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llage 面試8大優點

一開始 HR 不在,說去開會,不認識的員工拿了一個午後紅茶給我(面試過茶水給很高級的一間,起初好感提升)。 舉些例子,曾經有面試同學在面試時有情緒而落淚、也有同學面對最基本的自我介紹都無法好好闡述、甚至有同學穿著細肩帶短褲就來面試。 為了避免使用者大量輸入假資訊,我們會以你的帳戶做驗證。 反覆練習變成反射動作,要真心喜歡才去練習,不能硬把它當成工作做。 在書上看到理論不是用背的, 看到理論可以透過設計驗證,有時理論不見得可以完全應用在實作(現實生活太多變因)。

我的方式是不要說謊,但也不要太直白,最好適度的潤飾一下,並加上實際的例子來輔助說明。 半天下來真的是非常緊湊,建議中午 lunch meeting 的時候吃飽一點,面完的瞬間有夠餓(後來才想到零食桌有很多零食飲料,我一個都沒拿…)。 當然,進去之後可以自由觀看各種線上課程對我來說也是很加分。 Trend Micro 是朋友內推的,雖然公司性質跟其它家比起來不太一樣,但自己合作過不少這裡出來的高手,想藉由實際的面試多了解它們的工程文化。 這關總共有 8 個 Session,至於每個 Session 的安排,則是由 PicCollage 針對每位面試者狀況調整測試內容:自己面下來,覺得第一關是最簡單的。

Developers, Designers, PM…各個武林高手,不僅能獨立作業也能團隊合作。 還記得我的 On-site interview 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根本像公司參訪一樣,想問什麼都可以問、想玩什麼都可以玩(例如玩貓?XD),第一次看到辦公室裡竟然有鋼琴、懶人骨頭沙發、滑板、還有遊戲區?! 午餐時也和同事們一起吃飯、聊天,而那天剛好是公司六歲生日慶祝party,我當場加入佈置的行列,著實感覺到熱情的公司文化。 整個下午一連串和的面試環節設計,都是為了依照我的興趣專長來發揮,另外也讓我實做平常實習生們會做的事,讓我知道如果真的加入後,會面臨什麼任務。 試想,當對方對你一無所知的時候,不就是透過履歷及面試所觀察到的每一件事情來了解你嗎?

piccollage 面試: 面試心得–PicCollage拼貼趣

第二輪和 engineering manager 面試,問了不少行為類問題的情境題,聊得蠻深入的。 只有比較抽象的回答可能不太夠,最好是有過往工作上的具體例子。 最後考了一題系統設計白板題,題目不算太偏,也是他們工作上真的需要用到的系統。 作業我覺得蠻有意思,要寫一個 Node.js 的 module 提供給其他開發者使用。 相較於平常工作中,大多時候是將商業邏輯轉換為程式碼,然後搭配框架來完成需求。

piccollage 面試

Shopback 表示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個人的偏見,這點我覺得很用心。 不得不說面試 PicCollage,雙方都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同時也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讓面試者對公司的團隊和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 從上面這一串 timeline 就可以看出 PicCollage 真的很重視招募這件事。 面試時間雖然拉得比較長,但是 HR 跟進的非常快,基本上每一關結束隔天就會有下一階段的安排。

在收到這封信之前,我剛好遇到其他間也都有給作業的情況,所以我看了一下題目的 Spec,恩,比起其他間並不算小。 我覺得這太煩了,我就說這個直接做一個 token 帶著,啊連結問卷拿到 token 就知道是誰填了,然後每一個問卷有自己的 status ,填完下次點進來就是跟妳說已完成。 聊了一陣子之後 HR 也加入了, HR 的問題都相對犀利很多,而且在回問很多問題上也不太正面回應(這很正常,可能是怕我來探機密的)。 我們期待聽到每一個新鮮的點子、每一個真實的回饋,我們相信這些都是將公司與產品推向成功的動能。 行為問題可以說沒有標準答案,但還是有一些共通的原則可以遵循。

