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飯台北10大分析

曾老闆找了范添美主廚坐鎮,主廚的東坡肉被美食家胡天蘭譽為全台灣最好吃的東坡肉。 選用150kg以下的台灣黑毛豬,只取左右下腹各30公分的豬肉,佐上主廚祕製醬汁悶燒至7分熟,送進冷凍庫,客人點餐時再拿出來悶燒。 以台灣黑毛豬,特選三肥七瘦的五花肉整形切塊後,只加入醬油跟冰糖做調味,其餘就採上海鄉村經典的「原汁原味,雲須忌水」調理方式,得花上至少8小時以上煨煮才能呈現美味多汁的磚紅色「傳說烤方」。

上海菜飯台北

這次吃到紅棗粽的味道極好,可惜蔡萬興平時只有肉粽和豆沙粽,其他口味要到端午節時期才有,日後都要買紅棗粽吃了。 雖紅棗粽本身已是熟粽,只是冷卻後放入冰箱冷凍,未在店內加熱,所以自己蒸的好處便是能夠掌控蒸的時間與軟硬口感。 或許如此,這顆紅棗粽的糯米比起豆沙粽更加有彈性,黏黏糯糯的吃了歡騰。

上海菜飯台北: 上海隆記菜館菜單

吃到菜後更感覺驚訝,雖然我們家常吃到上海家庭料理,但這種只有館子裡才有的「濃由赤醬」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李慶興說,〈申浦尚宴〉菜單上的菜,「都是他自己喜歡的菜」。 所以食家饕客或吃貨,不僅能嘗到經典上海本幫菜、弄堂菜,還能嘗到根植於傳統、卻加入李慶興想法的「新派滬菜」。 而且,李慶興對食材與呈盤皆講究,這也使得〈申浦尚宴〉菜色形格具觀光飯店水準。 另外是每日限量十份、擁有高聳波浪造型的炸物〈銀魚捲〉主廚選擇台灣漁獲代表之一的白帶魚,裡頭夾有彈嫩花枝漿,鮮味十足,以及〈紅糟腐乳銀芽沙拉〉結合象徵古早味的紅糟肉,搭配腐乳醬、銀芽、綠卷、豆芽製成美味沙拉。 蔡萬興菜單從小食至多人適合點的桌菜、盆頭菜皆包辦,如我思念的上海菜飯、寧波年糕、芝麻湯圓、酒釀芝麻湯圓這些好吃的小點皆有,另外還有小菜、菜肉餛飩、蛋炒飯、湯麵、芝麻糊、杏仁糊等,招牌菜紹興醉雞、砂鍋獅子頭、無錫腩排。

熱飯中口口皆是豬油柔和的甜香,還有青江菜刻意切段而非切碎才有的清脆口感,自製的豬油好不好吃皆在此時做了成敗。 不走驚艷華麗之路,用拌的菜飯樸實卻是讓人思念回味的家常味,平時家裡挑嘴的小客人居然也把菜飯吃光,她說這飯真好吃,讓我好意外。 不只是蔡萬興,有些賣江浙菜的店家也賣這樣的紅棗粽,比如南門市場的「上海合興糕糰店」。

這鍋水煮牛肉一上桌就飄著陣陣香嗆氣息,看那紅通通的色澤,儘管不特意的去嗅那香氣,也令人垂涎不已。 雖是來自川菜中的傳統料理,我卻在上海旅行時時常能見到這道水煮牛肉,也許是川菜的普及,又或是上海人也特別愛這樣的重口。 與上海的房東聊起這道菜,她便說因為大家都很愛吃,所以漸漸的就成為餐館裡缺不了的菜單,有時家裡也時常會做。

上海菜飯台北: 上海隆記菜飯:中山堂懷舊外省老餐廳 95

這天用完餐點正要離席,廚房走來一位面帶親切笑容的廚師,一桌一桌的詢問客人品嚐感受,雖說不確定,但我想那位可能就是主理人葉師傅吧! 我對他笑了笑,跟他說這是我第二回來吃葉公館了,很喜歡你們的料理,他便向我點頭,笑著說了聲謝謝。 喜歡挖掘藏匿在城市裡、巷弄中、家門旁的秘密美食,熱愛探索擁有故事的角落。 寧式炒鱔」是上桌後再淋油爆香,可是本貓總覺得味道淡了一點。

