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北里福德祠不可不看詳解

西門福德祠的信仰,根據考據乾隆46年 (公元1781年)已經具備有正殿及拜殿的規模,因此當地人稱之大西門福德祠。 鹿港民俗文物館文物組長莊研育表示,東土地公廟是鹿港景福宮(今鹿港景靈宮),西土地公廟則在1934年市區改正時拆除而祭祀在鹿港威靈廟內,南土地公廟為鹿港福德宮、中土地公奉祀於鹿港潤澤宮內。 信眾以擲筊三杯,依其杯意來挑選籤詩,如二正一負就是「陽陽陰」,就要挑選「陽陽陰」的籤詩,如碰到立筊,也有屬於立筊的籤詩。 求籤時辰也與土地公的神示有關,有的籤在早上求時是吉籤,晚間來求卻是凶籤。 清隆福宮董事長廖建森表示,清隆福宮是分別供奉三官大帝的清靈宮、主祀三府王爺的隆興宮,以及創立於1775年、供奉土地公至今已有246年歷史的福德祠。 北區為康樂中心區,從公園路東端起向北沿雙十路,直至忠烈祠前為台中公園、省立台中圖書館、游泳池、體育館、棒球場、青年活動中心接連分布區域,除公園外,餘皆配置於雙十路路之東側,其南端緊鄰中心商業區,位置極為適宜。

立委張廖萬堅表示,清隆福宮擁有上百年歷史,除是附近居民信仰中心,更是無形的文化瑰寶,除土地公夫妻罕見的百年婚禮外,明年更適逢3年一次的「老二媽回娘家」,為期兩天的省親活動;第一天就將駐蹕清隆福宮中的清靈宮,相信年度盛事將讓宗教、文化、地方的連結更緊密。 墩北里福德祠 南北福德祠雖約於同時興建,但當時南北街生活文化並不相同,此差異也表現在南北門福德祠的建造上。 其形制為單殿單開間,有簡單之馬背屋頂,山牆脊墜裝飾泥塑獅頭、磬牌露窗皆為當時的工藝建築特色,現存廟內神龕供桌則是大正5年(公元1916年)時所保存下來,正面木門與屋頂因長期受雨水而腐朽,經換修已非原貌。

墩北里福德祠: 歷史沿革

本祠左、右、後共有三棵百齡榕樹,樹幹壯碩,枝葉茂盛,宛如一支巨大的保護傘,本市七期重劃時,市府曾派員前來勘察事實,現已列入保護。 民政局表示,文明路福德祠可溯自清朝,主要供奉福德正神,前人開墾定居後,成為當地信仰中心,長年提供地方居民心靈寄託;廟方並熱心參與地方事務,致力於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 動土典禮在祥獅獻瑞的鑼鼓聲揭開序幕,台中市長林佳龍、立委洪慈庸、市議員翁美春、張瀞分、陳本添、前立委楊瓊櫻皆出席共襄盛舉,寒流來襲,地方民眾也踴躍見證歷史時刻。 開基祖廟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旁祀土地婆,地方人士俗稱福德祠為「北斗閣街福德正神」。

據說南門福德祠在早期經重建過程中將座落土地公廟旁的神龜石雕搬移,從此消失神踪,常引發居民們的想念,因此南門福德祠管委會於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於廟旁,讓居民勾起過往回憶。 墩北里福德祠 另每年舉辦的「千龜來朝」活動是1種以各式食材製作神龜以敬拜土地公的競賽。 會選擇以龜來做為主題,其中主要取幾個吉祥意涵:一、烏龜代表長壽,適合祝壽,二、烏龜重心低,走路四平八穩,代表平安,三、龜屬於五行中的「北玄武」,北方屬水,水代表財,拜烏龜除了祝壽求平安,也代表求財。

墩北里福德祠: 土地公讓地促成道路托寬 百年福德祠遷建

在重修後則換成「福安豐和佑興寶島/德祠樂利境泰北斗」與「福地神宮尊福德/德民鄉土定安興」,將嵌入字改為「福德」,正式將廟名更新為開基祖廟。 墩北里福德祠 北門福德祠管委員除以租金收入從事一些公益活動外,也為信徒子女開辦獎助學金。 唯,信徒採取世襲制,不允許外人加入,採父死子繼,由長子繼承信徒資格。