Nana提到:「公司內除了以各種課程實踐「always be learning」,John也常以隨性的方式在團隊間分享如何發現趨勢、如何創業、設計、開發產品」。 不過大概就是問了我一些「什麼東西是我做的」,那這部分其實就很難說,因為很多東西確實都是合作完成的,然後大概就是嫌我經驗雖然三年,但表現的差他的四年好像很大一截。 這間我投的 React 職位有回覆了,那時候我很納悶也覺得幸運,拿 Rails 的履歷丟竟然中了,不過看起來信件是很制式的回覆,就是希望我在哪一天之前完成這個題目。 然後整個過程中,因為會議室感覺一開始 booking 後就被 delay,所以整個過程問我問題時,我很認真的回答但面試官或 HR 眼神一直往外飄,好像在趕時間。 從聊天的過程中大概知道 web developer 在這間公司有可能會被叫去做核心的產品 team ,也就是主要是 dacrd feature 的開發。

面試過程中被肯定的部分是,有寫技術部落格非常加分,他面試我之前有去看我的部落格,讓我覺得這一整個面試都是舒服且難忘的。 遠離工作之後,Line 訊息量少了好多,但多了很多自己的生活;初期感覺有些不踏實,不過隨著專心找工作的生活步調,有助於讓自己看向遠方,往未來邁進的動力。 老實說,我和大多數求職者會遇到的窘況差不多,投出去的履歷時常石沉大海,一直到應徵這間來自美國矽谷的照片編輯 App,我才有面試的機會。 我在前公司擔任英語教學機構的分校經理,憑藉對英語教學的熱情,從實習生開始做,一做就是 4 年。 儘管後來有給自己放了長假,但發現長久以來,自己給自己的壓力無法在短時間內好好消化、釋放,因此最後我選擇辭職。 而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希望也能對他人有所幫助。

piccollage 面試: 準備方式

面對到一個通用的 module,想要同時兼顧易用、易擴展和易維護性,在設計上就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我後面有和面試官稍微聊到這部分,若是比較資深的工程師,他們會希望在作業上能展現更多程式架構的能力。 作業是從頭打造一個 API service,需要包含完整的文件與測試。 需求本身非常單純,主要側重面試者的開發風格以及程式碼的品質。 我是在設計測試上花比較多心力,另外也在文件中探討了系統未來在不同情境下,可以如何進行 scale。 有時候我覺得工作起來的感覺好像在一個Lab,大家在為一個共同的發明來做研究,每個人都發揮不同的專長、進行創意發想和討論。

起初聯絡我的即是直屬主管,當時第一階段面試是「視訊面試」。 面對人生第一場 Video call,實在不希望臥室裡面的房間牆面出現在面試官眼前,所以我特別跑去小樹屋租借了會議室空間,穿上面試服裝,準備迎接人生第一場視訊面試。 想測驗一下對方是否有真的看過我的履歷並對我有興趣才發信給我,而不是看到我有經驗就先塞題目,猜測應該是等我寫好之後給工程團隊看過沒問題才會找我進公司面試。 主要是聊我之前做過的東西、一些開發習慣,還有對於這些技術的掌握度,會比較著重在探討個人特質,包括我之前會去做一些什麼事情改善團隊的效率之類的,或是對產品的想法。 後來因為覺得這個面試官非常令我印象深刻,猶豫很久要不要去當他的下屬,但是礙於和自己的規劃上應該還有更吻合的公司,於是就選擇婉拒了。 更重要的是──後段也要留下緩衝時間──因為不知道視訊會議會到甚麼時候結束,如果超過租借時段可能就代誌大條了。

身而為人,若能把好好生活,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那麼就能夠把更多的創意和能量帶回工作,成為正向的循環。 當你未來要 Pitch 給老闆的時候,先展示 Main Flow,用最簡單的 3 句話囊括你的提案要解決的問題/帶來的價值。 不只是可用、實用,這個產品除了實用以外,他能為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piccollage 面試

他們是橫跨兩大洲的資深新創公司--PicCollage。 新創公司內的 php 的大神,感覺很年輕,對技術規範很熱忱,整個過程中大概就是一直挖技術、問 C10K、高併發、我的技術部落格寫的內容討論,沒感覺有挖人格特質的部分(也許不是第一考量?)。 後來大概他們比較關心的還是 performance 的調教吧,問我在這方面的著墨跟經驗,不過聽完他們應該也覺得還好。 一開始收到信很興奮,算是我滿想去瞭解的公司,寄了個題目給我,希望我在指定時間以前完成,做完之後我利馬回信附上作業,但是直接蒸發,寫了兩封信過去都不回。 過程中的問答就是聊天,完全沒有壓力,也很坦白的說他們希望找到英文好的工程師,畢竟他們公司的主管需要用英語溝通會更順利。 另外,面試當天的午餐時間,更穿插和所有員工一起用餐的行程,除了希望未來新進人員能實際體驗辦公室文化,同時也能直接和大家相處、感受對談的氛圍。

