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元酒樓介紹

我還是比較習慣像 “香宮”一樣自己捲 , 全麥餅皮並不會過於濕軟, 也不錯吃. 粵式料理的功夫名菜『荔芋香酥鴨』$420,酥香蓬鬆不油膩,鴨肉帶著芋頭的淡雅香氣,層次豐富,也很推薦。 特別選用屏東木瓜剖半去子,內餡有鮮蝦、干貝、百果、蘑菇、魚板等,香甜的木瓜與海鮮交織出帶有南洋風味的獨特滋味。 曾是政商名人宴客場所、素有”金融餐廳”之稱的「大三元」,有每位1000元起的精緻套餐、平日商業午餐580元起。

米其林公布得獎名單後,大三元酒樓始終門庭若市,店外大紅壁報紙以偌大書法字寫上「本餐廳榮獲米其林一星」,各方送上的賀喜花籃排滿整個大廳,櫃台三支訂位電話一通接一通、幾乎沒停過,等待排入包廂的訂位單厚厚一大疊,不習慣提早訂位的老顧客,頂著飢餓、耐著性子等待第二輪翻桌機會。 大三元酒樓的主廚廚藝純熟,呈現出來的高標準菜色口味,在餐廳業界享譽盛名。 店內裝潢古韻典雅,古董文物、字畫藝品陳設其間,藝文氣濃厚,結合新式粵菜料理與傳承藝術,獲得中外媒體的肯定與推崇。

大三元酒樓: 大三元香檳餐酒會搭配香檳酒款

搭配酒款:『Vincent Charlot L’Écorché de la Genette Rose de Saignee 2012』,口感濃郁帶有未成熟的覆盆子等森林漿果味,又帶有充足氣泡,解油膩之外更能 彰顯烤鵝的清香鮮甜。 填完香料的鵝透過燙皮、泡冷水,熱漲冷縮之下令鵝皮更緊實,進入風乾過程之前,須淋過麥芽醋水,使得鵝皮色澤均勻、口感酥脆。 脆皮鵝最重火候,考驗師傅的專注力和耐心,過程絕無時間準則,只能憑經驗隨時調整。 而片鵝從剖肚、去肥油、片肉,既要與溫度賽跑,又不能忽略美觀與口感。

大三元酒樓

位在台北中正博愛特區的老字號餐廳「大三元酒樓」,令人津津樂道的是正統的粵菜、廣式料理,而典雅的用餐環境及服務都相當親民,招牌港式片皮鴨、港式脆皮鵝一定要特別預訂,找了一群好友共食桌菜的方式也比較划算。 吳、邱二家比鄰而居,邱靜惠和吳家么子吳朝政從小是青梅竹馬,銘傳統會系一畢業,還未過門就被準婆婆相中到餐廳幫忙管帳。 邱靜惠細數回憶:「台灣當時只有一家紅寶石酒樓,婆婆在乾女兒楊麗花引薦下,到香港大三元酒家挖了好多位廚房與點心部師傅。」開幕日楊麗花親自剪綵,戲迷、客人塞爆衡陽路,點心還來不及擺上桌就被搶光,盛況空前。 「大三元酒樓」自 1970 年於台北市衡陽路創立以來,2020年7月正式邁入 50 週年,為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港式酒樓。 創店之初,創辦人吳蘇英特地自香港大三元酒樓邀聘 6 位主廚來台。

大三元酒樓: 大三元酒樓包廂

大三元則端出隱藏版菜色「南乳炸鳳球」,將台灣土雞腿去骨起肉,用南乳醃漬賦味後,裹乾粉下熱鍋,酥炸成球,是最佳下酒菜。 大三元酒樓 鵝肉好,隨而送上的鵝汁炒銀芽滑蛋與炒芥蘭同樣舉座大讚,特別芥蘭,清香清甜裡透著幽幽鮮美鵝香,好吃得差點想要續盤。 其餘菜色也有水準,尤其純屬隱藏版的煲仔飯,味香口感皆上乘;就連餐後三道甜點、包括還在研發試做階段的XO醬綠豆椪都讓人點頭頻頻。

大三元酒樓

大三元酒樓在民國59年開業,是台北老字號的粵菜餐廳,因鄰近政府機構,是眾多名流高官指定的用餐地點,多年來始終維持穩定的高水準。 我在十多年前到訪對料理留下極佳的印象,只是當時還沒開始寫部落格,沒有留下紀錄。 因為「新解」,是創作,隨廚師想怎麼「解」,不太有人會質疑或挑戰。 但「原版復刻」就得鑽研到通透,才能讓經典再現,〈大三元酒樓〉菜單上新增的老菜,不少是100%復刻老菜譜中的菜餚,除了風味口感、食材用料與烹調製作,都是遵古法烹調料理,非常難得。

