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7大分析2024!(小編貼心推薦)

在文物徑的起點會看到三級歷史建築之一的祟謙堂,是文物徑中難得一見的西式教會建築。 1903年,巴色會(基督教崇真會前身)的退休牧師凌啟蓮在粉嶺傳播福音,並創立崇謙堂。 及後信徒增多,遂於1927年在村前土地建成新堂。 不過祟謙堂不會對外開放,因此大家不要打擾教徒。 元朗、上水、錦田、大埔都是大帽山的山脈龍地,都是風水好的地方,地靈悠厚,隹穴甚多。 粉嶺位於四者中間,得群山包攏,四面山峰中央平和掌窩,秀氣盈盈,吉氣融融,外氣縱內局平廣,龍脈由外圍向內靠攏,結穴地有情朝向,如幼子戀母,俯伏向內。

另外,政府也擔心中國會停止輸出農產品,因此積極推廣農業。 當年新界出產的農產品品種優良,如粉嶺鶴藪村的白菜,更是遠近馳名。 鄧族原籍江西吉水,而龍躍頭鄧氏是錦田鄧氏的一個分支,在區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相傳南宋初年,錦田鄧氏廣東七世祖鄧元亮公救了皇姑趙氏,其後皇姑嫁給其子鄧惟汲。 鄧元亮六世孫鄧季琇(號松嶺)為龍躍頭鄧氏始祖。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發展

麻笏圍)初建於乾隆年間,如今圍牆、更樓都已不復存在,只剩由花崗石牆及青磚建築的雙層門樓。 從崇謙堂去向麻笏圍的路旁,在鐵柵欄和雜草後隱約可見的廢棄宅屋,就是被列爲一級歷史建築的石廬(【石廬】荒草背後的棄宅)。 本討論區的宗旨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可分享彼此的興趣及經驗。 若登記成功,本網站會顯示於下一頁中,閣下可即時登入討論區發表意見。 龍鼓灘 為於香港新界屯門西面一個 狹長、呈 半月型的海灘 , 面向龍鼓水道 、 龍鼓洲 、 沙洲 和 內伶仃島 (國內) , 由南朗 、 北朗 、 篤尾涌 …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1903 年, 退休巴色差會客籍傳教士凌啟蓮牧師,買下禾田建村,讓基督教徒和由中國到來的客家人居住。 雖然他後來從商,但仍為粉嶺與崇謙堂村的發展扮演著重要角色。 龍躍頭是一處由五圍六村組成的百年圍村聚落,居住的大部分都是鄧氏宗親,因多年來一直保存古圍村風貌,於1999年與附近其他古蹟包括石廬及崇謙堂,一併被列入龍躍頭文物徑內。 鹽田仔 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是大埔區吐露港內的一個小島。 鹽田仔 由一 海提 連接 跟大埔 沙欄路上的比華利山別墅連接 ,海提上建有 三門仔路 Sam Mun Tsai Road ,為連接該島的唯一陸路。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天后宮古鐘沾靈氣

牆外原有寬廣的護城河環繞,現已被填平,成為村民的停車場。 但圍門外仍留有古老的石板路,是為當年圍村唯一的入口通道,亦是護城河曾存的見證。 覲龍圍特別之處在於,門樓共為兩座緊貼的磚石建築。 圍門門樓內設有「護圍福德」神位,裝有連環鐵門。

大家可一邊享受行山郊遊的樂趣,一邊觀賞珍貴的古物,從中了解香港過去的面貌。 龍躍頭文物徑上最巍峨的建築非松嶺鄧公祠(【松嶺鄧公祠】家族祠堂兼法定古蹟)莫屬,佔地寬廣,恢宏氣派,既是粉嶺龍躍頭鄧氏一族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而建的家祠,更是極具歷史價值的法定古蹟。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1999年在此設立龍躍頭文物徑,以小坑村為起點,於崇謙堂結束。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文物徑最終會帶你到一個小山頭,一棟中西合璧的壯觀白色建築佇立在你面前,這就是由舊屏山警署改建而成的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 除了有涼爽的冷氣幫你消消暑,文物館還辦有一個關於鄧族(香港五大原居氏族之一)和屏山發展歷史的展覽,規模雖小但內容頗為詳盡。 走出文物館,站在山頭,你可以一覽周圍的群山,天晴時還能遠眺中環的高樓大廈。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天后誕

