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綜合症拉筋7大優點2024!專家建議咁做…

之前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的一項研究也支持了這個論點,該研究發現﹕你的身體越強健,過早死亡的風險就越低。 研究採用自陳式的測量工具,分析其步行速度、手掌握力這兩項身體健康的簡易指標,與不同BMI和預期壽命的相關程度。 微痠15~60秒:需伸展至微痠的程度,並保持15~60秒才有效,每個動作做2~4次,共約5~15分鐘左右即可。 55歲的李先生是一位上班族,常長久坐於辦公桌前工作,有一次趕報告時,突然覺得一側臀部深處痠痛,症狀持續了幾星期始終不見改善,甚至連帶同側的腿和足部也覺得麻麻的。 何梖榮 Dr. Albert Ho為香港註冊脊醫 ,脊骨神經科醫生。 何梖榮脊醫專業資格包括:美國生命脊骨神經科醫學院博士,美國脊骨神經科國家考試委員會執照及香港註冊脊醫。

梨狀肌症候群物理治療 此外,還有一種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是稱為梨狀肌症候群的病症,伍兆聰表示梨狀肌位於盆骨中,是負責連接薦骨、薦髂關節和髂骨的肌肉。 坐骨神經就是經過梨狀肌往下肢延伸而去的,因此當梨狀肌緊縮時坐骨神經就會受到壓迫,因而導致痛楚。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OPTiMAX-動作重塑與肌力訓練共同創辦人、健身教練陳玫君說,梨狀肌症侯群通常伴隨臀部肌群力量不足,除了放鬆伸展,也需要訓練。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坐骨神經痛 肇因腰脊神經根末梢壓迫

脊醫邱凱瑩曾經遇過 一名梨狀肌綜合症女患者,她日常坐在辦公室上班,平常不多運動,某天她趁假日參加了一個行山活動。 活動當天,患者由早上到下午,足足共行了6至7個小時。 隔天後,患者就感到左邊屁股深處非常疼痛,甚至影響走路。

大腸直腸癌通常較易發生在年長者身上,依據衛生福利部105年癌症發生資料,發生年齡中位數約65歲以上,一般從40-45歲開始隨年紀增長而增加。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雖然55-79歲患者有逐年下降趨勢,但50歲前患者卻遲遲不減,加上近年全球的早發性大腸直腸癌(50歲前確診)病例越來越多,卻很少研究證實有哪些危險因子,因此更該關注早發性大腸直腸癌問題。 椎間盤由纖維環及髓核組成,其形狀是纖維環在外週包圍中間的髓核。 當你在沒有急事時走在路上,是輕快地往前邁進,還是慢得像烏龜爬行﹖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走路速度快或慢可能影響你的壽命。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治療心得

梨狀肌的「主要」功能是協助大腿做往外旋的動作,而梨狀肌具有的「次要」功能,具體取決於腿的位置。 當腿彎曲時,它起到髖關節外展肌的作用—幫助在腳跟撞擊時穩定骨盆,並且在爬樓梯時發揮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次要功能可能比主要功能更重要,但是,無論如何定義,每當我們走路、跑步或爬樓梯時,我們都靠梨狀肌收縮來完成。 坐骨神經在腰椎受壓迫的原因是常聽到的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或是腰椎退化等疾病,這些患者通常除了坐骨神經痛,還會合併腰部疼痛的症狀。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資訊超載的年代,我們缺乏的不是資訊,而是需要過濾的能力。

  • 一般來說,中醫針灸 , 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可以緩解深臀綜合症的症狀,但找到患肌 , 破解病源 , 才是辯證醫治的正確手段 , 而後續的姿勢矯正、筋膜放鬆、甚至搭配核心肌群及髖關節周邊肌力的強化才是預防症狀復發的重中之重。
  • 當我們要旋轉髖部,讓腿和足部向外拉離身體中心線,做出外轉外展動作時,也需要梨狀肌。
  • 在對症下藥及積極復健後,王小姐的疼痛在短時間內即改善近九成。
  • 若果你腰椎第四至第五節出現痛楚,甚至一路伸延至盆骨、髖骨、大腿、小腿到腳跟,那麼需要先諮詢醫生意見,找出坐骨神經痛背後的原因,才再考慮進一步的舒緩方法。

