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6大優勢2024!內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絕密資料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用於償還申請人尚欠屋宇署、房協或市建局的樓宇維修貸款餘額,及/或撤銷有關法定押記/押記令所涉及之費用。 房協的長者安居資源中心提供全面的安居綜合服務,透過教育、身體機能測試、家居風險評估等,讓長者認識身體機能的變化,了解家居生活中的潛在危險,以減少發生意外。 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建議撥款10億元,推行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後,推出至今多年,仍有不少長者不了解計畫詳情,甚至誤墮坊間以此津貼作招徠的裝修陷阱。

  • 本公司成功取得ISO 14001環保管理, ISO 18001職業健康及安全管理認証,以表示本公司在環保及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政策獲得肯定,並達到ISO的要求。
  • 即若工程費用為30,000元,而單位業權由一位長者與兩名子女以相同業權份數擁有,則長者只可於該次申請獲發放10,000元津貼。
  • 用於償還申請人尚欠屋宇署、房協或市建局的樓宇維修貸款餘額,及/或撤銷有關法定押記/押記令所涉及之費用。
  •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 市建局隨即已為有關申請個案按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釐定了處理個案的優先次序,並陸續協助申請樓宇籌組維修工程,包括安排獨立顧問,提供包括制定工程開支預算、審閱標書、透過電子招標平台招聘註冊檢驗人員、工程顧問及承建商等專業支援服務。

市建局從房協接手「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資助範圍從年滿60歲及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長者,擴展至領取綜援及傷殘津貼的自住業主,每名合資格業主可獲上限8萬元的資助津貼。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0年6月30日)宣布,第二輪「樓宇更新大行動2.0」(「2.0行動」)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消防資助計劃」),將於2020年7月2日開始接受申請。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市建局亦將於同日推出「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以全面協助更多有需要的業主妥善維修及保養其樓宇,提升樓宇安全水平,改善居住環境。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大廈維修 貸款逾5萬需抵押

即便如此,該等村屋住戶仍可繼續使用化糞池或其他原有的排污設施,並透過定期維修保養,確保其正常運作,以減低污水排放可能引致的環境衞生問題。 我們會繼續向村屋住戶提供適切的幫助,協助他們完成接駁至公共污水渠的工程。 不止維修費用,有關津貼亦可用作償還申請人名下於屋宇署、房協或市區重建局的樓宇維修貸款。 若申請人的相關貸款未清還,津貼將先用以償還該等貸款。 不論有關工程是自願或根據法定命令而進行,個別業主可申請貸款,以便進行下列維修及修葺工程,修復或改善其樓宇及/或私人斜坡的安全。

每位合資格申請人及其合法配偶最高可合共獲批津貼 8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萬元,而每個物業最多可獲批津貼 8 萬元。 註二:由於「行動2.0」以大廈公契為申請單位,而個別大廈由多於一份大廈公契釐訂業主的權責,故此申請數目比申請涉及的樓宇數目為多。 除約480幢樓宇獲批成為「行動2.0」的第一類別樓宇外,屋宇署同時亦已挑選約310幢樓宇成為「行動2.0」的第二類別樓宇(註七)。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大廈大維修 政府資助申請攻略 (多表比較)

我們亦與建造業議會初步檢視了勞工就業情況,考慮到現時私人市場的就業前景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預期沒有明顯的工人短缺。 雖然如此,政府亦會與建造業議會密切留意市場的供應,如有需要,會加強相關的工人培訓。 經過本公司齊心合力下,終於在今年3月成功獲得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的「商界展關懷」的資格,證明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本公司 天毅工程(服務)有限公司,除了商業經營外,還關心社會公益。

市建局從房協接手推行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資助有需要的自住業主維修保養單位。 計劃推出至今約兩年,截至上月,已批出逾6千宗申請,涉及約2億5千元的資助津貼。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不少業主屬於長者及有需要人士,因欠缺經濟能力而耽誤維修及保養自住單位。 計劃申請人資格除了涵蓋年滿60歲及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長者,亦擴展至領取綜援及傷殘津貼的自住業主。 每名合資格業主可獲上限8萬元的津貼,可用於自住單位的維修工程及補貼大廈公用地方維修工程所需分擔的工程費用。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重建及收購物業

另外,大廈公契指引於1987年實施,在這之前落成的舊樓的公契均未有提及或清晰界定「公用部份」所指的地方,導致「公用部份」需要維修時,容易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相關問題甚至可能需要訴諸法律來解決。 最後大家都有興趣知道計劃何時推出,上星期三公布後,其實我們之前已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希望在本月底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計劃作討論。 在取得發展事務委員會同意後,我們會在四月提交財務委員會申請十億元撥款。

