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10005大分析

二、B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正常數值 陰性(-):表面抗原抗體HBsAb臨床意義:1. 感染急性B型肝炎後,HBsAb出現、HBsAg消失,可作為痊癒與否指標,3. 表面抗原抗體HBsAb≧10.00 mIU/mL,表示人體對B型肝炎病毒感染具保護能力。 感染B型肝炎病毒(HBV)之後,若檢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反應者,稱為「B型肝炎帶原者」,表示肝炎病毒持續存在體內。

為B型肝炎病毒複製時產生的一種小段游離形式胜? 急性或慢性B型肝炎時,血中的HBeAg數值會上升,3. HBeAg呈現陽性時,表示病毒複製活躍,血液具高度傳染力。 但是一部分反覆發作的慢性B肝患者,雖然呈現B肝表面抗體、E抗體、核心抗體三項陽性,仍存在突變株B肝病毒複製。 一般情況下,B肝抗體滴度的正常值為10mIU/ml,當B肝抗體滴度大於這數值時,B肝表面抗體便能夠有效的保護人體。 一旦B肝抗體滴度小於此數值時,B肝表面抗體的保護能力減弱,此時,一旦患者接觸到含有B肝病毒的血液,或者與攜帶B肝病毒的患者親密接觸時,便有感染B肝的可能。

當檢查出抗-HBs呈現陽性的時候,說明以前感染的疾病已經恢復正常了,也就代表著不會再受到B肝的感染了。 雖然一般來說,病毒量高,肝臟發炎的可能性也會較高,不過,肝臟發炎還受免疫或其他因素影響,不能單就病毒量高而推論肝臟發炎。 如同一開始提到的,許多年輕的B型肝炎患者,他體內的病毒濃度很高,但一經檢查,肝臟都是正常的、沒有發炎,這就代表病毒與宿主和平共存,因此,這類型的病人就是定期追蹤檢查,若有惡化才考慮進一步的治療。 是的,您身上的免疫系統很盡責地作出了中和抗體,嘗試中和落在血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看到這裡您可能會覺得有點困惑,怎麼這麼複雜,的確是很複雜。 所以有關B型肝炎的檢驗的判讀,必須由醫師來做。 不少病人追蹤了2、3年都沒事,以為天下太平了,沒想到才1、2年沒追蹤,就長出肝癌來了,因此追蹤須持之以恆。 紅血球平均壽命大約是120天,老舊的紅血球功成身退時,在脾臟中被破壞而釋出膽紅素。 這些膽紅素大部份經由肝細胞進行化學作用排入膽汁中,再由膽管注入腸道內,經糞便排出體外。 如果肝細胞受損或膽管阻塞,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就逆流進入血液中。

台灣肝病醫學界目前仍主張在適當的時候停藥,惟停藥後需密切(約兩個月一次)追蹤檢查,一旦有急性肝炎發作,應立即再服藥控制病情。 首先,對於正在使用長效性干擾素來治療B肝的e抗原陽性病人來說,用藥後3個月,表面抗原的量若可減少到兩萬IU/mL以下,代表有療效;若表面抗原仍在兩萬IU/mL以上,表示不太有效,可能要換藥或結束療程。 若表面抗原在半年內消失,可能只是急性的B型肝炎;若持續半年以上,就不太會消失,每年會消失的比率只有0.6%到2.6%。 表面抗體陽性者,表示對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已有免疫力. 表面抗體陽性可因打B型肝炎疫苗,或者是過去曾感染過B型肝炎但現在已痊癒而產生。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就是說在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存在。 在台灣地區的成年人,每五人就有一個(即百分之十五至二十)是B型肝炎帶原者。 因此全台灣目前至少有三百萬個同胞是帶原者,台灣地區肝病猖獗,B型肝炎帶原率高是主要原因,可以說B型肝炎是全民的共同敵人。 過去在檢測B肝病毒表面抗原時,只能做定「性」檢測,也就是檢查有或沒有,但目前在臨床上已有試劑,能同時進行有無表面抗原及表面抗原濃度多寡的檢測,也就是進行定「量」檢測。 目前追蹤B肝罹癌風險,主要是以B肝病毒量作為判斷依據之一,如病毒量越高,日後的肝癌風險性也越高。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1000: 捐血須知

三、表面抗原陽性,但總膽紅素>2mg/dL、或凝血功能延長>3秒,醫師評估可能為肝功能失代償者,可立即用藥。 惠立妥的副作用很小,主要有兩個副作用:一是腎毒性,所以使用惠立妥必須定期追蹤與監控腎功能。 如果B型肝炎病人同時有腎臟疾病,使用惠立妥時,需調整劑量,或者選擇其他較無腎毒性的B型肝炎用藥,例如,貝樂克。 不過,貝樂克的缺點是,用過干安能的病人再使用貝樂克,抗藥性可能較高。 目前干安能和干適能都是B肝治療的第一線藥物,但是干適能的藥價較高,若有經濟需求考量,可以考慮先用干安能,待出現抗藥性或副作用,再改用干適能。