上海菜飯台北

店面並不顯眼,暗色窗戶與木頭招牌,配著整條路上的鬱綠,讓我念起了在上海法租界的本幫菜館老吉士,我想夜晚打上街燈時,這兒肯定是更美一些。 葉公館在台北是小有名氣的上海菜餐廳,主廚葉師傅是上海人,久居海外一段時日,最後來到台灣開啓了葉公館。 第一次吃上海隆記菜飯是在唸研究所時期我的伯父帶我去的,那時對於美食還不是很懂的我,就覺得這一家怎麼這麼特別,開在小小的巷子裡,店面看起來舊舊老老的,裡面卻塞滿了人,而且年紀普遍偏長。

上海菜飯台北: 推薦行程

李慶興師承50年代蔣公御廚、〈復興園〉主廚唐永昌,出道後被來來飯店創辦人蔡辰男請去實驗廚房〈隨園〉掌杓,其後又先後擔任來來大飯店俱樂部,以及〈逸香園〉等餐廳主廚。 而在自己投資開設〈申浦尚宴〉之前,李慶興則曾是〈紅豆食府〉與〈春申食府〉的行政總廚。 餐廳以文氣十足的這兩字為名,凸顯菜式正宗的意圖,某種程度也透露了餐廳主人對「老上海」或「上海老味道」的一股特殊情懷。 據曾老闆表示,在道家經典《道藏經》記載,養生食材中,冬蟲夏草是第9名,3兩重的人蔘第3名,第2名是金庸跟古龍小說中常見的天山雪蓮,鐵皮石斛是第一名。

深耕於餐飲界數十年的銀杏餐飲集團,抱持著對美食的熱忱,於信義區打造「PACKIE銀杏川酒菜館」運用四川菜系中的麻、辣、鮮、香為基礎,結合新穎技法設計,企圖從五感出發,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川菜料理」。 若想品嘗本幫菜的精工細膩,必須嘗試〈蟹粉釀蟹蓋〉因上海菜主要使用河蟹,考量口感店內一至八月改由海蟹製作,主廚透過生拆沙公、沙母與花蟹製成蟹粉,飽含扎實、綿密口感,運用鹽巴、糖和醋調味,下方則有蛋白作底,兼具膏香鮮味。 接續是展露大器的〈蔥香鮑魚撈麵〉將南非活鮑魚伴隨乾蔥、蒜蓉、青蔥等辛香料共同滷6小時,配上淋有醬油和糖特調醬汁的細麵,採青蔥點綴,味豐料美使人垂涎。 甫於微風信義開設的「心潮飯店」集結高雄無菜單料理先鋒「老新台菜」,及時髦台茶沙龍代表「永心鳳茶」兩大精髓,創出「炒飯配調酒」的新派概念,傳遞令人耳目一新的台菜風貌。 《THE上海》位在台北101四樓,是由「上海鄉村」攜手時髦中菜「飯BAR智作」打造的全新品牌,將一道道正宗上海菜升級,變身成更有趣、更新潮的菜色,肯定是愛吃中菜的各位,必訪的新名單之一。

儘管價格貴了些,但總想要點一份來讓大家一起分享嚐嚐口味,是以滿滿蟹肉與蟹黃配著麵條,淋上一些烏醋會更提味。 幸福感是來自於不知道自己是在吃蟹還是在吃麵,這樣的滿足也讓我想起去年在老吉士裡吃到的蟹粉,也是又濃又厚的蟹肉蟹黃啊。 葉公館是有著精緻度、優雅氛圍的上海菜館,每一道菜口味上都表現的不錯,就是有幾道重點菜色份量較少了些,不過下回我還是會考慮再次造訪,因菜單上還有許多想嘗試的菜色,也能以這一道道精巧佳餚,稍稍消解那對上海菜的饞與思念。 任何的移民美食多半會因為移民後市場限制的關係,所以在菜色上就定著了下來,就像美國人能認識的中國菜就那幾道,所以美國中國餐廳賣的都大同小異。 用人類學的文化擴散論來說,當一個文化特徵從中心散播出去,文化中心可能已經產生變化,但散佈出去的可能反而還保留了中心最早的特色。

