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上達醫生2024介紹!(持續更新)

跳到「富豪醫院」養和醫院擔任肝臟外科及移植名譽顧問醫生。 轉眼1年半,陳詩正回想期間轉折,原來新工上任首兩個星期已「不適應」,頸部疼痛難當。 「我由實習醫生到教授進程很快,因為我上面的人給我機會、交棒給我。我的棒也不能拿太久。」公營醫療體系人來人往,2016年9月港大醫學院肝移植專家陳詩正,也決離開服務了30年的公營醫療機構,正式將棒交給年輕一輩,轉而投入私人市場。 他將教學、科研、管理通通拋到較後位置,專注在手術床上的病人。 作為大國手的范上達教授,家中除了沙發、茶几、飯桌之外,竟沒一件奢華裝飾多餘擺設。

  • 1996年,他領導的團隊施行了世界首例成功的成人活體右半肝移植手術。
  • 同年獲得器官移植學會頒發TTS-Genzyme外科及科技創新獎。
  • 「我做醫生這麼久了,你要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做醫生。」盧寵茂說。
  • 主持完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部肝臟移植手術,主刀完成超過600例次,其中包括經典原位肝移植、背馱式肝移植、減體積肝移植、兒童親體肝移植、成人活體肝移植以及肝腎聯合移植等。
  • 那時,他早已是享譽國際的「換肝聖手」,有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瑪麗醫院外科部門主管等多項要職在身。

1996年,他領導的團隊施行了世界首例成功的成人活體右半肝移植手術。 該手術突破了活體供肝的體積限制,被世界多個移植中心廣泛採用,惠及無數肝病患者。 他於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和臨牀報告,文章迄今累計大約800篇,深入探討肝臟移植及各種亞洲常見的肝膽胰病症,包括肝細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結石及急性膽胰腺炎等。 然而,范教授確信在醫學領域,肝移植一直是治療末期肝癌的最有效方法。 1988年1月至2008年6月,范教授任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

範上達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陳詩正承傳了范上達這份學者傲骨,使其團隊2015年完成了全球首宗雙肝同步移植手術。 「我們做的不是將外國技術引入香港,而是做全世界首例,范教授精神令我們做到。」陳詩正團隊也創出了計算肝體積的方程式,助手術前計出肝切除大小、肝臟能承受的血液供應量等,被中國各地廣泛採納。 范上達教授現任養和醫院肝臟外科中心主任及香港大學外科系榮休教授。 范教授於香港瑪麗醫院接受醫學訓練,於1987年成為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講師,開始其教學事業,並於1993年獲委任為外科學系講座教授。 【本報訊】東華醫院老人復康部一名有精神病的女護士,今年六月在該院跳樓自殺身亡,死者胞妹聲稱其姊自殺與前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范上達教授有關,生前受迫害才由瑪麗醫院調到東華醫院工作,更因工傷被奚落而飽受壓力,要求醫院管理局交代。

2008年,他獲器官移植學會頒發TTS-Genzyme外科及科技創新獎。 範上達醫生 2016年,盧寵茂接替鄧惠瓊成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第二任院長。 那時,他早已是享譽國際的「換肝聖手」,有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瑪麗醫院外科部門主管等多項要職在身。 「到港大深圳醫院做院長並非只是做行政這麼簡單。」盧寵茂說,這間醫院是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醫學上最大的一個試驗,要探索如何利用「一國兩制」融合優勢,而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深港醫療融合制度,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磨合。

範上達醫生: 醫療評價

對於港大深圳醫院的先行先試,盧寵茂認為,「能夠改善很多人的健康和醫療質素,造福深圳的2200萬人和香港的700萬人,甚至是全國14億人口,這很困難,但對我來說是很值得做的。」他特別感嘆,所有的改革和轉變都來之不易。 範上達主要研究肝臟移植及各種亞洲常見肝膽胰病症,包括肝細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結石及急性膽胰腺炎等。 范上達回覆本報查詢時稱,與女死者並不相識,也無瓜葛,只知她曾在瑪麗醫院私家病房工作,數年前經常在他身邊說一些令他摸不着頭腦的說話,後來更在瑪麗醫院停車場受到她騷擾。 他曾向醫院反映,直至她去世的消息傳來,才聽聞她患精神病。 該項創新的手術,大大解決一直存在的成年患者供肝短缺的問題。

