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出息念經5大著數2024!(持續更新)

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要保持正念,而不是只有在你禪修、讀經或祈禱的一個小時內如此。 一舉一動都是一個儀式,一個典禮。 當你開始覺得有點疲累,就回復一般的呼吸狀態。 「疲累」是身體的一種出色機制,是最好的警示,會告訴我們是該休息還是該繼續。 繼續在你行走、坐下、站立時測量你的呼吸,尤其是在戶外時。 行走時,你可以用腳步來測量呼吸。

當然,獨自走在鄉間小徑上比較容易保持正念。 假如你身邊有個朋友,他不忙著嘰嘰喳喳而是也注意自己的呼吸,那麼你就能毫無困難地繼續維持正念。 但是要是你身邊的朋友嘮嘮叨叨,你要維持正念就沒那麼簡單了。

入出息念經: 水晶蓮花燈佛燈 供佛燈 蓮花燈 公媽燈 蓮花燈led 供燈 長明燈 光明燈公媽燈 佛前燈 佛教用品佛具

他是在夜間,屋子沒有燈,他捨不得開,又怕浪費公家的錢,捨不得開電燈。 那地下非常滑,年齡又大,他想上洗手間,一走啪摔倒在那兒,起不來了,腿也不能走了,又沒有人來,就倒在地下。 我念念的是阿彌陀佛,我就變成了阿彌陀佛,你已經在極樂世界了,這個深入一點。 入出息念經 不過,大家聽這類語言,聽久了,就能夠入了。 開口罵人聽髒話,熟悉得很,因為無量劫來根器很深,一來就現相,他就熟了。

  • 強力的專注會使頭部緊張或疼痛,你不需要以強力的專注迫使心在禪修的對象上,開始體驗所有現象的真實性質是無常、苦、無我。
  • 心並不是全神貫注或固定在禪修的對象上,而是心非常不靜、放鬆、鎮定並且非常安適停留在呼吸上。
  • 有时,比丘有如是念而住。
  • 但是,現在這次你不再捲入這些感受和念頭,你開始不管它們。
  • 比丘們,我說,出入息是身體的其中一種活動。

數到完全成熟了,一至十再不錯亂了,任運了,能這樣數,不假功力,漸漸的外緣都息掉了。 心住息緣,緣息,緣這個氣息的緣念,沒有了。 入出息念經 這緣念息了,這個時候你感覺著氣息,若有若無,說沒氣,好像還有微細的;說有,已經沒氣了。 沒氣了,到這個功力上頭已經沒氣了,到了這個時候,思想已再不想數數,把這數字捨棄了,這個就叫「隨」了。

入出息念經: 2 入出息念經的解釋

他只是了知眼前當下呼吸正在做什麼。 他只是知道呼吸進來長或短! 任何時侯都不控制呼吸,而只是了知眼前當下它正在做什麼,如果他過分聚焦或專注在呼吸而排斥其他任何東西,將會由於「錯誤的專注」而頭痛。 當一位禪修者緊緊抓住禪修的對象,強迫心去專注,或撞走任何分心,頭部會非常緊而有痛苦的壓力。

  • 如此契合真理地修觀能解脫煩惱、證得涅槃。
  • 從親身體驗的直觀智慧,他自到:人只是一個沒有自我的過程並且沒有人掌控現象的生起。
  • 我們的呼吸就像那條細線。
  • 經上提及的自信,是來自自己看清禪修進行得如何好而獲得。

但是內心具有喜悅將改變大問題成為小問題。 我們現在將討論這些術語的意義。 其中,四念處、七覺支和八支聖道將在本經後段討論。 我們整天忙碌,習慣圍著事情團團轉,回到家卻還定不下來,家失去了提供休養生息的氛圍。 一行禪師鼓勵我們,可以在空間中融入修行,用修行來轉化空間。 不論家大或小,裝潢美觀與否,只要用心,就可以為自己的生活空間做規畫,創造多處放鬆和舒適的空間,你就可以自在地回到自..

入出息念經: Ānāpānassatisutta 入出息念經 (MN 118, 144-

為了維持長時間的正念,我們必須不間斷地觀照自己的呼吸。 不管我們的宗教或非宗教的背景為何,不管我們說什麼語言,我們都會忽略一些事,而這些事情卻像呼吸一樣,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極為關鍵重要。 一行禪師的溫文儒雅和明智聰慧,幾乎讓每個遇到他的人都拋棄了「越南人該像什麼樣子」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樣罵回去,因為你很生氣而且好戰。 當朋友走了,你想什麼、你所說的、你朋友所說的、你硬這麼說,我感覺我做的方式和我所說的是對的、他所說的或所做的是錯的、….。 這個生氣的感覺很強烈而且有對這感覺執著的念頭。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