大三元酒樓: 05.07 ROOM by Le Kief X 大三元酒樓

「台客風碗粿」以純米炊成白粿,再淋上特製的經典肉燥,灑上炒香的客家菜脯,讓人一口接一口。 阿發師的「青青煎午魚」選用一斤以上的大午魚,煎到皮色酥金,肉質柔嫩,僅以鹽調味,鮮腴豐美。 大三元的「古法麒麟斑」則將台灣龍虎斑去骨切片後,與金華火腿、雙冬(冬菇、冬筍)層層排列,讓三者的鹹香甜脆與魚片濡染交融,鮮美彈牙。 三元開胃菜金湯蛋白鮑祕製脆皮鵝銀芽炒滑蛋鵝汁炒芥蘭金棗蜜排骨茶油處女蟳乳鴿煲仔飯生滾鵝丸湯三元千層糕古法杏仁茶XO醬綠豆椪大三元摘星後,因參加餐酒宴緣故曾經一嚐,可惜當時吃的是以米其林指南列舉菜餚組成的中菜西吃套餐,沒留下太多印象。

  • 氣泡偏細緻且悠長, 品酌時可感受到這款香檳的花香與洋梨風味, 這款是我當天最愛的香檳.
  • 搭配下酒菜的肖楠,取的是避風塘這個地名溫暖的意象,碳化後的蕃茄榨汁萃取,模擬木炭燃燒時的炭火味,肖楠木模仿的是老木桌的味道,在這想像的場景中,空氣中甚至瀰漫著白胡椒的嗆香,最後滴上醬油,帶有酸、甜、鹹複雜滋味的氣泡飲是避風塘料理的良伴。
  • 台灣和香港都有鵝肉料理,在「鵝」項目中,兩家餐廳都選用嘉義大林「嘉文白鵝」的獨家品種,以不同料理手法各自表述。
  • 源自茶餐廳的聯想,這款酒的意境是一盅熱騰騰的煲仔飯,搭配淋上滿滿蠔油的「郊外油菜」的畫面,萃取高麗菜發酵後的發酵液體,加入蠔油和帶礦物氣息的白酒,最後以柚子花與山椒增添柑橘香氣,清爽的風味成功平衡了主食的飽足感。
  • 很喜歡他們的蒸午仔魚、茶油麵線,不論粵式大菜或小點皆能豐儉由人、濃淡適宜。

即使是後代接班,讓老顧客流連的經典菜色、品質仍維持得很好,甚至因應時代趨勢也推出適合單人用餐的料理,是能讓年輕一輩的客群更親近的港式餐點選擇。 大三元酒樓 這種涼涼的天氣最適合去露營野餐了,這幾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很少在餐廳內用,從沒一起野餐過的我們,在一次的心血來潮中,居然就這樣愛上了野餐! 此後每當想跟朋友聚餐時,我們就會挑個空曠的地方露營、野餐。 不過,在「大三元酒樓」接下來停業的兩個月,剛好碰上5月的母親節大節日,所以他們仍會接待早已預訂5月9日與5月10日兩天席位的客人;且停業期間,客人仍可撥打訂位專線,預定6月後的用餐時段。 下一篇: 高雄美食【台南旺 海鮮料理餐廳】名不虛傳,必吃雙殼處女蟳,濃郁好喝的花膠鮑魚雞湯,好吃的乾炒鱔魚意麵,滿滿海鮮的土魠魚粥。 「大三元酒樓」這是開業於1960年,算得是一家老店,而這裡的餐具桌椅看起來蠻高檔的很有氣派,內部裝潢古色古香雍容華貴,服務也不錯,難怪愛伯特看很多高官都來這邊享用餐點。

大三元酒樓: 台北米其林餐廳「大三元」 4/1起停業2個月改裝大整修

目前含包廂有550席,13間包廂可容納至少150位客人。 從1970年就成立的台北「大三元酒樓」,以招牌的烤鴨、港式點心、蠔油美鮑片等名菜,連續2年在《台北米其林指南》得到1星肯定。 這次暫停營業2個月,對「大三元酒樓」而言,認為是「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 據了解,今年7月是「大三元酒樓」成立50年的周年慶,餐廳一直有整修計畫,但因為從米其林摘星後,生意好到「停不下來」,所以整修計畫一直延後。

  • 看著眼前的〈江南百花雞〉,我心想這菜 當年如此風靡嶺南的名菜,如今卻沒能出現在台灣高檔粵菜餐廳菜單,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只有一個:麻煩。
  • 但「原版復刻」就得鑽研到通透,才能讓經典再現,〈大三元酒樓〉菜單上新增的老菜,不少是100%復刻老菜譜中的菜餚,除了風味口感、食材用料與烹調製作,都是遵古法烹調料理,非常難得。
  • 以大三元招牌菜「金湯蛋白蟹」為原型,這道獨門金湯極重火侯與功夫,特別選用台東鹿野黃土雞與雞爪熬燉 8 小時而成,膠質豐厚且口感濃郁,無需另加豬皮或火腿即讓人齒頰留香,最後將雞湯注入鮮甜的紅蟳蟹肉盅,入口的鮮味濃厚至極。
  • 作為四大酒家之一「文園酒家」的名菜,這道菜見雞不是雞,上桌時雖有雞的全貌,但僅留皮相,骨肉早在主廚行雲流水的刀功之下完整移除。
  • 看鴨身的剖面,鴨肉濕閏多汁一點都不柴,皮酥肉嫩,美味啊!

