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道教科儀懶人包

早期道教承襲此術,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是以造作符書和以符水為人治病來吸引信徒創建組織的。 此後符籙術一直是天師道、正一道的主要修習方術。 東晉中期出現的上清派雖主存思,亦兼符籙;靈寶派更以符籙術為主。

台灣道教科儀

這批乾坤二道道士,如今皆已熟練成為宗壇弘道的得力助手。 除了正統道教正一科儀的 公開 教授外,近幾年來先後在天母金鶴宮、三重聖善宮、八里天道院、社子三清宮等處指導誦經團;並擔任基隆慈雲寺、松山昭明廟法務主持、駐廟道長以及東湖北天宮住持,擴大傳習服務範圍。 在道術的教習發揚方面,則經常於松山慈祐社區協會傳授道家紫微斗數,配合經典誨民,以為廣宣弘道。 台灣道教科儀 從其丹心宗壇精撰的「丹天真道廣源漢松丕開玄門,心地正法遠流遜溪振明玄風」對聯,即可明瞭李道長應用其父法職花號「一點丹心」(此花號乃李松溪道長師依其生辰八字所賜),以為弘道赤誠,以標幟其旨趣。

台灣道教科儀: 台灣歷史上,造成神佛難分之原由主要有五個貢獻者:

基督宗教是最早進入臺灣的世界性宗教。 在台灣,「基督教」一詞經常專指新教,而不包括天主教、東正教等其他基督宗教派別。 清海無上師過去原是聖嚴法師釋聖嚴的弟子,由於語言能力優異,當時替聖嚴法師提供英文秘書與翻譯等工作。 之後開始從聖嚴法師門下私自招收信徒,傳授修行法門「觀音法門」,因此開啟了她自己的宗教事業,並在苗栗西湖開啟了自己的道場。

有奇文異策相與見,空缺相薦相保,有小有異言相諫正,有珍奇相遺”。 以這樣一種無冤結的太平社會理想作為追求的目標,反映了兩漢社會絕大多數民眾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冤對中尋求出路的一種美好願望。 但是,據現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儀似乎尚未有解冤釋結的內容。 道教十分重視符籙的書寫方法,認為:”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 《道法會元》卷一《道法樞紐》稱:”符者,陰陽符合也,唯天下至誠者能用之,誠苟不至,自然不靈矣。 台灣道教科儀 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

台灣道教科儀: 道教從五大分支

《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八稱:”於中庭燃九燈於竿上,以照九幽,壇四面各燃九燈,合三十六燈。 露經中庭,巡繞九幽燈,燒香行道禮懺也。 ”也有壇中立一梓輪,上中下三層,上層燈十二,中層燈十六,下層燈二十一,共四十九盞。 也有壇中築一沙壇,外方內圓如車輪共三圍,週邊燈二十四,中圍燈十五,內圍燈九,中央又燃燈一盞,共四十九。 另有以土九石作壇九所,每壇二尺見方,合之壇共六尺見方。 由於壇場狹小,火燭不便,也有不安燈壇而改用白米鋪燈的。

””久久習慣自然,內外之氣不相混雜也,漸漸關節開通,毛髮疏暢,氣自來往,亦不假鼻中徐徐通外氣也,胎息之妙窮於此也。 台灣道教科儀 如《雲笈七簽》卷五十八《胎息口訣》所述,其法為:端坐寬衣,兩手握固(屈拇指於四小指下握成拳),調息、咽氣、閉息,存想三丹田神人,次存五臟各出青赤白黃黑五色氣,與三丹田所出素雲合而為一,想自身在氣中,想氣海中胎氣出入。 ”久久行之,口鼻俱無喘息,如嬰兒在胎以臍相通,故謂之胎息矣。 ”胎息功追求的不以鼻口呼吸,只有內氣氤氳全身的境界,實即鼻息微微、若有若無的高度入靜境界,類似於動物冬眠狀態。

台灣道教科儀: 道士?師公?神明的工程師

來字號(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8)。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卷上,《道藏》第六冊. 陶字號(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8)。 《太上洞玄靈寶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經》,《道藏》第六冊.

