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7大優勢2024!(持續更新)

常用的肺癌標靶藥物分別有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它們都是EGFR受體抑制劑,用來抑制癌細胞上的EGFR因子,令癌細胞不再受刺激而繼續生長。 另外,貝伐單抗是用於非鱗狀細胞癌的單克隆抗體標靶藥物,能夠抑制癌細胞增生血管,令癌細胞失去營養而死亡 。 HER2乳癌是其中一種常見的乳癌類型,約佔整體乳癌的百分之20至25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使用,也為泌尿道腫瘤的免疫治療開啟了一條更寬廣的道路。 晚期泌尿系統癌症在近二十年的治療幾乎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一直到近年來發展出來的免疫治療,帶給全球醫界,尤其是腫瘤界一個振奮人心的天大好消息。 免疫治療或應當稱作免疫檢查點抑制治療,其實就是針對癌症形成的機轉而設計出來的新方法。 此方法發明者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的本庶佑(TasukuHonjo)也是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得主,可以見得這絕對是本世紀醫學上最重大的發明。 2.Vinflunine:為一阻斷微小管(microtubule)聚積的長春花植物鹼(vinca alkaloid),此藥是歐洲第一個通過用於第二線治療泌尿上皮癌的藥物。 第二線治療研究都是根據一些小型的II期臨床試驗,大部分化療效果都不佳,僅有少數藥物有達到10-20%的反應率,中位整體存活期為六到九個月。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不同癌症所需標靶藥物每月支出費用估算

乳癌病人在進行治療前一般需要先接受雌激素、黃體酮素及HER2受體測試,如果癌細胞中帶有相應的「靶點」,便可以接受標靶治療。 標靶藥物主要針對癌細胞,對正常的健康細胞造成較少負面影響,但傳統的化療在殺死癌細胞時,也同時殺死活躍的正常細胞,因而引起不同的副作用。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最後王禹超表示,跨領域合作對於現今生物醫學很常見也很重要,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許多疾病的研究,生醫資訊可以透過大數據快速找到潛在的治療標靶,再進一步透過實驗來驗證結果,以減低傳統生物實驗研究的費工、費時與花費。

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佔50-65%的罹癌男性及20-30%的罹癌女性。 職業暴露於化學染劑及染髮亦是可能的危險因子,佔25%的罹癌病患。 若是曾經做過骨盆腔的放射線治療,例如攝護腺癌或子宮頸癌的治療,可能增加2-4倍的罹癌風險。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如果癌細胞上沒有「靶點」,就不適用標靶治療,而即使癌細胞上帶有「靶點」,亦不代表有對應的標靶藥物,或標靶藥物一定會產生正面反應。 病人亦需要留意,癌細胞或會產生抗藥性的問題,令標靶藥物失效。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醫生難追蹤療程,亂食恐令病情惡化

