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新聞稿介紹

法新社報導,白宮14日表示,美國總統拜登的法律顧問在拜登位於德拉瓦州的住宅又發現5頁機密文件,使這起在政治上相當敏感的事件出現新轉折。 民視新聞/黃富溢、陳崇翰 宜蘭-基隆報導日本政府拍板,今天春季開始就會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到海中,雖然再三保證,已經經過處理,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消息一出,還是引起韓國等鄰近國家不滿。 司法院新聞稿 同意發給稅務專業法官證明書共計5人,分別為新北地方法院法官黃湘瑩、台中地方法院法官郭書豪、南投地方法院候補法官葛耀陽、嘉義地方法院法官邱美英、基隆地方法院候補法官顏偲凡。 ,其他在法院及所屬機關內、外所舉辦有院外人員參與之業務或活動,亦依上述原則辦理。 司法院試圖與時俱進,扭轉外界對司法體系陳腐、僵化的刻板印象,但改革幅度如何拿捏,且與專業度取得衡平,並使法界信服,不僅成為院長難題,也是各界關注焦點。

司法院新聞稿

三、被告針對原告於案件判決後,就其「身為職務法庭之承審法官,卻於媒體採訪時,發表言論逾越判決書內容,且引喻失當、欠缺性平意識,有損法官之中立、客觀、公正形象」的審判工作範圍外行為,作成未達良好之職務評定,不涉及原告製作系爭案件之裁判內容,亦無關涉任何直接、間接與裁判形成過程相關的活動,核與審判工作核心領域無涉,故難認為影響審判獨立。 按法官不語原則,雖狹義上固指承審法官於案件繫屬前或繫屬後不得發表有影響其公正性或影響其他審級法官審判獨立之言論。 司法院新聞稿 惟就法院行政而言,其係為維護審判獨立及司法效能而存在,並非為法院官僚體制強固而存在。 尤其對為法官兼任之法院行政人員,仍應固守此等原則,因而對法院裁判與社會對話,不得逸脫相關倫理規制,以免實質性對嗣後審判造成干擾。

倘撰寫者並非大法庭之審判庭成員,則該撰寫人應屬司法行政人員性質,最高法院則為「法院行政逾越界線,干預審判」之重大違失。 司法院解釋,未來的新宣處掌握司法相關輿情蒐報研析,即時協調處理重大輿情回應,對外強化新聞聯繫發布,對內協調所屬各機關的新聞處理,使民眾能夠輕易且正確地理解法院裁判及司法新聞;將刻正推動之重要司法改革政策,得以積極、正確地傳遞予民眾,使司法能夠充分與民溝通,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 臺灣高等法院為維護法庭秩序,依法公告有關111年度重勞上更二字第4號社團法人桃園縣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與台灣美國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等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事件開庭時之旁聽事宜。 司法院新聞稿 劍青檢改今(29)日表示,昨天最高法院新聞稿逾越大法庭裁定,司法院應啟動行政調查。

司法院新聞稿: 「讓證據說話」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舉辦111年度第2次「國民法官模擬法庭」新聞稿

本件新聞稿撰寫者顯然對於該大法庭內容極為熟稔,倘係大法庭之審判長或庭員,竟於裁判後,新編自創原裁判所無之訴外法律見解,登上新聞媒體或在臉書加以大肆詮釋對外發表,已有涉嫌違反「法官不語」及法官倫理規範第5條之情事,可能構成法官個案評鑑事由,應移付司法院法官評鑑委員會調查或移付懲戒。 原最高法院大法庭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660裁定,主要爭點僅提及「檢察官負實質舉證責任」,「旁論」提及「被告前科表不算」,並「舉例」要「額外調查的一些執行文書」。 但後來新聞稿內容,竟新編自創「如檢察官聲請函調,法院應予以駁回」乙節,乃原裁定所無,且論述全然於法無據,顯係「法院行政逾越界線,干預審判」,為「司法行政」明顯侵害「司法審判」之重大違失,籲請司法院儘速啟動調查,避免日後此類情形一再發生,禍害台灣司法。