直至近幾月,聽聞第二代接班後的種種舉措,觀察所推菜色,頗有回歸食材與中菜本質本格意味,遂欣然再訪。 台灣明日起邊境開放,受到國人喜愛的日本航線成為搶購注目焦點。 根據旅遊網紅「布萊N機票達人」透露,長榮航空在星宇航空兩日前公布日本航線10月及11月大降價後,似乎被激起搶客的鬥志,也將跟進大幅調降日本線價格。 大三元酒樓 知名「饗饗INPARADISE」吃到飽微風信義店以訂位超難訂聞名,位於新莊的新北宏匯i-Tower新分店於今日搶先開放訂位,預計全店將於12月27日正式開幕;不少老饕今天上午開搶名額,不過有網友在臉書官網罵爆店家,表示訂位系統根本沒新莊選項。 入選米其林指南推介的台南人氣小吃「葉家小卷米粉」要歇業了! 位於台南國華街商圈的葉家小卷米粉,近期於官方粉絲團宣布,因闆娘…

大三元酒樓: 大三元 菜單 》Three Coins Menu

好吃的老菜還是〈大地鯧魚球〉,這是一道靠食材生而優越本質結合廚師炒功,以「鍋香」與「鑊氣」和食客感官「直球對決」的菜式,也是20多年前〈大三元酒樓〉的招牌菜式之一。 〈大三元酒〉的〈江南百花雞〉是選用皮黃厚實的花蓮玉米雞作為雞胚,廚師用細膩的刀功將雞肉和雞骨取出,完整的保留了黃澄澄的雞皮,然後將被粵菜廚師俗稱「百花」的蝦漿、蝦膠注入到雞皮內。 蝦漿是將鮮剝蝦肉以刀面拍碎保留口感,再手打出膠才能產生黏性。 大三元酒樓 蝦膠容易糊化,所以廚師在裡面拌入了一點墨魚漿,好讓它容易定型。 出菜前,廚師並將雞皮底部稍用油煎了一下,目的也是使之「形整不散」,也為多了這道工序,〈大三元酒樓〉的〈江南百化雞〉較傳統多了一幽幽的焦香。

大三元酒樓

當時,許多銀行總行設在衡陽路,加上鄰近中山堂、總統府等政府機關,不乏達官商賈前來用餐,搏得「金融餐廳」稱號,還曾多次於國民大會期間,受邀至陽明山國際飯店辦外燴。 大三元酒樓是邱靜惠已過世的婆婆吳蘇英於1970年所創,吳蘇英靠經營朝發西服店致富,在衡陽路上擁有連棟房產,因先生早逝,獨自拉拔3子1女長大,長子吳坤地早年在餐廳現址經營龍香川菜,進而和歌仔戲演員楊麗花結緣,後因老屋重建翻修,吳蘇英才斥資近千萬元催生大三元。 今年70歲的大三元酒樓董事長邱靜惠一身珠寶華服,踩著高跟鞋盡顯雍容華貴,她笑容滿面地穿梭在各包廂,逐一詢問:「董仔,今天的菜口味還行嗎?」不少客人主動要求合照,所到之處,如巨星般掀起一陣騷動。 《大三元酒樓》消費方式有兩種,可以單點或是桌菜~人多的話我是覺得點桌菜比較划算,一桌約一萬出頭價錢跟一般海鮮餐廳差不多。 粵菜講究夠鑊氣,以猛烈火勢快速翻炒,保留食物風味並增加香氣,其中要訣即是火候與時間掌握,陳副主廚使用蒜香十足的雲林蒜頭,切碎後除去多餘水分, 再拌入辣椒粉、調味料,續以猛火快速油炸,成為避風塘料理中的靈魂素材— 兼具色、香、味的蒜酥。

