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讀生計算詳盡懶人包

雇主可將勞工2週內2日的正常工作時數分配至其他工作日,但分配的工時不得超過每日2小時,也就是單日最多工作10小時。 同時, 雇主也同樣需要申報整月、提撥 6% 勞退金,勞退的級距可以參考勞動部的「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 但假設你打工的期間少於 3 個月,則你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在雇主這邊加保,或是維持原來參加健保的方式,避免短期內加退保轉換的時間差與轉換的麻煩。 如果工讀生平日打工的加班時數在 2 小時以內:加班費的時薪應該依照平日的每小時工資,再加給 ⅓ 以上,也就是(時薪 x 時數 x 1.34 倍)。 若你是將在 2023 年尋求工讀、打工機會的工讀生,記得以此打工的時薪為基準和雇主協議薪資;若是延續 2022 年的工讀職缺,也可留意雇主是否依據 2023 年的勞基法最低時薪標準給薪。

  • 然而,因為大部分的工讀生都是屬於「部分工時」勞工,工作時間相較於一般員工來得較短,所以老闆其實是可以按比例計算特休時數給員工,假設一個工讀生每週工作只有20小時,當一般全時員工年資滿半年取得3天特休時,這個工讀生可能就只會有1.5天喔(或稱12小時)。
  • 產假則依《勞動基準法》第50條及《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規定辦理。
  • 依照勞基法規定,員工的年資,一律從「受雇當日」開始起算,不因員工的受雇身分是全職、兼職、計時等有差別待遇。
  • 勞工提供勞務,雇主提供薪資,而特別休假(通常簡稱「特休」)目的在於消除勞工一整年工作產生之生心理勞累,在國定假日、假日及休假日外,規定雇主應給予達一定年資的勞工一定天數的特別休假。
  • ● 勞雇雙方就非完整1日之特別休假,亦可約定以完整之1日,分段計給,惟其給假之總日數,仍不得低於勞動基準法所定之基準。
  • 大家可能有發現到我上面一直用「工讀生」這個職稱,而沒有提到「實習生」吧!
  • 工讀生在工作期間如被雇主資遣,資遣預告期間依《勞動基準法》第16條規定辦理。

律師這篇將與你分享資遣費算法與資遣費計算的內容,如果對「資遣費怎麼算」還有疑惑,可以參考文末的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若有砍班的情況發生,工讀生可依照勞基法第14條第1項第6款主張終止勞動契約,要求資遣費、非自願離職證明。 然而,上面10、20、30天三種預告期的起始日該如何算,其實過去行政機關並沒有詳細說明,但這次行政規則明確指出,預告期應從雇主通知員工(資遣)的隔天開始起算(預告日當天不算),並算到員工提供勞務最後一天為止(最後一天在職日)。 黄維琛強調,根據勞基法37條規定,投票日屬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應放假日」,對於有投票權且原屬工作日的勞工,雇主應依法讓勞工放假1日,工資照給。 所謂實領薪資總額必須含每月的加班費、全勤獎金、績效(工作)獎金、固定發放的伙食津貼、交通津貼、駐外津貼等,而不光是底薪;但年終獎金除非契約上有註明每年固定為14個月薪資,否則與三節獎金、紅利一樣,都不能算入薪資總額裡。 工時卡範本能大幅減少密切監控和記錄員工上下班情況的需求。

工讀生計算: 雇主注意!別以為工讀生就不是勞工,被資遣一樣有勞基法保障能領資遣費!

