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動9大優勢

自2018年Mercedes me connect於台灣正式上線以來,車主購車後不僅能進行遠端軟體更新,還能藉由Mercedes me Store的數位增訂,隨時取得最新的數位功能。 回顧2022年,台灣賓士以豪華純電旗艦 EQS 在台創造絕佳口碑,相繼推出 EQA、EQB 和EQE等車系,一步步強化 Mercedes-EQ 豪華純電家族陣容;更同時以沉浸式體驗巡迴特展「星奇車庫」,以創新發明聖地的車庫為靈感,融合豪華設計與感官體驗的展演 Mercedes-Benz 百年來的創新技術與電能未來。 特斯拉(Tesla)在過去二年多來在國內車界刮起一陣旋風,我們這幾篇文章在談電動車白話文運動,也反覆用特斯拉做為案例,為什麼呢? 我們在意的可不只是周末的車聚,我們更關注的,是其背後所代表的一場交通工具的革命,一個從傳統(內燃機)引擎轉換成電動馬達的革命。 「供應鏈管理的數位轉型,不必一次到位;只要有心即可開始。」Boccalandro 指出,Blue Yonder 的模組化解決方案,讓企業在導入時具有高度彈性,可從需求最迫切,或最容易上手的開始,例如倉儲管理、人力管理,再漸次擴大規模。

  • 隨著電動巴士需求量不斷上升,產業即將進入成長期,持續突破關鍵技術成為電動巴士浪潮的關鍵課題之一,唯有車廠與供應鏈緊密合作,攜手打造完整產業生態系,方能贏得國內外合作商機,開創國際舞台。
  • 然而,EQS 的亮點除了動力之外,全新的外觀設計語彙,以及搭載 MBUX Hyperscreen 超寬幅數位中控螢幕的內裝才是一大重點,讓任何人一眼就可以感受到該品牌新世代作品的科技魅力,也在在凸顯了 Mercedes-Benz 作為豪華品牌的王者氣勢。
  • 論及續航力,Tesla Model S在台灣市場中以制霸的實力位居第一,其搭載100kWh、400V鋰電池組,若選擇Long Range版本,其最高續航力可達到610公里之譜,位居全電動車之冠。
  •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報告數據,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達到650萬輛,較上年增長109%,電動車占整體汽車銷售量也躍進到9%。
  • 十一月除了特斯拉 Model 3 掛牌總數破百,包含 BMW iX、Volvo XC40 Recharge 也同樣都繳出超過百輛的掛牌成績單。
  • 目前過內販售的純電 i3 皆已改搭載 42.2kWh 的電池,i3 的 WLTP 續航力為 285 至 310 公里、i3 s 則是 270 至 285 公里。

東元電機還強調,東元是與歐洲知名企業合作,引進國際標準700V高壓馬達控制器,提供電動大巴完整的動力系統產品。 看好電動載具未來發展趨勢,目前已經成為國內知名車廠輕型電動車和電動巴士的動力系統供應商;乘用車動力系統產品更榮獲台灣精品金質獎肯定。 Jaguar 品牌首款市售的電動休旅車 I-Pace 雖然最早是於 2019 年 10 月在臺發表,但受限當時車輛合格證審核時程稍微延宕,因此新車正式在臺交車的時間也是在 2020 年初才開展,全年掛牌量為 55 輛、佔電動車總體市場比例約 0.8%,交車量最高峰月份則落在 2 月的首批車主 16 輛。 I-Pace 本身擁有 90kWh 的電池組、470 公里的 WLTP 續航里程,DC 直流快充則支援到最高 100kW,但目前經銷端僅配置 9 座最高 25kW 的 DC 直流充電,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後續也在 12 月宣布與 Noodoe 環島充電網合作,提供車主 1 年免費的充電額度。 Mercedes-Benz 首款市售休旅車 EQC 國內最早是在 2020 臺北車展正式發表,但 1 月份除總代理完成認證正式自行掛牌 1 輛,後續則是從 2 月開始交付給車主,其在 2020 年度總計也達到接近百輛的成績、為 97 輛,佔臺灣年度電動車總體市場比例的 1.5%。 EQC 本身具有 450 至 471 公里的 WLTP 模式續航里程,由於 EQC 支援最高到 120kW 的 CCS1 DC 直流快衝,台灣賓士除建置 11 座 120kW 的 DC 快充,也和華城電機進行充電網合作,但目前在快充布局上仍未若 Tesla 普及。