為肝膽胰手術貢獻良多的范上達教授擁有「換肝之父」、「世界肝臟科權威」等舉足輕重的稱號,足見他在醫學界成就卓著、貢獻良多。 1976年於港大畢業後,范上達教授圓了兒時夢,進入瑪麗醫院外科部,一做近十年;直至1987年,他以講師身份回港大外科學系,立志做肝移植手術,開始闖天下。 他更一口氣在港大攻讀了醫學、哲學和科學三個博士學位,開了醫學院的先例,之後他在1993年獲委任為外科學系講座教授。 範上達醫生 本港首宗換肝手術於1991年進行,至1994年進行首宗成人活體左肝移植,1996年對范教授及他的肝移植團隊來說意義重大,他成功地進行了全球首例成人右肝活體移植。 這次手術突破了活體供肝體積的限制,擴大了活體肝移植應用範圍;提高了肝移植的存活率,為全球肝病病人帶來曙光,奠下人體肝移植成功技術的基礎。

範上達醫生: 范上達教授 換肝之父 妙手仁心 活體肝移植權威蜚聲國際

1991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2007年師從國際著名肝臟移植專家範上達院士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中心進修學習。 2009年至2012年期間曾先後到意大利國家癌症中心、日本紅十字會總醫院、韓國現代集團醫院以及台灣長庚醫院等世界著名肝膽胰外科及肝移植中心學習。 範上達醫生 主持完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部肝臟移植手術,主刀完成超過600例次,其中包括經典原位肝移植、背馱式肝移植、減體積肝移植、兒童親體肝移植、成人活體肝移植以及肝腎聯合移植等。

盧寵茂舉例,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進口的第一種醫療儀器「磁力可控延長鈦棒」,可為嚴重脊柱畸形的兒童進行矯形。 在香港,這種儀器十幾年前已經獲批臨床使用,但內地兒童卻遲遲未能受益。 患上此類疾病的兒童只能選擇植入傳統金屬生長棒,且隨著脊柱生長,每半年就要手術進行更換,不僅身體遭受極大痛苦,對家庭經濟也是巨大負擔。

範上達醫生: 我們的院士

作為首間深港合作醫院,港大深圳醫院可謂是大灣區醫療融合的一塊試驗田。 今年4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展開在港大深圳醫院的「港澳藥械通」試點工作,該院可使用經審批的臨床急需、已在本港上市的藥物和本港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的醫療儀器。 要真正做到公平公益,用心為病人服務同時亦保障醫護權益,盧寵茂踐行以「Less 範上達醫生 Is More」的理念來管理醫院,絕不「過度醫療」,將醫生的專業價值放在第一位。

範上達醫生

在港大深圳醫院,門診收費比其他深圳同級的三甲醫院低15%,病人的平均住院費更低30%。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盧寵茂形容「捱得辛苦」:「全國這麼多醫院,我們成了唯一一個說人家(打點滴)不對的,但我們真的在堅持。」事實證明,大部分門診病人就算不輸液,好得也同樣快,驗證了港大深圳醫院不設門診輸液室的可行性。 2016年,廣東省明確提出,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嚴格控制,並逐步取消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和靜脈輸液。 1987年1月,進入香港大學外科學系,開始其教學事業,先後擔任講師(1987年-1988年)、高級講師(1988年-1990年)、教授(1990年-1993年)、講座教授(1993年-)。

範上達醫生: 外科醫生

「中國幾千年歷史,醫好了多少人,救了多少人啊。」在盧寵茂心裏,存在這樣一種傳承精神。 他堅持留在公立醫院,除了治病救人,也想以自己的影響力帶動其他人。 「我做醫生這麼久了,你要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做醫生。」盧寵茂說。 有了「磁力可控延長鈦棒」後,患兒只需接受一次微創手術植入生長棒,之後只需要每三個月回醫院一次,以巨型磁石在體外遙控,延伸生長棒即可。 以前在公家(醫院)8點半開始做手術,有其他同事,我10點先入去手術室,1點幾就走得。

醫管局港島西聯網昨表示,因應死者家屬多項查詢,正成立委員會專責調查,調查完成後向死者家屬和醫管局總部提交報告。 二○一一年已離開港大及瑪麗醫院、現任職養和醫院的范上達否認與死者有關。 捐肝者的功勞最大,醫生只是協助捐肝者救助需要接受肝臟移植的人;而捐肝者的付出,正是他們努力研究的原動力。 範上達醫生 200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 2008年7月,擔任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外科學系主任(至2011年6月)。