  •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則說,司法院上個會期的宣傳費用編列1.2億元,被凍結5000萬元,因為民眾對大內宣反感,我們目前財政不寬裕,司法院還要新增新宣處大撒幣,會被民眾認為是浮編,為何不統一編入公關處即可?
  • 並提醒國民法官,不要因被告長相美醜、外在穿著、社經地位,而對被告產生不同評價的「月暈效應」。
  • 然而,司法院表示,如果對大法庭裁定有意見,歡迎討論,但以聳動用語指責,無助理性討論。
  • 最高法院大法庭27日裁定,檢察官應負責舉證證明刑案被告的累犯紀錄,引起司法論戰大戰,基層檢察官28日質疑法院「自私甩鍋」,最高法院當天立即回應指檢方批評「流於情緒」,而基層檢察官組成的改革團體「劍青檢改」細看最高院新聞稿,發現對於累犯的說明內容,超出原本裁定範圍,明顯是「司法行政」侵害「司法審判」,希望司法院將新聞稿撰寫人移付懲戒。
  •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司法院認為司法信任度不佳,起因為社會大眾對法律的誤解,因此決定整合「發言人室」及「加強司法與社會對話推動小組」,成為正式單位「新聞及法治宣導處」,已提出「司法院組織法」修正案,送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議,立委們對於新單位頗多意見,但仍通過初審,送院會進行後續討論。

許院長一行先由本院吳院長明鴻引領至各辦公室訪視慰勉同仁辛勞,隨後即與本院各庭長、審判長、法官座談。 司法院過往對外發言、新聞聯繫、傳播相關等事項由公共關係處主責,屬秘書長督導範圍,尤其,重大政策和輿情即時回應多由秘書長親上火線說明。 但許宗力近期設立發言人室,由他直接管轄,並轉移公共關係處重要業務至發言人室,掀起內部不小討論,擔心有疊床架屋可能;同時,修內規而非組織法的作法,也掀起適法性問題。 一、受理申請日期:112年2月6日(星期一)至同年3月6日(星期一)止,檢齊應繳表件,並請於信封右上角註明「公開甄試」或「自行申請」字樣,以掛號郵寄至「100203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4號,司法院人事處(第五科)」收(以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 在案件宣判後舉行的座談會上,蕭律師指出審判長在主持評議時,從最基礎的事實開始評議,譬如本件「是否發生死亡結果」?

司法院新聞稿: 司法新聞查詢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司法院認為司法信任度不佳,起因為社會大眾對法律的誤解,因此決定整合「發言人室」及「加強司法與社會對話推動小組」,成為正式單位「新聞及法治宣導處」,已提出「司法院組織法」修正案,送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議,立委們對於新單位頗多意見,但仍通過初審,送院會進行後續討論。 司法院新聞稿 同意發給高雄地方法院法官韓靜宜稅務及行政訴訟專業法官證明書;同意發給高等法院台中分院(調派台灣高等法院辦理審判事務)法官林大為、桃園地方法院法官游璧庄等2人勞動專業法官證明書。 司法院許院長表示,司法案件數量持續成長,而審判人力未隨之增加的情形下,訪視法官辦公室,看到卷宗堆積如山的狀態。 也正是因為每一位法官及司法同仁的共同努力,讓民眾對「法官信任程度」自 107 年38.7%,持續上升至 110 年 54.7%。 再創新高,也特別藉由本次難能可貴的座談,與在場庭長、審判長、法官分享,並期許所有司法同仁,無論外界對於司法信任度如何波動,仍應秉持平常心努力辦案,司法院也將持續研議各項措施,紓減法官工作負擔,並致力推動「金字塔型訴訟制度」,藉由打造堅實的第一審及嚴格的法律審,以合理分配司法資源,提升司法整體效能。

