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印度廟11大伏位2024!內含粉嶺印度廟絕密資料

皇后山印度廟在 1960年代建成,寺廟呈蓮花形,是用作駐港啹喀兵供奉印度教驅邪之神濕婆。 啹喀兵於二次大戰後駐守香港邊界,攔截來自中國大陸的非法入境者。 印度廟自1996年起一直空置,於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編號849)。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喺香港新界粉嶺軍地,喺1960年代起,由駐守該營地嘅尼泊爾踞喀兵(Gurkhas)起嘅。 皇后山印度廟於1960年建成,供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拜祭印度的毀滅之神—濕婆 ,並舉行印度教節慶。 上斜後接上山泥路,沿著山坡繼續前行,大約前行100米後便會到達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粉嶺印度廟

至於其社會價值同樣不高,因過往只為尼泊爾啹喀兵所用,未有與社會大眾產生連繫。 他指,當局考慮保育方案時,應從了解社區需要入手,活化建築物時應用作當區需要的用途,以提高其社區價值,否則即使有高的建築價值,最終亦只會與社會脫節。 另一條路線係比較多人選擇嘅流水響水塘,路段同樣平坦易行,只有少量上落,可以散步,亦可以野餐。

粉嶺印度廟: 西環秘地賞夕陽 古蹟校園藏炮台遺跡 漫遊摩星嶺大草地冷門野餐點

隱藏在亂草叢生中,「皇后山軍營印度廟」的外型罕見,彷彿一朵青蓮,六角形建築充滿神秘的宗教色彩。 粉嶺印度廟 啹喀寺廟在1996年後廢棄至今,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現被劃入皇后山發展用地計劃。 粉嶺除了流水響水塘外,亦有其他簡單喜歡易行的行山路線。

  • 皇后山印度廟在 1960年代建成,寺廟呈蓮花形,是用作駐港啹喀兵供奉印度教驅邪之神濕婆。
  • 啹喀兵於二次大戰後駐守香港邊界,攔截來自中國大陸的非法入境者。
  • 被評爲三級歷史建築物,應該不會被拆卸,但是後續的保育工作似乎更重要。
  • 北區地政處沒有收到開放該建築物的申請,歷史建築物的保育工作不屬地政總署的職權範疇。
  • 皇后山印度廟於1960年落成,屬於皇后山軍營一部分,當年供尼泊爾啹喀兵供奉印度教破壞之神「濕婆」,軍人亦會在此慶祝節日。

我在印度參觀了無數印度廟,未見過像皇后山印度廟蓮花狀結構,這算是香港罕見和獨特的建築物,值得多加保育。 粉嶺印度廟 被評爲三級歷史建築物,應該不會被拆卸,但是後續的保育工作似乎更重要。 有興趣了解軍事遺跡或古跡遊的朋友,建議連走皇后山軍營,感受昔日駐軍的生活狀況和環境,見證香港殖民時期的軍事防守與宗教的包容性。 位於粉嶺軍地嘅皇后山軍營印度廟,於1960年代興建,當時由駐守嘅尼泊爾(Gurkhas)士兵建造,該廟於2010年度被評定三級歷史建築物。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流水響水塘有香港小桂林之稱,蔚藍天空,樹影婆娑,彼岸有唔少獨特品種樹木,湖面靜止得令人心情都有片刻寧靜,最特別係手殘都可以喺呢度輕鬆拍攝天空之鏡。 皇后山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以前有尼泊爾踞喀兵駐守,面積廣闊,總佔地相等於維多利亞公園,建有約20座的綠色平房。 隨著1997年回歸,撥予警方使用改建為警犬隊總部、調查訓練學校和警察康樂中心。 香港四面佛在泰國打造而成,建築過程耗時超過六個月,重達200公斤的雕塑鍍金,在八米高的佛亭護蔭,神聖佛像與現代高樓大廈,對比鮮明,充滿特色。 四面佛(Phra Phrom)原是印度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Brahmā)。

粉嶺印度廟

榕山閣(B座)16592杏山閣(C座)梨山閣(D座)38(1-36樓)576楹山閣(E座)橋山閣(F座)25(1-23樓)368所有單位原擬撥入「居屋2019」中發售,並已於同年4月18日簽立地契。 但根據房委會在2019年3月公佈的發售安排,山麗苑將押後發售;其後,按照2020年6月曝光的相關資料,山麗苑於「居屋2020」發售。 攪珠程序已於同年12月15日進行,並於翌年5月31日至9月13日期間揀樓。 及後,有其中14個單位於銷售期後「撻訂」,將列入隨後的「居屋2022」出售。

