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瓜品種必看介紹

若要泡茶 建議採用 已為消費者處理好的 正綠皮山苦瓜茶包… 果實: 瓜果長卵形,末端呈尖嘴狀,果體約只有一般苦瓜的1/10~1/15大,表面有疣狀突起及軟刺,十分玲瓏可愛,未成熟果皮為濃綠色,成熟果皮為橙黃色,果熟透自然裂為3片,向外翻卷而露出被有深紅色假種皮的種子。 山苦瓜一年生蔓性攀緣草本植物,分枝繁茂,蔓具有捲鬚和毛茸,可攀緣,全株具有特異的臭味,比一般苦瓜矮小。 山苦瓜品種 瓜果長卵形,末端呈尖嘴狀,果體約只有一般苦瓜的1/10~1/15大,表面有疣狀突起及軟刺,未成熟果皮為濃綠色,成熟果皮為橙黃色,果熟透自然裂為3片,向外翻卷而露出被有深紅色假種皮的種子。

山苦瓜品種

短短2年的時間,溫偉毅就從「門外漢」搖身一變為「產銷達人」,就如同他棚子裡的作物一般,從拇指般大小套袋,14天後就長成圓大的白玉苦瓜,驚人的生長速度,也代表著素人返鄉從農的決心與毅力。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照片…等均屬於本公司著作權所有,任何未經正式書面授權者,禁止轉載、節錄、公開展示…否則依法追究相關民、刑事責任。 沖繩苦瓜色澤較深,外皮較薄外,外型比一般苦瓜更長,味道帶甘甜,不苦且多汁,口感爽脆。 苦瓜熱量低,含豐富的維他命C、鉀與葉酸,維他命C含量甚至比檸檬還高。 白裡透出橘黃的過熟苦瓜因較為軟綿、較甜,不適宜涼拌,可以滷製、做苦瓜醬或苦瓜露,很多上了年紀的老農民,最喜歡摘過熟的黃橘色苦瓜回家煮,因為很好入口。 白肉、青肉苦瓜要挑選重量適中、約在500公克上下最好,山苦瓜雖不受此限,但挑買時,同樣建議用手稍微掂一下,感覺無中空或過輕,就是OK的了。

雄花花萼鐘形,萼片5片,綠色,花瓣5枚,為黃色,具長花柄,長10 ~14公分,橫徑 0.1~0.2公分,柄上著生盾形苞片,長2.4~2.5公分,寬2.5~3.5公分,綠色。 三、葉:初生葉對生,盾形,真葉互生,掌狀深裂,葉背淡綠,具5條放射狀葉脈,葉長16~18公分,寬18~24公分,葉柄長9~10公分,黃綠色,柄有鉤。 山苦瓜品種 【食用方法】以熱開水浸泡3-5分鐘,亦可於滾水中煮5分鐘,果肉亦可食用,氣味帶有淡淡清香,入口微苦中帶有甘甜。 「嘉義縣、全臺灣都有很多青農,現在開始串聯,所以我們有很多不一樣的供貨體系、百貨超市的通路,把農業越做越高。」從農的路上不孤單,溫偉毅說,打團體戰優勢多,藉由複製成功的模式,讓有興趣想要從農的青農或是中農少走一些冤枉路。 溫偉毅小心翼翼的讓兩朵花「親吻」進行授粉動作,為了確保出貨的品質穩定,他每天自我要求授粉顆數至少達到500,才出動蜜蜂。 「有得賺嗎?」再次見到老農,溫偉毅直接問道,沒想到老農竟然就從口袋拿出農會的存摺,每週進帳的數字,一個月加起來好幾十萬,老農解釋這就是苦瓜的運銷款「你看,種苦瓜不好嗎?」以此為契機,溫偉毅當了老闆之後、再重頭開始當農民。

山苦瓜品種: 苦瓜胜肽6+1組,加1元多1盒,本組合共7盒(苦瓜胜肽:綠咖啡:酵母鉻:每盒60顆:共420顆)

