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llage面試7大優勢

這間我投的 React 職位有回覆了,那時候我很納悶也覺得幸運,拿 Rails 的履歷丟竟然中了,不過看起來信件是很制式的回覆,就是希望我在哪一天之前完成這個題目。 我在前公司擔任英語教學機構的分校經理,憑藉對英語教學的熱情,從實習生開始做,一做就是 4 年。 儘管後來有給自己放了長假,但發現長久以來,自己給自己的壓力無法在短時間內好好消化、釋放,因此最後我選擇辭職。 在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下,面試者可能會開始列舉前公司的缺點。 面試官一般也會表現得心有戚戚焉,於是我們越講越 high,卻默默在別人心裏留下出個不斷抱怨的形象。 我猜是我的目標公司大多規模比較小,成員間合作緊密,且都很以公司的文化自豪。

這裡記錄著筆者面試時所遇到的題目 , 部分題目由 網路 PTT收集而來. 還有其中印象深刻的一題是讓我「用一個動物來形容自己」,我回答「兔子」~因為平時溫馴可愛,但一跳就會跳很遠(想表現我謀定而後動的概念 XD)! 從這問題就可以感覺到PicCollage也是滿freestyle的! 等了近兩個禮拜完全沒下文,原以為無聲卡,就直接接受其他公司的offer了,結果房子都找好了,家也搬完了,才收到二面通知(印象中面試官是說第一輪面試完隔天就會通知呀…),最後只好拒絕此次面試了。 和Joanne半小時的對話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提到:「衝擊」和「異識」必須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這是一組同溫層的反義詞。 當我們有機會『傾聽』想法或做法很不同的人,而每個人都知道『直接』是一種義務,再透過協調、激發、思辨、產生,就能快速地釐清我們原本的認知、定義問題,甚至做出改變。

假期和遠端工作給的很大方,應該是新任 CTO 上任後嘗試推行的工作模式。 作業提交後會由三位工程師個別審查,人選不會和現場面試的重複。 所以面試一個人至少出動了 6 位工程師及 engineering manager。 Shopback 表示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個人的偏見,這點我覺得很用心。 Hahow 的團隊偏年輕,在這邊工作的氣氛應該很不錯。 PopDaily 也是朋友介紹的,面試前其實對他們不太熟悉(產品面向的是女性市場),因此比較偏向交流的心態。

包含廣告創意、整合行銷、行銷文案、內容行銷、社群行銷、口碑行銷、網紅行銷等主題,解析行銷活動背後的脈絡。 嗯,好吧,不願意做面試者提供的題目,但是給面試者的題目還滿大的,也就省下了我的時間資源,於是就繼續去做別家題目囉。 在收到這封信之前,我剛好遇到其他間也都有給作業的情況,所以我看了一下題目的 Spec,恩,比起其他間並不算小。 以下給分基準為滿分 10 分,依照個人觀感給予,所以對讀者來講不見得是中立且客觀的分數,因為僅憑我個人的「感覺」,分數的用意僅供參考。 半天下來真的是非常緊湊,建議中午 lunch meeting 的時候吃飽一點,面完的瞬間有夠餓(後來才想到零食桌有很多零食飲料,我一個都沒拿…)。 當你未來要 Pitch 給老闆的時候,先展示 Main Flow,用最簡單的 3 句話囊括你的提案要解決的問題/帶來的價值。

piccollage面試: 面試經驗

第一輪是和兩位工程師進行技術面試,問了 JavaScript 以及兩到三題演算法(難度 easy 左右)。 後端的一些知識點也有聊到,但整體來說沒有遇到太刁鑽的問題。 Shopback 我以前曾經面試過,中間因為個人原因沒有繼續往下面。 所以這次就直接先發作業給我,然後再和 engineering manager 電話面試。 建議就是放輕鬆、保持交流,想像你和面試官是要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基本上只要能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思路,如果方向岔了,對方都有適時的給予提示。

在書上看到理論不是用背的, 看到理論可以透過設計驗證,有時理論不見得可以完全應用在實作(現實生活太多變因)。 反覆練習變成反射動作,但要真心喜歡才去練習,不能硬把它當成工作做。 HR 會解釋稍後的面試流程、Small Talk 完順便 Room Tour,整體面試較為放鬆的橋段。 其次是,自己常常用手機記錄生活、剪輯、拼貼照片合輯等,幾乎都是在手機上完成,手機都裝滿了各種圖像編輯產品,共 70 個App…最近愛上發 Reels,因此黏性又更高了。

piccollage面試: Offer 結果

現在則專注在後端(Node.js),主要使用的語言為 JavaScript、Java 和 Python。 因為多國成員的組成,所有的文件紀錄和Slack上的溝通都用英文,開會、討論時則是看情況,有可能中英夾雜。 長期下來我能更直覺的用英文作反應,並且學會 how to use English properly at work.

