會神學院和國外的機構已經合作許久,擁有10多年的網路授課經驗;只是過去都是預錄課程再事後翻譯,現在需要直播上課,這對老師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簡介 本校以培育蒙基督感召的信徒,使成為有效的基督工人為宗旨;教材植根於全部聖經,並仰賴聖靈為導師,以養成忠誠愛慕,切心研究,始終持守真理之良好習慣;俾能存心愛主,推己及人,以致甘心犧牲一切,事奉基督,引人就主而歸榮耀與父神。 威克博士和他的妻子是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第一浸信會教會的成員。 他每週日上午帶領主日學、晚上教導門徒訓練班,每週三晚帶領查經。 他也曾在沃斯堡的Ridglea浸信會教會和Burleson的雷塔浸信會教會擔任過代理牧師。

另外也要了解自己將來全職服事的地點或取向,當然如果是有呼召的話,這方面可以在就讀神學院中再尋求也可以。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您將來會留在自己的母會服事,那務必一定要專重母會的神學立場,選擇合乎教會神學立場的神學院。 如果不一定要回母會服事,完全看神的帶領,這方面也就不必太在意。 慕拉第(Lottie Moon, 1840年12月12日-1912年12月24日),美國南方浸信教會派到中國的單身女傳教士。

因為老師對電腦不熟,為了認證學生進入網路教室,需要配置同工點名。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加上過去只有日間課程,現在也開始開設夜間課程,甚至為了配合國外的老師與學生,也需要調整上課的時間。 製作高品質的錄像和翻譯編輯神學課程,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的投入。

為了幫助一年級同學的適應及各方面的協調,學院安排每一位同學有一關顧老師。 學院的輔導長亦定期安排聚會(例如每月的工作坊)及性格、心理等測驗評估,幫助學生更多認識自己及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為幫助各學生的肢體生活及適應學院生活,並促進彼此支持與關顧,學生會分成小組,由高年班同學以學兄、學姊身份帶領,透過小組活動一同成長。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而傳達信息者的生命要有活水,能滋潤他人並發出聖靈的亮光。 正式的入學申請表包括基本的個人信息、呼召和委身基督徒事工的見證。 見證文應該包括: 1)信主經歷;2)家庭背景;3)屬靈成長;4)事奉的呼召;5)職業/事奉目標;6)學習目標。 我們確信,作為神所命定的第一個社會機構——家庭,是尊貴的和神聖的。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從1980年代開始,他們開始投入還我土地、還我母語、拆除吳鳳銅像、驅逐蘭嶼惡靈、原住民族正名與族名正名。 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在社會還不了解他們的情況下,綁著布條帶著家人上街遊行、露宿、大喊:「把我們的名字還回來,這是我們的名字,真正的名字。」他們前仆後繼地前往戶政事務所,掙脫殖民體系帶來的枷鎖,把姓名還給祖先的脈絡,用母語族名登記在身分證。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這是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事情,他們不畏社會的質疑或嘲笑,堅定地以正名行動告訴家人「我們本屬於此」。

在課堂內,他希望不單單透過聖經教學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傳達經文中蘊含的讓人轉變的大能,讓課堂上的學生都可以因著學習聖經而在價值觀、品格及人生方向上有所改變。 斯綴特博士在希爾斯代爾學院(Hillsdale College)取得學士學位,分別在克利斯韋爾學院(Criswell College)和北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取得碩士學位。 在這三個大學,他均以特優生(summa cum laude)的等級畢業。 之後他赴英就讀於威爾士大學,專攻聖經研究並取得博士學位。

  • 校長:蔡瑞益副校長:譚國才秘書:李美儀、 曾嘉柔秘書公關秘書:吳佳憶校教評會 :蔡瑞益、俞繼斌、陸敬忠、林一真、許麗雅學術研究倫理委員會: …
  • 「台神數位典藏」緣起於2006年06月,教育部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書館執行「建置機構學術成果典藏計畫」;台灣神學院於2008年加入,當年9月開始正式啟用,定名為「台神數位典藏」。
  • 高德(Josiah Goddard, 1813–1854),美國浸信會在華傳教士,曾修訂馬士曼的中文聖經。
  • 談到學校如何鼓勵學生不受環境影響,為主發光發熱?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學院每三年均舉辦聖地團,前往以色列、約旦及埃及等聖地,實地體驗聖經人物及耶穌的腳蹤所到之處。
  • 現有學制包括:神學研究道學碩士班、神學碩士班、文學碩士班教會音樂組與文學碩士班靈性諮商組。
  • 羅孝全(Issachar Jacox Roberts, 1802年-1871年),美南浸信會傳教士。

他說,過去神學教育,大都在各教派或超教派建立的獨立神學院中受裝備。 在疫情終了之際展望未來,神學院將採取實體和網路同步授課的方式。 任教西南浸信會神學院之前,威克博士已有十九年牧養教會的經驗。

威克博士目前正在寫一本如何將幽默運用到聖經教學中的書。 在2018年的聖經文學協會(SBL)全國會議和福音派神學協會(ETS)的地區會議上,他就這個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 他目前在撰寫兩本關於兒童佈道的書和運用數碼技術研究和學習的文章。 如果你仍在大學學習,你必須提交最近期的成績單。 在一定條件下,神學院可以允許你修最多15個學時的課程。 但之後你必須提交本科學位畢業證書及成績單才能繼續學習。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