大三元酒樓: 必勝客「個人套餐107元」起!單人獨享比薩烤雞薯條,還有白蘭地牛排干貝比薩多人套餐

「大三元 50 年金色盛宴」以「重平衡、求真味、掌火候、費心機、考手工、夠鑊氣」為設計主題,盼藉此重現過往港式酒樓極盡精良的考究菜色,讓舊時風華得以傳承,並佐以最新上架的 50 款香檳佳釀,展現「Old is New」的粵菜新風潮。 「大三元酒樓」開幕時,正值粵菜百家爭鳴的輝煌時期,為了讓食客重溫手工粵菜的細膩滋味,總經理吳東璿帶領行政主廚何鴻賓、副主廚陳啟昌與燒臘主廚劉君彥, 共同鑽研老菜譜,日夜反覆復刻經典,終讓幾經失傳的懷舊粵菜華麗再現。 2020 上半年度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三元酒樓」啟動延宕 2 年的改裝,自2020年4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進行 50 年來首次重大修繕。 整修重點包含廚房與內部管線全部更新;一樓門面改為黃光、招牌字體加大;二樓散客區座位由 130 位減至 80 位等等,期望為餐廳帶來全新風貌,並給予顧客最完善的餐飲服務。 Laurent Perrier 香檳品牌可以稱為世界知名, 在台灣我們甚至直接翻譯為 “羅蘭香檳酒莊”.

「上一次見到這道菜已是20多年前了」,〈大三元酒樓〉行政主廚何鴻賓說,烹製〈江南百花雞〉最難的地方是在去除雞皮底下骨肉時,如何避免雞翅、雞腿關節處破裂。 不過,難歸難、麻煩歸麻煩,〈大三元酒樓〉的廚藝團隊終究還是克服了問題,讓精緻老菜重出食林。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各行各業,很多人為了避免群聚接觸,紛紛減少外食頻率,導致不少餐飲名店受到衝擊。 大三元酒樓 曾連續兩年摘下米其林指南一星、在台北擁有50年歷史的「大三元酒樓」,宣布將於4月1日起,停業2個月整修,待6月再重新出發。

由於供應龍鮑翅等高檔料理,地點又臨近過去的證交所位置,中午 12 點收盤後,單看排隊人潮便知曉當日市場行情,因而成為首屈一指的「金融餐廳」。 說起「大三元酒樓」創立於1970年,為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港式酒樓,當時創辦人吳蘇英還特地到香港大三元酒樓邀聘6 位主廚來台,主推龍鮑魚翅等高檔料理,加上位置臨近舊證交所,吸引許多看盤人士用餐,當時還有個封號叫「金融餐廳」。 包括大三元經典的秘製脆皮鵝,同樣提供兩吃服務,附有鵝湯或炒骨、荷葉餅,原價3,480元、特價2,958元,其他推薦招牌菜色如避風塘虎斑、什錦三色拼(蜜汁叉燒、涼拌海蜇、肝臘腸)、屏東乳鴿、金湯蟹肉/鮑魚等,均有熱騰騰的外送與外帶。 大三元酒樓以海鮮粵菜起家,有上湯龍蝦、麒麟貴妃魚等大菜,亦有融合台式風味的海鮮焗木瓜、鮮茄大生鮑等新粵菜料理,還有現做百元平價港點。 曾接待馬英九、呂秀蓮等正副元首,中外名人王貞治、貴乃花、林青霞、成龍、翁倩玉都曾是座上賓,老店風光一時。

消基會痛批,這次漲價對消費者確實不合理,也呼籲主管機關應該介入調查。 一名人妻表示,她跟老公雙薪6萬8000元,還有5000元的育嬰津貼,但每月要繳房貸2萬元,還要養一個小孩,她問能存到錢嗎? 有網友直呼「這樣敢生小孩真的很有勇氣」,但也有人認為省一點還是有機會存到錢。

大三元酒樓

眾人聞言如法泡製,果然嚐到一白一黑、一冷一熱交融下的新滋味,也為這場難得的餐會,劃下台港相融共聚、豐足圓滿的美好句點。 壓軸登場的佳餚,是阿發師的「宜蘭白菜滷」與大三元的「富貴小盆菜」。 「宜蘭白菜滷」由青青餐廳團隊特別前往宜蘭,請教有50年經驗的陳兆麟師傅,再經阿發師微調,做出宜蘭版本的「白菜滷」,以蛋酥與台式火腿絲「哈姆」作為鮮味來源,清鮮豐美。 大三元酒樓董事總經理吳東璿表示,這次辦桌的盆菜,內容較樸實,「沒有昂貴的食材,是回歸本味的經典版本。」以冬菇、大蝦、南乳炆豬肉、魷魚、豬皮、枝竹、白蘿蔔等,匯聚出豐厚華美、「盆滿砵滿」的祝福。 青青餐廳的「薑絲柴把」是創意菜,由「柴把湯」和「薑絲炒大腸」變化而來;將套疊的豬小腸,酸菜、紅蘿蔔和台灣筍分開處理後,再用泡軟的瓠瓜乾捆成柴薪狀,菜名中的「柴」字,正是「財」的諧音,在酸鹹爽脆口感下,增添「大發財」的吉祥寓意。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