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因造就,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善德享天福的時間較長,下品善德時間比較短,由五百年至一千六百年。 天上除了欲界,還有色界四禪十八天,無色界四空天。 色界、無色界天人,在人間除了修十善業為﹁因﹂,還要加修﹁定業﹂,看定境的深度,才能往生到色界、無色界。 色界、無色界眾生天壽,由二十小劫至八萬大劫。 時間盡了還要墮落三惡道,再繼續輪迴生死。
信徒發心踴躍,因為常照講經可以帶給他們法喜充滿,覺得人生可以得到解脫及信心。 發心的菩薩行者,知道三寶的殊勝功德,才有救人救世的力量,也才能引導眾生出世解脫。 可是當今末法時期,旁門、異端、邪法四起,標新立異,藉佛法害佛、害正法,詐取、欺騙,層出不窮。 寺、廟、神壇到處林立,佛法也衰落不堪,無論教內、教外,邪惡嬈亂眾生,害眾生。 叫一些有心修行的人,不明白底細,被誤導而入歧途,而遺恨終生。 雖然異端、旁門也在說法、講道,講的頭頭是道。
法義典籍,做為未來眾生修學法則,所以佛陀住世是非常重要。 佛弟子要時常作願,願我佛慈悲,正法重光於世,普照大地眾生,使眾生重見光明,才免墮落三途,受無量苦。 禮敬諸佛:禮佛是修行學佛的基本禮儀,除了感報佛陀恩澤於我眾生,也表示學佛勤奮精進。 常常禮佛,自能收攝輕心慢心,清淨身口意三業,並與諸佛、菩薩,增上無量因緣。 禮佛時心有敬意,心無雜思,心口清淨,不念他事。 他發願後,即勇猛精進,修習諸行無量功德,以便莊嚴未來所要成就的「極樂國土」。
常照法師: 常 照 法師-金剛經 相關文章
如果不小心,步入邪道,又幫邪道做宣揚工作,自己未來不得光明,也引導他人步入黑暗路。 要知道,無知愚痴害人最嚴重,千萬注意,莫將邪道為正道,莫將小法為大法,究竟害人又害己。 譬如,甲侵佔乙財產,如果甲乙二人沒有前世因,甲當然沒理由侵佔乙,甲存心不良想侵佔乙,必在乙的命運薄弱時才能得逞。 因果報應,甲當然要償還乙,什麼時候償還? 有的當世,也有來世還,也有經過幾世後,這果報非常複雜,但是必定要還。
本書招致宗教界正反兩極的反應,而基督教基本教義派信徒,更是極力地加以攻訐。 此後關於宗教的專著論述先後出版:1968年出版《比較宗教學》、1969年8月寫成《世界佛教通史》上冊,此二書目前仍為華人地區佛教教育課程通用的教本。 煮雲法師所講的「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後由李至剛居士記錄成書,在1950年代蔚為佛教潮流。 從1949年5月8日入伍,到1960年1月正式退伍,這一段軍旅生涯超過了法師少年時當和尚的年數,但在其心中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出家的和尚。
常照法師: 常照法師
這攪亂視聽的音聲,如不引經明確更正,殊勝的「彌勒淨土」,永遠不能弘揚於世。 這種妄見的人,會誤導眾生錯失往生「兜率淨土」的機會。 法師今生的三大志願:一,創建彌勒菩薩道場,二,講授大乘佛法,三,引度一百萬人以上發願往生兜率淨土接受彌勒菩薩教化,均已陸續完成。
悔:就是不再造諸惡業,如果再造十惡業,懺也無益,這樣舊業未除,新業又生,怎能﹁變異﹂。 懺悔而得佛陀、菩薩肯定,不但罪業可除,還能重增福慧,智慧生,道途平坦,內心祥和,內性光明自現,是最好的﹁變異﹂。 如果懺而不悔,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懺:普賢菩薩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懺悔﹂。 眾生罪業離不了貪瞋痴,,殺盜淫,惡口等等。
常照法師: 佛教正德醫院
故當前宗教信仰者眾,入正法真修行者少。 掛空名自認為修行者眾,入佛法真學「佛」者少。 修學眾生多數不明「學佛」(成佛)正途。