面對人生第一場 Video call,實在不希望臥室裡面的房間牆面出現在面試官眼前(笑),所以我特別跑去小樹屋租借了會議室空間,穿上面試服裝,準備迎接人生第一場視訊面試。 其實面完技術輪的時候已經稍微感覺不太妙了,有些問題自己都覺得答不出來不太應該。 一方面也是自己當時手上已經有了其它 offer,狀態就有點鬆懈了,最後真的被 reject 也只能說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 Shopback 的工程師普遍都蠻資深,面試官感覺得出來底子很硬,面試的問題也相對比較深入一點。 特別是關聯式資料庫,還被問到一些底層儲存引擎相關的問題,建議這部分可以多做準備。 和 engineering manager 視訊一面,主要針對我在上一家公司負責的專案內容進行提問。

只要能提出合理的分析,應該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嘗試不同的新技術。 Shopback 我以前曾經面試過,中間因為個人原因沒有繼續往下面。 所以這次就直接先發作業給我,然後再和 engineering manager 電話面試。 加入 slack 後會給一個回家作業,內容就是完成先前二面的系統,需要包含測試和說明文件。 建議不要只滿足最基本的功能,各種 corner case 都要仔細思索過。 這其實也反映自己讀了這麼多書,要確認有讀進腦袋裡,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實作、教學、寫作,反芻與思考。

piccollage 面試: Offer 結果

現場面試是同時和兩位 team leader 進行,沒有再考白板題。 可能是因為我是該專案後端的主要開發者,專案中的每一個環節,技術的考量、trade-off 都要解釋得很清楚。 最後的提問時間,因為趨勢的團隊規模很大、產品線很多,所以我比較針對該職缺的工作內容進行提問。 幾乎是當成公司一期 Sprint 收到的專案工項來做。

反覆練習變成反射動作,但要真心喜歡才去練習,不能硬把它當成工作做。

大部分的轉職系統是先教硬實力,但極少觸碰到「如何建立知識體系」與「找到自己定位」、甚至「獨立思考」等面向。 (或許跟台灣本身教育風氣相關,或者是教育機構本來就是以「轉職」為教學導向,在此暫不贅述),但我想這幾項議題會是一般新手轉職後除了硬實力培養,若要思考自身長期職涯發展時需留意的。 最後,我想說準備面試的人都辛苦了~這段旅程很辛苦也會有收穫的。 給內向者一點小建議,當你知道自己會經歷這些面對一大群人團體面試時,心理建設務必做好,社交精力一定會隨著面試時間拉長而耗盡,也務必要撐住!

這過程滿難的,我也在嘗試透過寫作或公司內部知識分享來釐清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這些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思考層面能夠依據這套體系運作。 再來是覺得 Facilitator 是輔助角色的話,也可以多陳述他在這關可以輔助的地方是什麼~(一般在舉辦工作坊時,認知上這角色會偏向輔助性質)因為在面試過程中他比較像旁觀者。 等了近兩個禮拜完全沒下文,原以為無聲卡,就直接接受其他公司的offer了,結果房子都找好了,家也搬完了,才收到二面通知(印象中面試官是說第一輪面試完隔天就會通知呀…),最後只好拒絕此次面試了。 嗯,我投遞的職缺確實是貴公司的 senior rails developer,雖然可能我的實力並沒有達到他預期,但這句話感覺特別傷人和難堪。 接下來三十分鐘換了 backend lead 來找我聊,主要就是在技術的部分,令我驚訝的是他完全知道我,也知道我的前主管是誰,還知道我上禮拜去 shopline 面試。 由於手上同時進行的題目超過三家,為了能夠精準的掌握時間投資效率,所以我想知道這間公司的題目值不值得的做,所以我自己做了一些題目寄信回去給 HR。

piccollage 面試

以我這次面試來說,所有的結果幾乎都在同一兩周內出來,那就比較有空間可以去做協商。 第二輪和 CTO,主要介紹一下上一個專案,接著都在聊團隊文化和溝通方面的議題。 CTO 其實到職沒有很久,正在著手打造一個他理想中的工程團隊。