與加強栽培管理和化學防治相比,選育和推廣抗病品種是防禦病害的最為經濟、有效和環保的措施,對於提高山苦瓜產量、增加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筆者所在課題組已開展山苦瓜的遺傳育種研究,期望通過多代單株自交提純後,進行人工雜交育種篩選出抗病新品種。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目前苦瓜授權廠商有花蓮的觀自在有機農場、奇萊美地有機農場、仁誠有機農場、豐禾有機農場等;宜蘭的綠園有機農場;高雄的農大產業;苗栗的神農盤古有機農場;新竹的安吉生技公司及台北的環宇生技公司等。 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國內學者對苦瓜的營養和藥理作用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發現苦瓜萃取物中含有類胰島素蛋白質--苦瓜素,有降血糖的功效。

山苦瓜品種

山苦瓜需肥需水量大,若缺水、缺肥,植株生長不良,易引起果實畸形和植株早衰。 在 第 1朵雌花開放後結合中耕除草施 1 次肥,施進口 45%三元複合肥 225 kg/hm2,以後根據採收及生長情況及時追肥以使植株不出現褪綠為準,一般 15~20 d 追施 1 次三元複合肥,30 d左右施用速效硼肥 375 g/hm2。 山苦瓜為葫蘆科山苦瓜屬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植物,一般南方稱為涼瓜、錦荔枝,北方稱為紅姑娘、癲瓜等。 其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維生素 C、維生素 山苦瓜品種 E、胺基酸及礦物質,同時山苦瓜具有抗突變、降血糖、抗腫瘤、降低膽固醇含量等功效。 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在我國分布較廣,福建、廣西、廣東、雲南、貴州、江西、湖南、浙江、江蘇、安徽等地都有發現。

發芽初期,介質經常保持濕潤狀態,乾濕變化不可過大,才能保持發芽及生長整齊。 在第二片本葉展開以後,水分供應不可過多,上午及傍晚各澆水一次即可。 山苦瓜品種 水分過多,容易發生病害,同時針根部發育造成障礙,有時也會出現苗株徒長的情形。 播種時,採用50格穴盤,以種子側面直接放搵介質上,再覆蓋一簿層介質。

小野瓜所富含的維生素c、苦瓜素和醣阻斷因子是普通苦瓜的… 山苦瓜 山苦瓜為葫蘆科山苦瓜屬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植物,一般南方稱為涼瓜、錦荔枝,北方稱為紅姑娘、癲瓜等。 其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維生素 C、維生素 E、胺基酸及礦物質,… 根據田間觀察發現,為害山苦瓜的夜蛾類幼蟲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 夜蛾類幼蟲具有雜食性、暴發性強的特點,繁殖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苦瓜的正常生長,導致減產。 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在苗期或生長期均可發生,其病原為古巴假霜黴菌,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淺黃色斑塊,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顏色由黃色逐漸變為黃褐色至褐色,嚴重時病斑融合為斑塊。

山苦瓜品種: 【永騰生技】苦瓜胜肽複方 2入組(穩定配方 酵母鉻 桑葉 荷葉萃取 專利技術 苦瓜萃取 山苦瓜)

「穩定的栽種,對瓜農來說生活品質會好一點。養生兼賺錢,寒暑假還可以出國,你看!這生活多棒。」溫偉毅將作業流程標準化,有效管控瓜田品質,例如:苦瓜棚編號及套帶顏色區分、提升產量及品質;讓苦瓜蔓自動向陽、減少人力付出、調節產期。 「剛好當時政府正推青年農民,榮幸得了第一屆的百大青農,那時的陪伴師是臺南區改良場病毒害管理的教授及退休研究員,花了兩年的時間去學習布袋地區長達十年的植瓜經驗。」他說道。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的專業新聞網路媒體,我們的宗旨是一個「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的新媒體平台。 站在以農為本的角度,走入生活,觸及農業、土地、食物、教育、新知、文化、環境、生態等,與農業相關的各項議題。