迎戰2024總統大選,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提出打造「非綠大聯盟」,強調不論是藍、白各種或無色的,只要認同中華民國的人都歡迎。 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表示,非綠聯盟講白了,就是在對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講,他認為2024不管柯文哲選不選,國民黨還是會贏。 3 有關111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考試四等法警、執達員、五等錄事、庭務員類科增額錄取人員及各年度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考試四等執達員類科正額錄取申請補訓人員職缺選填作業。 胡文傑院長在座談會總結時指出,國民法官制度即將於明年上路,本院已舉辦過多次模擬演練,希望從模擬中事先發現問題,尋求改進之道,本次已是新制上路前的最後一次模擬,算是演練成果的總驗收,不管是評論員或國民法官均多方肯定此一制度,相信新制上路後必可順利推行,贏得國民的認同與信賴。

勞動事件由法院專業法官審理、迅速解決爭議、減少訴訟障礙、便利尋求救濟、促進審判實效、即時權利保全為目標。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則說,司法院上個會期的宣傳費用編列1.2億元,被凍結5000萬元,因為民眾對大內宣反感,我們目前財政不寬裕,司法院還要新增新宣處大撒幣,會被民眾認為是浮編,為何不統一編入公關處即可?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認為,對話的目的是「我講你聽、你講我聽」,不是單向向民眾宣導,要求民眾接受,司法院不能假裝自己做得好,法官信任度低迷都是因為民眾誤解,為何有法官會被評價為恐龍或奶嘴? 司法院許院長於本年1月17日率蔡副院長烱燉、林秘書長輝煌及各業務廳處主管至本院訪視。

司法院新聞稿: 服務專區

最高法院既無貢獻,反而透過大法庭添加下級審工作負擔,從累犯調查、定執行刑開庭、毒品再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據聞還有很多提案躍躍欲試。 面對大法庭宛如衝業績、大暴走之奇葩行徑,真心希望最高法院自我節制,不要再添亂了,讓下級審和基層司法人員好過一點,更呼籲最高法院千萬不要以「大法庭提案件數」,作為評判「三審調辦事是否留任」之依據。 當前,事實審法院工作負擔沉重,法官早已案牘勞形,對於前科簡單的案件,若「前科表」都沒有爭執,為什麼不能只依「前科表」就好? 更離譜的是,如果檢察官向法院聲請調取執行資料,新聞稿竟直接下令全國法院都予以駁回。 司法院表示,法官學院律師轉任法官職前研習班研習學員張家訓、蔡易廷、洪舒萍、潘怡學、吳孟宇、黃則瑜、夏媁萍、張琍威、曾瓊瑤、李怡昕、王子平、張雅喻等12人完成研習程序,經司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遴選通過,同意由司法院依研習成績辦理選填分發地方法院。

本院吳院長提出書面簡報,重點包括:(一)本院110年因無益訟爭事件減少,在本院法官更能專注於實體訟爭事件之裁判下,經全體審判同仁努力,110年未結件數創近4年新低。 (二)大法庭制度穩健運行,本院自108年7月4日至110年12月止,共作成10則大法庭裁定,大法庭制度相關裁判,除公開於本院官網「大法庭區」,並編印「最高行政法院大法庭制度之裁判書彙編(一)」,電子檔並建置於司法院電子書出版品查詢系統,促進司法資源共享。 (三)110年裁判書因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之裁定更正件數為0件,繼續保持109年以來「裁判零裁更」的良好成績,為司法公信力打造堅實基礎。

司法院新聞稿

(中央社記者劉世怡台北13日電)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今天決議,調派台灣高等法院法官王怡雯及許永煌等2人為同院法官兼庭長;曾任二審法院法官、現任台北地方法院法官林孟皇,再次調任台灣高等法院法官。 司法院112年律師轉任法官公開甄試及律師、公設辯護人自行申請轉任法官自112年2月6日起至112年3月6日止受理申請,詳情請至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查詢。 司法院表示,我國刑事訴訟從半世紀前的職權主義,逐漸轉為當事人主義,目的是讓法院居於公正、不偏不倚的地位,而得以公平裁斷紛爭、保障人民權益;與此同時,證明被告犯罪的責任則應交由檢察官全權負責。 司法院112年律師轉任法官公開甄試及律師、公設辯護人自行申請轉任法官自112年2月6日起至112年3月6日止受理申請,請至司法院全球資訊網查詢。