墩北里福德祠

位於西屯區光明路的福德祠、隆興宮與清靈宮是清乾隆年間民眾供奉的守護神,3座廟宇於民國60年經由當地人士聯合設立財團法人「清隆福宮」共推廟務,成為西大墩(西屯)地區民眾重要信仰中心。 現位於台中新市政中心,人口密集的地段,七期重劃區高樓大夏豪宅別墅林立,唯一不變的是土地公廟保有它原始的風貌。 惠來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它處在一個湧泉不斷的水脈,西屯路以北是旱地農耕必須輪水番播種,西屯路以南水源不斷是一「漁米之鄉」。

墩北里福德祠: 臺中市玉佛寺

林佳龍表示,文明福德祠已有百年歷史,為地方信仰中心,因文明路將拓寬,希望帶給居民良好用路環境,福德祠配合遷建,經都市計畫個案變更,將后里運動公園部分用地變更為「宗教專用區」,相信未來落成後,將會是最具有綠意、景觀最美的福德祠。 往昔,彰化縣城的樂耕門(東門),慶豐門(西門)、宜平門(南門)、拱辰門(北門)內側近處各有一座土地公廟。 墩北里福德祠 其中,位於北門的北門福德祠是嘉慶十五年(1810年)由仕紳吳拔英提倡捐募基金購置。 最初廟地有四十餘坪,可舉辦酬神戲,1933年又因道路拓寬等因素被迫遷建。

清隆福宮董事長廖建森表示,土地公娶土地婆是地方相當難得且盛大的喜事,而清隆福宮的土地公、土地婆夫妻早在1921年締結連理至今滿100周年;地方特別舉辦盛大慶典,今天吸引信眾大排長龍慶祝這罕見的喜事外,也希望土地公與土地婆未來能持續守護西大墩的里民。 據北區公所退休員工廖慶堂之言,昔日在三民路、福音街口的北區公所,常有民眾前往三樓戶政課求取春聯,1964年春節後,公所陸續有員工請病假、傷亡,於是員工把寫著「福」字的紅紙貼在戶政課工具牆角祭拜,視為土地公,後來感覺順遂,定期膜拜的員工遂籌組「福德會」供奉。 日大正十年(1921年),當時先民們拓墾有成,購地建屋,坐擁田園、宅第,民眾感念土地公的保佑,在當地仕紳的倡議下正式建廟。 直到民國六十年,由西屯清靈宮、隆興宮及福德祠聯合設立財團法人廖拾合祭祀公業,並由西安里、西墩里兩里人士組成董監事會,再於民國七十年成立福德祠重建委員會,依里內丁口數捐款及熱心人士樂捐,順利於同年仲秋重建落成。 年間 ,當年台灣知府蔣太爺(名允焄)遊歷大崗山,經崗山頭之際,睹見山腰間鍾靈毓秀、岡陵峰巒、林木翠綠,二仁溪淙淙而流,景緻秀麗,即擇地興建「大南天福德祠」,供奉「福德正神」土地公,迄今三百餘年,照耀大千。 臺中市南區南門福德祠 位置:台中市南區南門里明德街81巷25之1號 建廟:位於南門里明德街81巷25-1號的福德正神祠,緊鄰旱溪,這兒靜謐而悠閒,福德祠前廣場,以前是濃密的竹林與旱溪的小支流,稱作「南門溪」(現已填…

墩北里福德祠: 祭祀

本里里民有感於先人,早年墾荒於此,供奉福德正神,庇佑里民之宗教信仰精神依歸,多次提議整修保存,本祠管理委員會順從民意曾決議集資,將本祠四周環境整修及綠化,祠前綠草如茵,四週花木翠綠清新,除具宗教信仰之心寧淨化之外,且是里民休憩散心之良好處所。 墩北里福德祠 過去開基祖廟福德祠前聚集攤販,為傳統「廟口」街市,福德祠保佑商家營運,並帶來人潮。 在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之後,廟方與攤販溝通,已經遷往附近繼續營業,而留下來的空地則讓福德祠較為開闊清爽。 在管理上,本來由北斗奠安宮福德祠管理委員會管理,目前已獨立與奠安宮分離,成為福德祠管理委員會。 福德祠屬於單進正殿的格局,廟中在重修前有兩幅對聯:「福地神宮尊福德/安民鄉土定安興」、「福鹿爾康惟神降福/安鳩家眾合境平安」,均嵌入廟名「福安」。