介質宜以粒徑較小的介質調製,或滇接使用未添加肥料的育苗專用介質。 細胞實驗證實,由白蓮苦瓜或花蓮2號山苦瓜分離出的「三萜類化合物」,也就是俗稱的皂苷,可解開發炎性細胞激素對細胞所造成的胰島素抗性,「使細胞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顧名思義即是讓細胞能夠與胰島素作用,使細胞恢復吸收葡萄糖的能力,進而降低血糖。 苦瓜的作用除了降血糖外,還有抑制癌細胞、降血壓、降血脂等各種作用,國內有許多研究發現,苦瓜不僅可改善高脂飲食誘發、非常容易發展成糖尿病的高胰島素血症,還能達減重、降血脂,特別是對預防腹部脂肪堆積格外有作用。 新鮮山苦瓜通常在常溫中1-2日,或是包好防凍傷在冰箱存放3-5日;而過熟者則需在1- 2天內食用畢方不易冽口、腐爛。

設施具有保溫的效果,可減緩冬季低溫效應,封結果量及產量有正面的效果。 但夏季設施內溫度相對較高,容易引超花粉發育障礙和授粉不良的問題。 可將防蟲綱卸除,僅利用防蟲綱瀘立包圍田區周邊即可,不但可避免高溫,也可以維持一定程度的防蟲效果。 此外,設施的出入口要緊密,人員操作或進出時,必須隨時關好,動作迅速,避免害蟲趁機進入設施內。

山苦瓜品種

但夏季栽培,需注意颱風及豪雨所造成的災害丶浸水及病害等問題。 不同季節必須採取不同的生產策略,預先降低損害的發生程度。 同時需考慮供銷及價格問題,例如夏季中部地區栽培較多,產期較集中,通常價格較低;而南部地區夏季酷熱多雨,管理不易,生產成本相封較高,獲利空間較小 。 另外,不同季節選擇適噹的品種,尤其是冬季栽培時,需選用較耐寒的品種。 大青苦瓜泛指果皮深綠色的品種,種類多樣化,例如農民最熟悉的珍珠苦瓜,鱗目細小圓潤,宛如果皮上鑲滿細小的深綠色珍珠。

山苦瓜品種: 有機紫蘇 香草茶包 10包/罐

我們期許成為一個能促進群眾溝通、開放信息、滿足需求的新媒體平台。 苦瓜病害種類常見白粉病、果腐病、炭疽病、病毒病、萎凋病、露菌病等,其主要防治方法包括植株未罹病前,噴佈枯草桿菌製劑,罹病期間噴佈葵花油+無患子油等。 設施內飼養蜜蜂幫助授粉,肥培則以含氮量高的有機質肥料、含氮較高的油粕類有機資材或油粕液肥及國產有機肥施用。

  • 一般苦瓜施肥通則,基肥儘量不使用禽畜糞堆肥,用量可依施肥 手冊推薦量,再減量使用(須視土壤物理性而定)。
  • 白皮大苦瓜種類繁多,各產區均有當地的地方品種,種苗公司的商業品種也大多以白苦瓜為主利品種。
  • 根據田間觀察發現,為害山苦瓜的夜蛾類幼蟲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
  • 各地收集到的地方品種進行多代單株自交提純後,進行人工雜交育種,再從不同的組合中定向篩選出較為優良的新品種,是目前傳統育種的重要途徑。
  • 應用與特性: 苦瓜富含維生素A、B1、B2、C、菸鹼酸、鈣、磷、鐵、蛋白質、纖維、胡蘿蔔素、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瓜氨酸、果膠等。