此次模擬審理的案件,是一起因情感糾葛所產生的真實案件改編,檢方起訴被告是被害人的男友,因至被害人租屋處時,見垃圾桶內有使用過之保險套,懷疑被害人於交往期間「劈腿」其他男性,與被害人發生口角爭執後,將被害人強押床上,並徒手掐勒被害人頸部,待被害人嘴唇發紫、口吐白沫時,始離開現場,檢、辯雙方就被告究為殺人既遂或是傷害致死進行攻防。 模擬法庭由審判長謝其達、受命法官鄭諺霓、陪席法官盧伯璋及6位國民法官、2位備位國民法官組成,公訴檢察官由嘉義地方檢察署葉美菁、楊麒嘉檢察官擔任,辯護人則由嘉義律師公會李鳳翔、葉昱慧律師擔任。 本院於民國109年8月14日新聞稿暨同日由監察委員王美玉、高涌誠舉行記者會所發布,有關吳孟勳律師與翁茂鍾、石木欽不當飲宴接觸乙節,應予刪除並澄清說明。 標題 內容 標題&內容 ‧本查詢系統僅蒐集自民國98年11月23日起至103年5月31日止之監護、輔助資料。 國民法官制度將於2023年上路,為提升國人對於制度的理解與認同,新宣處將進一步整合各類媒體的宣導管道、擬定多元傳播策略,進行分齡、分眾、分階段,有計畫、有效率的宣導推廣工作,以利「國民法官制度」能夠穩健上路、順利施行。

司法院新聞稿: 累犯由檢察官舉證爭議 司法院說法

然而,相關作法評價兩極,據悉,甚至一度觸動秘書長林輝煌敏感神經,找上院長許宗力「溝通」。 於審前說明時,審判長透過心理學的概念,向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講解,檢察官與辯護人雖為法律專業權威之人,但並不意謂雙方之見解或攻防必定正確,勿因其所言而影響自己判斷,而產生「權威效應」。 司法院新聞稿 並提醒國民法官,不要因被告長相美醜、外在穿著、社經地位,而對被告產生不同評價的「月暈效應」。 本院於111年8月3至5日辦理111年度第2場國民法官模擬法庭,3日上午進行選任程序、4至5日進行審理、評議及宣判程序,5日下午接續進行座談會。

司法院新聞稿

據了解,發言人室另有兩位外聘人員,分別負責新聞傳播與政策宣導業務,有意師法各單位興起的「小編文化」;同時,司法院加強公關、社群媒體經營,藉此改善形象。 像是近期司法院官方LINE帳號推播頻率增加,內容愈來愈多元化,主責的司法行政廳還成立特別小組來討論,只不過部分操作引來院內廳長疑慮,認為法律畢竟有其專業性,有些議題不宜過度簡化或戲謔,落得適得其反結果。 另依「司法院及所屬機關新聞發布作業要點規定」,各所屬機關之新聞稿,經所屬機關首長或得授權之人審閱後,得對外發布。 司法院為辦理111年學者申請轉任法官遴選作業需要,公告111年學者申請轉任法官人員姓名及足資識別身分之學經歷等相關資料,請機關內職員、各界陳述意見。 臺灣高等法院為維護法庭秩序,依法公告有關109年度重勞上字第12號社團法人桃園縣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與台灣美國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等間損害賠償事件開庭時之旁聽事宜。

司法院新聞稿: 新聞稿

一、法院開庭:依個案情形,選擇實體開庭或遠距視訊開庭;若採實體開庭,參照司法院「因應COVID-19疫情之法院防疫指引」,落實相關防疫措施。 不僅如此,作為司法行政業務上各庭首長,具有行政獨斷權的「庭長」,過去多論資排輩,少數為「擇優派任」;而今改成輪替制,許宗力較不在乎年資,看重被派任者的審判品質和風評,使得資淺法官也有機會擔任庭長,令許多資深法官感到不滿。 據指出,就有一資深法官不滿制度變革,氣到直接在庭上飆罵青壯派法官,讓與會者咋舌,事後該位資深法官辦理退休。 6 111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考試四等考試法院書記官、法警、執達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類科正額錄取人員,實務訓練機關分配結果公告。 本次國民法官選任程序時,為有助於了解候選國民法官近期心理狀態,判斷是否適合擔任國民法官,進行了心理與法律的跨界結合,採用心理健康指數測驗表,供到場之候選國民法官填寫,測驗結果除了1位計分落於有輕度情緒困擾外,其餘均屬正常範圍。