台灣電動: 電動自行車推薦-95公里電力輔助都市電動自行車

若依公路總局初步規劃,未來將以提升電動巴士補助/降低柴油巴士補助方式,汰換車齡滿10年之柴油巴士,推估在10年內(至2028年)可汰換至少9,000輛柴油巴士。 台灣電動 Porsche作為熱血車迷最崇尚的品牌之一,在過去發表許多經典車系,舉凡911、718、Cayenne與Macan等;然而在經過電動產業的崛起後,身為車廠前哨站的Porsche自然不能放過純電車型。 目前雙北以外縣市的公共運輸使用量都偏低,民間仰賴私有運具移動,缺乏公共運輸量能與人本交通思維,導致行人、自行車等低碳交通使用者成為道路弱勢。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3月公布我國「2050淨零碳排路徑」,運輸部門方面,2019年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3699萬公噸CO2e,占全國12.8%,其排放來源主要為公路運輸,約占96.8%,由此可知推動公路車輛低碳或零碳化,為運輸淨零排放之首要路徑。

  • 不過受限於 Porsche Taycan、Audi e-tron 與 e-tron Sportback 都是在 2020 年 12 月才正式發表,這 3 者的掛牌數字目前僅有 2020 年 12 月單月數字,但各自都繳出雙位數的成績。
  • 性能與續航力表現上同樣是Model 3的強項,雖然價格平實,不過並不代表體質不佳。
  • 台灣政府應該要看到特斯拉的成功,把握電動機車的前景與市場,無論在接軌國際,還是扎根在地的面向上來看,電動機車都是不可多得的好選項,我們已經錯失了發展電動汽車的機會,但我們可以好好把握電動機車這個台灣未來的國家級產業。
  • 在中國大陸,光是比亞迪加特斯拉的電動車,一個月就有可能銷售超過50萬輛,其中有不少零件都是由台灣廠商供應,就跟做PC、NB一樣,有不少零件也都是由台灣廠商所提供。
  • 智能管理車載系統是中華汽車提供的安心服務系統,特斯拉等電動車廠均會使用相類似系統,主要收集行車資訊及冷氣運作狀態、電池系統健康度、充電狀態、車輛所在地等相關訊息,使車輛能正常運作。

模組化整合是一個重要方向-3+3+3:驅動系統(電機、逆變器、減速器三合一驅動)+電池系統(電池+OBC+DC/DC整合),熱管理整合(PTC、壓縮機和管路、閥),往上面更多的整合,如GM在Ultium平臺推出「8合1」的高整合電驅單元,這裡包括了電機、逆變器和減速器,整車控制器、整合PDU、OBC和兩個DC/DC 。 根據MarkLines與其他研調機構預估,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總電池裝機量來到370 GWh,當中採用三元電池材料(NCA、NCM)約有264 GWh、磷酸鋰鐵及其他材料裝機量則為106 GWh,兩種主流電池材料均有大幅成長,而磷酸鋰鐵在中國大陸市場大量採用推動下,全球電池裝機量較2020年大增306%。 電動機車、腳踏車主要採用價格較低之鉛酸電池,電動車的主流電池材料類型為具有高能量密度之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主流正極材料可分為鋰鈷電池、鋰錳電池、三元系鋰鈷鎳鋁電池、三元系鋰鈷鎳錳電池及磷酸鋰鐵電池等種類。 電動車以電池及馬達為驅動模式,目前電池成本較高因此電動車在售價上較油車高;隨著各車廠投入電動車開發與生產,未來電池生產成本將有感降低,並反應在電動車價格上,另電動車在用車成本較油車省很多,可大幅減少使用成本。 電動車,是以電池與電動馬達作為動力基礎,以充電功能取代汽油使用,搭配強勁的馬達驅動系統,提供強勁扭力值輸出,較一般油車提供更快的 起步動力。