其嫩果適合炒食、作湯,不喜苦味者,食用白色種,喜苦味者,可食用青色種。 苦瓜有苦味是由於瓜體含有「苦瓜鹼」的緣故,煮熟後變成苦甘味,有促進食慾、解渴、清涼、解毒、袪寒之效。 根據苦瓜開花特性,建議在毋蔓60-80公分長時,進行摘心,促使側芽生長成爲子蔓,可在第9-12節以後穩定開花丶著果,較早進入採收期。 採取此理蔓方式者,必須使用搭設滇立綱的水平棚架或拱型棚架栽培。

山苦瓜品種: 苦瓜胜肽買2送1三入組(苦瓜胜肽:綠咖啡:酵母鉻:每盒60顆:共180顆)

苦瓜的花有雌花及雄花的區別,且同一植株上就有雌花和雄花。 大部分的苦瓜是子、孫蔓結果,通常在子蔓第6~9節以後開始開花,不一定先開雌花或雄花,依品種、氣溫及營養狀況,而有所差異。 通常,在第9-12節以後才穩定開雌花丶著果,只有部分品種具有高雌花性及母蔓穩定開雌花丶著果的情形,尤其是一些山苦瓜品種,特具此特性。 苦瓜爲爬藤梳物,傳統栽培方式爲地面甸 甸生長,不立支架。

杜麗華說,花蓮山苦瓜名聲愈趨響亮,上市的六個山苦瓜品種,經國科會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苦瓜研究團隊試驗研究後,發現含有多種優良保健機能性成分,深獲歐洲及美國多家廠商青睞,陸續針對台灣山苦瓜產品以保健食品申請上市。 關於山苦瓜有效成分的研究,雲南和台灣在這方面開展得較早。 1993 年,李祖強等從山苦瓜乾燥塊根的氯仿提取物中分離得到 3 個純晶體 A,B,C;從正丁醇提取物總皂甙的水解產物中得到 6 個純晶體D,F,F,G,H,I。 經過鑑定,A 為硬脂酸;B 為牛菠出醇咬;D 為齊墩果酸;E 為絲石竹皂貳元;F為常春薛皂貳元。 同時,從總皂貳水解產物中鑑定出4 種糖:D -萄萄糖;D -木糖;L -夫糖 ( 岩藻糖 );L -鼠李糖。 1997 年,羅蕾 等又從山苦瓜中分得…2 個烏蘇烷類新三萜。

山苦瓜果實表皮呈瘤粒狀,買回後當天要吃時先用清水泡15分鐘左右,讓農藥水解,然後以軟毛牙刷柔刷順瘤紋刷洗,若有裂痕或過熟而呈紅黃色,則不能泡水,可在水龍頭下沖洗乾淨備用。 選購時注意果體是否端正,顏色為深綠、翠綠,色光澤明亮,瘤狀突出明顯,不受蜂咬,果瘤不裂為佳,若果心外露、軟化現象屬過度熟成,而有水分壓傷和腐爛生蟲更是不要購買。 山苦瓜為短日性之植物,但對光照時數長短之要求並無特殊時數,植株好光且不耐陰,若苗期之光照不足時會降低對低溫之抵抗力;忌連續耕種,茲因根群甚旺,對水分及養分之吸收力亦強,因此宜選擇灌溉及排水均佳、富含有機質、pH值為5.5~6.5之壤土。 苦瓜燒排骨 苦瓜燒排骨是由苦瓜、排骨等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屬於家常菜。 苦瓜促進飲食、消炎退熱,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慾,健脾開胃。 瓜實蠅以幼蟲為害為主,實蠅幼蟲在果實內取食,山苦瓜受害後,果實局部變黃,後期整個果實畸形、腐爛,造成落瓜,掰開果實,可見有蛆蟲。