發言人室現已開始運作,除設置發言人、科長各一人及工作人員若干人,相關人員毋須像公共關係處,陪同前往立法院備詢,而是視議題所需決定出席,彼此功能性仍有待磨合。 司法與社會對話,是在開啟司法改革的基礎工程,藉由不同媒介、雙向的交流,共同思辨當代的社會議題,不只讓民眾親近司法,拉進法律與人民的距離,更要讓司法更好。 大法庭已於108年7月4日施行,我國司法已邁入新的篇章,未來統一法律見解的方式將更符合司法權的本質。 美國有1名自稱是位算命師,且每年都會預言當年度會發生的重大事件,其中像是她在2022年初就曾預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將會駕崩,結果當預言成真後,使她一夕爆紅。 近日,該女子又針對2023年,發表23則預言,甚至點名1名巨星恐面臨牢獄之災。

司法院新聞稿: 司法院擬增「新聞及法治宣導處」立法院司委會通過初審

讓國民法官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思考,也使國民法官習慣做出認定前,需要思考證據所在,再漸漸進入核心事實的評議,最終評議成立殺人罪,並量處被告有期徒刑8年6月,褫奪公權5年;國民法官對此也回饋指出,模擬審判讓他充分感受何謂「用證據來說話」,且透過國民法官合議庭的對話與激盪,察覺到自己沒有發現的觀點,令他印象非常深刻。 李法官亦指出,合議庭事先準備的罪責及科刑樹狀結構圖,用來協助評議時的討論,讓評議更聚焦及具體化,是非常有效的評議輔助方法。 未來整併入新宣處,將有效利用資源,致力傳遞司法政策、司改進度及司法人權與程序正義等法律核心概念,建立與社會全面接觸、積極對話的互動機制。 另外,台中地方法院候補法官簡志宇、南投地方法院候補法官劉彥宏、宜蘭地方法院候補法官李蕙伶等3人,候補服務成績均經審查及格。

另外,依照司法院所訂立之標準,以法律審為主的最高法院,雖法官評議時須5名法官共同為之,但若做好視訊評議或適當防護措施,而不違反室內聚會5人以上的規定,最高法院內各庭仍可進行評議。 最高法院表示,刑事大法庭裁定的性質屬中間裁定,依《法院組織法》僅對提案庭提交的案件有拘束力;此裁定27日宣示後,提案的個案即於當日評決並對外公告,且已製作裁判正本,而28日回應劍青檢改的新聞稿,是提案庭個案裁判依據大法庭裁定意旨所為論述內容的一部分。 司法院新聞稿 司法院新聞稿 大法庭制度,旨在統一法律見解、解決裁判歧異,讓法院判決具有可預測性與可遵循性,這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