另外,公司亦向5萬個經社福機構或社區夥伴轉介的劏房住戶,每戶提供800港元的一次燃料費資助。 【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周三(22日)發表2023至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備受關注的要項包括會否「派糖」、派消費券,印花稅等稅收會否調整,以及提振經濟的具體方針等。 《香港財經時報》在《財政預算案》公佈前夕,為大家整合各政黨對不同措施的看法和建議。 財政預算案2023|《財政預算案》公佈前夕,一文整合各政黨對不同「派糖」消費券計劃、印花稅、薪俸稅等稅項調整、津貼措施及其他財政預算案的建議。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最高瀏覽

MoneyHero為大定緊貼貸款申請日期、資格、利息及貸款上限最新消息。 Ec HOUSE提供的資料認為,以香港最常用的德國標準(DIN Standard Ramp Testing)為例,廳房的地板最少要有R9,而廚房、廁所等潮濕地方,則選用防滑標準達到R10、R11或以上的瓷磚較好。 為方便長者可以坐到馬桶或淋浴椅上,坐廁和淋浴的位置都要安裝扶手。 老友記要善用8萬元津貼裝修無障礙家居,以減少家居意外。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市建局會按申請優次接觸申請人,協助他們籌組及進行工程。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韋志成指,市建局自2020年6月起集中管理政府推行的樓宇復修資助計劃,其中4項是針對公用地方的維修工程,包括「樓宇更新大行動2.0」、「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樓宇排水系統維修資助計劃」。 截至上月底,上述4項資助計劃已經審批超過5,000宗申請,涉及的資助總額達到8.2億元。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長者津貼2022|1.合併長者生活津貼

因為有時他們可能室內有潛建物,我們都會容許他們申請津貼來拆卸建築物。 所以分界線並非是室內還是室外,而是看工程的情況如何。 發展局局長:如果他們是租樓的話,維修的責任應該是業主的責任,所以這個計劃是針對長者自住的物業。 如果他們的物業是用來收租,我們也不會以這個計劃來幫助他們。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長者津貼2022】香港大約每8個人,就有一位長者,為讓他們獲得更好照顧,政府推出多項長者資助優惠,較早前公布合併長者生活津貼即將於9月生效,只要符合4個條件,每月即攞3,915元! 申請人必須聘用有關的合資格註冊承建商,並於完工後遞交其註冊證明影印本及有關的法例要求的完工證明影印本以作核實。 如申請人未能遞交所需文件,將不獲批津貼進行有關的工程項目。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強制驗窗計劃簡介會時間表

如貸款申請涉及的維修工程由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或有關居民組織統籌,而他們願意協助提供所需文件(例如:工程合約╱標書、業主大會會議記錄及通告、修葺令╱勘測令副本),屋宇署會直接聯絡業主立案法團或居民組織索取資料。 政府宣布加強4個樓宇復修資助計劃,其中包括「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在受助人士範圍、資助上限、資產限額均會有所加強,預計會再多2.5萬名業主受惠。 計劃執行方面,我們很高興取得香港房屋協會的同意,由他們落實這項計劃,因為房協多年來在屋宇維修管理及協助市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以由他們推行這項計劃是最理想的。 稍後當計劃推出後,房協會聯同屋宇署及有關部門會廣泛宣傳這個計劃,令受惠長者及業主立案法團都會知悉這個計劃的詳情。 申請樓宇安全貸款,需繳付$530註冊費,至於利息,如果經濟有困難之人士,便可享有免息貸款,其條件需為綜緩或長者生活津貼受助人,又或入息及資產不超過上限(見表1)。

津貼資助範圍主要針對影響樓宇安全的工程:包括石屎剝落、窗戶破損、檢驗工程、走火設備及滲水等工程。 對於已申請現有計劃但無力償還欠款或貸款的長者,若他們每月入息仍維持單身7,200元(夫婦12,300元)的低水平,他們仍不符合資格申領新計劃資助,以償還欠款,惟有繼續拖欠或節衣縮食償還欠款。 今次是為有需要長者提供財政支援,讓他們改善樓宇狀況,應最低限度涵蓋可符合資格申領現有計劃免息貸款或資助津貼的低收入長者,讓他們也能受惠,不會被遺棄。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筆者建議政府盡快檢討,放寬申請資格限制,最低限度與現行其他樓宇維修資助計劃相同,讓有需要低收入長者受惠,鼓勵及幫助他們維修物業,改善居住環境。 不過,計劃的申請資格限制是單身長者每月入息5,910元,夫婦9,740元,起點較低。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合資格申領津貼的工程範圍涵蓋住用單位及 / 或大廈公用地方 (即大廈公用部份) 進行與樓宇安全有關的維修工程︰