誠實經營者成功,不誠實經營者失敗,是必然性的定理、定律。 有的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心術不正,鬼計謀略,使盡伎倆而成功,可是惡因惡果,自然急速變化敗壞,這正是﹁變化平準定理﹂。 常照法師 常照法師 佛之所謂覺,覺人、法皆因緣生,離因緣即諸法不生,不生即無滅。 覺心、佛、眾生平等為一,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分別。 終其究竟,佛陀覺證無一法可說,無一法可修、可證,也無什麼佛可成,不過這些語詞為真實理。 法華經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上生經》說:「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心。」求生「彌勒淨土」者,往生容易,解脫急速,因為還得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赴龍華三會,聽彌勒佛說法而證「法眼」,「授記」未來作佛。 當前臺灣的淨土信仰,「西方淨土」有大部份的人極力弘揚,所以信徒日增。 「一貫道」傳道法義內容,雖然有「彌勒」色彩,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尤其是「彌勒下生」因緣,又把眾生誤導,這方面又使眾生錯覺和懷疑「彌勒淨土」的真實性。 有些佛教徒,認為「彌勒」是一貫道的信仰對象,佛教徒不可信仰。 也有些不明經義的佛教徒訛傳,不是將兜率內外院混淆不清,就是大膽假設,現在信仰「彌勒法門」不是時候。 這種人當然還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高見。
常照法師: 常照法師《西方淨土跟彌勒淨土》
觀經所說,下品下生眾生,是一生中五逆十惡之人,在臨命終時,得懺悔因緣而往生,這種情形萬人中難取一人。 五逆十惡之人,多數遭橫禍惡死,有人死亡前業障蔽身控心,莫說十念,一念也難,諸位同修趁早懺悔,以免將來未能如願。 經中所說「十念」有多種解說,很多大德認為,一呼吸中唸十聲「南無阿彌陀佛」,總共十次呼吸為「十念」。
- 念僧:憶持不忘古今大德聖賢僧,他們是佛陀弟子。
- 同年十月十六日从上了下中长老受三坛大戒,自此更深入经藏。
- 「法藏比丘」受「世自在王如來」鼓勵後,再發「四十八條大願」,這些心願是包括如何莊嚴淨土,如何度化眾生。
- 正德佛堂從去年105年8月起,平均每月設立一家愛心廚房,至108年8月止共設立19家。
- 未來也能遇到「賢劫」千佛和「星宿劫」千佛。
楞嚴經中講有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時候,先觀察外在世界是動的,然後得知:外在世界動是因為心中有在動。 之後他迴光返照:我心中的「動」從什麼地方來? 他開始對那個動相開始無住,開始跟這個生命的動相慢慢的脫離,慢慢的脫離。 楞嚴經一再告訴我們「不要去住!」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我們人生你越想追求什麼你越得不到;你願意放下,你得到的更多。 一個人的自在,是他面對誘惑假相的時候,他每一次都選擇「放下」。
有智慧觀諸法相因緣,修持功德迴向。 有佈施、持戒、修習大慈悲心功德迴向。 有幢幡、繒蓋、花香供養諸佛功德迴向。 有行菩薩道,救度苦惱眾生功德迴向。 有開無遮大會,為眾生說法,設齋供養聽眾功德迴向。
《往生淨土論》原名《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是世親菩薩作,偈中說明西方國土是「彌陀報土」,淨土中無二乘、根缺、女人,娑婆凡夫必須具足「五念門」因緣,才得往生西方淨土見阿彌陀佛。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概念,出自「淨土」思想,「淨土」思想是佛陀滅度後(大約公元二、三世紀),印度有幾位聖者首先發揚。 當初世親菩薩造「往生淨土論」,龍樹菩薩主張,十方佛國皆有淨土,只要隨眾生因緣根基,認真修證即得往生。
逆境中雖然貧困,物質缺乏,可是沒有產業拖累,更好加強功德修為。 孔子說:﹁素位而行,素富貴,行乎富貴。 ﹂今日學佛修行的人,在任何環境、任何命運,都要固守道德,擇善固執,絕對不可愈修愈煩惱愈暴躁,切記切記。
- 時代多變,民情不盡相同,所以要隨順時代眾生因緣,適應民情,以不同方法,教導不同根基眾生,隨佛學佛。
- 近代有太虛、虛雲、慈航三位大師。
- 他的眼睛清澈,可看十由旬,身上光芒能照一百由旬,連日月和人間珠寶都覺得暗淡,從一切光明看來,彌勒身上佛光,才是微妙無上第一。
- 更是互相殺害,食眾生肉,飲眾生血。