傳統含鉑金類(platinum)的第一線複方化學治療有高疾病治療反應率,但對於延長存活期幫忙卻有限。 所幸有一些新的化學治療藥物及生物標靶製劑,對未來的治療提供了一些曙光。 一旦泌尿上皮細胞癌出現轉移,復發的風險就非常高,必須用全身性的治療,賴逸萱表示,以往對於轉移性泌尿上皮細胞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含鉑金類(Platinum)的化學治療為主。 但是鉑金類的藥物具有腎毒性,對於腎功能不佳的病人可能也不適用,臨床上甚至會遇到因為患者化療副作用嚴重而需中斷治療的情形。 對於一些晚期癌症病人,由於癌細胞已經由原發部位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難以透過手術徹底清除癌細胞,部分病人便需考慮接受標靶治療阻止癌細胞繼續擴散。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常見的抗血管增生標靶藥有貝伐單抗、阿柏西普和瑞格菲尼,而EGFR抑制劑則有適合治療出現KRAS基因變異的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單抗。 在免疫系統運作正常的情況之下,人體會透過細胞凋亡的過程,淘汰無用或異常的細胞,但癌細胞可繞過細胞凋亡的過程去繼續生長,令細胞凋亡的機制失效。 細胞凋亡誘導藥物旨在令癌細胞重返受控的細胞凋亡過程,令癌細胞死亡 。 單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屬體積較大的免疫系統蛋白質,雖然無法直接進入癌細胞,但能夠透過攻擊依附於癌細胞表面的蛋白,令癌細胞無法受蛋白刺激而生長,阻止癌細胞繼續分裂 。 小分子藥物:能夠進入癌細胞內,直接殺滅癌細胞,或透過封阻癌細胞中的「靶點」,令癌細胞無法繼續生長而凋亡。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晚期腎臟癌、泌尿上皮癌治療新希望 『免疫療法』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則表示,免疫療法問世已有約3年,3年對肺癌病友來說,就是無法超越的存活期門檻,在等待的過程中,有許多的病友已相繼離世。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目前全球有33個國家給付免疫療法,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先進國家也相繼給付,且更是於第一線就給付,希望健保能加快審查腳步,讓病人儘早受惠。 新型的免疫治療藥物出現後,我們當然也趕緊嘗試用它來治療膀胱癌的病患,令人慶幸的是,目前的結果終於為病患帶來一絲曙光。 膀胱癌的治療自含鉑的化療藥物問世一直到二○一二年,美國FDA都沒有再核准過任何治療膀胱癌的新藥,相較其他癌症,膀胱癌的治療可說停滯了將近二十年之久,我們幾乎可用「一片沙漠」來形容它的治療進展。 談到免疫治療,其實治療泌尿道癌症的醫師應該算是先鋒之一,因為我們很早就開始採用免疫治療的觀念來對付泌尿道腫瘤。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較具地域性的特色包括南台灣的砷中毒及烏腳病,於1985年由台大所報告,可能增加泌尿上皮癌、肺癌及皮膚癌的風險。 此外,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包括廣防己、關木通、青木香、天仙藤及馬兜鈴等,亦已證實可能增加肝癌及泌尿上皮癌的風險。 標靶治療的確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但癌症治療範疇中牽涉不同的環節,例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外科手術、免疫治療等,醫生或會根據病人的病情,搭配其他治療方案,從而提升療效。 如果病人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難、體重增加、頭暈、昏厥或腿部腫脹等症狀,有可能是心臟出現問題,應盡快求醫。 在治療期間,病人應該定期檢查自己的血壓水平,有需要的話,醫生或會處方降血壓藥,以控制病人的血壓在安全範圍。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泌尿上皮癌的介紹

大部分病人需要搭配其他治療方案,例如化療、放射治療,以提升療效 。 不過,只有癌細胞帶有特定的標靶,患者才適合進行標靶治療,醫生會抽取部分癌細胞組織進行化驗和基因檢測,以確定癌細胞是否帶有合適的「靶點」。 幸而,隨着對腫瘤形成的認識更深,藉着次世代基因檢查,醫學界發現約20%患者的致癌基因(如FGFR)出現突變,驅使腫瘤增生及複製,只有標靶藥物能抑制基因變異及癌細胞生長。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在疾病還未進展前給予第二線治療,但要考慮到副作用及病患接受度等問題。 客製化的治療(tailored therapy)一直是腫瘤科醫師的期望,根據不同腫瘤的基因表現來選擇適合某一位病患的用藥,目前在一些基因體的分析有看到一些曙光,但仍有待更多臨床試驗的驗證。 2.合併HER2 阻斷劑:目前有兩種藥物可用於治療HER2基因過度表現的腫瘤,分別是trastuzumab及lapatinib。 在二線治療中,合併化療和lapatinib的使用,效果都不甚理想,治療反應率為3%。 但是相較於HER2基因低度表現,若使用lapatinib在有HER2基因過度表現的腫瘤,中位存活時間可從8.6週延長至17.9週。 正常人體內存在著免疫細胞,可以攻擊殺死外來的病菌或不健康的細胞,但是卻可以辨識人體正常的細胞,避免傷害人體。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乳癌治療 | 腫瘤專科醫生建議切除手術、放射治療及靶向療法三管齊下

大笑治療於70年代已經用於醫學上為輔助療法,鍛煉肌肉、增加呼吸及血液循環、改善消化以及令情緒得以宣洩。 雖然類固醇藥膏可以解決痕癢、乾燥、紅腫等不同症狀,但長期使用的話有機會引起其他皮膚問題,或者造成細菌感染,所以病人應該遵照醫生吩咐,避免過量使用類固醇藥膏。 現時常用的乳癌標靶治療藥物包括PARP抑制劑、CDK4/6抑制劑、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拉帕替尼等等 。

大眾對罕見疾病了解不多,而其治療方法亦有限,患者難以得到合適治療。 猶幸,經過醫學界多年努力,基因檢查技術日漸成熟,逐漸破解不少罕見疾病,新藥物得以面世,泌尿道上皮細胞癌便是其一。 免疫治療的發明的確為晚期泌尿上皮癌患者帶來重大治療的契機,然而較低的腫瘤反應率仍是最大的疑慮。 如何合併其他的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來改善腫瘤控制率或是能找到好的生物標記來配對出最適合的藥物,才是精準醫學最高的目標,也才能讓患者得到最好且最即時的治療。 免疫療法對晚期肺癌患者是一線生機,高尚志說,台灣每年新診斷的肺癌患者達1.3萬餘名,每40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且因肺癌不易早期發現、又容易轉移,國內超過7成患者發現時已是無法開刀的晚期。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基因檢測將納《特管辦法》 民眾慎選食藥署列管實驗室