從上面這一串 timeline 就可以看出 PicCollage 真的很重視招募這件事。 面試時間雖然拉得比較長,但是 HR 跟進的非常快,基本上每一關結束隔天就會有下一階段的安排。 Trend Micro 是朋友內推的,雖然公司性質跟其它家比起來不太一樣,但自己合作過不少這裡出來的高手,想藉由實際的面試多了解它們的工程文化。 一開始碰的東西比較雜,Android、ML、web 全端都有碰過。

piccollage面試: 瞭解自己,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

一個新成員的加入,是否能在團隊起到良好的化學作用很重要。 加入 slack 後會給一個回家作業,內容就是完成先前二面的系統,需要包含測試和說明文件。 建議不要只滿足最基本的功能,各種 corner case 都要仔細思索過。 這其實也反映自己讀了這麼多書,要確認有讀進腦袋裡,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實作、教學、寫作,反芻與思考。 這過程滿難的,我也在嘗試透過寫作或公司內部知識分享來釐清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這些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思考層面能夠依據這套體系運作。 再來是覺得 Facilitator 是輔助角色的話,也可以多陳述他在這關可以輔助的地方是什麼~(一般在舉辦工作坊時,認知上這角色會偏向輔助性質)因為在面試過程中他比較像旁觀者。

因為我對於趨勢的團隊和工程文化很感興趣,director 很詳細地跟我說明了他們的 DevOps 文化。 這邊指的不是軟體開發流程(e.g. CI/CD)的那個 DevOps,而是持續地用 data-driven 的方式,去改進產品和客戶的滿意度。 自己過去蠻常遇到憑“直覺”下決策的的隕石式開發,這部分我是非常認同,且相信他們投入了不少資源在做這件事的。

簡單分享我的背景:國立大學應外系畢,今年是轉職後的第四年,更清楚自己想要的職涯目標。 希望未來繼續做賦能 的產品,幫助人們「創造」任何事物。 說起如何進入PicCollage的,至今都覺得不敢相信。 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彷彿烏托邦、擁有最快樂工作環境的地方。 身而為人,若能把好好生活,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那麼就能夠把更多的創意和能量帶回工作,成為正向的循環。 產業專欄採訪業界專業人士,分享業界達人獨到見解,提供各領域不一樣的思維,透過訪談了解受訪者成功背後的故事,從中獲取新知。

然後是演算法白板題(Leetcode 的原題,難度 medium),這邊雖然最後有寫出來,但是自己覺得過程有點卡。 依據當時收到的題目後,提煉出「How Might We」開始做作品,最終成果需是 Hi-Fi Mockup。 關於這份回家作業,我以一份 Gamma Doc 提供數據、文章來補齊這題目的脈絡,這也是我第一次以文件化方式梳理題目。 (不選 Notion 呈現的原因是,Gamma 主打他是將文件做成可以直接簡報呈現的軟體,但事實上內容太多的話,在 Presentation 的時候還是不夠方便閱讀)。

但條件一多的話,也要思考能取捨或犧牲的,以及產品發展性來限縮求職條件。 就像跟 YouTuber 劉芒拜月老一樣,條件清楚列出、朗誦出來(?),方向越清楚才知道如何判斷市場上的寶藏職缺並消除雜訊。 由於求職意向也會多看外商與組織編制完整的團隊,期許自己不止在設計,產品策略、數據感、創業思維等方面也可以 Level up,所以這次準備的面向就是紮實的往 Product Designer 走。

piccollage面試

以我這次面試來說,所有的結果幾乎都在同一兩周內出來,那就比較有空間可以去做協商。 其實面完技術輪的時候已經稍微感覺不太妙了,有些問題自己都覺得答不出來不太應該。 一方面也是自己當時手上已經有了其它 offer,狀態就有點鬆懈了,最後真的被 reject 也只能說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

不知道要全英文環境,投遞之後看了一下網路上的分享,才發現,由於沒有英文面試經驗加上排定的線上面試時間我認為來不及準備,所以還寫信去道歉,希望可以先取消,不過對方說我還是可以面試,所以就依照原訂時間線上聊了。 第一階段面試之後,接下來便是第二階段:實作題筆試 Home quiz,一共有 4 道題目,內容主軸是這份職務未來會碰到的狀況及如何解決。 開放式問題意味著沒有標準答案,而是看思考的全面性、邏輯脈絡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如果第一階段的視訊面試是基本認識與瞭解工作背景,那麼第二階段就是公司想深入瞭解工作過程的思維與價值。 接著分享螢幕,開始 pair programming。 題目是一個常見的系統設計題,使用的語言和框架沒有限制。 雖然一週後收到了拒絕信(當下真的很難過),不過能走到最後一關已經很幸運了,面完之後整個精神都耗盡,只想好好睡一覺。