粉嶺印度廟: 最新文章

北區區議員羅庭德指,隨著日後皇后山推展其他發展項目,擔心影響印度廟的結構、甚至會有清拆危機,加上廟宇殘破,若當局不盡快保育,憂慮有建築物有結構問題。 他指,近年有不少關心歷史建築的市民注意到印度廟,假日亦有不少市民前往「打卡」。 他批評當局未有善用歷史建築特色,未懂得改造成當區地標。 印度廟於1996年起空置,現時外貌甚為殘舊,油漆剝落之餘,亦有部分鋼筋外露。 建築物頂部甚至有樹木依附生長,而內部的天花亦有疑似樹根,出現漏水情況。

古物古蹟辦事處回覆查詢,指建築物位於地政總署管轄的未撥用政府土地範圍內,而歷史建築的評級制度屬行政性質,如部門有具體的維修保養工程計劃,古蹟辦樂意從文物保育角度提供技術意見。 他指,雖廟宇有高的建築價值,但其歷史價值及社會價值卻不太大。 他解釋,殖民時代軍營多會附設宗教場所,如現為解放軍駐港部隊總部的前駐港英軍總部,於面向夏愨道的部分以往亦為教堂用途。 而皇后山的印度廟過往未有發生重大的歷史事件,因此建築物沒有太大的歷史價值。 建築呈蓮花形、外牆塗上暗綠色,而內部則以紅、藍色粉飾牆身。 建築物頂部有幾扇窗,讓陽光滲入原為神壇的位置,雖已荒廢多年,無損其莊嚴感。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啹喀寺廟

2021年6月,北區區議會15名區議員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為印度廟重新評級。 地政總署回覆指,北區地政處在軍營停用後將有關政府土地圍封,以防被非法佔用或破壞。 及後部分前軍營及附近的土地被規劃作公營房屋用途,該廟宇並不在發展範圍內。 因此該廟宇現時仍被圍封和不對外開放,通道只可前往圍封界線。 北區地政處沒有收到開放該建築物的申請,歷史建築物的保育工作不屬地政總署的職權範疇。 若有團體或政府部門欲申請使用該地點,須向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地政處提交保育建議,以供考慮。

後來警犬隊總部於2003年年底,遷入位於新界北區沙嶺的新警犬總部,皇后山軍營改建的警犬隊總部丟空至今。 這裡是多個電影的取景地,包括《有隻殭屍暗戀你》、《學警出更》、《人間喜劇》等等。 皇后山印度廟毗鄰皇后山一帶公共屋邨,自屋邨建成後, 皇后山印度廟交通十分便利,可直接乘搭巴士到皇后山再行走15分鐘山徑便可輕鬆到達。 四面佛面向東、南、西、北,對照四部吠陀經,傳統印度藝術中的四面佛,臉有鬍鬚,有四隻手臂,但香港四面佛則面相光滑,不帶鬍鬚,有八手八臂,手持佛經、權杖、水壼等六件器物,各有寓意。 粉嶺印度廟 香港四面佛每日開放公眾參拜,每日舉行舞蹈儀式,由專業泰國舞蹈員及音樂家現場表演。 到訪留意穿着切忌暴露,典禮或特別參拜日避免穿上黑、藍、綠及紫的衣服。

粉嶺印度廟: 歷史

景觀方面,向南單位可享流水響、布吉仔一帶山景,而向北單位更可眺望深圳市羅湖區的摩天大廈及梧桐山;向東極高層單位甚至可遠望沙頭角海及鹽田港。 粉嶺印度廟 形狀呈六角形,頂部有六個尖頂,由12塊三角形砌成,成為蓮花形狀,蓮花對踞喀兵而言是象徵美麗和神聖。 廟內側塗上青藍色,而神壇位置則塗以紅色,陽光透過窗戶射進來,360度都是個影相打卡好地點。

  • 他解釋,殖民時代軍營多會附設宗教場所,如現為解放軍駐港部隊總部的前駐港英軍總部,於面向夏愨道的部分以往亦為教堂用途。
  • 廟宇雖然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但亦荒廢多年,不但有樹木於上方生長,更出現鋼筋外露等失修問題。
  • 印度廟未被劃入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範圍內,與公營房屋地盤僅相隔一扇鐵絲網,地盤旁的山路成為前往廟宇的唯一可達之路,惟路途陡峭。
  • 近月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生意再度火紅起來,即時到晚上8時,門外仍人龍不絕。
  •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項目編號為NR10,與鄰近的皇后山邨屬於同一個項目。
  • 皇后山印度廟於1960年建成,供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拜祭印度的毀滅之神—濕婆 ,並舉行印度教節慶。

