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隆記菜館菜單5大優點

小豬腳在台灣 用筆觸去描繪我平凡的人生,用心靈去架起一道美麗的彩虹,用相機去捕捉時間的腳步。 離開喧囂的上海,漂洋過海來到台灣,夢想中的寶島帶給我無限的驚喜。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提醒大家,騎機車時,千萬不要把雜物掛在機車手把,因為一個不留神,就很可能會發生意外。 台中有一名婦人,貪圖一時方便,把剛買來的整袋東西,掛在機車催油門的手把處,綠燈一亮,婦人就暴衝,不但撞倒前方的機車騎士,自己也慘摔倒地。 台南市環保局要招考清潔隊隊員,上午舉行負重考,男女生各要揹15公斤跟揹8公斤的沙包進行折返跑,過程中,不少人都跌跤,但還是站起來奮力完成,就為了能通過考試,有份穩定的工作跟收入,環保局表示,這次報考的…

我很想找到能和我說說上海話的老闆,不過店裏跑堂的阿姨們,都只說台語,讓我有些失望。 不過好在看著菜單上那些熟悉而想念的家常菜名,我的心便又跟著雀躍起來。 店堂並不大,但座無虛席,一半是老年人,穿著打扮得像上海的老克拉,啥叫老克拉?

  • 位於臺北中山堂右斜對面,延平南路101小巷內的「隆記菜館」,巷口招牌小,極不起眼,老舊的玻璃推門充滿了歲月的痕跡。
  • 但是被剝奪的有錢人依然還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保持著曾經有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比如說:每天一定要喝咖啡,喜歡到舞廳跳國標舞,每天早上要去新雅飯店吃早菜。
  • 台中有一名婦人,貪圖一時方便,把剛買來的整袋東西,掛在機車催油門的手把處,綠燈一亮,婦人就暴衝,不但撞倒前方的機車騎士,自己也慘摔倒地。
  • 隆記菜館的盆頭菜也是來此必點,清蒸臭豆腐吃起來臭(香)氣逼人,喜愛這味的人必定大呼過癮。
  • 烤芥菜雖然賣相不佳,但吃下去入口即化,甜中帶苦,後勁十足。
  • 鱔魚在上海的任何一個菜市場都能看得到,在臺灣可就不太好買了。
  • 炸排骨水準一般,菜飯我覺得不是很合我的口味,隆記的菜色味道是簡單的,沒有加上火腿或是其餘太複雜的味道,吃起來口感軟爛軟爛,可能我期待過高了,菜飯真心普通。

此上海料理老店,創立於1952年,裝潢老式,甚至於有些簡陋,很難贏得「喜新厭舊」的年輕人青睞,但「隆記」完全以道地風味取勝,擁有許多老顧客,尤其是外省籍朋友。 每到用餐時段,置身其間,往往聽見老顧客的鄉音和談笑聲,吵雜中洋溢著家鄉味。 鱔魚確實在上海很好買,我爸爸到上海的時候,特別喜歡吃上海的這道菜,每次在餐廳必點.而且上海人喜歡吃嫩的,所以都是很小的,不過通常我們在餐廳吃到的都是韭黃炒鱔. 鱔魚在上海的任何一個菜市場都能看得到,在臺灣可就不太好買了。

上海的普通市民曾經見過各種各樣的有錢人,也見過有錢人被剝奪。 但是被剝奪的有錢人依然還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保持著曾經有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比如說:每天一定要喝咖啡,喜歡到舞廳跳國標舞,每天早上要去新雅飯店吃早菜。 雖然那些破落了的老克拉,社會地位跟普通市一樣,住在破舊的弄堂裏,但是只要他們一出門,還是保持原有的儀表氣派,衣著整潔,頭髮梳得光亮整齊。 老克位們都已經年逾古稀,現在上海又出現了五、六十歲的小克拉,未必能像真正的老克位那樣具有良好的紳士風度,但卻也充滿著活力,舞會上、咖啡廳裏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所幸隆記菜館並不孤單,除了老主顧,更有不少外省第二代、第三代依舊常來報到,近年也有不少日本、新加坡觀光客慕名而來。