坐骨神經(圖1)是連接大部分下肢肌肉的主要神經;由於坐骨神經一般會經過梨狀肌下方,這就是梨狀肌問題會誘發坐骨神經痛症狀的原因。 梨狀肌綜合症 ,又稱之為梨狀肌候群症,意指梨狀肌引起的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經受到梨狀肌壓迫而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研究者發現,有些患者除了坐骨神經痛外,完全沒有腰部疼痛,反而在臀部梨狀肌的位置有壓痛。 於是自從1947年起,梨狀肌綜合症這個醫學名詞開始被提出,也漸漸受到重視。 希望藉由有系統的資訊排列,讓你重新掌握身體的主控權,也更加了解身體的運作方式。 很高興也很感謝你翻開了這本書,不論是醫療人員抑或是病患,沒有人希望有任何疼痛發生,面對疼痛,我們站在同一陣線上。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治療

坐骨神經痛是一項很困擾人的疾病,會造成從臀部延伸到腿部、腳掌的酸麻及抽痛症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無力的情形。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最常見的成因是坐骨神經在腰椎或臀部受到壓迫,導致上述的症狀。 以上四個動作針對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各部位加以放鬆,從而減低坐骨神經受壓的程度,帶來舒緩痛楚的效果。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外來創傷亦有機會導致肌肉受傷,上述各種原因可致梨狀肌發炎,腫脹或攣縮,當坐骨神經線受影響便會出現坐骨神經痛症狀。 ˙ 梨狀肌症候群:久坐或走路姿勢不正確的習慣會導致梨狀肌變硬,進而壓迫到坐骨神經、臀部和大腿後側,有時甚至連帶小腿肚和腳踝都會發麻疼痛。 一般來說,適當的熱敷和按摩能夠有效舒緩肌肉緊繃,建議若有梨狀肌症候群等情形產生,仍須儘早就醫治療。 梨狀肌症候群物理治療 「怎麼感覺痛痛的⋯⋯」當遇到屁股深處痠痛、腿部麻麻的狀況時,通常第一時間都會聯想到「坐骨神經痛」,誤以為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但其實也有可能是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就是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症狀

醫師特別指出,有不少患者的梨狀肌症候群則肇因於薦髂關節不穩定。 梨狀肌由於橫跨薦髂關節,和薦髂關節周圍韌帶共同負責穩定薦髂關節,當韌帶受傷導致薦髂關節不穩定時,梨狀肌就被迫承擔更多穩定關節的任務,於是一直處於緊繃狀態,進而產生疼痛。 像是阿諾(加州前州長阿諾史瓦辛格)日前被飛踢,他的核心夠強,身體穩定度相對高,便可以保護身體直立。 而前面提到的誘因(時間久坐、座椅太硬、愛翹二郎腿、頻繁地使用到髖和臀部的運動)也都適用相同的原理:若是肌肉力量大於日常使用,便可以保護肌肉不被拉傷或是壓迫。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MRI顯示第五腰椎移位 , 椎4 ; 5椎間盤突出 , 經各方治療三月餘不果 , 醫生建議手術開刀 。 一般來說,中醫針灸 , 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可以緩解深臀綜合症的症狀,但找到患肌 , 破解病源 , 才是辯證醫治的正確手段 , 而後續的姿勢矯正、筋膜放鬆、甚至搭配核心肌群及髖關節周邊肌力的強化才是預防症狀復發的重中之重。 最常見的是「梨狀肌過度收縮」所造成,拉筋練習能有效改善,也可藉由髖關節與核心的穩定訓練,避免梨狀肌過太疲勞而緊繃。 往往都是在我們身體往前跌的時候,伸出手去對抗的力量。 一般來說推的動作可分為兩種:使出全身力量去推壓的方式;例如相撲比賽時用手去作推擠的動作,這時候將會用到全身的肌群,包含臀部、大腿前後側肌群、核心肌群、手臂與胸部肌群,並運用大關節周圍的肌肉合力發揮作用,便可穩定身體將力量傳達出去。 坐骨神經匯集下背部神經分支,經過臀部並往下延伸,沿著大腿後側往下走,在膝蓋處分支,再通到腳底,幾乎提供了整隻腳的皮膚部分、大腿後側肌肉、小腿及腳部肌肉的所有神經連結。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放鬆心情開心迎接新生命!孕期要注意的10件事

