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艦5大優勢

依照「上報」報導,在2017年5月12日,台灣海軍司令部公布徵詢「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採購商情及報價資訊。 台灣軍艦 隨後在5月16日, 台灣海軍於高雄市的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南部辦公室辦理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第一場邀商說明會, 海軍官員表示造船廠負責艦體載台、推進與電力系統,而艦上指管通情、偵測、作戰與武器系統 則完全由中科院負責;因此得標船廠在建好艦體之後,中科院單位會進駐船廠,安裝各項作戰系統並進行整合。 在這場說明會中,台灣海軍提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建造成本估算表, 每艘艦體載台部分的預算約新台幣60億左右,加入戰系、偵蒐、火控、武器裝備之後約150億新台幣。 海軍官員表示,在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中,艦上偵蒐、指管通情、戰鬥系統(含武器)全由中科院負責整合,造船廠只負責艦體平台、推進與電力系統;因此,「新一代巡防艦」的設計、噸位等,都是依照中科院「迅聯專案」艦用作戰系統的規格來調整。 依照消息人士,在第一場招商說明會上,台灣海軍以機密為由保留許多技術細節列,只有等到決標之後,才會提供完整的建造規範給得標廠商;而這讓多家船廠當場提出異議,認為只有作戰系統才有機密,艦體平台只能算是一般造艦,所有規範應該投標前提供;如果規範內容不合理或有誤,驗收履約會有問題,對船廠而言風險太高。

由於前述各項爭議,立法院在2018年11月底到12月上旬審查前述各海軍造艦預算時強烈抨擊。 潛艦國造部分,朝野不少立委主張大幅刪減或凍結「潛艦國造」的原型艦籌建預算,經海軍強力溝通爭取後,仍保留至全院會討論 ,最後在海軍全力遊說以及民進黨全力護航的情況下,民進黨立委撤回刪減/凍結案,並否決了國民黨的半數凍結提案,全額通過。 台灣軍艦 「鴻運計畫」兩棲運輸艦預算被凍結2億,「永捷專案」快速佈雷艇預算減列100萬、凍結2000萬元。 「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預算被減列1億、凍結3億(海軍對立院做專案報告後始得動支),變更設計的量產型首艦通過作戰測評才能進行量產。 此外,海軍「微型飛彈快艇」案在2019年會先編列4.6億元新台幣,被立法委員決議減列2億元預算,並要求原型艇將先將進行設計、經戰術測試通過、向立法院報告後,再執行後續造艦。 由於2017年內負責承包「康平專案」獵雷艦案的慶富集團陸續爆發詐貸洗錢到中國大陸、嚴重財務危機並遭聯貸銀行團假扣押等,引發諸多政治風暴,在2017年12月13日正式遭國防部解約。

台灣軍艦: 海軍戰力超進化!玉山軍艦強在哪?他:可作指揮艦隊的旗艦

王瑞德說,海軍全新的巡防艦,已經有神盾級的規模跟能力,因為最近這些年,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才能做出台灣小神盾,台灣目前一些軍艦必須要汰換,台灣小神盾最主要是要替代「諾克斯級」戰艦,「諾克斯級」是相當老舊的船艦,因此現在急需要全新飛彈巡防艦,如此防空、防彈、載彈能力比現在好又多。 「鴻運計畫」兩棲運輸艦方面,原本民國107年度(2018年)預算編列62億9700萬元新台幣,其中艦體載台預算為36億204萬新台幣,由於被民間船廠認為過低,經過四次流標,台灣海軍自行增加10億3476萬元新台幣才在2018年3月由台船得標,但此一追加預算並未獲得立法院同意,被批評「先斬後奏」。 預算中心認為,國內船廠近20年承接海軍造艦計畫有限,實際交船者僅光華三號錦江級近岸巡防艦12艘(500噸級,民國83至89年間交艦)、光華六號飛彈快艇31艘(186噸級,民國95至100年間交艦)、沱江級雙體巡邏艦一艘(500噸級,民國103年交艦)及磐石號油彈補給艦一艘(約2萬噸,民國104年交船)。

