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臨醫生7大著數2024!(持續更新)

要處理這樣微妙的關係,關鍵在於董事會與管理層間清晰的分工,以及互相坦誠的溝通。 盧德臨醫生 《社聯機構會員總覽暨資訊系統》所載的機構資料由相關機構自行提供及上載至資料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對該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程度及使用並不負有任何責任。 葉稱院方每周有一次會診,安排各級醫生、護士及社工等開會,評估新收病人的情況及商討合適療法,院方在十一月十七日為劉會診後,認為她有嚴重適應障礙及抑鬱,除此之外並無發現特殊問題。 葉承認精神科並無巡房安排,不如普通科每天至少有一個資深醫生查看病人排板。 早年在醫院工作中,舉辦了抗逆故事寫作比賽,製作了一本得獎作品集《逆流?順流!》接近250位參賽者透過寫作,分享逆境自強的故事,鼓勵大家以正面及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

盧德臨醫生

鄭淑梅在醫管局的精神科服務發展上貢獻良多,推動多項精神科服務的新猷,領導開展一般精神病診所服務、為嚴重精神病患康復者提供的「個案復康支援」計劃、「病人自強」計劃、及洗腎服務「共析計劃」。 本會設有中途宿舍、庇護工場、護理宿舍、日間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及各類外展服務,為精神病康復者及智障人士提供適切的復康服務,另外本會透過不同的公眾教育服務、義工服務及輔導服務,提升公眾人士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及重視。 □ 首先我非常欣賞來到醫院服務的不同義工群體,不論是否有信仰背景,他們都是帶著使命和愛心來服務病人。 多年來基督教院牧服務在醫院默默耕耘,不但關心病人,更透過院內醫護團契與基督徒同事連繫起來。 我個人十分認同和支持院牧事工由當區的教會承擔,並且鼓勵教會為會友提供探病訓練,特別是對精神或情緒病患者的認識,從而有更多的接納和關心。

盧德臨醫生: 董事會

玩味一下新加坡香港兩地精神科醫院的名字﹕板橋、青山、葵涌,你會發現不少促進精神健康的秘訣和祝願。 盧德臨醫生 在平民大眾都能使用的棧道上,能夠為精神病患者建造橋樑,引導患者獲得合宜診治,經過適切的照顧,能夠雙向地重回社會,是所有「以人為本」精神健康服務的根本。 能夠為精神病患者提供有利住院環境和有效治療,減除困擾,重回平順,也是「以人為本」精神健康服務的基本使命。 能夠幫助精神病患者帶著正向思維,發展個人優勢,與社區人士㩦手,協力創造友善接納的社會環境,是未來「以人為本」精神健康服務社區復元的願景。 我們衷心感謝本書所提及的每一位復元人士和他們的家庭,感謝你們願意向公眾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和見證。 同時,我們衷心感謝每一位來自不同業界的作者,不僅要感謝你們在撰寫本書時整理有關思覺失調的知識、工作經驗和體會時所付出的辛勞,更感謝你們一直在自己的專業上,踏實地與每一位受思覺失調影響的人相伴同行,並肩作戰。

醫管局指,葵涌醫院行政總監盧德臨醫生即將退休,阮家興醫生獲委任為新的行政總監,任期於2019年2月1日生效。 謝謝你對《精神健康趣談》一書的興趣,你可郵寄一個回郵信封到本會,貼上$13.7郵費,我們收到便會寄書給你。 葉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收集心理專家及社工意見,並親自接見過劉後,認為她表現正常,無自殺或殺人傾向,決定批准她當天出院,法官對此質疑:「你嘅決定唔使向高級醫生匯報或得到佢哋批准?」葉解釋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否則院方不會再開會。

盧德臨醫生: 文章分頁導航

先後參與策劃首間非政府機構以「會所模式」運作的服務中心,以及地區性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 擁有不同質素及強項的董事會成員,在機構成長週期的不同階段,可配合機構發展所需作出各種貢獻。 舉例來說,「有遠見」及「創造力」等企業家特質對機構成立初期十分寶貴,讓機構開拓新方向,建立發展軌道。