台灣道教科儀

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雖然講述的是唐僧等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但全書中使用了大量道教專有的概念如心猿、意馬、奼女、元神等,還構築了一個以玉皇大帝為核心的道教神祇、神官系統。 台灣道教科儀 總之,宮觀是道教理念的體現,是道教特質的象徵。 具有很強的標誌性,使人一望便可知它是道教特有的宗教場所,與其它宗教比如佛教、基督教有別。 道教信徒稱爲信士(未皈依者)、清信士、善男信女等,受三歸五戒後稱居士,俗家弟子互相尊稱師兄、師長、道友、道侶、同道、同參等。

台灣道教科儀: 道士

史書記載辟穀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時間或幾月、幾年甚至幾十年,其中難免有誇大不實之處,但恐非純屬子虛。 1988年1月7日《人民日報》第三版以《麻城農家女十年粒米未進言行自如》為題,報導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鋪區月形塘村二十五歲姑娘熊再定,十五歲時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脫險後即不復進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進。 令人驚異的是,她染病臥床八年後,竟能獨立行走,談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務。 如果當今科學能對之作出解釋,將個中原因弄個明白,這對人體科學、現代養生學將有巨大的貢獻。 高功法師出班,至元始天尊神位前,上香三禮,默誦”明燈頌”。

侍燈立左,侍香立右,高功執符炬於元始天尊神位前,請降寶光,存思元始允奏,想像金光透徹寶篆之上,百色光明混合於一身,結化為大日圓輪。 台灣道教科儀 高功三禮焚於元始前爐中,又存思寶光上徹九天、下輝九州九地。 分燈是齋醮中燃點壇場燈燭的常用儀式元,起初是獨立的儀式體,後來則被包含在別的儀式體中,作為某種齋儀的一項內容。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繪有四十四個演練導引動作的人物圖像,圖中人物多著庶民衣冠,男女老少均有,表明導引術在漢初已普及於社會。 納五六息而吐氣,至十吐氣,稍作頻伸,從頭吐納,久久行之,漸至不吐不納之胎息。

台灣道教科儀: 道教科儀 雷法

在臺灣傳統觀念中,每當動土開工就會舉行動土儀式以保順利,完工之際則有謝土儀式以感謝龍神大地。 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這些儀式越來越簡短化,甚至已經抛棄了謝土儀式,這其實是對龍神的不敬,動土時驚擾了土地龍神,在完工卻不將龍神請回安坐並安撫祈求保佑百姓,這也會導致會發生些不好的事情。 〈神聖性與世俗性的並置與互涉-臺灣道教金籙科儀演出體系研究〉。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頁 。

魏伯陽一系內丹的盛行及其學說的發達,是晚唐以後的事。 台灣道教科儀 晚唐五代,大概由於盛行數百年之久的外丹服食成仙實驗的多次失敗,及服氣一類煉養術的深化發展,加上佛學的刺激推動,”會昌法難”之後佛教的衰弱等外在原因,內丹開始盛行,呈總攝和取代道教的一切傳統煉養方術之勢。 鍾離權、呂洞賓、施肩吾、崔希范、彭曉、劉海蟾、陳摶、張無夢等一批內丹家活躍於山野民間,傳法授徒,著書立說,掀起了一股”內丹熱”,把魏伯陽一系的內丹學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鍾離權的內丹思想,直承《周易參同契》,依道教傳統的”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論,以逆煉歸元為結丹成仙之訣要。 認為人生命之形成,亦如道、真氣之造化天地,”乾坤相索而生六氣,六氣交合而分五行,五行交合而生萬物,”萬物各”陽中藏陰,其陰不消,乃曰真陰”,”陰中藏陽,其陽不滅,乃曰真陽”。 人亦各以稟自父母真氣的真陰真陽為性命之本,元陽真氣藏於腎府,元陰真液源於心海,陽升陰降,氣液傳導,水火既濟,推動人的生命活動。

台灣道教科儀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