海軍過去在生產成功級飛彈巡防艦時,原先規劃將其中的第8艘「田單」號,打造為具備先進戰鬥系統丶配置艦載相列雷達的新型軍艦,讓其具有更為強大的防空丶制海戰力,軍方內部稱為「小神盾」,甚至已經與美方談妥合作計畫,但因為經費龐大丶加上軍方內部也有不同意見,「小神盾」計畫因此遭到擱置,「田單」號軍艦最後仍比照前7艘成功級軍艦的設計進行建造。 台灣軍艦 「迅聯艦用戰鬥系統」設計的整體規畫,是以開放式指管系統為核心,依各項作戰任務之不同,結合特定武器、偵蒐裝備與通信設備,即可組成作戰艦艇所需的戰鬥系統。 台灣軍艦 開放式指管系統作為管制決策中心,整合偵蒐力與打擊力,成為完整的攻擊/防禦載台,並整合資通力與資料庫執行聯合作戰。

台灣軍艦: 搜救F16V受限蚵棚 海軍用傳統管筏波特船打撈

1.採多功能模組化設計,可搭配不同模組整合(如艦載式偵蒐系統、無人載具、醫療貨櫃、防空飛彈及反艦飛彈等),依任務需求裝艦運用。 海軍將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專案稱為「震海計畫」,使用與「迅能計畫」快速人員運輸艦(見下文)相同的艦體設計。 共軍船艦走向大型化、系統複雜化、戰力密集化,大陸軍事專家預測,中共海軍作戰能力,在2049年前將追平美國海軍,面對共軍軍力擴張,台灣不可大意。 氣定神閒不是沒原因,中共海軍造艦數量和質量不可同日而語,包括自製航母、055型萬噸驅逐艦、095型核子攻擊艦艇、096核子彈道飛彈潛艇,以及081型兩棲攻擊艦都陸續建造,企圖改變全球海權態勢的野心,可見一斑。 對於推延「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並更改構型、優先造輕巡防艦填補戰力空隙的說法,海軍司令部在12月4日回應,因應敵情威脅,對於提升制海作戰能力的方案,海軍都會審慎評估。 在2021年12月6日,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受訪指出,任何建案都會全盤考慮;對於外界傳聞的輕巡防艦案,他則評論「八字沒一撇」。

台灣軍艦

在2021年12月7日,台灣海軍司令部貼出「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四到六艘監造技術服務案等2項」的公告,其中第二項技術服務案是「輕型巡防艦防空型及反潛型監造」;不過這個公告隨後在12月14日就被撤下。 探測方面,此一輕巡防艦的艦橋頂部設置一座中科院研製的旋轉式三維對空搜索雷達,探測距離50海里級,外型類似的中科院研發展示館中(在2017年3月8日啟用)一個「艦用旋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想像圖(日後中科院公布此型雷達稱為「海鷹眼」)。 反潛方面,艦尾設置一個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並配備拖曳陣列聲納,艦尾艛兩側兩側艙門內各裝一組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 雖說我國海軍無法買到「神盾艦」,「基隆級」的操作成本也高,但它具備強大防空、反艦、反潛及戰場管理能力,仍然是過去海軍從來未曾擁有過的強大武力。 它可以作為艦隊旗艦指揮中心、備用戰管中心或是遠洋前進指揮部,這是海軍其它軍艦不易做到的。

台灣軍艦: 台灣大轟炸 美國空軍珍貴影像曝光!