文章會定時更新,產品的熱門排序也會隨時間有所不同,讓您隨時掌握到最新的產品資訊,如果山苦瓜保健食品是您時常關注的商品,建議您將本頁加入書籤,將方便您日後更快速找到。 山苦瓜品種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功育成三款新品種的山苦瓜,包含適合鮮食、外觀偏白色的「花蓮二號」、深綠色的「花蓮三號」,及酷似野生苦瓜的「花蓮五號」,均在花蓮觀自在、奇萊美地、仁誠及豐禾有機農場等地成功培育。 花蓮農改場長杜麗華說,「花蓮七號」果實營養成分高,每一百克鮮果重,含葉酸一二九. 五一克等成分,加上脆度很好,作成沙拉或苦瓜汁均相當適合,預計未來會是家庭主婦作苦瓜料理最佳選擇品種之一。 因山苦瓜富含維生素C及葉酸,且有高抗氧化成分,加上產值高,秀林鄉長王玫瑰到農改場參訪,想將山苦瓜引進部落廣植,經農改場派員輔導約半年,開設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約有數十名原鄉農友加入栽種,目前種植面積有20多公頃。

山苦瓜品種: 農業知識入口網

1998 年,李祖強等對山苦瓜乾燥塊根中分離得到 20 個化合物及有機酸進行藥理試驗,5 種成分具有抗癌活性。 1997 年,周友民等利用山苦瓜的莖、葉、花、果實榨汁殘渣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與果實榨汁的水萃物,研究對發炎反應及其相關指標、蛋白質的表現影響。 經 MTT 試驗發現,各山苦瓜萃取物在適當的試驗溫度下,不會顯著影響細胞存活率。 另外,短暫轉染試驗發現,山苦瓜果實榨汁殘渣乙酸乙酯萃取物於 100μg/ml 時,具有顯著活化 PPAR-γ 的能力。 山苦瓜品種 在發炎介質 NO2、PGE2方面,則以山苦瓜果實榨汁殘渣乙酸乙酯萃取物於100μg/ml 時的抑制效果顯著。

苦瓜田如乾旱則須灌水,灌水以畦溝灌溉為宜,尤其匍地栽培畦面應保持乾燥。 苦瓜生育期長,吸肥力強,氮肥效果顯著,宜多施堆廄肥和氮肥。 輪作於二期水稻後之土壤,基肥每分地施用堆肥或雞糞1500~1800 公斤,過磷酸鈣80公斤,氯化鉀40公斤,全面撒施於田中,以曳引機全面整地後做畦。 植株定植後應立即澆水或灌水,植株生長初期需注意水分管理。

據測定,山苦瓜的乾物質含量達 92.2%,比普通苦瓜高出1%~2%;含可溶性固形物達到 5%,比普通苦瓜高出 20%左右;每 100 g 鮮品含維生素 C 152 mg,含蛋白質 1.3 g,分別比普通苦瓜高出 30%和 32%。 山苦瓜品種 由於山苦瓜本身的特徵特性,決定了其栽培技術上與普通苦瓜有所不同。 目前台灣栽培品種主要有鹿草苦瓜、大條珍珠苦瓜、月華、農友二號、高月、百珍及黑子苦瓜(大吉)等綠色品種,青綠色品種則有綠人及百珠等。 【產品說明】選用小果型的綠色山苦瓜「小月」品種,與農民契作,山苦瓜含量豐富的維生素C及各種養份,帶有香純苦瓜香味及滑順口感,是最佳飲品。 苦瓜「花蓮4號」係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改場育成,經過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苦瓜研究團隊之試驗研究,證實富含三萜類、山苦瓜皂苷、苦瓜蛋白等有效成分。 寰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轉後與台北醫學大學及中國醫學大學合作研究,進一步證實其成分與運用;並在與交通大學合作,從苦瓜之中純化出多個三萜類及皂苷化合物,純度高達99%以上,極具保健價值。

山苦瓜品種: 苦瓜之栽培管理

2013 年,賴正鋒等從適期育苗、選地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穫等方面較為詳細地總結山苦瓜栽培技術。 2012 年,吳水金等研究山苦瓜冬季大棚栽培技術,對延長山苦瓜的上市時間和產品增值有重要的意義。 文中報導,根據山苦瓜的果實特點,一般採用平架結構的栽培方式。 山苦瓜抗病性較好,長勢較強,每 667m2 種植苗數相對較少,一般在 40 ~ 60 株左右,而生產周期比其他的苦瓜品種長很多,一般在 270d 左右。 各地收集到的地方品種進行多代單株自交提純後,進行人工雜交育種,再從不同的組合中定向篩選出較為優良的新品種,是目前傳統育種的重要途徑。