- 念念不離善心、善德,佛心、佛德,久而久之,自然﹁等流﹂佛陀一切功德。
我們要知道,你要引導一個假相,你不能住,你一住你就被它主導。 你一旦住在一個假相,你的生命就變成被動,你就沒有主導權,你就是一個生命的屈服者。 你只要住在一個假相,你對這個假相就失去了主導權,它來引導你;你無住你就能引導它。
曾經花過一段時間下了功夫研讀大藏經。 常照法師 拜訪過幾位師父,經過上印下順法師的指點之後專修彌勒淨土法門。 因此更是進一步涉略佛教經典及論藏。
如果入法多年,至今心常罣礙名利,只顧世法,心口不一,貌合心離,到時世緣業盡,想往生者難上加難。 佛陀法語有十足信仰,人生觀即正確,如果是疑信? 信仰後要再進一層踏上「發願」,才得信心十足。 眾生在三界六道轉變生死,這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還有梨師達多和富蘭那兄弟,也帶來八萬四千眾出家。 “今日大家雖然有千萬歲數,享受五欲之樂,將來難免受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痛苦。 歲數壽命再長,世間無常,生命是不能保持永遠。
此因緣增上他因緣,是名﹁增上果﹂。 士用果:由人力造作,在預定時間,達成效果目的,修行努力與懈怠結果不相同,能用心力行道業,依造作之工力而得一切功德。 如農夫致力耕作,自有好收成,是名﹁士用果﹂。 等流果:因結成果,就是從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 譬喻,前念不善心,生後念之不善心,念念相續,自然造不善業,究竟得不善果,果報中又生起不善念。
1966年,日常法師因協助印順法師改建位在外雙溪的「報恩小築」,受印順法師督促深入經藏,並獲贈《菩提道次第廣論》海內孤本。 隨後,他在新竹市青草湖福嚴精舍依循印順法師學習經論,並受於精舍授課的仁俊法師啟發甚多。 後來,當仁俊法師在新店修築「同淨蘭若」時,日常法師也追隨前往。 釋日常(1929年2月24日-2004年10月15日),臺灣佛教法師,俗名黃靜生,出生於江蘇省崇明縣 (今位於上海市境內),臺南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
如修者以西方淨土為目標,最好先以兜率淨土、龍華三會為跳板,然後往生西方淨土必登上品位,也比較急速。 往生西方極樂修因,到此告一段落,奉勸諸位大德,依法實修,往生才有希望,如果認為唸佛即得往生,也要「老實唸佛」和「老實守戒」。 下面與你研究往生「兜率淨土」修因。 『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二乘雖然只顧「獨善其身」,修四諦、十二因緣,但這程度是深行,也是佛陀開示之法門。 尤其是修菩薩行者,也要有二乘基礎,不然功行難免不足,所以說:行者不背聲聞法。 『等心眾生,兼下無礙』:行菩薩道,不分冤親,不分彼此,是以平等心對待眾生。
聖嚴法師推介印順法師於日本學者牛場真玄,牛場將印順法師的著作《中國禪宗史》翻譯為日文,印順法師因為該著作,獲大正大學授正式文學博士,故印順法師為臺灣佛教第一位博士比丘。 然而印順法師並未親自前往日本攻讀過碩士與博士學位。 因此兩位皆應視為漢傳佛教第一位博士比丘,唯定義不同,印順以專業著作獲頒學位與聖嚴親自留日攻讀取得學位。 聖嚴法師在1972年便開始著手進行論文資料的收集,但是1973年指導教授坂本幸男去世,論文指導教授改由金倉圓照及野村耀昌承接為正、副指導教授。 論文的第一章寫蕅益智旭的時代背景,第二章則寫智旭的生涯,第三章寫智旭的信仰與實踐,第四章則寫智旭的著作,第五章討論智旭思想之形成與開展。
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發動。 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亦複如是。 此是苦滅道集聖諦,如實知: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於生根本知對治,如實知。 於老病、憂悲、惱苦根本對治,如實知。 生在釋迦佛的時代,是惡濁時代,當初人類多貪欲、嗔恚、愚癡、迷惑,人生又是短命時期,你們能夠在這惡濁世界中,修持戒行以及種種功德,實在是世間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