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介紹

產生B肝表面抗體一般有兩種途徑:1、曾經感染的B肝病毒,但是由於自身的免疫功能強大,消滅了B型肝炎病毒並且產生了B肝表面抗體。 所以在打完B肝疫苗後檢查B肝抗體滴度主要是看其濃度,B肝抗體滴度的值越大,那就說明患者抵禦B肝病毒的能力越強。 B肝表面抗原是B肝病毒的外殼蛋白,它本身具有抗原性,對B肝病毒DNA起到保護作用,但沒有傳染性。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

為什麼要說「可能帶有」而不是絕對地確定,是因為這裡有個小陷阱:在注射B肝疫苗的一個月內,因為是注射「人造的B肝病毒表面抗原片段」,所以可能被檢測出B肝表面抗原陽性。 這種情況下因為注射的疫苗中並不含有真正的病毒基因,所以其實並沒有致病力跟傳染力。 當病人已經忘記是否近期有注射B肝疫苗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先把病人當B肝帶原者看待,並在6個月後檢查是否仍是B肝表面抗原陽性。 當然也可以直接檢測HBV DNA(B肝病毒量),雖然多了一些花費,可是能早些得到診斷。 以前沒有B型肝炎疫苗的時期,HBeAg(E抗原)陽性的媽媽生產的小孩有98%以上的機會會被傳染。 小嬰兒接種一劑B型肝炎疫苗,以及一劑免疫球蛋白之後,還是有約略1~10%的機會會被感染B型肝炎病毒。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 肝病資訊

第二、免疫系統被壓制了,人體就更容易遭受各種病菌的入侵,原本不會致病的微生物,在免疫系統功能不佳的病人,反而變成了致病原。 水平感染是指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傳染。 輸血、打針、血液透析、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都可能是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 1.健康帶原者:就是肝功能正常,且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正常。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

根據衛生署歷年的統計,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其中絕大多數是因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其中又以B型肝炎為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活動型帶原者每年追蹤一次應是足夠,肝硬化的病人,則須3-6個月追蹤一次。 然而,要多久追蹤一次,會因每個人的病情不同而略有不同。 最近疫苗事件讓大家神經緊繃,疫苗本是我們防病的「金鐘罩」,疫苗安全自然非同小可。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 B肝表面抗原是什麼意思 抗原陽性就是患上B肝嗎

干適能是在2002(民國93)年2月核准在台灣上市,成為肝病治療的另一種新選擇。 干適能可以直接和B型肝炎病毒的DNA聚合酶結合,進而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複製,因而減少肝炎的產生。 並不一定,以治療效果來說,干擾素與口服藥物相差有限;祇要依照醫師的指示接受治療,大約有三分之一左右慢性B型肝炎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母子傳染(又稱垂直傳染)是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時前後將B型肝炎傳染給新生兒。 B型肝炎帶原者母親如為e抗原陽性,則新生兒,百分之九十八均會成為帶原者。 新生兒時期因此途徑而得到B型肝炎者,很容易在日後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沒錯,就如同先前我們提過的:幸運的話,某一種病原體上會有數個我們免疫系統可以辨識的「抗原點」。 以我們目前對於B型肝炎病毒的抗原點認知,總共有HBsAg、HBeAg、HBcAg可以被辨識。 人體識別病毒並開始製作子彈時,從血液中我們就能偵測到各種抗體。 有些只是在濃度達到可偵測範圍時的曇花一現,所以並不是說偵測到子彈就表示病毒已經全數殲滅。

喜必福的建議劑量為每日一次,每次600毫克,可和食物併服或單獨使用。 喜必福可能發生的副作用有眩暈、頭痛、腹瀉、皮疹、疲倦,但相當少見,且停藥後症狀大多可以獲得緩解。 若因特殊體質而對喜必福成分產生過敏反應的人,則不宜使用。 所以,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對於B型肝炎可說是一種「安慰劑」。 若您吃這一類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在服藥期間,GOT,GPT會下降,但停藥後,免疫系統反彈,結果GOT,GPT又上升,若再吃此類藥,GOT,GPT又會下降,這會使人誤以為此類藥物具有療效,其實不然。

