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儲蓄險詳細資料

換言之,民眾現在入手美元保單,儘管不能保證每次都能換在低點,但趁現在新台幣匯率走強,不妨逢低分批買進美元,才能用新台幣買到較便宜的美元保單,另在利率部分,未來保單價值還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因此現在買了也划算。 原PO在臉書社團「存錢人生」發文詢問,銀行建議買美元儲蓄險,一年約繳快3萬元,「要選擇哪一種,比較值得」? 此文一出,也有一名網友表示,「上週銀行理專也這樣建議」,因此也想知道大家的看法,引來一票人熱烈討論,並熱心分享自己的經驗。

在繳費期滿後1至2年,保單價值準備金大於等於身故保障最為理想,但保單建議書未必有提供保單價值準備金資資料,也可以用解約金來看。 躉繳、2、4、5、6年期繳費的保單在前6年都會收取解約費用,但第7年度開始則無解約費用,因此在第7年度末後,保單價值準備金則等於解約金。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比較第7年度末後的身故保障及解約金 ;如身故保障的保險金大於解約金,則說明必有保險成本的存在。 反之,如身故保障金額小於或等於解約金,則無保險成本的存在。

外幣儲蓄險: 商品總覽

這樣的人,可能是快退休、或忙碌的中年上班族,不太懂其他投資工具(如:基金、股票等)、或沒有時間研究投資市場,可以透過保險公司為自己投資。 買儲蓄險前,必須先了解:儲蓄險如果在繳費期間內,臨時要解約,通常會損失三 – 九成以上的總繳保費,因此,儲蓄險適合理財方式較保守、且有一筆錢在一段期間內完全用不到的人。 例如圖三的保險建議書,繳費6年然後終身有保障,其中生存保險金就是保單年度末可領回的現金,保單現金價值就是保單該年度的價值,簡單說就是解約時可以拿回的金額,若是十年內解約還得扣除解約費用,才是真正可以領到的金額。

  • 而是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費扣除投資成本後,拿去投資所得到的投資報酬率。
  • 另外本篇也會提到於2020年7月台灣儲蓄險法規的更動,導致一部分儲蓄險保單走入歷史,新保單報酬大幅下降。
  • 目前市面上俗稱的儲蓄險,仍具有保障的保險商品,並非為銀行定存,提前解約會有損失風險,僅能拿回部分所繳保險費,本質在於「保障」而非獲利,所以在入手儲蓄型保單前,除了要先把基本保障規劃好外,也要搞懂繳費年期、自身財務規劃及提前解約的風險列入考量範圍,才能保有資金運用的彈性。
  • 像是國泰人壽一檔6年期還本終身壽險「好事年年」,去年推出以來,創下帶進8000億元保費的驚人紀錄;至今,高儲蓄性質的壽險保單新契約保費也高達2500億元,吸金、吸睛功力同樣一流。

表格的欄位除了保險年度、年齡外,還有年繳保費、生存金以及現金流量。 但是建議書上的年繳保險費是保單年度起,而生存金及保單現金價值是年度末,所以剛好相差一個年度,這部分要特別注意。 其實如果和其他的投資相比(例如跟股票或者基金比),報酬率不算是高的。 更何況,真要跟定存比,也是要跟外幣(比如說美元)的定存比,而不是跟臺幣的定存比。 所以,如果是用被洗腦成「逢低買進美元商品」的心態去買美元保單,而不是以本身的需求做為考量的話,是有違資產配置的原則的。 外幣儲蓄險 如果選擇躉繳型的保單,一下子就把一大筆資金投放在保險公司,被鎖住至少六年,在沒有規劃好自己的現金流的情況之下,很有可能因為臨時的資金需求,中途被迫解約,肯定會蝕本!

外幣儲蓄險: Dcard 需要確認您的連線是安全的

今年景氣不佳,股票市場動盪不安,一名網友的2%的台幣儲蓄險到期,正在考慮是否該解約買股。 然而不少網友都認為,現在解約拿回現金會虧掉保費,還不如續約,再以另外的資金買股。 除了利用其他投資工具,還有多餘資金,你可以投保儲蓄險,儲蓄險相較於股票、基金等更為保守,這筆錢可以做為未來資金的規劃。

外幣儲蓄險

當責任準備金利率越低,保險公司就要提撥越多的準備金在帳上。 目前,儲蓄險的繳費年期最常見的為 6 年期,而 8 年、 10 年、 20 年等 6 年以上的繳費年期,就算是長期保單。 所謂的 6 年期,指的就是只要在 6 年內解約,取回的本金就會有所損失。 有鑑於此,投保人都會逼迫自己在期滿以前乖乖繳完,這樣一來不只可以逼自己儲蓄,還可以在期滿後得到本金以外的利息收入。 「可以儲蓄又有壽險功能」、「利率比銀行高」,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要買儲蓄險,肯定聽過大家這麼形容它。 許多理財初學者,會被儲蓄險既可以培養存錢習慣,又能在期滿後,因利率增加一些收入而心動。