上海菜飯台北

不過這些朋友年齡上大概都小我五歲,對於台北美食的認識還有限,也從來沒吃過道地的上海菜,所以這一回還有介紹上海菜的任務。 但如果不是這回先去過了一趟上海,我想我對於上海菜的認識也還是有限,但也因為那趟上海行,我對於點上海菜的功力又有了提昇。 師承台灣第一代江浙名廚、又出身名門私廚、其後又在早年五星大飯店與高檔中餐廳歷練,李慶興長期浸潤「往來皆富貴,進出皆名流」的環境,所以他不僅熟悉政商名流酬酢飲宴的規矩,並能以老味道與好味道滿足名人脾胃。 更重要的是,只要聽聞那裡有美食,李慶興必「不分菜系到處吃,無非大小皆為師」,如此的性格,使他烹調料理時常能旁徵博引,發揮創意「老菜新解」,優化或提升老菜形色味與口感。 〈金牌麻香流口水雞〉則考量台人飲食習慣,挑選去骨的玉米雞,醬汁配方源自澳門米其林二星酒店風味居的陳植強主廚傳授,使用朝天椒、花生醬與乾辣椒、朝天椒、二荊條提煉的自製辣油與中藥粉調製,配上滑嫩雞肉與鋪底之東北涼皮,香麻爽口。 兩年多前在台北九如商號品嚐到了排骨菜飯、湖州肉粽與好吃的芝麻湯圓,那陣子犯著思念江浙菜的病,查詢台北有哪些好吃的江浙料理或者芝麻湯圓,才發現蔡萬興。

葉公館的菜飯倒是多了許多配菜,除了基本的青江菜外,還加入杏鮑菇與黑松露,吃起來口感變得豐富,滋味也不錯。 較可惜的是,現蒸的菜飯需要時間,所以當其他菜餚都已上桌的時候,卻沒有菜飯相搭。 記得從上海旅行回來時,最懷念的不只是煎餅果子與小楊生煎,還有那晚吃的讓我和友人都撐著肚子回家的上海本幫菜。 回台灣之後,也默默收藏了幾間以江浙菜為主要的餐館,聽聞友人推薦,便先來到位於安和路上的葉公館試試,一解對上海味的饞念。 它的廚房正對著上上咖啡的後面,所以上上與隆記在午餐與晚餐時段有合作商業餐–炸排骨菜飯、白菜炒年糕,搭配上上的咖啡。

上海菜飯台北

走到店外,發現用手寫的大張粉紅色菜單就這麼張貼在窗外,這是蔡萬興每逢節慶時會出現的特色。 總是吃不膩這道最常見的菜色,儘管雞丁份量不算大也不算多,不過吃得出來肉質的彈嫩。 更喜歡花椒帶出的麻麻香氣,和炒腰果的香脆,比起花生,我更喜歡以腰果融入這道料理,所以到最後我幾乎是陶醉在吃腰果的滿足感。 是無錫本幫菜裡的傳統料理,也是許多大大小小江浙菜館中都能常見的一道菜。 葉公館的無錫排骨煮得軟嫩,一咬即爛、即化,倒是醬汁偏鹹些,所以很是適合配著菜飯一同享用。

這裡上海菜飯不僅合我口味,酒釀芝麻雞蛋湯圓也非常好吃香滑,也發現店裡的招牌湖州肉粽更是充滿竹葉香,怪不得一整年從元宵節、端午節至冬至,買粽子、湯圓與元宵的客人很多。 再加上菜單其他菜色,連小菜都很用心,是名副其實的台北江浙料理名店。 以中式料理來說我個人獨愛上海菜,但是上海菜要做的道地可是不簡單,這次來台北找到葉公館滬菜,特別來品嚐看看。 葉公館就位在大安區安和路上,離香格里拉飯店也很近,離信義安和捷運站大步行大約10分鐘的路程,低調的店面沒有過多裝潢,淡黃的燈光照射著木製招牌,招牌不大卻相當雅緻。 第一次來到葉公館時,朋友就和我大大推薦這道菜,也是在初嚐時就很是喜歡,於是再訪也不想錯過。