例如若是和脊椎有關,一般而言腰部也會疼痛;而若是肌肉,大多與梨狀肌有關,可試著坐姿翹腳,翹腳的腳踝貼近平放腳的膝蓋,身體往前傾,此姿勢會拉扯到梨狀肌,若會疼痛就很有可能是梨狀肌的問題。 梨狀肌症候群是由梨狀肌壓迫坐骨神經引起的神經肌肉疾病,坐骨神經是人體最大的神經,從腰部一路延伸到腳底,但梨狀肌症候群不完全等於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也有可能是因為椎間盤突出或膕繩肌腱炎等腰椎疾病所引起。 導致梨狀肌症候群的原因有可能是久坐、運動傷害等,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臀部隱隱作痛、大腿後側和足部產生灼熱感、髖關節活動範圍縮小、上樓梯或久坐後疼痛加重。 首先讓我們不要倒果為因,坐骨神經痛與屁股痛並非等號,因為坐骨神經的位置從下背部一路經過臀部、大腿後側向下延伸,可以說下半身後側的感覺與運動功能都由它支配,腰薦椎病變所造成的屁股痛就是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所致。 然而,坐骨神經痛只是揭示身體出現問題的結果,梨狀肌發炎、腰椎骨刺、腰椎錯位、椎間盤突出及腰肌勞損等都是引發坐骨神經痛的常見成因,錯位或突出的骨頭或椎間盤、發炎腫脹的肌肉等才會刺激或壓迫到神經,造成坐骨神經或屁股痛。

  • 果然不出所料,她帶來的核磁共振影像和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都沒有看到像椎間盤突出一樣的異狀。
  • 要預防梨狀肌症候群,平日要留意姿勢,避免翹腳,盡量每隔1小時起身伸展,減輕梨狀肌的壓力,亦可以多做拉筋動作,強化肌肉。
  • 雙手扶住一根柱子,把右腿的腳踝放在左腿的膝蓋上,整個身體往後坐、放低身體,感覺屁股後方的伸展。
  • 但假若步行過遠,或足掌足弓的塌陷或高足弓,皆可影響梨狀肌,容易出現肌肉疲勞,日久累積成勞損及慢性炎症。
  • 梨狀肌症候群 多發於女性,男女的發生比率約為6:1。
  • 舉例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跌坐在地上、搬重物扭腰、用力踢腳、需要快速改變方向的運動(如網球、足球、籃球、玩呼拉圈等)等,這些都會使梨狀肌受外力造成直接傷害。

另外有些問題雖然不是腰椎神經根受壓,但是徵狀都會好相似,例如腰椎同盤骨錯位都可以反射到臀部同大腿痛;髖關節退化問題,梨狀肌症候群都會有臀部同大腿拉扯痛。 所以如果有「坐骨神經痛」,最好都是找脊醫做個基本檢查,找出病因先可以做針對性治療。 對於梨狀肌綜合症引起的嚴重坐骨神經痛,注射可能是治療的一部分。 局部麻醉與類固醇注射可將局部麻醉劑和皮質類固醇直接注射到梨狀肌中,以幫助減輕痙攣和疼痛。 注射的目的通常為了減輕急性疼痛,已使物理治療得以進行。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梨狀肌綜合症 ≠ 坐骨神經痛

進對於患者日常可以自行進行哪些護理,或運動幫助加快復元? 脊醫邱凱瑩強調,當痛症出現時候,患者必須盡早求醫,讓醫護人員檢查和診斷,別自行胡亂做運動。 可以先做掌撐平板式的動作,靠兩手與後腳著地,撐起身體。

屁股痛的位置猶關緊要,若整個屁股甚至大腿、小腿及腳踝的位置都呈現痺痛,但兩側屁股或單側屁股的深處有明顯的痛點,那就很可能是梨狀肌發炎。 坐骨神經痛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可以由很多不同疾病產生的共同症狀,而不同病因產生的坐骨神經痛並不一樣。 不同年齡層的病因不盡相同,例如年青患者因運動創傷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孕婦盆骨前傾誘使肌內壓迫坐骨神經,或婦科疾患壓迫骶骨,年老退化或脊骨椎弓根斷裂致椎體前移,皆可引起症狀。 梨狀肌綜合症拉筋 治療前必須明確診斷病因,必要時須轉介西醫作x光或磁力共振檢查。 醫師補充,有些梨狀肌症候群的患者努力地伸展梨狀肌,甚至接受類固醇注射、肉毒桿菌注射、震波治療等等,卻不去檢視梨狀肌緊繃的真正原因,實在本末倒置。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