至於血中e抗原陰性的患者,則不管是使用喜必福或干安能,效果都差不多。 對於先前不曾使用過干安能或干適能治療的B型肝炎患者,使用劑量為每天0.5毫克;如果是曾經使用干安能且已經產生抗藥性的患者,則建議每天服用1毫克。 一般建議於用餐後2小時服用,藥物在體內維持有效濃度的時間約15小時。

  • B肝疫苗可以成功預防B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兒一出生就接種B肝疫苗,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B肝。
  • 「醫生,我的B肝兩對半檢查單上這麼多項目,到底是什麼意思?怎樣判斷我是否健康?」近日,准媽媽徐女士拿著B肝兩對半檢查單,一臉愁容。
  • B肝病毒表面抗體又叫做抗-HBs,它是由HBsAg進行誘導而產生,它的作用是來保護病毒的侵入。
  • 是否需要接受治療,除了病毒量,還要考慮肝功能(ALT)、肝臟是否發炎、纖維化等因素。
  • B肝表面抗體,是一種由於人體免疫系統被B肝表面抗原刺激後,所產生的一種保護性抗體和中和性抗體。
  • 輸血、打針、血液透析、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都可能是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

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B肝,就需要到醫院進行B肝五項的檢查。 很多人在做B肝五項檢查的時候,可能會發現B肝表面抗體陽性或者是陰性的數據。 B肝病毒表面抗體又叫做抗-HBs,它是由HBsAg進行誘導而產生,它的作用是來保護病毒的侵入。 當B肝病毒入侵到我們人體之後,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免疫反應。 第二種、B肝表面抗體呈現陽性,就說明以前有受到過B肝病毒感染的可能,身體裡已經對病毒具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1000: 肝病診療室/您是「隱藏版」B肝帶原者嗎?

人體識別病毒並開始製作子彈時,從血液中我們就能偵測到各種抗體。 有些只是在濃度達到可偵測範圍時的曇花一現,所以並不是說偵測到子彈就表示病毒已經全數殲滅。 若停藥後復發,得以合併療法或Tenofovir單一藥物再治療,或以干擾素再治療1年。 另外,根據初步的研究顯示,使用喜必福產生抗藥性的機率雖然比干安能稍低,但還是不能忽視。 將喜必福與其他抗病毒藥物併用,會不會增加療效? 根據現階段的研究顯示,喜必福與干安能合併使用並不會提升療效。

E抗體陽性者,表示病毒的活動性大為減低,傳染性也沒那麼高(不過仍具傳染性)。 有的時候,e抗原是陰性,但e抗體也是陰性,此時稱之為(e空窗期)。 (e空窗期)的病人,追蹤一陣子後,可能就會出現e抗體,但也可能停留在空窗期,少部分的病人,甚至又會出現e抗原。 曾感染B肝產生抗體者,未來因為B肝而罹患肝癌的風險的確較低,但少數一至兩成者還可以在他們體內看到B肝病毒的DNA,因病毒會嵌入染色體內,或是當初肝臟發炎過有損傷,仍有產生肝癌的風險。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1000

當血中B肝病毒濃度大於2,000 IU/mL時,發生肝癌的機率變高,因此,要降低肝癌復發的機率,必須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如「貝樂克」),來抑制體內的B肝病毒。 「韋立得」雖是新上市的藥物,但治療效果跟「貝樂克」差不多,若無特別考量,並不需要轉換改吃「韋立得」。 若表面抗原量小於1000 IU/mL、病毒量也小於2000 IU/mL,則判定B肝患者可能處於真正的不活動階段,未來可能建議患者定期追蹤時間可稍微延長。 也就是說,醫師可以依據表面抗原量和病毒量多寡,評估患者的疾病進展風險,並建議適合的追蹤時間。

Α胸腺素是屬於免疫調節的藥品,其臨床效果有些爭議,不如干安能和α干擾素之療效明確。 一般來說,每週注射一次,完成六個月的療程之後有三分之一的成功率。 惠立妥的第二個副作用是,可能造成骨質流失,所以,B型肝炎病人如已有骨質疏鬆,可能要很小心用這個藥物。

干適能高劑量(30mg/d)使用者較需要留意的是對腎臟的影響,所以使用時必須嚴格監控腎功能和電解值的變化,尤其是接受過器官移植或是有肝硬化或腎功能不佳的病友須更加小心。 然而病友也不必過度憂慮,每天使用一顆10毫克的干適能,發生腎毒性的機率很少。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人死於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其中約有七千人是B型肝炎引起的。

抗-HBC本身不是病毒,也不直接反映病毒是否複製,更不提示有多大的傳染性。 在治療效果方面,研究結果顯示,慢性B肝患者如果e抗原陽性,在接受α干擾素注射治療四至六個月後,約20~40%的患者血中e抗原轉為陰性,肝功能恢復正常,且停藥後仍有超過八成的病人能繼續保持其治療效果。 在歐美國家,用α干擾素來治療慢性B型肝炎可以達到約30~40%的成功率,甚至有少部份的病人,其血中表面抗原會消失。 然而,在台灣情況卻稍有不同,只有約25%的成功率,同時血中表面抗原也不會消失,如果有消失的話,也只是極少數的例外。 至於個人治療的效果如何,需要評估治療結束時,是否血中GPT值已回復正常,e抗原陰轉為e抗體,HBV DNA消失,且停藥後繼續追蹤六個月,上述指標仍能維持。 換言之,開始治療後一年左右,才能確認α干擾素治療是否有效。

