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崩潰詳盡懶人包

2012年重慶人均GDP達39083元,超過38449元的全國人均GDP水準。 建壩後,庫區水流速度減慢,上行貨輪貨流量接近、有的年份甚至超過下行。 2020年11月1日,發改委宣佈,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標誌著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部完成。

  • 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三峽還可能改變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甚至可能會對東海產生一些影響,並進而改變全球的環境。
  • 無論是否承認三峽大壩存在潰壩的可能性,與錢偉長的觀點一般,認為最嚴重的潰壩後果是毀滅長江中下游平原,數億人受災。
  • 三峽大壩管理方三峽集團相關人士則將變形論、即將潰壩論歸為「危言聳聽」、「別有用心」的「謠言」。
  • 受災地區局限於「上荊江一帶洲灘圍垸內」,不影響沙市和荊江大堤的安全,可定性為局部地區性災害。
  • 2010年BBC中文網報導稱,屬於三峽庫區的萬州當地城鎮失業率8.1%,21.9%的城鎮移民靠低保生活。
  • 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門按照「整舊如舊」原則對張桓侯祠實施了整體搬遷,新址在新雲陽縣城的對岸,東距原址32公里。

2019年三峽大壩變形爭議中,即有三峽大壩即將潰壩論。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兩岸三地的輿論中,「三壩大壩即將潰壩」論再起,引發擔憂和一定程度的恐慌。 三峽大壩即將潰壩論描述的潰壩後果中,2020年版本的描述也是傳播得最為誇張的。 除洪水以「每秒100至237萬立方米的流量、每小時100公里的流速」在數小時毀滅長江中游城市群之外,加碼描述一天之內,長江下游城市群的南京、上海亦被毀滅。 三峽工程重新論證的1991年1月至2月期間,美國發起海灣戰爭。 2月5日,中國力學、應用數學家錢偉長撰寫《海灣戰爭的啟示》一文。

三峽大壩崩潰: 設計

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已在2008年10月29日完成最後一台機組(右岸15號)安裝後,達到了1851萬瓩。 校核標準指遭遇萬年一遇再加10%,即110,000立方公尺/秒再加10%的特大洪水情況下,大壩主體建築物包括水閘、涵洞可承受衝擊,水庫大壩可以「非常運用」泄洪。 大壩主體不會受到破壞,更不會出現潰壩,但其它方面可能會受到影響,如炸開「非常泄洪道」。 2009年8月29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三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同意正常蓄水(175公尺水位)驗收通過。 在全國人大通過興建議案後,1993年設立了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為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國務院總理兼任委員會主任,第一任主任為李鵬。

一期工程從1993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 1997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 後面的牆將溢洪道和水輪機水流與船閘和升船機上游引航道分開。 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率團訪日推廣台灣食材,1日在東京舉行台灣食材交流會,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等多名國會議員、日本食品業者大讚台灣菜好吃。 民視新聞/黃毓倫、陳泊翰 台北報導台北市警方執行路檢勤務,盤查機車騎士,沒想到對方卻催油門逃跑,員警為了攔阻,卻被拖行在柏油路上,全身多處擦挫傷,幸好及時放手,傷勢沒有危及性命。

三峽大壩崩潰: 三峽大壩潰壩假設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三峽大壩變形、即將潰壩論再起。 7月10日,中國電信湖北宜昌分公司與中國中央電視台聯合開通三峽大壩「雲監控」網絡直播,採用5個機位、800萬像素高清可旋轉攝像頭24小時公開直播三峽大壩各角度狀態。 2004年1月30日,美國之音報導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張光斗曾表示三峽工程品質不好,施工品質不好,原因是施工技術、施工水準、管理水準不如外國,但大壩是倒不了的。

  • 那時水庫將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庫容,不會對發電、航運以及沿岸城鎮尤其是重慶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而且隨著長江上游植樹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將緩慢下降。
  • 黃小坤本人也回應,網路上的截圖和自己沒關係,水利工程也不是自己的專業領域。
  • 一如中國崩潰論,講了幾十年都未崩潰,三峽大壩運行17年以來仍安然無恙,那麼在拋出「今天不崩潰,明天都會崩潰」之前,三峽潰堤論的支持者是否應該先反思一下為何這種講法會不斷被推翻呢?
  • 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水利工程專家菲延(Dr. Herbert A. Feyen)博士看來,相關視頻制作的非常”外行”。
  • 有專業人士也說,還是有辦法避免,可以想辦法拆掉,但無疑那是北京的一個巨大的難堪。
  • 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鄭州園區有數萬新招工人又離開工廠返鄉。
  • 基於海灣戰爭中表現出的,巡航導彈和各類導彈的「毀滅性」攻擊力,錢偉長提出對三峽大壩潰壩、毀滅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擔憂,得出「三峽工程千萬不應上馬的」結論。

之後十多年裡,每度電加收價格慢慢上漲,甚至有局部達1.24分。 該金額總體收入不明,僅有《中國三峽建設年鑑》表述的2008年底三峽總公司(續存機構為三峽集團)籌集三峽基金1070.96億元的記錄。 三峽工程完工後三峽建設基金改名為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繼續徵收,收費年限從2010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基金用於南水北調工程和三峽後續工作,其中用於三峽後續工作的資金是1238億元。 三峽上網電價為0.25元,低於火電等其他發電方式,體現了一定的補償意義。 財政部於2019年發布通知宣布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徵收期限延長6年至2025年12月31日,同時將標準再降低50%。