這些例子包括:M48H戰車、IDF戰機(包括幾個主要子計劃)、長白相位陣列雷達、主動雷達尋標器 (廣泛應用於天劍二等多型飛彈),甚至當年領先世界的武進三號H930 MCS分散式架構艦用戰鬥指揮系統等等。 如此不僅可以大幅降低研發風險,縮短裝備獲得時間,並可引進並穩植技術以為長期運用與進一步衍生精進發展,實質上厚植我國防科技與產業實力。 據了解,海軍規劃先建造防空型及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各一艘的原型艦,雖外傳國安會意屬由台船來建造這兩艘原型艦,但基於國艦國造政策,全案將採國內公開招標進行,但採最有利標的方式來評選國內船廠建造,而且由船廠來擔任主合約商,再就所需要的戰鬥系統分別採用中科院與國外廠商設備來進行整合。

然而,在新巡防艦戰系開發到一半的時候,海軍突然把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納入需求,希望新雷達隨著船艦「一步到位」,這自然不切實際,此階段中科院的進度還不到成熟可裝艦的階段(中科院的第一套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原型在2010年代末期才進行測試評估,還不到適應艦載環境以及整合艦上武器系統的程度)。 在2021年12月29日中科院院長張忠誠在立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此時中科院已經寫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研發案,準備開始執行;「海軍有需求,中科院會努力達成;海軍認為有些地方還要再精進,中科院會加緊腳步建案來作」。 高性能防空艦艇的關鍵技術,包括3D防空雷達、戰鬥管理系統與長程防空飛彈等,每個次項本身就是複雜性與難度高的大型系統。 以艦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為例,21世紀前期世界各國已經裝艦服役的系統,無一不是始於獨立的技術科研項目,等雷達系統本身發展成熟、通過陸地與艦載環境的測試,才會被該國海軍納入新艦的裝備中。 這些跡象間接顯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系統性規劃,出現根本性的重大問題,恐怕不是繼續等中科院「繼續精進」、滿足海軍修改的需求後,就能順利進入原型艦設計建造階段。 台灣軍艦 在沒能確定關鍵的防空系統的主要規格(含尺寸、重量)之下,台灣海軍就貿然決定了艦體規模並進行了船艦平台合約設計;等到後來艦載作戰系統無法確保如規格完成的情況下,船艦設計恐怕還是得推倒重來。

台灣軍艦: 海軍艦隊指揮部發布新聞稿,說明「所屬一九二艦隊陳姓士官於11月27日休假期間,不明原因陳屍臺南市麻善大橋下游」乙情(111年11月27日)

依照2021年12月3日「台海臺海安全研析」主任梅復興在聯合報的投書,數週前中科院在九鵬基地試射飛彈,並與主動電子掃描陣列 (AESA)雷達及戰鬥指揮系統配合測試成功;然而,其進度仍遠落後於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首艦的期程,不可能用於原型艦上。 台灣軍艦 中科院發展中的旋轉式主動陣列雷達(即「海鷹眼」)雖已達到一定程度,但海軍方面目前評估,仍不認為該系統成熟度達到可進入服役、用於海軍新艦計畫的程度。 由於海軍對於中科院的雷達重量能否配合原先規劃4500噸級載臺,以及戰系性能等,均存有疑慮,所以早在一年多前(2020年)就開始向包括法國、土耳其與美國等五家外國廠商接觸,徵求戰系與雷達方案。 在2019年8月27日,媒體「上報」報導,海軍「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原訂於今年(2019年)年底啟動招標建造,原規劃在7月30日前要辦理中科院「迅聯」新一代作戰系統的海上測評。 然而,因中科院研發的相列雷達一直未符合海軍的要求,過了期程管制點仍無法進行相關的整合測試;為符合海軍的需求,中科院已積極與歐洲廠商商談關於相列雷達的技術轉移等事宜,希望能從國外引進技術,完成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戰系整合;而這也使得原型艦能否如原期程在2025年交付海軍、展開戰術測試評估出現變數。 依照先前的消息,當時台灣海軍希望「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在2019年決標確定承包船廠、簽署合約並開工建造,首艦花費三年時間建造(2019到2021年),在2021年交付海軍。

台灣軍艦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設定的尺寸規格(長度近140m、寬度近17m、最大吃水8m),很可能就是台灣現有海軍船塢的上限(左營新莊乾塢以及蘇澳乾塢);如果超過,就只能外包委託民間船廠處理。 雖然數週前,中科院在九鵬基地試射飛彈並與主動電子掃描陣列 (AESA)雷達及戰鬥指揮系統配合測試成功。 更何況,海軍對於中科院的雷達重量能否符合原先規劃4500噸級載臺限制以及戰系性能等,均存有疑慮,所以早在一年多前就開始向包括法國、土耳其與美國等五家外國廠商另行徵求戰系解決方案。