印度廟未被劃入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範圍內,與公營房屋地盤僅相隔一扇鐵絲網,地盤旁的山路成為前往廟宇的唯一可達之路,惟路途陡峭。 而於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中,位於居屋山麗苑地盤的一座舊軍營建築(房委會招標公告中稱為「警官食堂」)將獲保留,並翻修成山麗苑管業處暨業主立案法團/業主委員會辦事處。 區議員認為廟宇有急切保育需要,同時指欠缺通道連接山麗苑。 不過房屋署代表指印度廟不屬屋苑發展範圍,有關部分由地政總署負責,又稱在2015年收地時,沒有人要求設置通道來往印度廟。

粉嶺印度廟: 粉嶺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 香港罕見6角形廟宇建築

印度廟於1960年興建,至今已經有80多年歷史,由駐守皇后山軍營的尼泊爾踞喀兵建造,以供奉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 粉嶺印度廟 而喺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中,喺居屋地盤內嘅印度廟(房委會招標公告中稱為「警官食堂」)將獲保留,並翻修成居屋部分嘅管業處。 皇后山印度廟是1960年代落成,由駐守該營地的尼泊爾啹喀兵建造,1996年之後軍營的啹喀兵撤走,自此印度廟遭到棄置,並列為三級歴史文物。

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後被改建成警犬隊及警察搜查隊的訓練基地,但現已荒廢。 軍營旁建有一座印度廟,供當時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參拜用,屬三級歷史建築。 粉嶺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建於1960年代,當時供山上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Gurkhas)供奉印度教毁滅之神 – 濕婆之用。 隨著97年香港回歸,廟宇於96年起空置,這英治時代的產物現為三級歷史建築。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歷史建築印度廟失修 學者指全球獨一無二 區議員促保育

梵天是創造之神,掌管人間榮華富貴,在泰國擁有崇高地位。 不過石坳山頂沒有欄杆保護設置,部分路段是懸崖絶嶺,登山者必須小心。 欣賞過美麗風光之後,沿郊遊徑緩緩下山,很快便到達鶴藪水塘,這裏水面平静如鏡,旁邊有樹木叢生,ㄧ片翠綠樹蔭,風景美不勝收。 粉嶺印度廟 打卡後原路折返至布格仔路囗右轉接上流水響道走,大約行一公里後,到達迴旋處再轉入流水響水塘。

今次要介紹的路線帶大家探索皇后山,包括皇后山軍營以及神秘印度廟。 印度廟是由皇后山軍營駐守的尼泊爾踞喀兵建造,是全港唯一以蓮花形狀興建的建築物,被列為是三級歷史建築物。 印度廟起喺皇后山軍營裏面嘅一個細山嘅山頂(喺皇后山公營房屋項目三同六期居屋地盤)之上,由多樖榕樹包圍,同營裏面建築物相隔一段距離,環境清幽,並且能夠營造廟宇嘅神聖感。 間廟係一棟灰綠色六角形嘅建築物,頂部有六個尖頂,似皇冠狀,由12塊三角形砌成,象徵印度教視為美麗同神聖嘅蓮花,係香港僅有嘅一座蓮花形狀嘅建築。 建築物嘅六面,除咗東南方一面外,其餘面面都設有門戶,每度門之上都設有一個小窗。 建築物裏面塗上橙色同藍色,其中一個角設有神壇畀崇拜用。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印度廟

想起小編曾到訪流水響水塘數次,最深刻是某年天氣大乾旱,水塘見底,見到水塘底部泥土龜裂情況,十分震撼,同今次水位高漲形成強烈對比。 2020年1月,以房屋署署長唐智強為首的房署高層代表團,參觀山麗苑及毗鄰的皇后山邨地盤,並聽取承建商代表講解項目採用的施工新技術。 屋苑設兒童遊樂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園景設施,以及位於松山、榕山及杏山閣地庫的停車場。 此外,位於榕山閣以南的皇后山軍營第18座營房(前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警官食堂)及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將獲得保留,當中前者用作山麗苑管業處及業主立案法團/委員會辦事處/會議室/活動室供住戶使用,而後者將不作改動,保留在屋苑地界外。 他舉例指,如被改建為孫中山紀念館、於半山的法定古蹟甘棠第,便正正屬具高建築價值,但因活化後用途未能融入社區,淪為缺乏社區聯繫的保育失敗例子。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