除厦村鄉屬下的鄉村參與醮會外,一些友好村落亦有參加,如甲午醮會的紫田村(屯門鄉)和輞井圍(屏山鄉),兩條村的原居民均姓鄧,是厦村鄧族的分支。 鑑於位於田厦路的會址已老舊兼缺乏康樂設施,拓展會務不敷應用,獲政府撥地興建新會廈,新址位於厦尾路60號,毗連錫降村,於2014年7月25日舉行新廈入伙典禮。 ),坊間寫成「廈村」,位於元朗區西部,東面是天水圍新市鎮、南面是洪水橋、北面是流浮山。 厦村與屏山、十八鄉、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早上的幾陣驟雨,使人打消往郊野走的念頭,改為往粉嶺的龍躍頭文物徑,閒遊一番。 這兒的五圍六村,原來已有六、七百年歷史,真是值得去感受一下。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在粉嶺成為英國殖民地前,村民主要是靠步行往來。 由於英國接管新界時遇上抵抗,並擔心清朝會嘗試奪回新界, 因此政府在區內發展交通,以鞏固權力和作防衛考慮。 殖民地政府早於1899年已開始修建大埔道,由九龍至大埔段路在1902年完成,1913年延伸至粉嶺,粉嶺十字路與大埔交匯處則在1917年完成,而通往邊境的公路也在二十年代建成。 粉嶺 / 上水新市鎮在七十年代末開始發展,首個發展項目是1981 年開始入伙的彩園邨,當時市中心商場尚未建成, 居民大多到石湖墟或聯和墟購物。 新市鎮的設施其後陸續增設,包括北區政府合署、粉嶺法院、游泳池、圖書館和商場等。 戰前由於粉嶺居民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再加上交通不便, 人們的交易買賣,主要都集中在附近的村落,或步行到較遠的石湖墟做買賣。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活動消息

聯和置業公司於1949年12月22日註冊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為安樂村瑞勝書樓,法定資本為五十萬港元;分三次招股,共集資超過二百萬元。 聯和墟於1951年1月20日開幕營運,開市初期墟期定為一、四、七日。 墟市佔地61萬平方米,中央是一座白色三合土建築的「聯和市場」,是墟市的核心部份,設有六十個檔位,檔位有肉枱、魚檔、菜檔及雞鴨檔等。

1959年改名為粉嶺戲院後,才加上尖頂上蓋,至2010年關門大吉時,仍靠人手用紅色水筆「劃飛」進場,甚有老香港風味! 然而,墟外有間風格截然不同的聖若瑟堂,亦是粉嶺唯一的天主教堂,全花崗石興建,同樣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英軍進駐初期,主要服務愛爾蘭籍的英軍。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繼續和大家走訪屏山文物徑,參觀過達德公所以及聚星樓之後,沿文物徑前行想必就會走到一座巨型圍門之前,儘管是位於文物徑之上,但卻不對外開放。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古蹟遊 | 遊走於粉嶺龍躍頭文物徑

其實單純欣賞古蹟的外圍建築,包括廟堂及書室屋頂的華麗雕刻,已經目不暇給。 現代化的城市觀景及千遍一律的新市鎮建築無疑大煞風景,但數座古老祠堂及書室屹立如昔,讓遊人一瞥新界原居民的早年生活。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舊屏山警署已改建成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提供豐富導賞資料及地圖,讓你的旅程更充實。 1993年開幕的屏山文物徑,全長才1.6公里,或許有點短,但這位於元朗的幽靜路段蘊藏了深厚的文化,絕對值得探索!

  • 其實單純欣賞古蹟的外圍建築,包括廟堂及書室屋頂的華麗雕刻,已經目不暇給。
  • 粉嶺 / 上水新市鎮在七十年代末開始發展,首個發展項目是1981 年開始入伙的彩園邨,當時市中心商場尚未建成, 居民大多到石湖墟或聯和墟購物。
  • 而在啟醮前兩晚,先會進行「祭英雄」的儀式,拜祭的隊伍摸黑到莆上,在荒野燒衣,為保護厦村而殉難的遊魂野鬼送上新衣,當中男衣130份,而女衣則為5份。
  • 由於位置偏遠,這裡是香港保存得最好的客家傳統村落之一,村內共有三座宗祠和210棟房屋。
  • 松嶺鄧公祠是龍躍頭鄧氏的祠堂,於16世紀初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而建,於1997年被列法定古蹟。