有趣的是,朱寶玉、陳雙旺兩位都不是上海人,只是來餐館上班的會計、學徒,當年王阿隆兄弟看上這兩位年輕人認真、實在的精神,於是便將店鋪交棒。 「幫」就是「幫式」,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菜系」,「本幫菜」指的正是傳統上海菜,特點是「濃油赤醬、重糖豔色」,也就是冰糖、醋、醬油都用得多,透過鹹味來襯托甜味,吃起來偏甜偏鹹,較少辣味。 提到西門町,許多人第一印象是滿街年輕人、遊客的徒步區,個性商店、餐廳及電影院交錯林立。 中山堂附近的上海隆記菜飯,以前學生時代常經過但卻從沒進去過 以為就一般自助餐館,壓根兒都沒想進去吃 這回要去聽演奏會,吃貨團姐妹們選定就近解決午餐先 難以想像這 … 龍頭烤是臺灣的叔公每次回上海必吃的早餐小菜,龍頭烤是寧波菜,小海魚,本身就帶有鹹味,用鹽醃漬後再曬乾,食用時只要在油鍋裏煎炸至焦黃即可。

上海隆記菜館菜單: 台北的盧記上海菜館菜單與外送

外婆曾經教我要怎樣炒出一盤漂亮的蝦仁,秘訣就是蝦仁一定要用紗布擠乾,然後再用米酒、鹽醃制,入鍋前還要在表面沾上太白粉,這樣炒出來的蝦仁晶瑩剔透,Q韌爽口。 位於中山堂前方小巷中的上海隆記菜館,小得有些不起眼,不過一眼看去便有了親切之感,菜館的大門保持著上海老城中菜館的模樣,甚至連櫥櫃裏的冷盤小菜的擺放都和上海熟食店的一樣。 推開隆記菜館的大門,首次造訪的客人可能會驚訝於內部裝潢的簡單樸素,若非牆上貼滿了各家媒體的報導剪報,還真看不出是家聲名遠播的明星菜館。 櫃檯旁傳統木櫥菜櫃擺滿各式「盆頭菜」(上海話,指開胃小菜)──烤芥菜、雪菜百頁、醉元寶(豬腳)、芋艿……琳瑯滿目約有二十餘種,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不知該從何點起。 掌櫃朱寶玉解釋,這一排排冷菜也是上海菜館的一大特點,許多人來到這,點碗菜飯,配幾盤小菜,不需要大魚大肉也能吃頓上海美味。 位於臺北中山堂右斜對面,延平南路101小巷內的「隆記菜館」,巷口招牌小,極不起眼,老舊的玻璃推門充滿了歲月的痕跡。

上海隆記菜館菜單

牆上大幅海報陳列出隆記菜館的招牌菜──薺菜冬筍、醬爆青蟹、蔥烤鯽魚……都是經典上海老菜。 但是如果來錯季節,只會得到老闆一句:「現在沒得吃!」上海菜注重「時令鮮味」,依照當季食材隨時調整菜式,才是正統上海菜館的經營模式。 主廚陳雙旺大多待在二樓廚房,少與客人接觸,卻總是一臉笑咪咪。 14歲就來到隆記拜師學藝的他,是隆記菜館多年來滋味不變的祕密武器,兒子未來也會繼承衣缽,繼續傳承上海老味道。 2018父親節阿荳家選吃合菜 這次挑選【渝陽川菜館】 渝陽川菜館創立於1979年 為高雄知名的中式川菜餐廳 在地已經營39年之久 連知名樂團五月天也都來光顧過 地址:高雄市 … 老克拉們一般都在上海的老洋行裏工作,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因為他們多數留過洋,追求西洋的生活方式,雖然家道中落,不得不搬到弄堂裏,可是出門的時候還是稟承西洋紳士那套做派.