苦瓜( Bitter gourd )又名錦荔枝、癩葡萄、癩瓜等,學名為Momordica charantia L. , 屬葫蘆科一年生蔓性草本作物,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主要栽培於亞洲,為東方蔬菜之一。 臺灣地區年栽培面積約 1,800 公頃,營養價值高,為重要瓜類蔬菜。 苦瓜種類繁多,依果色可分為白色、白綠色、綠色及濃綠色等;就果面突起可分為珍珠突起、尖銳突起及條肋狀突起;而果實形狀又可分為紡錘形、短橢圓形、長橢圓形、圓形、三角形等。

山苦瓜品種: 有機神農山苦瓜片

特性: 一年生蔓性攀緣草本植物,分枝繁茂,蔓具有捲鬚和毛茸,可攀緣,全株具有特異的臭味,比一般苦瓜矮小。 山苦瓜忌連作,植株不耐水浸泡,因根群甚旺,對水分及養分之吸收力亦強,因此宜選擇灌溉及排水均佳、富含有機質、pH值為5.5~6.5之壤土為佳。 株型為蔓性,分枝多,莖蔓中等,深裂葉,葉色綠,花瓣黃色,雌雄同株異花,雌花於主蔓第 28 節開花,早晨開花,生長勢強,定植後約 31 天,進入始花期。

新品種對露菌病、炭疽病、蚜蟲、瓜螟及瓜實蠅等病蟲害均不具抗性,與現有栽培品種相似,其防治方法請參考植物保護手冊推薦方法實施。 苦瓜生育期較長,栽培管理較视雜,操作也較困難,病蟲害也較其他蔬菜多而敏感,必須配合良好正確的栽培管理,植株生育才能強健,進而提高產量,改進品質。 同時,封於病蟲害的耐受性也有幫助,可減少農藥的施用,並節省人工成本。 藉由優良的栽培技術,降低生產成本,並從產量及品質上,獲得較高的售價,提高苦瓜栽培的收益。 根據實瞼結果,以嫁接苗搭配早期摘心方式最佳;若設備充足,可利用嫁接苗加低温短日處理,促進開花,產量集中於採收期的前丶中段。

作物改良課園藝研究室副研究員全中和說,花蓮二號、三號果實大小適中,每顆約在一百五十克至二百克間,五號屬於果實偏小的綠色小苦瓜,三種苦瓜果型及顏色討喜,且栽培容易、生長期長,全株都適合加工作成苦瓜茶及苦瓜粉等相關產品。 結果顯示,所有的山苦瓜抽取物對於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與綠膿桿菌 的生長都沒有抑制效果;部分品種的水抽物與甲醇抽取物可抑制大腸桿菌 與沙門氏桿菌 的生長;即使將水抽物以 100℃加熱5min,亦有抑制上述 2 種細菌生長的作用。 2012 年,呂岳霖等分別以冷水 ( 水抽物,H) 與甲醇 ( 甲醇抽取物,M) 抽取進行抗氧化活性分析。 結果發現品種之間清除 DPPH 自由基與氫氧自由基的活性都不相同,最有效品種之 50% 有效濃度清除 DPPH 自由基為 181µg/ml 及246µg/ml;最有效品種之50% 有效濃度清除氫氧自由基為 148µg/ml及…37…µg/ml。 在抑制銅離子誘導低密度脂蛋白過氧化活性方面,特別是甲醇抽取物 在4000µg/ml濃度下,表現出保護效果 ( 以TBARS 表示 ),幾乎與0.8mMTrolox 效果相當。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