當光通過被檢測物,前後的能量差異就是被檢測物吸收掉的能量,特定波長下,同一種被檢測物的濃度與被吸收的能量成定量關係。 所以進一步表達檢體有多少「光密度」,就是所謂的「半定量法」,用S/CO為單位。 但是因為定出的量並不精準,所以後來發展出了「定量法」。 對B型肝炎帶原者而言,長期、定期追蹤是絕對必要的,病毒量也是追蹤的項目之一。 病毒量的多寡,在整個慢性B型肝炎的感染過程中會有明顯的變化,病毒量高高低低是常見的現象。 一般來說,年輕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病毒量濃度很高,病毒量破億是很常見的,但是在二、三十歲之後,因為體內的免疫狀況改變、肝臟開始發炎,病毒濃度的高低變化就更大,從幾億到幾百、幾千,短暫時間內會有非常大的改變。

檢查B肝兩對半需要的費用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各醫院的情況而定。 一般檢查一次需要25-60元不等,即中等及中等以下城市在35元左右,消費水平較高的城市在50元左右。 “B肝小三陽”是B肝表面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均為陽性。 就B肝兩對半而言,有全陰、單純表面抗體陽性(此兩者為健康人群)、單純表面抗原陽性(健康帶菌者)、小三陽、大三陽等結果。 其中,大三陽具有傳染性,小三陽傳染性較低,健康帶菌者不具傳染性。 B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是由HBsAg誘導產生,為保護性抗體。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 林老師診療室/怎麼看自己的 肝臟抽血報告? 《HBsAg、HBeAg、HBV DNA篇》

不過有部份的;健康帶原者若接受肝穿刺,病理學上仍然看到有發炎的現象。 根據本基金會的統計,這三百萬帶原者中有三分之二不知自己為帶原者,加上肝臟沒有神經,得了肝病大都沒有症狀,患者常等到肝病末期才求醫,造成治療的困難。 另一方面,國人對肝病大多一知半解,迷信偏方草藥,往往因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造成悲劇。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

很可能是還沒有出生之前在媽媽子宮內就被感染了。 因此,中國曾經有研究,這些HBeAg(E抗原)陽性的媽媽在懷孕第三期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媽媽血中的B型肝炎病毒量,結果真的可以降低嬰兒被感染的比率。 而且這兩種藥物,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安全性分級為B級,對胎兒影響最小,孕婦可以安心服用。

但在大多數老百姓的認知里,依舊只是停留在「注射B肝疫苗可以防止感染B肝」的階段,更別說對相關檢查的了解了。 B肝抗體滴度檢查需要做B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因而B肝抗體滴度檢查費用通常要比B肝兩對半定性檢查貴些。 但是B肝抗體檢查別沒有統一的標準,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消費水平和醫院的收費水準的不同,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浮動。 表面抗原陽性說明被B肝病毒感染,不說明病毒侵入,也不能說明病變情況屬於B肝患者還是B肝病毒攜帶者,只說明有B肝病毒感染。 B肝兩對半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B肝病毒感染檢測血清標誌物的項目,B肝兩對半屬於病原性檢查,而肝功能屬於功能性檢查,兩者屬於不同的範疇。

月嫂姐妹們上戶時經常會碰到一些大三陽和小三陽的客戶,這就要姐妹們非常注意自己的安全。 醫院通常對實驗室檢查B肝兩對半情況,來了解病人是否感染B肝病毒,和B肝病毒的複製情況。 3、B肝表面抗原的滴度高低可判斷患者的傳染性,HBsAg的滴度越高,HBsAg及B肝病毒DNA陽性的可能性越大,傳染性也就越大。 如果患者B肝表面抗原大於1S/CO,那麼就表示該患者體內有B肝病毒,B肝表面抗原而被視為陽性結果;B肝表面抗原小於1S/CO則被認為是陰性。