上海隆記菜館菜單: 上海隆記菜館 @ 貪吃日誌 :: 痞客邦 ::

菜飯好吃,我已經看到可以做菜飯的菜了,剛到臺灣的時候找不到,臺灣的湯匙菜就是上海的青菜,但味道又不一樣,現在夏天了,終於有稍微像一點的,價錢也能接受的,已經包了菜肉餛飩,等買了鹹肉就可以做鹹肉菜飯了. 這樣寫是因為上海話就是這樣說的.至於為啥要這樣寫我也不太清楚了.最好編個主婦在家不滿老公,然後拿一塊豆腐來出氣,把豆腐烤成蜂窩狀,結果發現還蠻好吃的,從此以後只要一跟老公生氣,就要開個烤夫來吃吃. 現在的人講究健康飲食,所以基本上家裏也都不做這些老式的小菜了.不過偶而吃吃,還是覺得很有寧波味道的.畢竟俺們祖上是寧波人呀. 這一道蔥烤鯽魚用的鯽魚都是肚子裝滿魚子的,我最喜歡吃的便是這結實的魚子。 小時候,外婆買到這樣的鯽魚,魚子都留給舅舅吃,她說小孩子是不能吃魚子的。

長大以後才發現魚子原來這麽好吃,那小孩子不能吃魚子的故事,大概是大人們用的小計量吧。 這樣發了牙的蠶豆在上海叫粉芽豆,因為發了芽,所以蠶豆吃起來會很粉,這是外婆最愛吃的,每年剛上市的時候,不管多貴,也要買回來先吃為快。 粉芽豆洗淨後用少許油清炒,再加水煮熟,加調味料即可。 現在上海的餐廳也可以看到這樣用人工制成的小圓球芋頭,吃起來粉粉香香的。

上海隆記菜館菜單: 上海隆記菜館 – 網友評價、菜單、訂位電話及地址

據《蘋果日報》報導,1953年開業的「上海隆記菜館」,位於中山堂旁邊的小巷子內,由第一代老闆王阿隆與兄弟聯手經營,並以上海正統菜色打響名號,當時更吸引蔣緯國、何應欽、郝柏村等名流光臨。 此外,「上海隆記菜館」還有一項特色,即是櫥櫃裡的盆菜,也因為樣式十分豐富,受到不少饕客喜愛。 直到第一代老闆王阿隆離世後,妻子也將店面交由小叔經營,並於1969年時,再轉手給會計朱寶玉、主廚陳雙旺接手餐廳、聯手經營,但由於老味道保持不變,迄今仍是消費者的首選。 一間位於台北市中山堂附近巷弄內的「上海隆記菜館」,已開業長達65年,每當營業時間更往往都是大排長龍,不過,日前卻宣告將在年底走入歷史。 不過,如此美味的菜色只能留在饕客們的心,因為店面所在地即將進行都更。

但在另一頭,從紅樓往中山堂方向一帶,氣氛變得悠閒緩慢,兩側的小巷狹窄蜿蜒,老店鋪深藏其中,歲月彷彿在這裡靜止──這是老一輩熟悉的西門町。

蔥烤鯽魚也是又香又酥, 讓我這個平常不太喜歡吃魚子的人都大嚼起來. 連上海姑娘都說道地, 難怪隆記這麼小小門臉, 名聲卻多年不墜. 在上海也工作好一段時間,雖然其中也來來去去的,不過我很喜歡吃上海的鹹蛋炒冬瓜,很特殊的一道菜,我們有自己在家裡試過,可惜做不出那種感覺.

曾位居高官的何應欽、郝柏村、李元簇、王建煊等人據說都曾是座上賓。 中午吃飯時間,小小的店一下就被各種聲音塞滿,吆喝聲、談話聲、碗筷碰撞聲……雖然略顯嘈雜,卻感覺彷彿回到小時候大家庭同桌吃飯的熱鬧場景。 無怪乎常看見幾位老先生單獨來這兒,點碗乾麵,邊吃邊和店員聊天,吃完就走,像是到自家廚房一樣隨意。