範上達醫生: 我們的醫生

該手術模式目前已經被推廣開去,被認為是肝臟移植歷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邱宗祥學生時代最愛電腦科,父母覺得行醫更有作為,於是他轉跑道讀醫科。 從英國內科腫瘤科受訓後,打算集中火力治乳癌、肺癌,卻被3位名醫力邀參與當年「無藥醫」的肝癌。 盧寵茂指,醫生的專業費用會佔住院病人收費的43.8%,藥錢等耗材方面的收費則相應減少。

1共撰寫了超過773篇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和臨床報告,根據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基本科學指標數據,以文章被引用次數排名,范教授名列全球頂尖 1% 臨床醫學科學家。 範上達,1952年2月5日出生於香港,肝移植及肝膽胰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系榮休教授,養和醫院肝臟外科中心主任。 范教授於2001年榮獲香港大學頒發的最高學術研究榮譽「卓越研究成就獎」。 2005年,亦榮膺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2006年,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以表揚他的學術領導才能及其對香港肝臟移植領域的貢獻。

範上達醫生: 成就及榮譽

2008年,國際器官移植學會(TTS)授予他TTS-Genzyme外科和技術創新獎。 我國著名肝移植及肝膽外科專家,從事肝臟移植、活體肝臟移植,肝癌、胰腺癌、膽管癌及膽囊癌、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的外科診治,膽石症、脾臟疾病等,尤其擅長病情複雜的肝臟及胰腺腫瘤的手術治療。 從港大醫學院畢業後,剛入行的盧寵茂在眾多醫療項目中,選擇了極為困難的肝移植手術。

換句話說,雖然病人給的錢少了,卻得到了更好更有效的治療,而醫院的純收入也增加了。 27年後今日,陳詩正已取得三個博士學位,不僅學術造詣超卓,更創造新知識和奇蹟,著書立說。 回顧一路上影響他最深的男人,正是殿堂級教授「換肝之父」范上達,最深刻他訓示「人哋行過的路你唔好行;人哋做過的研究你唔好做」。 「可唔可以幫我割多點,儀容唔緊要,等我活多幾年湊幾歲的小朋友。」上世紀90年代初,一名顎骨癌症復發年輕媽媽,術前哀求當時還是牙醫的陳詩正替她大割下顎,誤以為這樣就可以擺脫癌魔。 年輕媽媽哀號撼動了陳詩正對自身產生疑問:「我是否對醫學的事不太了解,所以幫不到病人呢?」陳於1991年毅然放棄當時港大牙醫學院講師的穩定職業,重考港大醫學院,再由醫科生讀起,誓要擄獲更多知識助人。 事實上,這研究成果可以即時應用在病人及捐肝者身上,令香港及其他國家的病人受惠,特別是亞洲區的病人,十多年之內,救活了數以百計人。

範上達醫生: 發揮「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優勢 60億元銀彈資助建生命科技主題研究院

同年獲得器官移植學會頒發TTS-Genzyme外科及科技創新獎。 ),香港肝臟移植專家,被譽為香港「換肝之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就讀蘇浙公學,歷任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講座教授、瑪麗醫院外科部主管。 截至2015年,範上達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和臨牀報告,文章累計共800多篇,深入探討肝臟移植及各種亞洲常見的肝膽胰病症,包括肝細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結石及急性膽胰腺炎等。 根據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以文章被引用次數排名,範上達名列全球頂尖1%臨牀醫學科學家。 2016年9月穩坐香港大學外科第二把交椅、時任瑪麗肝臟移植小組主任陳詩正,急流中抽身,離開服務了30年的公營醫療機構。

範上達醫生: 外科醫生

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發言人稱,並無收過死者生前或其他員工對范上達教授作出相關投訴。 死者曾申請調職,但經過正常遴選程序後,被評為不適合調職。 關小姐稱其姊在東華醫院需搬運長者,致腰部受傷,曾要求調回瑪麗不獲受理,結果飽受困擾,今年二月患上精神病,六月十四日在東華醫院病房女廁手執辭職信跳樓身亡。 瑪麗醫院六月二十七日與死者家人會面,她要求院方找出胞姊自殺原因。 聽講范醫生係Lo 寵茂醫生的師傅, 咁dr lo 都咁上下年紀, dr fan 應該仲老D, 未必會做開刀手術了….

範上達醫生: 發揮「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優勢 60億元銀彈資助建生命科技主題研究院

這些病症包括肝細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結石及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等。 肝臟移植專家、養和醫院肝臟外科中心主任范上達教授,早年憑著改良了成人活體肝移植的外科技術,成功帶領團隊進行全球首宗成人右肝活體移植,開創世界首例「成人右半肝活體肝移植」。 及於二○○五年,獲頒港大科學博士學位及榮獲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