「真正瞭解自己」這件事情看似容易,其實是需要時間沉澱、自我探索。 以我為例,從事英文教育產業是因為對於兒童教育的熱忱,也喜歡接觸人群,而這份工作除了接觸英語之外,也需和家長互動,甚至Line時常都有家長的訊息。 以我自己為例,從事英文教育產業是因為自己對於兒童教育的熱忱,也喜歡接觸人群,而這份工作除了接觸英語之外,也需和家長互動,甚至Line時常都有家長的訊息。 當然準備本來就是應該的,不過有些人做準備是真的盡他所能的去尋找相關資料,甚至會在面試時提出問題或是觀點,而不是只有回答我們問題而已。 之前有一位實習生在面試時,最後有提出一個問題,是有關公司對於當時 Black Lives Matter 的看法與作為,我印象就特別深刻。

一個新成員的加入,是否能在團隊起到良好的化學作用很重要。 第一輪是和兩位工程師進行技術面試,問了 JavaScript 以及兩到三題演算法(難度 easy 左右)。 後端的一些知識點也有聊到,但整體來說沒有遇到太刁鑽的問題。

不要現場社死(因為你有多想要這份工作,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可以催眠自己這段時間是外向寶貝,沒電時,要在每場面試間留個空檔休息喘口氣,休息夠了再上場打球。 面試官是一位叫做Russ的外國人,同時也是公司的Engineer Manager,非常準時地加入會議,講話簡短明確直入重點,不過剛接通視訊的時候才知道今天是英文面試,有點措手不及… 「積極共享」是這次我們走訪PicCollage團隊之後,所看見最美好的價值。 採訪過程中,John其實希望他的談話比重可以減少,讓出時間給公司其它夥伴:「畢竟他們說的,應該會比我更客觀吧(笑)!」說完,他便埋頭於某間小會議室,讓出我們可以自在採訪的空間。 於是我們在辦公室四處遊走,試著捕獲走動著的PicCollage成員們。 、設計講座,幾個小時的換位角色扮演,讓每個人可以跳脫原本思考的框架,學習其它專長的同時,藉由「跨界」,讓自己在團隊裡更懂得如何與其它人才共事起來更有效率。

由於拿到作業題目的時間大概工作天剩下一個週末,平日還要上班,等於是兼差性質在做,到 Design Challenge Review 關卡時,其實只完成 Mobile 版本。 (還是壓底線,最完整的是文件,再者才是這份手機稿版本)。 PicCollage 的 Chris 很貼心地提醒我下一階段的面試要補上電腦版。

也因為這個概念的實現,John深深相信,在未來往前走的每一步,都不能被「功能」綁架,提醒自己「簡單」和「好玩」有沒有同步跟著團隊一起發展。 因為是做虛擬貨幣交易所的,可能不想馬上被知道公司環境,所以面試是靠兩通電話,要確認彼此契合之後才會去公司在面試一次。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想要把 Rails 換成 Laravel + Swoole ,因為要做高併發,後來結束面試才發現他是推動台灣這個套件的大大。 這間面試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題目,非常好玩,因為面試時有答應面試官有一道題目不能發佈在網路上,所以這部分就抱歉了,只是親自體會,但這題目設計的非常有趣。 後來 HR 回來了,因為會議室被佔用延遲沒辦法面試,所以帶我先繞公司一圈,介紹一下文化跟工作流程之類的,滿有趣的。

piccollage 面試

雖然後來因為疫情只有面試國內公司,但演算法和系統設計依然是重要考點。 以我這次面試來說,大多還是有考演算法,難度約 easy 到 medium 間。 系統設計每一家都有問到相關的知識點,有兩家直接考白板題。 另外,五家裡面有三家有作業,主要看重自動化測試、文件與程式碼的品質。 雖然一週後收到了拒絕信(當下真的很難過),不過能走到最後一關已經很幸運了,面完之後整個精神都耗盡,只想好好睡一覺。 通過這麼嚴謹又冗長的面試流程,可以理解公司在用人是相當謹慎的,文化與能力都相當看重,所以需要不同夥伴來評估這位候選人是否適合團隊。

  • 題目是一個常見的系統設計題,使用的語言和框架沒有限制。
  • 第二輪和 CTO,主要介紹一下上一個專案,接著都在聊團隊文化和溝通方面的議題。
  • Developers, Designers, PM…各個武林高手,不僅能獨立作業也能團隊合作。
  • 準備兩套 Interview Questions 題庫: 一種是 General 的面試問題(例如:你為什麼離開上一家公司?),另一種是行為面 。
  • 所以這次就直接先發作業給我,然後再和 engineering manager 電話面試。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