後來帶孩子一起用餐,孩子們瞧見「菜飯」的模樣,依然頻頻皺眉,不太能夠接受,倒是對「隆記」的諸多小菜,讚不絕口。 我爸媽每年都會一起過生日,因為他們都是金牛座的,我覺得他們現在真的很浪漫,會一起出門去餐廳吃個飯,有假期的時候就一起到上海的近郊去旅遊,預計下個月打算去蘇杭逛一圈. 清炒蝦仁,有個更好吃的名字叫水晶蝦仁,幾年前表妹結婚,選在靜安賓館,就是因為那裏有一道水晶蝦仁是上海最出名的,一盤要500元人民幣。

【隆記菜館】成立於1953年,隱身在台北中山堂後的延平南 … 我最喜歡的是隆記的菜飯跟蔥烤(其實好像應該是火字邊再一個靠)鯽魚. 菜飯最早是大學時一個祖籍江蘇的同學帶我去吃的, 很香.

上海隆記菜館菜單

到前台點了幾樣最想吃的冷盤小菜,都是以前外婆經常做給我吃的,滿滿的都是兒時的回憶。 那時的上海也並不富裕,可是寄養在外婆家的我卻每天都能吃到不同的菜色,對於吃,外婆是很講究的。 另外,《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也分析,「依照中正區新案行情來看,新案均價每坪約落在100萬元上下,中山堂附近,則視基地條件,均價約在每坪80至100萬元之間」。 「這是孫越每來必吃的砂鍋醃鮮。」朱寶玉端上砂鍋,鍋內有五花肉、火腿、竹筍、百頁結,經過慢火細燉,湯頭呈現乳白色,喝起來濃郁鮮甜卻不油膩。

  • 2018父親節阿荳家選吃合菜 這次挑選【渝陽川菜館】 渝陽川菜館創立於1979年 為高雄知名的中式川菜餐廳 在地已經營39年之久 連知名樂團五月天也都來光顧過 地址:高雄市 …
  • 在她的指揮下,隆記菜館的服務一點也不馬虎,即使用餐時間店內高朋滿座,在一片混亂間,點菜、寒暄、送餐具、添茶、上菜、結帳,朱寶玉和幾位大姊穿梭自如,隨時注意每桌的客人動靜,看見老客戶更是親切地大聲招呼、聊天。
  • 上海的普通市民曾經見過各種各樣的有錢人,也見過有錢人被剝奪。
  • 隆記菜館由來自上海寧波的王阿隆兄弟創辦,擁有最道地傳統的上海口味,第二代接掌的大廚陳雙旺從1971年開始即在老師傅的麾下學藝多年,口味歷久不變。
  • 在這兒吃飯沒有上館子的拘束,卻能享受到上館子的美味。
  • 對此消息,林傳捷也透露,新美齊位於中山堂附近的合建地塊之一,的確包括「上海隆記菜館」店址,但林傳捷也立即澄清:「絕對不是我們逼走隆記的。當時我們在談整合土地,隆記的老闆主動表示炒飯炒了這麼多年,想退休,所以才促成此合建案」。
  • 不過,如此美味的菜色只能留在饕客們的心,因為店面所在地即將進行都更。

另一道乳腐肉也是來訪必點,將三層肉先蒸過以去油脂,再淋上著名的紅腐乳汁,搭配燙青江菜,鹹中帶甜的滋味相當特別。 苔菜蝦仁這道菜也很有意思,將苔菜微炸後與砂糖混拌,配上生炒蝦仁,充滿大海的鮮味。 隆記菜館由來自上海寧波的王阿隆兄弟創辦,擁有最道地傳統的上海口味,第二代接掌的大廚陳雙旺從1971年開始即在老師傅的麾下學藝多年,口味歷久不變。