台灣電動: 台灣電動機車產業2020年急轉直下,主因是政府「油電平權」的錯誤政策 2年前

該車型採四輪驅動,綜合動力輸出高達 516 匹馬力,可行駛距離約 300 台灣電動 英里。 運動化的 iX M60 車型除了將提供更大的動力外,底盤與懸吊也會有相對應的調校。 《地球黃金線》在此為讀者整理究竟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車,以下新車以車廠字母順序排列,其中除了有車廠在國內預告之新車訊息,還包括目前已在預售中或是有出現在能源局能耗測試結果之車款。 2022年堪稱電動車元年,台灣車市的電動車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登場,且像是Hyundai Ioniq 5、Kia EV6與Toyota bZ4X等純電車,首波配額一上市就被消費者橫掃一空。 騎車三分鐘一站是以機車騎士於六都城市中平均時速 35 公里為例,經由幾何學中進行度量空間衡量所常用的曼哈頓距離公式計算。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內政部警政署及公路監理機關將針對車主擾寧之行為及製造噪音之車輛加強取締,以維護民眾生活安寧。

「我們希望讓客戶的投資能盡快回收,因此專注兩件事:TTV(time to value)以及 TCO(total cost ownership)。」Blue Yonder 在各行各業都有豐富經驗,所提供的服務和解決方案,也能與客戶既有方案進行串接整合;在資安面則與微軟 Azure 雲合作,因此有最高等級的保障。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依據交通部和環保署統計數據計算,以一部電動機車平均每月行駛里程400公里計算,每天約13.3公里,而每部電動機車每公里耗電0.024度,「等於電動機車每天平均用電只有0.319度,」以全國目前45萬多輛電動機車來總計,每天用電是14萬5千多度。 郭錦程表示,電動機車用電只占全國的0.02%,也就是萬分之二,「即便全台1,400萬輛機車全部電動化,也只占了全國發電總量約0.69%,」郭錦程說,希望在用電上,電動機車不要繼續被汙名化。 大同公司執行副總戴豐樹表示,大同在既有馬達工業基礎上,建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亦積極建立馬達驅動器自主設計開發能力,經工研院授權技術轉移,合作開發馬達驅動器專案,未來將以該項首款國產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為基石,開發中型商用車和房車的動力系統應用。 大同與工研院都提到,這一款國產電動巴士「250kW動力系統」為當前臺灣第一套自主研發,亦是功率最大的電動車動力系統,採用馬達與驅動器整合設計,馬達最高效率達96%以上、驅動器達97%以上,整體效率表現與歐美大廠並駕齊驅,可提高車輛性能與節能省電,且具備高扭力、爬坡力佳的特性,適用於一般的12米電動巴士及17噸貨卡。 就在四天前大同執行副總戴豐樹才在與工研院,為「台灣首款國產電動巴士250kW動力系統」召開的合作成果發表會中,透露與鴻海MIH聯盟合作的意願,今天2月1日東元電機則是宣布,正式加入鴻海 MIH 聯盟,將共同推動台灣電動車產業之發展。

台灣電動: 「供應鏈脫鉤」是廠商無法逃避的重擔

而 2021 台灣電動 年 6 月則正式帶來改款 CMC e-Veryca,除了改採與現行 A180 廂車相同的外觀內裝式樣,在既有的 2 人座貨車之外、還首度新增 5 人座客車版。 全車系目前提供 87.9 萬 CKE32 2 人座封窗車型、87.9 萬 CLE32 2 人座非封窗車型、以及 93.9 萬 CLE35 5 人座客車共 3 車型選擇。 不過相比於 Model 3 與 Taycan 高達雙位數的市場佔比,e-tron Sportback 全年 157 輛的掛牌量,其在電動車年度總市場的佔比就僅來到個位數的 2%,月均銷量為 13 輛,最高單月銷量落在 6 月的 33 輛。 從未來的發展態勢來看,可以肯定隨著 CCS2 新車交車量持續增加,相信很快會在保有量上超越 Tesla 原本的 TPC 車主。