台灣軍艦: 台南安平|德陽艦園區:笑笑羊登艦啦!踏上甲板出航去,全台唯一軍艦博物館

對此,美國媒體《CNN》20日以「台灣規劃中的潛艦艦隊可望阻止中國潛在入侵威脅幾十年」為題發表專文,指國造潛艦採用噪音較低的柴電系統,並有望部署MK-48重型魚雷,加上國軍本身擁有的多種反艦飛彈、水雷及小型潛艦等,有助於抵擋中國登陸戰或海洋封鎖行動。 台灣軍艦 但是,在將近20年時間以來,台灣海軍每每求購美軍退役的神盾艦,包括擁有垂直發射飛彈能力的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 Class)神盾巡洋艦,都不得要領,美軍以神盾技術的軍事敏感性、以及考慮到海峽兩岸海上軍事力量的平衡等因素,遲遲並未點頭出售。 先前數批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美軍寧可拿來作為靶艦擊沉、或者是拆卸成廢鐵,也不願意出售此艦給任何盟國,何況是台灣? 此次,美軍傳出將要再度提前退役伯克級神盾驅逐艦,面對局勢已經徹底改變的兩岸海上武力天秤,台灣是否還會再度向美國求售此款艦隻,也成為焦點。 而這批即將淘汰的27艘神盾驅逐艦,雖然被美軍視為沒有價值升級的舊艦,但是看在台灣海軍眼裏,卻是一項機會。

  • 此外,此前《路透社》指出,截至 5 日上午,約有 10 艘中國海軍艦艇越過台灣海峽中線,另有 20 架中共軍機短暫飛越中線,對此,國防部 6 日回應證實,有中共軍機、軍艦多批於台海周邊演習,並踰越海峽中線活動。
  • 在2020年12月1日台船舉行的民國109年度法人說明會的報告中,關於「國艦國造」一節提到了列為爭取重點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預算為245億4916萬2000元新台幣(依照民國109年中央預算書),預計民國111年(2022年)初發包。
  •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具備3D相位陣列雷達以及垂直發射防空飛彈,能同時接戰大量空中目標,具備現代化防空、反水面以及反潛能力。
  • 基隆級在我國海軍是從2006年才開始服役,但從建造日期起算,已經超過40年(美國海軍於1981~82年服役),零件開始有「消失性商源」問題。
  • 軍事專家韓東指,不論具體位置,反正軍艦是在靠近台島海岸線的海域航行,「在如此近距離航行很可能也是我們水面艦艇以往沒有過的」。
  • 4.核生化防護方面,採氣密設計,重要艙間設置防護區,防護區採內循環通風增長滯留能力;另設置人員沖洗站及噴灑系統。

神盾巡洋艦的武裝除了垂直發射系統,艦面上還有127 mm艦砲,25 mm快砲,20 mm方陣快砲,反艦飛彈/魚雷等武器。 2017年川普蘭湖號的油槽又多次發生燃料外洩事件,這項故障與隨之而來的維修工作,導致該艦錯過超過30%的部署時間,只能閒置在船廠等待或進行維修。 這部分的落差是:要升級的船艦在進塢之前,往往會先停泊閒置約5~12個月,這些期間船況惡化(船體生鏽、電器設備損壞、船底生物附著等)額外增加的工作量沒有預先估算,且閒置越久,則船上設備之後重新啟用的困難度以及工作量也都會呈等比級數增加,這都是在辦公室作業的IGE沒有考量,也很難量化的數字。 總數可以裝填超過122枚飛彈,因為ESSM中程防空飛彈在可以一個發射井中裝填4枚,俗稱「一坑4彈」。 另有自衛用的魚叉反艦飛彈與大型直升機庫,可搭載2架中型直升機(SH-60B 或 MH-60R)。

台灣軍艦: 解放軍曝台灣雷達和軍機場機密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