而且自2003年起,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煤炭價格飆升,三峽機組適逢其時開始發電,在它運行的頭兩年裡,發電量均超過了預定計劃,卻仍然供不應求。 因此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任務,並不能僅僅依靠三峽工程的防洪調節能力。 由於語境的不同,對於千年一遇、萬年一遇等不同說法,實際上通常分別指的是壩體設計標準和防洪調節情況。 在不同的調節情況下,經常會有防洪能力完全不同的新聞出現。

推算宜昌站洪峰流量為10.5萬立方米/秒,15天洪量為975.1億立方米,30天洪量為1650億立方米。 1987年8月,《三峽工程害多利少,不容欺上壓下,禍國殃民》一文中,出現「200多億立方米」庫水在潰壩後達到「每秒20萬、30萬立方米」流量「直衝武漢和長江下游」的說法。 與地震相比,伴隨着暴雨的洪水是長江流域更為常見的現象。 而在學者、公眾對三峽大壩防洪能力極為關注的同時,亦對其缺乏信任。

至此,三峽工程創造了一年內投產機組超過500萬瓩的世界最高紀錄。 三峽電廠不是獨立法人,它是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單位。 三峽樞紐除通航建築以外的所有設備設施均由三峽電廠管理,包括左岸電站、右岸電站、地下電站、電源電站、泄洪設施、大壩水工建築等。 三峽左岸電站全部14台機組均已在2003年至2005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980萬瓩。 而三峽右岸電站全部12台機組已在2007年至2008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840萬瓩。

面對三峽船閘通過能力不足,應對的兩套方案——「建第二船閘」以及「翻壩」(下船走快速陸地通道),正在引發相關人士的討論。 目前三峽大壩船閘已近飽和,正在計劃第二船閘或乾式翻壩設施,待完成後庫區年貨運能力將大幅超出1億噸。 枯水季節,5000噸級船舶、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港。 而且通過水庫的放水,還可改善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枯水季節的航運條件。 右岸20號機組裝機容量77.78萬瓩,2007年12月18日投產發電,至此,三峽工程總裝機容量為1410萬瓩,超過依泰普水電站,居世界第一位。 三峽工程在建設中全面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以確保工程品質。

重慶三峽庫區污染問題有七成是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生活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已經大大超過了工業污染水準。 當三峽水庫形成後,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必然會在水庫內尤其是大壩和庫尾(回水的影響)淤積。 那時水庫將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庫容,不會對發電、航運以及沿岸城鎮尤其是重慶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而且隨著長江上游植樹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將緩慢下降。

除了對大壩壩體的攻擊外,有亦針對兩個船閘(升船機、五級船閘)、泄洪孔、導流孔進行特定攻擊的說法。 2005年中國大陸黃理軍的文章指,升降船閘(升船機)的鋼門是大壩人防安全的薄弱環節,已動搖了大壩的人防安全。 敵對勢力使用少量炸藥炸毀升降船閘的鋼門,即可使大壩潰壩。 也有民眾表示視頻中的說法太誇張,40米的位移應該已經導致壩體出現大範圍裂縫。 衛星圖拼接有誤差,應該在完全相同條件下拍攝的衛星圖像中找測量的基准點。

三峽庫區的涪陵及其以下8個區縣,當地城鎮失業率8.95%,人均GDP是重慶主城9區的20%不到,全國平均水準的50%。 很多移民和搬遷安置款項沒有到位,造成了重慶主城區與三峽庫區居民嚴重的對立情緒和衝突。 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為900億元人民幣(1993年5月末價格),其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置400億元。 預測動態總投資將可能達到2039億元,估計實際總投資約1800億元左右。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政府重新將重點放到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方向上來,並決心興建一批骨幹工程以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三峽工程於是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 1983年水利電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著手進行前期準備。 1985年的第六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上,以周培源院士(兼國家科協主席、前北京大學校長)、李銳等為首的許多全國政協委員表示了強烈反對。

三峽大壩崩潰

[……]製造三峽大壩「變形」,有「潰壩風險」等謠言,是危言聳聽。 任何沒有科學縝密監測數據的猜測都是不科學、不負責任的、外行的,甚至是別有用心的。 中國在改革開放前數十年的極左時代在水利建設上犯下很多不講科學、盲目相信蘇聯專家、唯領導好惡設計、修建、管理水庫大壩的錯誤,釀成致命後果。 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推出「國際地球年」活動之際,將瓦依昂大壩悲劇列為「因工程師和地質學家失誤」造成的人類工程悲劇之一。 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北部城市的工業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瓦依昂峽谷造壩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早在二戰前政府和工程師已經提出建造有發電及水庫功能的大壩的設想和工程方案。 1986年,四川省政協考察組文章中,歸類的支持和反對者:一、主張三峽工程快上,水利電力部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湖北省水利部門和少數工程技術人員;二、主張三峽工程緩上,全國政協調查組,四川、湖北的「絕大多數專家、學者、科技界人士」。

三峽大壩崩潰

2011年,長江中下游發生50年一遇大旱,三峽工程啟動應急補水調度,將2010年攔蓄的水釋放至下游乾旱地區,有效抬高了河道水位,保障了沿線地區人畜飲水安全。 三峽大壩電廠年設計發電量882億瓩時,2018年已超過1000億瓩時,超過12座1千千瓩(電功率)級核反應爐的年發電量,相當於中國核電年發電量的1/2,法國核能年發電量的1/4,占中國總年發電量的約2%。 節省了至少6座年產500萬噸級特大型煤礦的產出(每座日產出和輸送煤炭約1.5萬噸),和相應的3座內蒙古托克托電廠(世界第一大火力發電廠,日二氧化碳排放量逾7萬噸)級別的燃煤電廠。 三峽升船機整體設施由上游引航道、上閘首、承船廂、下閘首和下游引航道組成,業主單位為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簡稱「三峽局」)三峽升船機管理處。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