台灣電動

事實上,新加坡早在2016年發布「Vision2050」,目標2050年達到70%機車電動化的目標,就在其投書不到一個月,路透社報導指出,新加坡財政部長已明確表示,將於2040年之前汰換汽柴油車輛轉換為電動車,作為改善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提高購車補貼與廣設電動車充電裝置。 台灣電動 新的政策則預計在 2030 年前將充電設施由目前的1,600處擴增至 2.8 萬處。 台灣在傳統油車的大力倡議下,不僅已取消運具電動化的具體目標,環保署更取消新購補助,甚至給予新型燃油機車同樣的補助,如今更進一步要求弭平油電之間的稅賦差異,台灣的運具電動化產業恐怕會節節倒退。 輕量級綠牌電動機車 e-woo ,推動與 Gogoro 和光陽不同的電池體系,採用自己開發的充電電池。

台灣電動: 電動車輛產業產業鏈簡介

由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拍版定案的「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原訂2020年起,將以每年限縮5%,約5萬輛燃油機車牌發放的方式達標。 五月初,經濟部長沈榮津出席公開活動受訪,證實計畫喊卡,未來燃油車與電動車發展,將交由市場機制決定。 電動車風潮已成不可逆的趨勢,市場龍頭擔心「話語權」被取代,上個月,竟連壁壘分明的日本四大機車龍頭,本田、山葉、鈴木、川崎重工業,也傳出將合組聯盟,商議將電池、充電設備等規格統一,甚至電池共用等。 歷經二代革新,Nissan 台灣電動 Leaf算是相當純熟的電動產品,雖然比起歐系車廠所推出的車型來說動力規格不算亮眼,但Nissan Leaf的設定本是如此,一輛符合經濟效益又能達到高效能源的電動車款。 若以充電效率為基準來看,BMW i3/i3 s通過BMW i Wallbox 7kW壁掛式充電座進行充電,需耗時5小時可達80%電力,而通過快充DC直流電的方式可於50分鐘內將電力充至80%。 相對於359公里的續航力來說,成績在電動車型中並不算亮眼,但也稱得上堪用,而目前經銷點共計30座的充電站外,目前BMW也於國內設置首座DC快速充電站,地點就坐落於於101地下三樓停車場。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00896)(00896) 、永豐智能車供應鏈(00901)(00901) 的主要持股都是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統一智慧電動車ETN(020030)主要成分則是矽力-KY、聯發科、聯電、台達電、台積電等;元大特選電動車ETN(020028)則是台達電、群創、友達、研華、微星等。 現代南陽透露,Kona EV 目標在年底前銷量達 200 輛,明年突破 1,000 輛,數字沒有抓的很高,但對加速台灣 EV 發展絕對是一大助力。 DC 直流快充方面,Hyundai Kona EV 採用 CCS1 充電規格,最高充電功率 100kW,可於 50 分鐘內將電量從 0% 充到 80%;現代南陽首波在全台六都服務據點設置 e-Store 充電站,當中台北內湖、台中西屯、高雄博愛將設有 DC 直流充電站,不過充電費用仍待日後公布。 此外,由於充電停車位無法像加油站如此顯眼,再加上其高度分散的特性,要能讓使用者掌握分散的充電車位位置,充電車位資料勢必要上傳到雲端APP供使用者查詢、做旅程規規劃。 因此政府也要同步建置軟體的基礎建設,包括指標的導引、雲端資料庫的建立、APP的設計等。