盧德臨醫生

有家屬朋友建議可以帶她去見社工或臨床心理學家,找專業人士開導她心中的鬱結;又有組員建議,可以多做運動,找一份壓力不大的工作,或是申請中途宿舍,學習獨立自主和規律性的生活作息,又或者發展她的興趣和愛好,找到自己生命的強項。 那位家屬媽媽聽到之後,恍然大悟,原來我們還可以去做和嘗試很多方法。 思覺失調如同「不速之客」,不請自來,不但帶給個人痛苦,對家人而言,更是一種不能言喻的傷痛。 有些家庭會想方設法送走這位「不速之客」;有的家庭則積極學習見招拆招,嘗試與這位「不速之客」鬥智鬥勇;亦有家庭會選擇與他立定界線,和平共處。 然而值得警醒的是,我們需要處理和針對的是「不速之客」(思覺失調),而不是處理和針對我們愛的家人。 盧在法官的追問下,亦坦承可接收二百個病人的葵涌醫院,只有五名醫生及兩名資深醫生駐診,「當然希望每個病人都有機會畀資深醫生見吓」,至於實際情況如何,他則沒有再解說。

盧德臨醫生: 精神復康的未來—社區支援和公眾教育

除了解釋病理外,本書分享了多個真實個案,讓大眾進一步了解復元人士的心路歷程,從而破除誤解,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最後提供本港各類型復康資源的資料,協助復元人士及其家人找到最合適的社會資源。 抑鬱症治療主要分為藥物及心理治療,很多時會兩者並行,以達最佳效果。 現時常用的抗抑鬱藥包括SNRI(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及SSRI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透過調節腦內傳導物質改善症狀,療程視乎患者對藥物的反應而有分別。 若病情嚴重,或需使用腦電盪治療,透過微弱電流令腦內傳導物質恢復平衡。 至於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則有助糾正患者認知偏差,解開心結並建立正面思想,紓緩抑鬱情緒。

  • □ 處理精神科病人最困難的地方主要有3方面:一是他們很少會主動求診,因為家人多數難以啟齒,又或病者病悉感較弱;二是服藥習慣未必能夠鞏固,病情容易反覆,較難重新適應社區生活;三是社會人士對他們的接受程度參差。
  • 六名新成員是朱世明、郭芙蓉、呂慧翔醫生、吳家麗、鄧凱雯和葉少康。
  • 他指出,一些像香港心理衞生會般歷史悠久的機構,其董事會往往須花上很大精力,讓成員不會過份安於因循既定的運作。
  • 盧醫生自1994年出任葵涌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至2019年退休。
  • 盧回應稱,精神病有不可預知性,直言出院首個月是關鍵,最易因環境變化出事,此乃無法控制。
  • 生活 Power Up 網站 收錄香港超過 30,000 名註冊西醫及執業醫生(14,000 名西醫、10,000 名中醫、2,400 名牙醫、3,600 名物理治療師)的基本資料。
  • 在籌備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有機會與他傾談,其中關於「聲音」的論述,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卡特卸任後,一直活躍於人道主義事務,2002年獲授予諾貝爾和平獎,表揚他為和平解決國際衝突、推動民主和人權,以及促進經濟及社會發展的貢獻。 □ 葵涌醫院是香港兩間精神科醫院的其中一間,現時病床有920張,同時設有5間診所,臨床服務覆蓋6個區域,包括葵涌、青衣、荃灣、東涌、旺角及深水埗,覆蓋200萬人。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基督教靈實協會 (靈實) 及/ 或其服務單位採用以下政策,以確保網頁使用者之個人資料在得到保密。 個人資料包括及不限於姓名、電話、傳真、地址、電郵地址及捐款紀錄將用作募捐、組織及籌辦活動以支持、響應、宣傳和推廣我們舉辦的慈善及/或促進健康的工作。 靈實採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以確保個人資料在收集和儲存的過程中得到保護。