B型肝炎已成為全球性的嚴重衛生問題,具有極強傳染性。 中國是B肝大國,近年來國民健康意識在不斷提高,B肝五項檢查變得相對越來越普及。 因此,一份詳細版的B肝五項結果解讀和疫苗預防知識的普及變得尤為重要。

  • 目前的共識是血中e抗原轉為陰性之後,繼續服用3~6個月,在間隔6個月以上的兩次檢查,都有e抗原消失、e抗體出現,且HBV DNA甚少(<300 copies/ml)或消失時,可考慮停藥。
  • 這種情形常見於肝臟或膽道系統的疾病,需要配合GOT,GPT等肝臟檢查加以診斷。
  • 治療期間若肝功能恢復正常,e抗原消失、e抗體產生,打滿四到六個月就可以考慮停止使用。
  • 年輕人的病毒濃度高,但身體的免疫細胞不會去攻擊病毒,ALT(肝功能指數,又稱GPT)就不會升高,這就是病毒與宿主「和平共存」的情形。
  • 專家表示注射B肝疫苗後,體格檢查時發現B肝表面抗原陽性的人不止一兩個,B肝疫苗的保護率為90%~95%,對少數人可能無效。
  • 乙性肝炎表面抗體是一種對我們身體具有保護性的抗體,同時,還是一種可以中和性的抗體。

在急性感染時會出現,在感染過後也會繼續存在而不會消失。 因此核心抗體陽性者,可能是不活動型帶原者,慢性B型肝炎,急性B型肝炎,或者已經痊癒。 其中一定會有GOT( 或稱為AST )以及GPT (或稱為ALT)這兩個檢查項目。 GOT/GPT是在肝臟細胞中的特有酵素,幫忙胺基酸的代謝。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1000

當血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量越來越多時,肝細胞內的病毒太多會造成肝細胞的破壞,引起人體免疫細胞的發炎反應,也就是進入B型肝炎的階段。 發炎越久就越會有肝臟纖維出現,如同經常燙傷就會有很多疤痕,纖維太多就是肝硬化。 一旦不幸被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沒有症狀。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華藝DOI註冊中心(doi.airiti.com) 。 就如同先前提過,一般的健檢報告不會HBsAg、anti-HBs、anti-HBc三項全驗。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數值1000

此時,從「肝炎病毒標記」就可以看出是否得了哪一種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標記」簡單來說就是抽血檢查血液中的病毒抗體或抗原,在驗血報告上並不是高高低低的數值,而是以「陰性、陽性」來表示。 這類的病人Anti-HBc(B肝病毒核心抗體)的檢查結果為陽性。 核心抗原(HBcAg)在血液中無法被直接偵測出來,所以大家的抽血報告裡不會有這個項目,可是核心抗原的抗體可以,呈現的就是Anti-HBc的數值。 不過因為這不是中和抗體,也需要綜合其他各項的血清學檢查來綜合判斷,所以不會出現在「日常」的檢查報告或「健檢報告」中。 當B肝的專家們想要知道病人是否是「隱藏版」的B肝帶原者時,才會開立這項檢查醫囑。

因此,中國曾經有研究,這些HBeAg(E抗原)陽性的媽媽在懷孕第三期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媽媽血中的B型肝炎病毒量,結果真的可以降低嬰兒被感染的比率。 而且這兩種藥物,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安全性分級為B級,對胎兒影響最小,孕婦可以安心服用。 是目前干安能在臨床使用上有待解決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的臨床數據可以確認干安能應該使用多久最恰當,少則一年,多則數年,要看患者血中e抗原陰轉是否出現而定。 目前的共識是血中e抗原轉為陰性之後,繼續服用3~6個月,在間隔6個月以上的兩次檢查,都有e抗原消失、e抗體出現,且HBV DNA甚少(<300 copies/ml)或消失時,可考慮停藥。 血中e抗原陰性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較難治療,目前醫界認為口服抗病毒藥物至少要使用1年半。 核心抗體陽性者,表示曾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因此,在B型肝炎病毒存在下,再加上體內免疫系統的作用,才使得肝炎產生。 表面抗原陰性者,可能未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或者是已產生表面抗體已痊癒。 就是血中B型肝炎的濃度相當低,用一般的檢驗方法偵測不出表面抗原,但用比較敏感的實驗室方法,卻仍可以偵測到表面抗原,所以稱之為「低效價」的帶原者. 然而這種比較敏感的方法做起來也較為複雜,所以無法應用到大規模的檢體測試。 GOT主要存在於肝臟、心肌、肌肉,紅血球之內也有,GPT則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