  • 用餐環境還蠻明亮的,另一側是開放式的廚房,正在拍照時服務人員有告知不能拍到廚房,所以就不多做環境介紹了。
  • 接續是展露大器的〈蔥香鮑魚撈麵〉將南非活鮑魚伴隨乾蔥、蒜蓉、青蔥等辛香料共同滷6小時,配上淋有醬油和糖特調醬汁的細麵,採青蔥點綴,味豐料美使人垂涎。
  • 上次來吃蹄膀肉就覺得比魯肉飯好吃很多,這次依舊表現很不錯,豬皮QQ彈彈膠質滿滿,瘦肉也不會太乾柴,推薦必吃啊。
  • 餐廳可容納230人,有數位音控,有300吋液晶電視,也有一次可坐24人的超大包廂,包廂內的高級餐具,第一套在台北文華東方,第二套就在曉鹿鳴樓,在這大宴、小酌、開會,皆合適。

上海老菜〈豆瓣酥〉,傳統作法是將蠶豆料理成宛如蠶豆沙般呈盤,李慶興則是將煨燜過的老鹹菜與干貝為豆瓣酥提味,並加了點高湯,使之變身為一濃湯菜,嘗來更柔滑稠綿順口。 飯BAR的經典料理,黑毛五花肉切薄片與小黃瓜一通沾點特製蒜蓉醬,椒麻幽香渲染喉間,完美展現川菜精髓。 第一道〈鹹蛋苦瓜〉先將蛋黃蒸熟,需攪拌至綿密後搭配雞高湯提鮮再炒製成蛋黃醬,淋於去除膜囊的條狀青苦瓜上頭,鹹度適中緩解古味。 再來是四川傳統名菜〈雞豆花〉秉持「吃雞不見雞」的概念,手工除去雞胸肉筋膜,剁碎放入高湯再添蛋白凝固,經慢火細熬一天,待澄清即能品嘗味鮮可口的清透料理。 如果不吃牛,不妨試試同為招牌的〈脆皮小豬手〉經滷製萃取膠質、即以高溫油炸,上方灑白芝麻與自製辣椒粉,外酥內彈的香辣滋味,適合配碗白飯。

正統的上海菜飯,是用類似蚵仔煎的那種平底大煎鍋來悶的,底下燒煤球,這種做法量產不易,保存也有困難,放得太久,菜就黃黑掉了。 現在已經很少店家能用傳統的方式製作菜飯,幾乎都換成用電鍋蒸,但是香味就差了一截。

芝麻香滑濃郁,湯圓皮Q且那厚薄度真的是拿捏得剛剛好,這樣的手工湯圓都是經驗累積成的功夫。 酒釀甜湯有發酵的甜酸之味,曾於公館台一牛奶大王吃過酒釀雞蛋芝麻湯圓,不過酒釀的酸度較重,而蔡萬興的甜酸味結合的融洽,雞蛋也無任何蛋腥。 蔡萬興的芝麻湯圓我可是一吃驚艷,因芝麻湯圓要好吃,必須要靠豬油炒芝麻。 但吃過不少湯圓名店,若非芝麻不香,就是芝麻裡的豬油有股油耗味(油臊味)。 蔡萬興的小菜也好吃,我那天帶的這酸豇豆,辣、酸、脆,還有些類似辣香油的風味。

正統上海本幫菜偏甜,雖然到台灣來,本貓也贊成淡一點,但這還是覺得太淡及太油。 《黃記魯肉飯》位於中山北路二段上晴光市場內,中山國小捷運站1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路程,生意比我之前來要更好了,不分男女老少超多人在排隊等候餐點,人多到坐到公園那。 李慶興在餐飲業資歷已超過40年,其實早可退休,但是他說,自己就是喜歡做事、「停不下來啊!」我問他,這回再開餐廳最想告訴舊雨新知的是啥? 上海菜「循環經濟」代表作〈老燒蛋〉,李慶興將蛋煎好後,燒一鍋濃湯再將煎蛋放入,並另外又加了開陽、肉絲、粉絲、筍絲、冬菇與韭黃,這一「加碼」,不但使得〈老燒蛋〉也變身成為一湯菜,風味與口感也全面升級。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