為照顧長者的住屋需要,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分別為長者提供不同種類的公共房屋資助。 豐盛生活服務執行董事李國邦於業績記者會表示,在過往收購支持下,集團市值已升3倍,由不足10億港元,增至近年的27億港元。 集團會繼續積極物色收購合併,包括相關的生活服務公司,並注重與現有業務的協同效應及有否相關性。 他稱,豐盛生活服務目前手持現金7億港元,淨持現金3億港元,備用額度約17億港元,有足夠財務資源,應付購併及派息所需。 李國邦稱,集團會維持股息派發率在40%,由2015年上市至今,所派發股息已相當於招股價80%,股息率約為8-9厘。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向業主提供貸款(上限為每個單位港幣100萬元)以進行樓宇及窗戶的檢驗和修葺工程,而符合資產審查規定的業主可獲免息貸款。 若申請津貼進行大廈公用地方維修工程,申請人(即個別單位業主)必須在大廈維修工程完工證明書發出的日期前遞交申請表格。 2.2 確保沒有就相同維修工程項目,同時申請屋宇署、房協或市建局的樓宇維修貸款及/或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發展局局長:這個正如我們很多的資助計劃一樣,我們會有一個經濟狀況的調查,但正如我剛才所說,計劃的受益人都是有需要的長者,而計劃的受益者,宏觀來說不單是長者業主,亦是整體社會。 我們是傾向寬鬆,但寬鬆不等如我們助長濫用,我們都會有一些突擊檢查。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樓宇消防安全

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推出至今多年,仍有不少長者不了解計劃詳情,甚至誤墮坊間以此津貼作招徠的裝修陷阱。 合資格申請津貼的人士,須持有效香港身分證,並年滿60歲,亦須為有關自住物業的業主,故公屋租戶並無法申領此津貼,業主非居於有關物業亦不合資格。 計劃主要為長者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津貼維修自住樓宇的費用,改善樓宇失修的情況,並加強長者居所的安全。 每位合資格的長者自住業主在5年內可獲最高4萬元的津貼。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長者津貼2022|6.長者裝修津貼

如申請人曾申請房協轄下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申請人仍可向市建局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惟兩津貼下可獲的津貼總額不會超出有需要 人士維修津貼的津貼上限 (即80,000港元)。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28日)發表網誌,提到從房協接手「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後,資助範圍擴展至領取綜援及傷殘津貼的自住業主,截至上月共批出超過6,000宗申請個案,涉及資助津貼約2.5億元。 他又指,當局會檢視大廈公契內「公用部份」維修的權責事宜,並提出改善建議,減少業主和法團出現爭拗。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財政預算案|其他預算案建議

計劃旨在為餐飲租戶提供平台,讓雙方在裝修及翻新工程開始前,就可持續發展作出商討。 計劃透過《綠色廚房技術指引》以及分為3個級別的「綠色廚房」嘉許制度,協助餐飲租戶在正式營運前,將高效能可持續方案融入於餐廳設計之中,務求提升可持續發展表現,以及改善員工的身心健康。 指引涵蓋提升能源及用水效益、改善空氣質素和廢物管理等多個範疇。 申請人必需是私人樓宇的業主,包括居屋及已自置公屋,每個單位的貸款額上限$1,000,000。 抵押方式包括提供彌償人,簽立一項在港物業的法定押記或提供本港一家持牌銀行簽發的保證書。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我們深信沒有什麽完成不了

申請人如年滿60歲或以上,資產上限要求便較寬鬆(見表2)。 市區重建局-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津貼高達八萬元.公司服務範圍包括-家居維修,家居設計,石屎剥落,更換鋁窗,驗窗,泥水工程,更換鐵閘木門,廚櫃家具等。 計劃自2008年推出,11年來發放約6.7億元,協助2.65萬個申請者復修外牆及單位內牆身修補等工程。 發展局副秘書長(規劃及地政)羅淦華指,將擴大受助人士範圍,讓正領取綜援的合資格長者,納入計劃資助範圍。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香港房屋協會國際研討會2023 「未來願景:為跨代共融創造宜居社區及永續環境」

最後,不論大家打算申請哪種貸款,均應先清楚了解當中維修費用,大家可翻閱大廈會議紀錄文件作了解。 另外,市建局亦有提供「招標妥」樓宇復修促進服務,派專人詳細評估各大廈的維修成本,並舉辦講座,向業主們講解及提供維修資訊。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貸款申請一般需時14至21天處理,程序包括:政府會向申請人所屬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索取維修工程相關文件,倘若貸款獲批,貸款會按工程實際進度分期發放,最多分3期,利息會於每期發放貸款時,按當時的利率計算 。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長者房屋

如申請人數過多,當局或會考慮採取計分制,以及參考是否首置等標準,當局仍在研究相關細則。 如申請人曾申請房協轄下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申請人仍可向市建局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惟兩津貼下可獲的津貼總額不會超出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的津貼上限 (即80,000港元)。 向個別業主提供低息貸款,以進行樓宇公用及私人地方內部供水系統的維修及修葺工程,不論有關工程是自願或根據法定命令而進行。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