盧德臨醫生: 醫療評價

恐懼與憤怒是我們並不陌生的日常經驗,亦是每人在其獨特處境時會經常出現的情緒。 和其他情緒一樣,恐懼與憤怒對個人本身都有一定積極作用,唯過度經歷會帶來很多不良影響,包括人際關係、家庭和諧、職場表現、心理素質甚至身體健康。 透過深入認識情緒世界,小心警覺自身情緒反應,採取正向思維面對負面情緒帶來的困難,往往是成功駕馭管控情緒的第一步。 靈實董事會由來自社會上不同專業背景、對靈實寄予熱誠的人士組成。 根據機構的章程,所有董事會成員於周年大會選出,任期屆滿後需退任並有資格重選;董事會主席、副主席、司庫及秘書的任期為兩年,董事會成員的任期則為三年。 董事會現時設有八個委員會,分別管治機構以下範疇或服務:常務、審計、發展督導、投資、服務管治、物業發展及保養、靈實醫院及靈實恩光學校。

  • 青山醫院在1961年建成使用,往後20年是香港唯一的精神科醫院。
  • 透過早期介入服務,我們成功地幫助精神病患者及早尋求診治,特別是初發精神病患者;其次,醫院、社署及政府機構都在工作、住宿、社交等方面支援離院病人,並協助他們培養良好的服藥習慣。
  • 有家屬朋友建議可以帶她去見社工或臨床心理學家,找專業人士開導她心中的鬱結;又有組員建議,可以多做運動,找一份壓力不大的工作,或是申請中途宿舍,學習獨立自主和規律性的生活作息,又或者發展她的興趣和愛好,找到自己生命的強項。
  • 12名獲再度委任的現任委員分別是鄭家豪、方長發、許嬋嬌、關國樂博士、文樹成、凃淑怡、曾詠恆醫生、謝憶珠、崔宇恒、胡小玲、任燕珍醫生和于健安。
  • 讓我們多了解照顧自身的精神健康和正向心理,也常存關愛他人的意願,就可以在無常的世情中,逆流而上,重回平順。

至於盧德臨醫生,是一位精神科專科醫生,現時在葵涌醫院擔任部門主管,負責管理成人精神科、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諮詢會診精神科及老齡精神科。 他曾主力推動葵涌醫院的臨床服務計劃,有助醫管局精神科服務邁向現代化。 盧慧芬,精神科專科醫生,葵涌醫院顧問醫生,主要服務於成人精神科,積極參與精神科服務的發展和完善工作。 有感於香港早期精神健康服務的匱乏,前往英國受訓,成為首位完成精神健康博士學位的港人。

盧德臨醫生: 2023 執行委員會

怎樣招募合適的成員,打造一個高效團隊,對於每一間機構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其中,如何因應機構需要發展招募機制、決定董事的更替與挽留等,都是值得業界討論的問題。 盧德臨醫生 為此,HKCSS Institute與非政府機構董事會網絡計劃合作,在2016年11月21日舉辦了「打造高效董事會」研討會,期望促進機構討論、交流有關經驗。

盧德臨醫生

但盧強調,醫生必會肯定病人有實質好轉才會讓病人出院,否認院方有承受任何壓力。 面對法官的連番質詢,盧平靜回應,精神病帶有不可預知性,「變化可以好極端」,直言病人出院首個月是關鍵時刻,最容易因環境變化而發生事故,此乃醫院方面無法控制。 葉稱院方每周有一次會診,安排各級醫生、護士、心理專家及社工等開會,評估新收病人的情況及商討合適療法,院方在十一月十七日為劉會診後,認為她有嚴重適應障礙及抑鬱,決定加重她服藥劑量,除此之外並無發現特殊問題。 盧德臨醫生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盧德臨醫生: 香港心理衞生會執行委員會主席盧德臨醫生