一位在大學任教的老師請託友人提供三個實習機會,說不必給薪,津貼就隨便給,公司不必打實習分數。 友人礙於交情只好答應,且承諾會給每天150元的午餐和油資補貼。 結果來的學生所唸的科系根本和他公司經營項目完全無關,友人不知該如何安排工作,三個學生呆坐了一天,第二天三個都沒來,打電話去問,學生的回覆是:其他同學實習的補貼最少都有一天200元,所以他們不去了。

工讀生計算

每七天的週循環中,因到職或離職當週只工作五天(含)以下者,未給例假或休息日則不造成違法,但跨週仍然不可連七天工作。 在計算薪資或加班費時,必須注意,既然是1又3分之1「以上」或1又3分之2「以上」,用1.33和1.66計算,就會出現低於1又3分之1「以上」或1又3分之2「以上」的問題,因此多採1.34和1.67計算。 所以很多老闆一開始不懂,會覺得請人最便宜只要基本工資元很划算,但實際請了才發現,其實一個月快要花三萬元呢! 最後職災費率,各行各業發生職災的可能性不太一樣,會根據各行業不同收取0.09% 到1%不等的費率,大概就是個幾十塊到幾百多塊的小錢,這部分全額雇主負擔。 工讀生計算 人稱菲大,菲利普(宋克家),一個有跨領域背景以及跨國人資管理經驗的HR,現為上承人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資深顧問)以及FemasHR鋒形雲端人資系統的特約顧問。

工讀生計算: 打工面試要帶什麼?

這篇文章內容的法律依據,是來自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20條和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的行政函釋。 主要差異點在於雇主採用的計算方式(小數點)與主管機關要求不同,建議雇主若是採小數點方式計算勞工平日加班費,參考目前業界實務作法,直接調整成1.34及1.67作為計算加班費之標準,試算結果能略優於法規,較能心安不受罰。 如雇主本有常態性的勞務需求,與勞工協商每月固定出勤時數,並給付固定工資的話,屬於按月計薪形式,依照 111年1月1日起實施之基本工資標準不得低於每月25,250元。 提醒您,這些巧立名目的收費方式皆不正常;甚至面試時要求提供許多與職缺工作無相關的個人資料,也是不合理且有風險的。 對於資安可用性而言,MAYO有完善的異地備援機制,避免天災人禍造成客戶無法使用服務的風險,並啟用Microsoft Azure提供的備份機制來保留備份資料,同時提供本地和異地備援,在緊急狀況時也能夠快速應變處理。 為預防特殊事件造成公司的營運中斷,也有完整的營運持續管理計畫,會定期進行演練、風險評鑑、系統弱點掃描,亦透過委外單位進行滲透測試,經多方嚴謹的風險評估,確保系統安全無虞、符合現況需求。

不過享有的特別休假天數則需以比例計算,例如工讀生小鹿每週打工時數為 20 小時,已經在老闆那打工滿半年,依法享有 20/40 (二分之一)的特休假,也就是 1.5 天(12小時)。 然而,對於雇主來說,如果員工不願意做好交接工作就離職又該怎麼辦呢? 依照《民法》第148條規定,行使權力或履行義務時,不能以損害他人為目的,也應遵守誠信原則,否則勞方因為沒有做好交接工作導致雇主權利受損時,反而是可以提起損害賠償的請求的。 不過也建議雇主們,離職與交接工作的程序最好在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內訂定清楚,也較能降低爭議發生的機率。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打工族都是在員工人數只有五人以下的微型單位工作,雖然未必要投保勞保,但雇主還是應該要幫員工投保「就業保險」以及提繳百分之6的勞退金唷,否則可能就會影響到勞工以後的退休金或是未來申請失業給付的資格。

工讀生計算: 加班費試算系統

每週必須要有1日例假日,總計每8週內要有8日例假日與8日休息日。 勞保則有上述規定,但是健保,就業保險,勞退金提撥則不受員工人數多寡之限制,雇主都需依法替其所屬員工辦理加保及勞退金提撥手續. 被資遣不好受,但該有的權益還是要掌握,希望這篇關於資遣費計算的內容,可以給予您幫助,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分享。