標靶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口服藥(如片劑或膠囊)及靜脈注射劑,近年某些標靶治療藥物(如抗HER2型標靶藥)亦發展了皮下注射的方法。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口服藥需按照醫生所處方的確切劑量、服藥時間服用;靜脈或皮下注射則需到診所或醫院進行。 標靶治療的原理是尋找和攻擊癌細胞中的特定區域或物質,以檢測和阻斷癌細胞內部發出的生長訊息,癌細胞中特定物質會成為療法的「靶點」。 至於乳癌,第二型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乳癌為例,研究顯示使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成功令其12個月無惡化存活比率到75.8%,較第一代的34.1%大輻提升,而12個月整體存活期比率同樣比第一代高近一成。 王禹超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合作,使用斑馬魚來測試潛在會影響腸道發炎的化學物質,以建立發炎性腸道疾病化合物預測模型。

  • 「但是,泌尿上皮細胞癌的麻煩之處就在於症狀不明顯,常見的症狀像是背痛,很容易就被病人當成自然老化或是其他疾病;就算是血尿,早期的血尿可能也是肉眼無法的血,不好掌握」賴逸萱說。
  • 訊號傳達抑製劑阻斷這些不恰當的訊號傳遞,令癌細胞在不受刺激的情況下無法繼續分裂 。
  • 2.Gemcitabine+Cisplatin :此組合在 von der Maase(JCO 2000)研究中顯示,相較於M-VAC,使用GC 的存活率和反應率是一樣的,但較安全且耐受性較好。
  • 大部分病人需要搭配其他治療方案,例如化療、放射治療,以提升療效 。
  • 口服藥需按照醫生所處方的確切劑量、服藥時間服用;靜脈或皮下注射則需到診所或醫院進行。
  • 而近年隨檢驗技術進步,國人腎細胞癌的發現時機逐漸提前,已有將近六成的病患都可在早期被發現。

如今,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已批准這種標靶藥物用於治療「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對患上這個罕見癌症的患者而言,無疑是個新的選擇,擺脫「無藥可醫」的困境。 最後提醒大家,治療「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宜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當癌細胞入侵肌肉時,或經血液及淋巴擴散,會影響肝臟、骨骼及肺部,或要使用混合化療,服用鉑金類藥物與其他藥物。 不過,一綫化療也有失效時候,屆時患者可能要用到二綫化療藥物或免疫治療,可惜這種癌症的病人大部分較年長,體質較差,未必能適應毒性較強的化療。 高尚志說,根據臨床研究顯示,PD-L1高度表現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療法後,中位數存活時間可達30個月,是傳統化療的一倍多,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免疫療法的做法即是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阻斷PD-1和PD-L1的結合,讓T細胞有能力辨識壞的腫瘤細胞,進而發動攻擊。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癌症解難系列 | 48歲女患乳癌第四期欲根除腫瘤可能嗎?醫生建議治療方法同時減復發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病人患同一類癌症,背後助長癌細胞生長的突變基因亦未必相同,意味病人或需要不同的標靶藥物,以對付不同的「靶點」。 隨著個人化癌症治療成為近年醫學的新趨勢,醫生不再單靠癌症的期數或種類去制定治療方案,而是先透過基因檢測,區分出癌細胞的特質及其基因組合,再從眾多藥物中選擇最具針對性的藥物。 不論病人屬於哪類癌症,只要在基因檢測中找出特定的突變基因,便可配對相應的標靶藥物,用藥不再受腫瘤的生長位置所限制。 當然,若基因檢測未能找出合適的「靶點」,或醫學界尚未研發出應對該突變基因的藥物,病人便需考慮其他治療方案。 標靶藥物類型該標靶藥作用及原理帶有毒素的單克隆抗體與帶有「靶點」的癌細胞結合,便會釋出放射性物質或有毒的化學物,殺死癌細胞 。 血管新生抑製劑透過阻止腫瘤生長出新血管,令腫瘤無法透過血管輸送養分至癌細胞,從而令癌細胞死亡 。