上海隆記菜館菜單

上海人都很喜歡吃鱔魚,有經驗的主婦會挑中等個兒頭的鱔魚買,因為太大的鱔魚有可能是吃了藥物才長大的。 從上海嫁來臺灣,已經吃了許多的臺灣美食,也非常感謝臺灣的朋友並不嫌棄我這個外來妹。 小馬哥的長官也是我的網友之一,對我同樣抱以熱情款待,不僅邀約我們去他家中聚餐兩次,更是請我去臺北吃地道的上海菜,讓我遠在臺灣同樣也能品味到家鄉的滋味。 對此消息,林傳捷也透露,新美齊位於中山堂附近的合建地塊之一,的確包括「上海隆記菜館」店址,但林傳捷也立即澄清:「絕對不是我們逼走隆記的。當時我們在談整合土地,隆記的老闆主動表示炒飯炒了這麼多年,想退休,所以才促成此合建案」。 大廚陳雙旺在二樓廚房控管烹飪、出菜,掌櫃朱寶玉負責在一樓招呼客人,「天龍地虎」的搭配,將上海本幫菜館的環境氛圍、菜式口味完整保留,時隔七十多年,仍然吸引不少老主顧與新客人前來,既撫慰外省族群的鄉愁,也滿足聞香而來的本省饕客。 三毛從沒有想過,會跟這種老店有交集,若不是公司長官的推薦,我想,大概花一輩子都找不到這家店的~.

就在歷史建築中山堂對面的小巷內,有間老菜館在此守候七十多年,它便是以道地上海菜著稱的「隆記菜館」。 這間成立於1953年的老店至今已傳承到第三代,可說是台北市完整保存上海「本幫菜」的代表餐館之一,2009年甚至登上《華爾街日報》,被記者稱為是台灣必吃的傳統美食。 隱藏於西門町巷弄間的七十多年老菜館,擁有最道地的上海本幫菜,吸引不少政商名流、歌星藝人前來捧場。

投入台北市立委補選的民進黨參選人吳怡農,近期遭質疑與黑道勢力關係密切,吳日前受訪強調,時任黨部主委時,趙介佑是他開除的,其父親台北市黨部評委召集人趙映光也被請出黨部,此說法卻被趙映光打臉稱沒有被請離開… 店面不大,生意卻非常好,價格平實,環境整潔加上老口味的加持,幾乎每天都是大客滿的,幾乎一開門沒多久就客滿,非常厲害。 隆記菜館的盆頭菜也是來此必點,清蒸臭豆腐吃起來臭(香)氣逼人,喜愛這味的人必定大呼過癮。 烤芥菜雖然賣相不佳,但吃下去入口即化,甜中帶苦,後勁十足。 隆記菜館之所以出名,除了美味外,還加上名人的加持,許多政商名流、歌星藝人都愛來這裡聚餐。

據了解,該地段也就是延平南路101巷,將與新美齊集團進行合建案,而董事長正是大同第四代接班人的林傳捷,未來可能規劃興建小坪數住宅案,也因「上海隆記菜館」佔有土地約近1成,預計也可分回住宅。 炸排骨水準一般,菜飯我覺得不是很合我的口味,隆記的菜色味道是簡單的,沒有加上火腿或是其餘太複雜的味道,吃起來口感軟爛軟爛,可能我期待過高了,菜飯真心普通。 朱寶玉說話爽朗,有股大姐頭的魄力,氣勢弱一點的客人可能會被她嚇著。 在她的指揮下,隆記菜館的服務一點也不馬虎,即使用餐時間店內高朋滿座,在一片混亂間,點菜、寒暄、送餐具、添茶、上菜、結帳,朱寶玉和幾位大姊穿梭自如,隨時注意每桌的客人動靜,看見老客戶更是親切地大聲招呼、聊天。 在這兒吃飯沒有上館子的拘束,卻能享受到上館子的美味。

薺菜冬筍、醬爆青蟹、蔥烤鯽魚……從小菜到功夫菜,一道道經典上海菜式,既撫慰外省族群的鄉愁,也滿足聞香而來的本省饕客。 不重華麗體面的「隆記菜館」,其上海料理頗得好評,唯口味稍重,擺盤方式欠講究,價格又不便宜。 再者,客人甫入座,即遞上黃色溫毛巾和瓷杯熱茶,服務很「老式」,而那毛巾是否徹底消毒? 祈願「隆記菜館」料理手法不斷傳承下去,服務水準亦能繼續提升,成為讓人會想回去解饞的好餐廳。 知道這家老店,是經由臺大歷史系逯耀東教授生前的美食專文介紹,其對排骨菜飯倍加推崇。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