外幣儲蓄險: 美元保單3優勢 匯損、提前解約風險2招解套

除此之外,也會和大家說明 金管會對於儲蓄險所做的政策調整。 對於美元保單即將到期或是滿期的人來說,如果手頭不吃緊、沒急用的話,也不用急著解約換回新台幣,繼續存放美元帳戶之中,可待美元未來回升時,再行動一樣可以賺到匯差;至於已經投保的民眾,則可把握換匯時間,趁低點分批買進美元,來繳交保單費,等於用較少的成本獲得相同的保障。 外幣儲蓄險 一票網友驚見這張保單有一項條件,建議繼續放著領息,「10年前應該還有3.75%以上,現在利率低、贖回虧了吧」、「當初利率應該至少有3%以上」,另有過來人表示,「我100年也有買6年期美元保單,若沒記錯,當年的匯率也在28左右,當年商品的增額比率約3.75%~4%(非利變)」。 睽違近24年,新台幣兌美元收盤又見「27」價位,帶動美元保單買氣強強滾。 不過,一名網友已繳完6年期美元儲蓄險,儘管目前不缺錢,但仍猶豫到底要不要提前贖回,讓大多數網友驚見一項條件,狂勸繼續放著領息別衝動,況且還有壽險保障、可當預備金等3優勢,想要額外理財也可用一招達成。

以富邦人壽「富邦好富利」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為例,25歲男性,每年要繳6萬5000多元,6年期滿後領回的IRR約1.14%,比現在台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利率1.090%稍好,但也比不上3年期定儲利率1.165%,況且資金還要被鎖住6年之久(詳見表2)。 其實這些「6年期繳費」的終身壽險保單,不論是還本或增額,都隱含一些誤導保戶的模糊空間。 舉例來說,像是「生存保險金」給付,可能是按「保額」而非所繳保費的一定比率給付;所謂保單「增額」,是指投保金額,而非保單價值準備金等。 這個問題一出,大多數人腦中浮現的就是儲蓄險,尤其6年期儲蓄險因年限短,又常被強調「保本、保息」,不僅「投資報酬率比銀行定存高」,還常伴隨著「第7年開始,每年2.25%複利增值」、「終身可領回還本金」等未來成長效益的想像。 若是沒有審慎評估手頭上的資金,就簽下美元保單六年期約的話,不僅有可能拿需要支付提前解約的費用,甚至有可能拿不回本金,即便已經到期,也還是有要不要繼續將保險金放在裡面滾動利息的問題要考量。 一名網友在臉書理財社團《存錢人生》發問「現在投資美金儲蓄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引起超過百則留言討論。

外幣儲蓄險: 儲蓄險的3個缺點分析

下表為市售某一張美元二年繳費保單「解約金」及「身故保險金」數字的比較,在保單年度第1~70年度,身故保險金永遠大於解約金。 在第7年度末後,「身故保險金」為「解約金」的3.3倍,直到保單年度第71年,兩者的數字才相等。 定存的報酬率一定為正報酬,也因為定存並沒有風險,其報酬率為各種投資工具最低報酬的基準。 風險愈高,報酬率理應高於定存年化報酬率(利率),不然就不具投資的意義。 如該年度年化報酬率和定存利率相同,代表把錢放在銀行和放在儲蓄險,最後投資人拿回的總額是相同;如該年度的年化報酬率小於定存利率,則代表這張儲蓄險在該年度得到總體報酬率是劣於定存的,反之亦然。

另外,也有人指出,儲蓄險買了之後就是不要解約,否則會賠很多,但能力負擔得起的話,買一張起來沒什麼不好,尤其原PO有股票投資,買一張儲蓄險正好可以分散風險。 儲蓄與投資是每個人一生的學問,趁早學會就不用為錢傷腦筋。 原PO在臉書社團「存錢公社」PO文指出,20年前買了一張儲蓄險,當初每年約繳近3萬元,最近因儲蓄險到期,「每3年有18萬的錢回來(領一輩子)」,想詢問看看是否有其他的儲蓄或投資建議,讓不少網友們直呼「千萬別解,現在買不到」。 不過,另一派人則認為「可以布局美元儲蓄險」,就有過來人分享自己買6年期美元保單的經驗,分析2點優勢讓他決定入手,「近期是剛好逢美元低點,加上美元儲蓄通常都有3%利率,利率比下來比起國內台幣保單確實優一點」,且繳滿後不領回,就能繼續增值。