藉由提起定、輕安、捨覺支,並且將心聚集於這些不同的覺支,將克服掉舉。 這聽起來很奇怪,但這是一個無比有趣的狀態。 雖然在心外及心所之外沒有東西可看,但在內心仍有許多東西可看、可觀察。 一個人仍具有受執取所影響的五蘊,而且當他太鬆弛或太精進時,蓋障仍可能出現。 在這兒,七覺支變得很重要。 它們發生起,可以一個個被看到。

這是一種非常自然而不費力的過程。 讓我們看看一個像我們平凡人的心,我們將發現它是一顆像蚱蝠,蝴蝶或猴子不斷跳來跳去的心,它一直移動、一直到處跳躍。 與一刻它變化它的想像和情緒的衝動,必成為刺激和自己情緒反應的犧牲品。 當某種刺激生起時,一個人做出行動,對這習性又做出大致相同的反應。 這是一個相關的鏈結,始於外在世界的記憶,內心不斷流過希望,恐懼、記憶、相像、懊悔。 內心追求快樂和滿足是盲目的,永不停止的,永不滿足的。

入出息念經: 入出息念經

說明:由此可以看到「四念住」是含在本經之內,它們是經由禪那或定慧禪修的心態來圓滿。 這確實不同於今日的禪修理論:認為體驗禪那(禪修階段)時,不能證得四念住。 佛陀只教導一種禪修,就是奢摩他寂止禪那;或者說,他教導「三摩地」—定慧禪修。 這是增長智慧的方法,使人逐步看到順逆的緣起(也就是,看到並且體會四聖諦)。 入出息念經 一個有趣的觀點是,一個人可以看到存在的三個特性而未看到緣起,但是若未看到存在的三個特徵就不能同時看到緣起。

入出息念經

就是修習這個持來去念,來念就是入,出念就是呼,吸就是入,呼就是出。 修這個來去念,就能夠達到「隨順空忍」,「隨順無相忍」,「隨順無願忍」,就可以證得三解脫門,換句話說,能夠解脫。 那時,比丘住於在心上隨觀心,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比丘們! 我說念已忘失、不正知者無入出息念。 在這裡,那時,比丘住於在心上隨觀心,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 觀呼吸(出入息念、安那般那念、安般念) 在中部118出入息念經中,一開始直接講明了~ 諸比丘!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到當下的自己(善知識) | 一行禪師

當那位男士說完之後,我困惑地看向一行禪師,心想他或其他任何人會說些什麼? 剎那間,戰爭的幽靈充滿室內,令人透不過氣來。 然而有個晚上,有一個美國人不但無法理解一行禪師的震耳明鐘,還因而燃起巨大怒火。 入出息念經 當時一行禪師正在美國聖路易郊區一座華貴的基督教教堂演講,像往常一樣,他強調美國人必須停止在越南的轟炸和殺戮。 一個高大的男士站起來,苛刻地嘲諷道:「這位一行先生所認為的慈悲……」,他的話引發了一連串的質疑和答覆。

入出息念經

做靠容易生起愛睏或昏沉。 養成觀察個人體驗的習慣是個人精神成長中很重要的一環,當一個人被蓋障、疼痛或任何分心所左右時,必須能夠看清內心如何對這特別的情形起反應。 譬如,當一個人正在禪修時,睏意生起了。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到當下的自己

你忙到忘了停下來看看自己與身邊的人? 現在,只要一個呼吸,你就可以回到自己,轉化內在的焦慮; 入出息念經 心息相依,身行安住,禪就在你的一呼一吸間。 入出息念經 佛陀真的認為「一切皆苦」嗎? 打破似是而非的佛法迷思, 最精確的一行禪師正念生活指導書 萬物相互依存,以正念及慈愛擁抱苦,就能療癒自己與世界。

入出息念經

只要所生起的歡喜是非世俗的、不是從五欲引起的即可,只要能激起一絲歡喜就可以。 開始練習時,通常先進行一次深長的呼吸,在吸滿空氣後才將空氣吐出。 這是長的呼吸,好好觀察長呼吸的過程,以及長呼吸帶給身體什麼影響,以能分辨長呼吸的狀態。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到當下的自己【城邦讀書花園】

當五蓋生起,他很快就看到,立刻放下,不會遲疑。 在這時期,昏沈、睡眠與掉舉、悔恨是練習的最大障礙。 當障礙一生起,將敲走禪那而產生各種擾動。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到當下的自己Breathe! You are Alive:The Sutra on the Full Awareness of Breathing

十個,你還不錯,等到二十、三十,你早錯亂了,散亂早攢進來了。 十個數數不成,等你把這個數數觀修好了,才再進一步說隨。 依著這個修,是從出入息觀的,如果你不觀出入息,你就觀「阿彌陀佛」四個字來轉你的心,也不求什麼還淨,求能止住就行了。

入出息念經: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感應

正念不僅能讓我們從醉生夢死的輪迴中警醒,也能讓我們在行住坐臥之間充滿喜樂。 找到呼吸,回到當下,回到內在的平靜之島。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怎麼鬆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 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的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 全套5冊,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念」這個字一直意義有一點含糊,它不是很多人所想的那個樣子。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