1901年,客家路德會教徒為逃避宗教迫害,一起聚居於龍躍頭,漸成村落,後來興建了祟謙堂,成為唯一以客家話服務教徒的教堂。 龍躍頭位於粉嶺聯和墟東北方,由新界原居民鄧氏族人所建立,而鄧氏族人亦於龍躍頭一帶建立了合共十一條村落,被稱為「五圍六村」。 (它是港鐵站一帶最高的建築物,你一定不會錯過)稍作停步,一賞其現代雅致、同時帶有傳統風水色彩的外觀設計。 在天水圍乘港鐵,坐兩站便可到達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 —— 元朗。 一路漫步,你還會經過覲廷書室和仁敦岡書室,有著700多年歷史的鄧氏宗祠和建於16世紀早期的愈喬二公祠,以及多座廟宇、庭院和古井。 在屏山的傳統氛圍當中,你也能感受到現代生活的節奏 —— 高大的住宅樓林立於歷史遺蹟旁,而孩子們騎著單車在祖輩精心照料的花園內玩耍。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村落

村內有一呈弧形的風水池,與一排排住宅形成一把『弓』,中間的關帝廟樓梯及葉氏宗祠,像一支箭般,整個村落佈局一直保留至今。 村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可追溯至清朝興建、現已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協天宮及鶴山寺。 村中有八座氏族祠堂,當中以葉氏宗祠的建築最為宏偉。

  • 石廬為兩層高中西合璧的建築,由主樓及附屬建築物組成。
  • 粉嶺雖然已發展為現代化住民社區,不過仍有可觀之處。
  • 蓮麻坑村是一條雜姓村落,有六姓村民,分別是葉、劉、冼、官、張和曾,是沙頭角鄉十約中之第四約,一村一約是區內罕有之古老大村落。
  • 雲泉仙館位於坪莗的雲泉仙館本位於廣東西樵山,因日軍佔據西樵而來港建館。
  • 這些文物可追塑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至今依然服務香港大眾,為中西區提供食水。
  • 在天水圍乘港鐵,坐兩站便可到達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 —— 元朗。
  • 南宋(1127 – 1279年)初年,宋室皇姬南逃,後嫁予錦田鄧氏族人鄧惟汲,其長子後人於元朝(1279 – 1368年)末年遷居龍躍頭。

其中以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粉嶺圍、風水魚塘及古炮等著名。 附近建有的思德書室及彭氏宋祠,建築古雅,重修後仍保留清代建築的風格,保留之文物甚為豐富。 小坑村是粉嶺原居民村落,位於聯和墟東北方,是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約有二百年歷史。 小坑村的鄧氏先祖原居於老圍內,後因居住環境擠迫而遷往龍堂定居,據說在龍堂定居時只建有十間房屋。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鄧氏族人約於龍堂居住了三代後,因經常受賊匪的滋擾,故遷回龍躍頭,並於現址建立小坑村。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九大看日出好去處

天后宮廟位於村口,相傳建廟達150年以上,廟內置有清朝的聚寶盆和古鐘。 香港旅俠 –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領袖發展中心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2023. 說到王族故事,可追溯到12世紀南宋年代,金兵進犯江南,宋高宗趙構與宋室人員四散,時任江西贛州縣令的鄧元亮(又名鄧銑)起兵勤王,於路上收留了年僅8歲的趙氏皇姬。

IMF數據顯示,約60%全球最貧窮國家處於債務危機之中,或面臨陷入債務危機的高度風險。 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城市巴赫穆特,繼續是俄羅斯猛烈攻擊的目標,西方傳媒報道俄軍大部分炮火,集中在這個東部重鎮,當地烏軍已經鞏固陣地,估計雙方會爆發激烈巷戰。 地方官員形容巴赫穆特沒有一平方米是安全,所有土地都在敵人炮火或無人機的攻擊範圍之內。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好去處

醮期有「施化子」活動,以往在祠堂門前派白米和利是,但自2004年起已改為捐贈老人院或慈善機構。 至此已走畢文物徑的南段,越過沙頭角公路,便進入北段。 相比之下,北段景點較少,由於善述書室不對外開放,只能往又名新圍的覲龍圍遊覽。 覲龍圍建於一七四四年,年代較短,加上圍門前已變成停車場,略嫌現代感過強,幸好圍牆四角建有更樓,仍能保持著昔日守護的氣氛。

位於粉嶺的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地方

後面逾百年歷史的乾德樓,是崇謙堂第一傳道人彭樂三和凌啟蓮所建,由於設計獨特,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龍躍頭文物徑位於位於新界粉嶺,覆蓋龍躍頭的五圍六村。 五條圍村分別是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及新圍;六條村落包括麻笏村、永寧村、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 文物徑全長2.6公里,只需2個小時便能領略龍躍頭的傳統面貌及居民生活。 粉嶺雖然已發展為現代化住民社區,不過仍有可觀之處。 除了粉嶺圍外,其實穿過安樂村便是龍躍頭文物徑了。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