一直以來,精神病患者都在某程度上被「標籤」,因此教育公眾十分需要,即使是醫護團隊也得突破固有的框框,才能在服務上不斷求進。 所以更需要鼓勵和幫助同事,讓他們經驗改變是可能的;我們也見到不少成功的例子,特別近年透過不同的渠道,如話劇、與病患者家屬溝通,某程度也擴濶和改變了同事的觀念,實在值得鼓舞。 在1967年,兩位精神科醫生何慕斯 及雷伊檢視超過五千名病人記錄,制訂了有43種壓力來源的生命轉變指數。 根據其編制的測量生活事件造成心理壓力影響的「生活再適應表」,若一年內超過300分,未來兩年就有八成機會出現身心健康問題。

事實上,要提高董事會效能並無不二法門,但我們的建議是:鑑內(檢視董事間互動)、顧外(評估董事會與管理層關係),因時制宜。 盧德臨醫生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最近就董事會的組成方面修改章程細則,以應對董事會招募人才的困難。 新的章程細則經修訂後,協會不但取消董事年齡上限,亦容許董事會按需要增選最多五位肢體健全或傷殘人士成為董事,惟有關董事並無投票權。 相關改動看似不大,卻是重要及策略性的轉變,既可擴大董事的專業領域,又可保留人才。

盧德臨醫生: 講座活動回顧

盧回應稱,精神病有不可預知性,直言出院首個月是關鍵,最易因環境變化出事,此乃無法控制。 盧稱葵涌醫院可收二百個病人,只有五名普通醫生及兩名資深醫生,「當然希望每個病人都有機會畀資深醫生見吓」。 本講座會嘗試從精神健康和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更深入認識恐懼和憤怒,並學懂如何處理自己和別人因這些情緒帶來的困擾。

盧德臨醫生

面對肢體殘障、視障和聽障,甚或情緒困擾等身心殘疾,都是對自身在逆境中的適應能力的一些極端例子。 在抗逆力的研究中,個人「超越自我,莊敬自強」的內在意志,是讓我們在自身人生旅程中經歷困頓迷惑之際,建造回彈力的主要元素。 盧德臨醫生 而能夠支持我們走出人生低谷的就是來自四方八面的愛,如家人不離不棄的愛、朋友義無反顧的愛、醫護無微不至的愛、照顧者及義工無私奉獻的愛,都在關懷受挫敗的和包容接納曾犯錯的。 讓我們多了解照顧自身的精神健康和正向心理,也常存關愛他人的意願,就可以在無常的世情中,逆流而上,重回平順。

盧德臨醫生: 分享此頁

本機構執行委員會主席盧德臨醫生、助理總幹事程志剛先生、社區康復學院首席執行長陳明強主任於出席本機構與深圳市龍崗區慢性病防治院督導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盧德臨醫生 龍崗區代表則包括龍崗區衞計局林琳主任、衞計局防保科屠萍科長、龍崗區慢性病防治院院長馬健良先生及多位該院領導。 是次簽署的專案,是與該院合作,協助督導該院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個案管理專案計劃。

盧德臨醫生: 個人資料的收集和使用

至於培訓方面,醫院也可以提供更多適切的資源,例如近年復康的趨勢。 北京回龍觀醫院早年駐院學者費立鵬 為內地精神流行病學建造堅實的基礎,以科學的方法確認內地每8人有1人受精神疾患困擾。 與新近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完成的精神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每7名香港人,有1人受精神疾患困擾的機率基本相同。 過去年間,有幸接觸北京回龍觀醫院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國家項目辦公室,它們都致力打造與海內外學術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準,改善服務質量。 並持開放態度,吸納包括香港精神健康服務發展的新意念,對應整體內地人民精神健康挑戰,造福患者及其家屬。 盧醫生自1994年出任葵涌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至2019年退休。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