  •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 標靶藥物透過減低這種蛋白在癌細胞上的活躍程度,從而截斷HER2蛋白接收生長的信號,令癌細胞停止繼續生長,繼而凋亡 。
  • 目前全球有33個國家給付免疫療法,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先進國家也相繼給付,且更是於第一線就給付,希望健保能加快審查腳步,讓病人儘早受惠。
  • 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就像警察,會在身體裡到處巡邏,但學者研究發現,腫瘤細胞上有PD-L1會和T細胞上的PD-1結合,導致T細胞將腫瘤細胞誤認為盟友而不發動攻擊,致使癌細胞繼續發展。

更令人振奮的是,在這群病患中除了客觀緩解率達到兩成之外,有接近一成的病患達到癌症的完全緩解,也就是痊癒,這是以往在晚期泌尿上皮癌不可能看到的治療奇蹟。 一旦疾病發現時已經是轉移性的晚期癌症,手術大多已經無法處理,往往只能以系統性的化療或標靶治療做疾病的控制,病患也因此很難有痊癒的機會。 以晚期攝護腺癌而言,系統性的荷爾蒙阻斷治療已經可以達到良好的疾病控制以及改善疾病的預後。 不過相較於攝護腺癌,晚期腎臟癌或泌尿上皮癌的系統性治療如標靶治療或化學治療對疾病的控制效果有限。 這類治療雖然可以控制腫瘤,不過也常常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造成病患身體嚴重的副作用,導致身體不適,生活品質不佳。 而且一旦疾病在標靶治療或化學治療無效後,接下來的第二線治療一般成效不佳,效果十分有限。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泌尿上皮癌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無論是剛確診癌症,還是不幸復發的癌症病人,面對徬徨無助,其實都非常需要各方面的支援,包括金錢、癌症資訊、心理輔導等等。 尤其曷標靶藥費用不菲,如市民難以負擔,便會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因此政府以至社褔界都有各種援助,幫助有需要人士。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膀胱造口術後照護

尿系統最常見的腫瘤有腎臟癌、泌尿上皮癌(包含俗稱的膀胱癌以及腎盂輸尿管泌尿上皮癌)、以及攝護腺癌。 早期治療多以根除性手術以達到疾病治療,不過一旦疾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疾病,手術通常無法完全根除病灶,因此晚期泌尿系統癌症多以全身性治療(如:化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為主。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研究(Keynote-045)也顯示免疫治療在第二線治療上比第二線化療藥物擁有更好的整體存活率,降低近三成的死亡風險。

泌尿上皮細胞癌標靶藥物: 免疫療法在侵犯性泌尿上皮癌未來的轉折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美國德州大學的詹姆士艾利森及日本京都大學的本庶佑教授,得獎原因為發現了腫瘤細胞藉由抑制免疫檢查點CTLA4及PD1可逃過人體內免疫系統的毒殺反應。 免疫療法的特點是藥物副作用發生率低,病人大多不像接受化學治療者有嚴重的噁心、嘔吐、掉頭髮、白血球下降等症狀。 然而,因個人免疫反應的不同,也可能對身體不同器官產生影響;如皮疹、腹瀉、結腸炎、肝臟、肺臟、內分泌毒性等等,也有發生嚴重副作用的可能,用藥病人的監測非常重要。 幸好各個系統副作用的監測及處置皆有治療指引可以遵循,只要小心觀察病人反應,仍可安全使用免疫治療藥物。 值得提醒的是,免疫治療的腫瘤反應率只有20%到30%;也就是說多數使用免疫治療的患者可能無療效。 然而,若患者是有反應的幸運兒,則可能有長期療效、甚至有腫瘤完全消失的機會。

因為上述的療效,美國FDA於2019年快速核准Erdafitinib在晚期二線泌尿道上皮癌的適應症,同時核准了伴隨式診斷工具therascreen FGFR RGQ RT-PCR Kit。 目前比較Erdafitinib跟Vinflunine或Docetaxel在免疫類藥物惡化後,或是Erdafitinib跟pembrolizumab在化療藥物惡化後的二線第三期隨機分派臨床試驗亦正在進行中。 其他各藥廠的FGFR抑制藥物,臨床試驗亦如火如荼的正在進行中。 以泌尿上皮癌而言,目前有五種免疫治療藥物:包括作用在PD1的Atezolizumab、Avelumab及Durvalumab;作用在PDL1的Pembrolizumab 及Nivolumab。 藥物使用於無法開刀或轉移性之晚期泌尿上皮癌患者,目前以Atezolizumab 及Pembrolizumab發表的臨床試驗證據較多。 患者需有良好的體能狀況及適當的心肺肝腎功能,生物標記(PD-L1)表現量亦須達各個藥物對應的不同標準,規定相當嚴格。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