  • 廟今貌是光緒十二年(1886年)由總理施玉魁、士紳辜春林等百餘人發起重修,歷數年完成,在神龕上保有木匾為記。
  • 清隆福宮董事長廖建森表示,土地公娶土地婆是地方相當難得且盛大的喜事,而清隆福宮的土地公、土地婆夫妻早在1921年締結連理至今滿100周年;地方特別舉辦盛大慶典,今天吸引信眾大排長龍慶祝這罕見的喜事外,也希望土地公與土地婆未來能持續守護西大墩的里民。
  • 位於西屯區光明路的福德祠、隆興宮與清靈宮是清乾隆年間民眾供奉的守護神,3座廟宇於民國60年經由當地人士聯合設立財團法人「清隆福宮」共推廟務,成為西大墩(西屯)地區民眾重要信仰中心。
  • 彰化西門福德祠,又稱大西門福德祠,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是主祀福德正神的廟宇。
  • 北區位置於臺中市街區的北部,其範圍東邊至旱溪與臺中縣的太平鄉為毗鄰西邊達土庫溪;南邊大致沿著西屯路、五權路、民權路、中華路福音街,臺中公園北緣、綠川、力行路﹔北邊越過健行路與北屯區相鄰。
  • 延續這個地方文化讓下一代年青人感受到民國五十年春天播種的風貌與現在繁榮的差異。

像在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得道升天日時,會與南方的鹿港福德宮推出多項應景活動,頗有相互較勁的意味。 自2003年起,鹿港福德祠會在大年初五舉辦迎財神爺、福德正神、財神及虎爺出巡,遶行鹿港市區街道、鹿港彰濱工業區。 嘉仁里福德祠富麗堂皇無以倫比,明明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廟,卻擁有宮廟般的超優質感。 主殿的神明,除了土地、土地婆之外還手抱神童,非常少見;再則在拜殿柱聯旁的一對雙喜綵球也很特別。 建築所用材料極優,造價不菲,主殿大門於固定時段會開啟,方便信徒敬拜神明,又有寬敞舒適的涼亭,供信徒休息交流,作為村民信仰中心,環境超優。 台中后里區文明福德祠建廟已逾百年,配合道路拓寬,經都市計劃個案變更,遷建至后里運動公園內的「宗教專用區」 ,4日上午在市長林佳龍及地方人士見證下動土,未來將蛻變為綠意盎然、景觀最美的福德祠。

昨日國內新增1萬5034例本土病例、30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連續10天單日確診數較前一周同期高,未來幾周確診數可能持續上升,推估明年1月底、2月初疫情將到達高峰,屆時單日確診最高3.6萬人。 洪慈庸也分享在此成長、讀書的生活回憶,她說,文明路福德祠香火鼎盛,是當地重要精神指標,在各界及市府努力之下順利搬遷,文明路拓寬後,地方交通越來越平安,感謝市府努力完成。 民國99年(西元2010年)於廟埕興建牌樓,讓整體格局變得較為寬闊宏大。

墩北里福德祠

傳說中的「蓮蕉井」能湧出清澈甘甜的泉水,漁米豐收至今依然富庶鄉里。 墩北里福德祠 地方信仰中心盼能與文化、觀光結合,保留了數百年遺跡及老樹。 延續這個地方文化讓下一代年青人感受到民國五十年春天播種的風貌與現在繁榮的差異。