工讀生計算

又依同法第37條規定,國定假日、勞動節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均應休假,雇主如徵得勞工同意,於是日出勤,工資應依法加倍發給。 依照勞基法規定,員工的年資,一律從「受雇當日」開始起算,不因員工的受雇身分是全職、兼職、計時等有差別待遇。 打個比方,每個月領 8,800 的部分工時人員,投保時直接寫 8,800 就好;但每月薪資 32,000 元的勞工,雇主在申請加保時,要填寫的金額會是月投保薪資 33,000。

工讀生計算: 投票日上班「薪水和加班費」怎麼算?兩個例子讓你一看秒懂

Workforce,我們是一群有人力資源、職業訓練及勞動檢查員經驗的團體,希望透過以往的實務經驗,用文字與圖解試著摒除複雜的勞動法令所致生之迷霧,讓勞資雙方都能了解這份國家制定的說明書。 II 投保單位未依本條例之規定負擔被保險人之保險費,而由被保險人負擔者,按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二倍罰鍰。 但是這種長期打工因為老闆可以事先經過你同意調動班表,例如把休息日調移,或是國定假日和其他上班日對調,只要你也同意,最後就是依照確定後的班別來對照上圖計算加班費。 每週必須要有1日例假日,不能讓勞工連續工作超過6日,總計每2週內要有2日例假日與2日休息日。 唯有如年終獎金、三節獎金、額外休假等福利,由於不屬於勞基法所保障的範圍,通常都視雇主與企業規定而為之,因此工讀生不見得會有相關的福利,建議可以在面試前先詳閱企業規定,或是在打工面試時和雇主確認清楚。 非整月在職的短期工讀、打工:就算只是 3 天活動的工讀生、一週的計時人員等,雇主都還是需要依法投保勞保,並在到職日加保、離職日退保就可以了,不然雇主也有可能會被處 2-4 倍的罰鍰。

工讀生計算

因此許多全職員工應有的權益,像是勞健保、加班費、特休假或病假等規定,工讀生也一併適用。 工讀生當然也有照年資計算的特休假,不過工讀生跟全職的年資計算不太一樣,依照勞動部制定的「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工應行注意事項」,工讀生計算年資方式是加總實際出勤的打工時數,再按比例算出特休時數或天數。 就上述的討論得知,工讀生其實就是百分之百的勞工,差別只是工讀生的計薪方式是計時、是屬於部分工時,工讀生的勞動條件以遵守《勞動基準法》為原則,工讀生亦得比照部分工時保健保,其他勞動法規亦同,總之除非有例外,工讀生依法該保障的不會因為是工讀生身分而有不一樣的規定。 最後,希望雇主或人資應該會更了解熟悉要怎麼去遵循勞動法規,而工讀生也可以多去注意哪些是應該要有的權利,不要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 依據《勞動基準法》第43條規定,工讀生於工作期間有請公假、婚假、喪假、病假、事假的權利,可依《勞工請假規則》辦理。 部分工時工讀生請婚、喪、事、病假之時數,得按其平均每週工作時數除以40小時乘以應給予請假日數乘以8小時計給之。

投保時,要詢問員工有沒有要一起保的眷屬,這部分的費用由員工自行吸收,而單位負擔的眷屬數量是以全台平均的0.57人去做計算,並不會因為員工眷屬比較多而多付費。 可以查看投保級距表,健保跟勞保比較不一樣的是沒有部分工時,最低投保級距就是正職基本薪資(112年為26,400),最高為182,000。 工讀生計算 工讀生計算 工讀生計算 產檢假、陪產假及家庭照顧假:按部分工時勞工平均每週工作時數依比例計給(平均每週工作時數除以40小時,再乘以應給予請假日數並乘以8小時)。