其實我自認英文程度蠻普通的,過往工作中也是以讀、寫為主,沒什麼口說的機會。 但真正開始面試後,發現面試官非常友善,其實只要敢講,並且對方能明白你的意思就好! 國際化的團隊組成和工作環境也是 PicCollage 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第二輪是跟新產品的 PO(product owner)交流,問題會比較偏向個人特質、職涯規劃方面。

Shopback 的工程師普遍都蠻資深,面試官感覺得出來底子很硬,面試的問題也相對比較深入一點。 特別是關聯式資料庫,還被問到一些底層儲存引擎相關的問題,建議這部分可以多做準備。 和 engineering manager 視訊一面,主要針對我在上一家公司負責的專案內容進行提問。 中間有 10 分鐘左右的線上白板題,題目不難,我想是考察面試者在解決技術問題時,思考的脈絡和釐清需求(clarification)的能力。 電話面試的部分比較輕鬆,主要就是聊聊過去的經歷,以及詢問一些基本的技術問題(以 Node.js 和 JavaScript 為主)。

  • 面對人生第一場 Video call,實在不希望臥室裡面的房間牆面出現在面試官眼前,所以我特別跑去小樹屋租借了會議室空間,穿上面試服裝,準備迎接人生第一場視訊面試。
  • 曾經,我用PicCollage幫好友做了一組表情包(左圖),當作LINE貼圖在朋友群組裡發,真的超爆笑!
  • 相較於我投遞的其它公司,趨勢給我的感覺就是四平八穩。
  • 基本上只要能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思路,如果方向岔了,對方都有適時的給予提示。
  • 然後有考情境題,問我如果 dcard 官方發一個連結給每個用戶,點開連結的問卷要如何確定是本人填?

我們期待聽到每一個新鮮的點子、每一個真實的回饋,我們相信這些都是將公司與產品推向成功的動能。 題目如下列,求5個console.log的輸出結果,解答只要開Dev Tool跑一下就能知道,因此就不附上答案了。 曾居住於南法,從0到1長大的過程裡,體現了台灣人實際攪和著法式感性的生活方式。 所以就說還會再丟一個作業給我,還跟我說可做可不做,如果不做就中止,但就覺得很怪,很少聽到面試官會給這種要不要隨便你的感覺。 我覺得這太煩了,我就說這個直接做一個 token 帶著,啊連結問卷拿到 token 就知道是誰填了,然後每一個問卷有自己的 status ,填完下次點進來就是跟妳說已完成。

試想,當對方對你一無所知的時候,不就是透過履歷及面試所觀察到的每一件事情來了解你嗎? 因此,我非常重視面試前的準備,包括搜尋公司相關資料、模擬面試問題等等,都能夠幫助我在面試過程中更有自信的面對。 想測驗一下對方是否有真的看過我的履歷並對我有興趣才發信給我,而不是看到我有經驗就先塞題目,猜測應該是等我寫好之後給工程團隊看過沒問題才會找我進公司面試。 後續雖然離職,但此次找工作時我重新設定目標,希望能往英語教育圈之外的產業發展,並且將上份工作的管理職做為履歷面試的重點主軸,填補轉換產業的背景落差。 考量到自己期待下個工作能夠有英語環境、多元挑戰以及重視團隊價值。

現場面試是同時和兩位 team leader 進行,沒有再考白板題。 主要針對上一份工作負責的專案進行提問,然後從中延伸。 可能是因為我是該專案後端的主要開發者,專案中的每一個環節,技術的考量、trade-off 都要解釋得很清楚。

總體覺得這關燒腦但很有趣,偏設計思考 + 商業/產品思維,這是以前工作上較少的腦力激盪經驗,希望未來有機會引進這套模式到團隊試用,或未來所處的團隊就已經這樣運作來激勵設計師思考。 美商新創公司 PicCollage 拼貼趣,將於5/19 (二)舉辦線上徵才活動! 當天線上徵才將讓同學有機會可以瞭解我們公司的運營,產品,文化之外,也有機會與工程師們談話和快速面試。 有時候我覺得工作起來的感覺好像在一個Lab,大家在為一個共同的發明來做研究,每個人都發揮不同的專長、進行創意發想和討論。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