  • 很多人在做B肝五項檢查的時候,可能會發現B肝表面抗體陽性或者是陰性的數據。
  • 其後經過系列研究,證實鄧氏顆粒即是B型肝炎病毒的顆粒。
  • 在臺大醫院的研究中發現,對於病毒量介於2000 IU/mL至20000 IU/mL之間的患者,HBcrAg是否超過10 KU/mL是個重要的指標。
  • 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呈陽性,則表示他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目前可能是B型肝炎帶原者(如果他的HBsAg呈陽性反應),或者是已經痊癒(若anti-HBs為陽性的話)。
  • 超音波檢查正常,肝發炎指數(GPT或ALT、GOT或AST)持續正常超過六個月以上,B型肝炎病毒濃度不高,就可稱之為「不活動型B型肝炎帶原者」。
  • 為啥叫「兩對半」B肝病毒的免疫學標記物一共有3對,即表面抗原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和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
  • 沒有症狀而肝功能正常的帶原者,稱為健康的帶原者;持續帶原6個月以上,稱為慢性帶原者。

在台灣地區的成年人,每五人就有一個(即百分之十五至二十)是B型肝炎帶原者。 因此全台灣目前至少有三百萬個同胞是帶原者,台灣地區肝病猖獗,B型肝炎帶原率高是主要原因,可以說B型肝炎是全民的共同敵人。 當HBeAg(E抗原)是陽性反應時,就表示細胞內的B型肝炎病毒是有複製能力的。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

不過,未達健保給付的標準,也不一定代表就不需要接受治療,還需要醫師考量各種情況,給予病患個人化的建議。 三、表面抗原陽性,但總膽紅素>2mg/dL、或凝血功能延長>3秒,醫師評估可能為肝功能失代償者,可立即用藥。 A型肝炎抗體(anti-HAV)有兩種,分別為M型和G型。 抽血檢查血液中是否含有這些抗體就可以知道有沒有得到A型肝炎。

  • 感染到B型肝炎,很多人並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不明顯!
  • 每一個病例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應由肝膽專科醫師就個案來決定。
  • 抽血檢查血液中是否含有這些抗體就可以知道有沒有得到A型肝炎。
  • 所以進行B肝表面抗體滴度的檢查可以清楚的知道體內抗體的含量,以及是否需要進行注射B肝疫苗的加強針,這對B肝的預防有很重要的意義。
  • 抗-HBC本身不是病毒,也不直接反映病毒是否複製,更不提示有多大的傳染性。
  • 血液具有傳染力,不要去捐血,要記得定期回診檢查超音波跟抽血。
  • 因為西元1986年過後在台灣出生的國民,都在新生兒期打過B肝疫苗了,9成的年輕國民並沒有感染B肝病毒,所以當前兩項陰性時,健檢報告就會建議要「補打B肝疫苗」,直接補打問題其實不大。

這些膽紅素大部份經由肝細胞進行化學作用排入膽汁中,再由膽管注入腸道內,經糞便排出體外。 如果肝細胞受損或膽管阻塞,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就逆流進入血液中。 所以膽紅素值如果上升,就可能會有膽管阻塞、肝細胞受傷或紅血球破壞過多等情形發生。 此藥品已在許多國家上市,在國內尚未被許可上市。

肝功能的項目很多,其中又以血清中GOT,GPT的數值最常被用做判斷肝臟是否有發炎的指標,以及追蹤病人的病情起伏變化。 目前追蹤B肝罹癌風險,主要是以B肝病毒量作為判斷依據之一,如病毒量越高,日後的肝癌風險性也越高。 但最新研究發現,「B肝表面抗原定量檢測」也能掌握疾病進程,醫師可參照這兩個數據,為B肝病患設計適合的疾病處置與療程規劃。 最新研究發現,B型肝炎表面抗原濃度高低,可成為判斷低病毒量B肝患者日後發生肝癌風險的重要指標,再加上B型肝炎病毒量的檢驗,兩者可說是「黃金雙指標」,更能有效掌握B肝病情,並可評估長效型干擾素用藥療效。 惠立妥是一種類核甘酸藥物,最早從2001年起,用來治療愛滋病。 而台灣亦於100年6月通過健保給付,使得口服的B肝用藥除了既有的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喜必福等四種外,又多了一項新選擇。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