工讀生計算

總而言之,部分工時人員的加保按每月實領金額填寫,一般員工則按照勞保級距中的月投保薪資規定來填,可以搜尋「勞保投保薪資分級表」近一步了解。 部分工時人員雖然工作時間較一般全時勞工較短,但工作型態屬於雇主輪派定時到工、全月都在職的人,勞保部分還是要以「整月」來加保。 和一般勞工加保勞保較為不同的地方是,部分工時人員加保時在「勞保月投保薪資」那一欄,直接填寫月薪資就好,反之一般勞工加保勞保時,要填寫的是根據一般勞保級距表中的投保薪資(和實領的會不同)。 (內附影片)這篇文章中曾提及,勞保的投保金額是根據「級距」來判定,級距的意思就是根據你領的薪資不同,會被劃分為 16 個等級,不同等級的投保薪資也會不一樣。 部分工時人員,因為工作時數較全工時人員較少,月薪在 工讀生計算 1,500 以下或是 1501~23,100的範圍內,就可以用下面這個「部分工時」人員的勞保級距投保。 以每月領 9,901~11,100 元的人來講,勞保費用需要繳納 244 元;雇主部分則需繳納 870 元。

工讀生計算: 公司

在學的工讀生,得比照「部分工時認定原則」之規定,視其每週工作時數、到職狀況,在工讀機構參加全民健康保險。 每個工作日到工者,無論每日工作時數若干,均視為輪派定時到工之勞工,視同專任員工,應由工讀機構為其投保。 非每個工作日到工者,其每週工作時數滿 12 小時以上(含 12 小時),視同專任員工,應由工讀機構為其投保。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黄維琛表示,在雇主已徵得勞工同意,且不妨礙勞工投票的情況下,勞工於投票日出勤工作,可就以下2種情況,計算當日工資和加班費。 工讀生既然有機會被認定為屬於勞工,則工讀生的法律關係自然會受到勞基法的規範,所以部分老闆或雇主認為工讀生不適用勞基法,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 2、部分工時勞工,婚、喪、事、病假,其可請假之時數,按勞工平均每週工作時數除以40小時乘以應給予請假日數乘以8小時。 以上三點建議或許不是人資可以全部掌控的,但人資有責任跟相關部門做好協調、關注、溝通。 工讀生本來就是短期性質,工作穩定性不高是很正常的,不要用正職人員的標準看待,他能做多久其實是取決於公司的種種做法,從招募需求開始,經過面試挑選、工作指派等等,當我們在抱怨工讀生時,應該先看看自己公司做了哪些。 舉例來說,薪水較少卻要做更多的事,或是工作出錯了,要承擔較多的責任,或是正職員工沒加班,卻要工讀生生加班,這些都是不公平不合理。

雖然工讀生也可以約定成「部分工時月薪制」,但實務上大部分的工讀生都是採用「部分工時時薪制」,而除了薪資要符合目前基本工資的水準外,其他的法定權益跟一般俗稱的正職員工比較起來是沒有不同的喔。 打工的工讀生和全職員工相同,只要和雇主簽訂了勞動契約,就必須遵守打工的工作守則、保護營業或技術上的機密,欲離職時也須遵守勞基法的「離職預告期間」,依據年資提前預告雇主,並不能夠因為自己是工讀生,就可以想要任何時候離職就離職。 勞動基準法資遣費不是每個情況被資遣皆能領,文末我們將分享具體可領的情況。

工讀生計算

依據《勞動基準法》第17條第2項規定,同法條第1項規定計算之資遣費,應於終止勞動契約後30日內發給。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44條第1項規定,童工是指十五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受僱從事工作者,為童工。 同法條第2項規定,童工不得從事危險性或有害性之工作;同法第47條規定,童工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之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例假日不得工作,並於同法第48條規定不得於午後8時至翌晨6時之時間內工作。 依據同法第46 工讀生計算 條規定,未滿18歲之人受僱從事工作者,雇主應置備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書及其年齡證明文件。 但國民中學畢業或經主管機關認定其工作性質及環境無礙其身心健康而許可者,不在此限。 承上,雇主或受領勞務者尚須遵守《勞動基準法》第45條及《勞動基準法第45條無礙身心健康認定基準及審查辦法》規定辦理,包括:(1)不得從事違反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坑內及局限空間作業及經醫師評估超出生理或心理負擔能力等有礙身心健康之工作。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