因過敏的原因眾多,最常見的就是食物過敏,若要較準確的知道過敏原,則可以使用完全無過敏原配方的水解蛋白飼料進行。 原則上在做食物排除試驗時,僅能吃“水解蛋白飼料”及水,且要持續使用至少兩個月,期間必須嚴格控管確認沒有吃到其他食物、零食、罐頭等。 如果8週後症狀有改善,用疑似會過敏的肉源做測試,症狀復發了,即代表對此肉源過敏,若想再測試第二、三種肉源,就必須再吃水解蛋白飼料8周後,進行反覆測試;症狀如果沒有復發,就表示可能不是食物引起的症狀,而食物中的營養或魚油含量豐富都可能使皮膚症狀改善。 台灣電動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台灣電動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充電連接器的規格,光是充電連接器就有數種版本包含:美國SAE的J1772(CCS1/Type1)、國際電工協會的IEC 62196(CCS2/Type2)、日本的CHAdeMO、中國大陸的GB/T以及Tesla推行的SC。 「今年,可以說是台灣電動巴士產業發展元年。」車王電暨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說,以前,台灣巴士製造公司大多同時生產柴油與電動巴士,但是,「今年會有專門生產電動巴士的大廠。」宣示著今年絕對是令人振奮的一年。 早在二○○六年,台灣就浮現發展智慧電動巴士的聲浪,無奈IT(資通訊)技術、供應鏈都不成熟,台灣電動巴士產業發展有如跳曼波,一下前進、一下後退。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台灣有許多中型製造業,擔心導入供應鏈的數位轉型會耗費過多資源及人力,其實這是錯誤的迷思。 Boccalandro 指出,Blue Yonder 不僅與許多全球頂尖的領導廠商合作,在北美、亞洲、東南亞等地,也長期與中型的中堅企業攜手,持續優化供應鏈管理,並有了很好的成效。 亞洲最大的筆電品牌之一聯想(Lenovo),多年來也採用 Blue Yonder 的解決方案來檢視不同市場的需求,因此得以在產品開發投入先期大量投資的同時,也精準分配各個生產據點的任務,即便在多國、多工廠的複雜網絡之下,還是能達成完善的製造管理。

SP1 26吋 350W鋰電公路越野電動折疊自行車36V10ah大電池,26吋大輪徑,前輪雙叉避震器加上鋁合金四連桿後避震器,大大減少騎行的不適感,有效優化騎乘體驗;最多可達18段變速,又能應對公路、山路多變的地勢。 水瓶型電瓶體積小好攜帶,在戶外耗盡電量時可自行更換電瓶,不需擔心電量不足的問題。 如果要用於短程代步的話,挑選電動輔助自行車應優先考量輕量、可摺疊的款式,再搭配避震系統,輕巧好收納、騎乘又穩定的電動輔助自行車,將會是合適短程代步的車款。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小型電動車在 2022 年的台灣依然有少少的市場,Nissan Leaf 和 Hyundai Kona EV 各賣出 110 輛和 101 輛,不得不配服 Nissan Leaf,這麼多年過去,還能夠找到適合的客群,在微幅更新之後,預接配額也全數售完。 原定這個排行榜只想整理銷量超過 100 輛的車款,但 Audi e-tron 和 e-tron Sportback 也是非常相近的車型,因此將 e-tron 納入,合計售出 260 輛,還不及 BMW iX,從品牌、定價與車格來說無疑是同級競爭者,目前 BMW 顯然勝出不少。

台灣電動

台大風險中心也曾經計算,依環保署設定的第二階段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來說,即2025要比基準年2005年減碳10%,依不同運具的碳排比例分攤減碳責任,2025年時就必須有500萬輛的機車是電動車,而目前全台1,400萬輛機車中,只有45萬台是電動車,意謂著還有400多萬台燃油摩托車必須汰換。 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台大風險中心曾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PNNL)合作評估,以2050達到淨零碳排為目標計算,結果發現,在2050年之前,台灣必須有82%的小客車以及53%的貨車都是電動車,才有可能達標。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發表的《全球電動車展望2020》報告明確指出,如果要達到《巴黎協定》致力控制升溫在1.5℃以內的永續情境,必須做到「在兩輪車之外,2030年全球電動車占比30%」的目標」。 在各種從油轉電的政策中,溫麗琪表示,「各個國家都一樣,最有效的一定是補助,有補助就有電動車,但台灣這一塊的預算很少。」除了補助,還要搭配其他的政策手段,像是巴黎或米蘭等大城市,市中心禁止老舊燃油汽機車進入,讓大家體會到不受燃油車影響的生活,也會非常有幫助。

台灣電動: 電動自行車

台灣電動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