廖建森指出,百年前,土地公娶土地婆是地方相當難得且盛大喜事,需要當地有傑出仕紳任重要官職或考取功名,土地公才能順利娶回土地婆,而清隆福宮的土地公、土地婆夫妻從西元1921年締結連理至今,已滿百年,是相當罕見且具代表性「神夫妻」。 西門福德祠的興建時間欠缺史料記載,但可知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由鄉紳重修前已存在,且是有正殿與拜殿的廟宇。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時彰化發生大地震,西門福德祠的正殿因而受損,西街信士陳庇隔年捐資修建正殿。 後來在光緒七年(1881年)時由總理陳上流倡議,並邀請其宗親陳振聲、陳春煙及何秋華、余上論等人重修西門福德祠,此次重修中將正殿增高,拜殿及廂廊則依舊制修復。 於民國六十年十二月,全里民眾集議促興建寺亭,經地方虔誠人士為代表,募捐並施工建築至民國六十一年八月全部竣工。 本里福德祠承蒙里內善信樂捐及諸位賢士誠意犧牲奔走集資策劃,始得順利題碑完成竣工,讓後世誠敬供奉,祈求護佑合境平安,福德神恩,永垂丹青。

牌樓樑枋下安裝「三關六扇式」門扇,中央為兩扇板門,左右各設有兩格扇,各自可以獨立開合,也可將板門連格扇往側邊整個打開,所以叫做「三關六扇」,常見於臺灣民宅。 南北門福德祠主祀土地公,神龕下方供奉虎爺,一般俗稱的土地公即為福德正神,或稱福神,客家人稱為「伯公」。 土地公是最基層最親近人的神明,早先被認定為土地的守護神,有句臺語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布各地且無所不在,凡是人煙所至之處,無論城市鄉鎮、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先人來臺開墾拓荒,十分辛苦,祈求土地公賜與豐收,因而祭祀土地公的信仰遍及全臺。 本祠奉祀福德正神為主神,以弘揚教義,導正人心,淨化社會,福佑善信,造福鄉里為宗旨,定名為「三光福德祠」,地靈神顯,香火鼎盛,福澤廣被,重建後由胡炎先生管理,後由其次子胡春枝先生承接,於五十五年二月並經廖火枝,陳振丁,賴朝棟,王大江等人士籌組福會(食會)迄今。

因信徒只作內部連繫工作,平日不願招搖,所以知道此神明會內情的人並不多。 1972年10月8日凌晨1點多,彰化市陳稜路34號的莊政達百貨行發生火災,因附近幾處消火栓都無水源,火勢蔓延,導致和平路與陳稜路鬧區三十餘家木造樓房商店、住宅、和土地廟全部被焚,柯銀漢等人成為受災戶。 此廟因受木造店鋪波及而毀,直到1983年才重建,該年重建完成。 前竹里長林東潭與里民們及福德祠的幹部開會,決定把一直搬家的蘆竹湳福德祠搬到3株老茄樹廣場,也希望福德祠不拆除,先用吊車將整座福德祠吊起到卡車再載至三株老茄樹廣場。 台中市前竹里的蘆竹湳福德祠不但20年內搬遷兩次,去年遷移時,不是拆除重建,而是用吊車將整座廟完整吊起,再用大卡車遷至三棵老茄苳樹廣場。 相傳里港土地公受過道光皇帝親賜官帽官服,和一般村落土地公廟宇地位不同。

墩北里福德祠

去年4月17日開始遷移,前10天先開挖基座,完成後就到原址把土地公廟吊起來,置放在卡車上,短短3分鐘的車程,為避免碰到電線,便花了1小時搬遷,並在當天完成安座,讓土地公繼續守護著蘆竹湳。 民國三十六年(1947),阿里港仕紳鄭善大、莊大樹、鄭石勇、陳火炭、溫玉春、蔡春趁、吳萬生、吳水來、王助等發起建廟,廟地為溫黃旨、蔡春趁、吳萬生所捐,第一任會長為鄭善大,現任管理人是陳金樑。 民國九十年(2003)二月二十六日進行擴建,民國九十四年又再度重修而成今日景貌。 福德祠是广东和客家移民在 1820 年至 1824 年间建立起来的神庙,许多华族移民来此膜拜大伯公,以表达平安抵达新加坡的感恩之心。 原燕尾處有剪黏貼飾與泥塑等民間信仰人物與花鳥裝飾,但多數已脫落。 北門福德祠形制為單殿單開間,有簡單之馬背屋頂,山牆脊墜裝飾泥塑獅頭、磬牌露窗也都是同時期的工藝建築特色。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