以6年繳費的保單年化報酬率來看,到了第6年才保本(1.06%大於0),到第7年末,其報酬率1.67%才能勝過定存利率的1.09~1.15%。 即為固定利率保單,比銀行利率更穩定;銀行利率會隨央行升降息而變,但非利變保單,終身享有同一利率。 當市場利率低於非利變保單利率時,保險公司會產生利差損,造成財務負擔。 國內銀行、金融機構存外幣所給付的利息所得,需申報綜合所得稅。 目前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台幣27萬元,如未超過,可以不用繳稅;但如超過則會變成收入。 外幣在買入及賣出時,通常匯率不同,因而會有匯兌收益或損失。

外幣儲蓄險

小資族不妨設定每個月發薪水後就自動扣進零存整付的帳戶內,約定的定存時間到了後,就會有筆錢等著你,當然也會有一小筆利息。 外幣儲蓄險 陳品任指出,小資族賺的是辛苦錢,大多存款不多,而且短期內如結婚、購屋、生子等用錢機會多,若考慮購買儲蓄險,必須知道儲蓄險有「提前解約就會虧錢」的最大風險,但若能確保自己在保險期約內,絕對絕對絕對不會用到這筆錢,那儲蓄險算是一個「低風險」、「低報酬」的投資標的。 既然了解了這麼多關於美元保單的相關知識,大家一定會想問的問題是,現在真的是購買美元保單的最佳時機嗎?

外幣儲蓄險: 美元保單類型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及服務條款。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每逢聖誕佳節,各品牌紛紛推出限定商品或特惠折扣等,成為耶誕買氣的催化劑,為年終消費市場挹注買氣及動能。 外幣儲蓄險 如市場預期12月FOMC會議升息2碼,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除重申將依經濟數據的「持續變化」調整政策立場,更提到利率目標預測代…

  • IRR的意義跟年化報酬率相同,只差別在計算方式的不同。
  • 表格的欄位除了保險年度、年齡外,還有年繳保費、生存金以及現金流量。
  • 其實,儲蓄險與定存,沒有一定的好壞,主要是看個人目前的經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目前手頭上是否留有可以隨時挪用的資金,以及面臨解約的話,是否能夠承受損失本金的風險。
  • 以壽險保障來看,又有分沒有壽險保障的「年金保險」及有壽險保障的「終身壽險」;「終身保險」與「終身壽險」相同。
  • 舉例來說,如果你購買儲蓄險,目的是為小孩未來的教育基金作準備,且目前的工作穩定、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那麼進行這種長遠的的理財規劃,風險就不會這麼高。

且現在美元仍是相對於低點,「美元如果確定升息,當然是好的」。 「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費拿去投資,預估出來的年化報酬率,也就是說利率的值已經確定。 如果「預定利率」越高,代表保險公司認為透過保費的投資,可以賺的報酬較高,也就不需要收取高額的保費。 所以,一般來說,「預定利率」越高,「保費」就會越低。 但儲蓄險真的如大家口中所說,能夠兼顧「保險」與「儲蓄」的功能嗎? 這篇文章將根據大家對儲蓄險的迷思,一一介紹這項理財工具。

外幣儲蓄險: 公司概況

定存是零風險的投資工具,沒有任何流動性的門題,但也因為如此,定存並無風險貼水或溢酬,所能給的利率也偏低。 如果民眾把所有資產都放在定存, 目前定存利率約為1.09~1.15%,假設未來定存利率不升不降,用72法則來計算,要65年的存期,本金才有機會翻倍。 儲蓄險的年化報酬率約為定存利率再加碼0.8~1%,因此大約35年的存期,本金即可翻倍,但定儲蓄險有閉鎖共的設計,也就是提早解約,會有解約費用,讓年化報酬率大打折扣。

外幣儲蓄險

認識儲蓄險的優點、缺點及挑選的3個技巧,就可以了解自己適不適合買儲蓄險,或是了解儲蓄險適合什麼樣的人購買。 所有的投資工具都有存在的意義及價值,而是否要購買則是需要自己的評估,但千萬不要抱持著讓小錢變大錢的心態,儲蓄險並不能讓你大富大貴。 外幣儲蓄險 這個問題只能你自己回答,每個人的財務與需求不盡相同,只有自己最清楚了解自己該不該買儲蓄險。

不少人都會做投資與保險,為自己未來留條後路,以免錢到用時分恨少。 一名女網友就表示,自己簽了美金儲蓄險,年繳36K,且合約過半後就可回本,還能隨時解約,但網友看到後直指一缺點,紛紛力勸:「後悔還來的及」。 40 歲的上班族阿強,已經工作近 15 年,有一筆積蓄了,可以再多努力一點,躉繳 200 萬,購買一張B人壽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並讓它存放 20 年,20 年後,可以一次領回年度末解約金 2,968,800 元(IRR 為 2.01%),淨賺約 97 萬元。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