司法院新聞稿: 司法新聞Judicial News

民進黨立委江永昌認為,判決原本交付給書記官製作成正本後,應儘速公開上網,供外界檢視,亦是司法公正性的展現;國民黨立委費鴻泰表示要先正己,宣傳才有效,若司法院不從內部改革起,砸再多錢宣傳,人民都不會相信。 司法院指出,台北地方法院試署法官吳玟儒、新北地方法院試署法官周靖容、鄭琬薇、王筱維、士林地方法院試署法官鍾晴、桃園地方法院試署法官張得莉、張羿正、呂宜臻、葉作航、台中地方法院試署法官郭韶旻、橋頭地方法院試署法官呂維翰、陳芸葶、花蓮地方法院試署法官何効鋼等13人,試署服務成績均經審查及格。 座談後,司法院許院長等人接續參觀本院大法庭及第一法庭,瞭解本院因應大法庭制度及終審法院言詞辯論常態化需求所建置之法庭硬體設施。 在學界素有「改革法律人」稱號的許宗力,對內改革富有衝勁,要重塑司法形象。 有法界人士便透露,許上任後拉拔青壯派法官不遺餘力,日前法官人事大搬風,高達22位法官升任最高法院法官,人數之多歷年罕見,旨在替司法院注入新活水。 司法院拚接地氣並搶回話語權,修正內規新設立發言人室,執掌重要政策、事件新聞發布,司法相關輿情蒐報研析、協調處理及重大輿情即時回應。

然而,司法院表示,如果對大法庭裁定有意見,歡迎討論,但以聳動用語指責,無助理性討論。 本(十)月二十九日大法官就「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釋憲案行言詞辯論,憲法法庭(本院四樓)之民眾旁聽席增加八席,特此公告。 17 臺灣高等法院為維護法庭秩序,依法公告有關111年度重勞上更二字第4號社團法人桃園縣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與台灣美國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等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事件開庭時之旁聽事宜。

12 臺灣高等法院為維護法庭秩序,依法公告有關111年度重勞上更二字第4號社團法人桃園縣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與台灣美國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等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事件開庭時之旁聽事宜。 序號 標題 張貼日 1 臺灣高等法院為維護法庭秩序,依法公告有關111年度重勞上更二字第4號社團法人桃園縣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與台灣美國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等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事件開庭時之旁聽事宜。 劍青檢改怒批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所作的累犯裁定是禍水東引,最高法院作出回應指出,被告是否構成累犯,過去都是由法官逕行調查認定,檢察官宛如「隱形人」,形成法院與被告對打的局面,破壞刑事訴訟法三面關係的角色。 聲請人認上開裁定所適用之系爭規定,有牴觸憲法第11條新聞自由、第15條工作權、第23條法律明確性、比例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等之疑義,爰提本件聲請。 司法院祕書長林輝煌解釋,因為法律宣導非常專業,與公關處負責聯繫國會及禮賓接待的功能取向不同,故有新增新宣處的必要,但新單位不會增加人力員額與支出,無預算浮編的疑慮。 他表示,希望立法院能解凍「國民法官法」的宣傳費用5000萬元,若解凍,將不會把錢拿來設計桌遊、手遊、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等宣傳項目。

(四) 110年遭遇COVID-19疫情嚴峻挑戰,本院力行各項防疫措施,成效良好,有效維持公務正常運作,確保人民訴訟權益等。 未來,本院仍將依循「審判引領行政,行政全力支援審判」之傳統,持續精進裁判品質,發揮審級功能,強化人民基本權利的保障,成為人民信賴司法的重要基石。 原告原係臺灣基隆地方法院(下稱基隆地院)法官,曾兼任職務法庭法官,承審105年度懲再字第1號案件(下稱系爭案件),系爭案件於107年3月8日宣判,原告於107年3月12日及13日接連8次接受媒體採訪時,發表言論涉違反法官法及法官倫理規範等情事(下稱系爭違失行為),經被告對原告作成書面警告之職務監督處分(下稱系爭處分)。 其後基隆地院以職務評定通知書通知原告,原告不服,提起復核,經基隆地院駁回其復核申請,原告又向被告職務評定再復核委員會提起再復核,經109年度再核字第1號再復核決定書,駁回再復核。 原告乃以被告院長核定之109年第3次評議會決定影響審判獨立為由,提起本件訴訟。

聲請人不服,依同法第55條規定聲明異議,嗣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7年度北秩聲字第16號裁定無理由駁回,全案確定。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由於全國各地均有出現本土確診案例,為了防疫優先,司法院通令全國各級法院,自19日起至28日止,原則上應暫緩開庭。 但具時效性(如被告在押、宣示判決)、緊急性(如強制處分、證據保全事件)、必要性(其他認有即時處理必要)之案件,仍可開庭。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