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型腸胃炎會傳染嗎7大好處

若是糞便還是稀稀、水水的,建議飲食還是持續以清淡為主,以防正常飲食後食用到含有高糖及乳製品的食物,反而又引起腹瀉。 臨床上,我所看到的感染型腸胃炎大便都比較臭、比較黏、肚子會發熱,而腸胃型感冒肚子摸起來不會那麼熱。 不過,不管是哪種拉肚子,我都會建議爸媽先讓小孩拉,把身體裡的毒物排除,只要適度補水,不要讓孩子真的拉到脫水就好。

另外,大部分的腸胃炎多以腸道相當不適反應為主,但若是症狀有出現嚴重的嘔吐、腹瀉者,有可能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過多,進而引發脫水症狀。 因此,不論是哪一種腸胃炎,只要當症狀一直無法緩和,應立即就醫,以免症狀惡化。 由細菌感染的腸胃炎,主要以腹痛、腹瀉和血便等下腹部的症狀為主,並且有機會伴隨嘔吐、發燒等病症。 另外,若是由寄生蟲引起的細菌感染,雖然同樣會出現長時間的腹瀉,但大多數不會帶有血便。 受到輪狀病毒感染的嬰幼兒,症狀通常會持續5~7天,並且症狀多以發燒、嘔吐為主。

感冒型腸胃炎會傳染嗎: 病毒型腸胃炎患者,千萬別吃5大NG食物 | 楠梓藥局

腸胃型感冒除了拉肚子之外,還可能出現發燒、疲倦、肌肉痠痛等「表證」(發生在身體表面的症狀)、同時有腹瀉、腹痛的「裡證」(發生在身體裡面的症狀)。 另外要注意的是,腸胃炎症狀(如腹瀉及嘔吐)經治療緩解後,患者體內殘留的病原體還是有機會感染其他人。 通常會建議待症狀解除至少 48 小時後才恢復上班上課,才可降低腸胃炎傳播給別人的風險。 在腸胃炎期間,輕微脫水是很常發生的狀況,但如果孩子有中度以上的脫水情形時,家長就一定要注意囉! 除了讓大家搞懂上述的腸胃炎症狀外,底下我們也整理了一些資訊,希望大家務必學會辨識需要緊急送醫的症狀,避免掉以輕心,導致憾事發生。

雲林縣西螺鎮東興里一處平房今天傍晚發生火警,消防人員趕抵灌救,約20多分鐘撲滅火勢,1名5歲陳姓女童葬身火窟,火場承租的住戶並不在家,起火原因待調查釐清。 對此,南澳工務段解釋,承包商人員疏失,已要求務必遵守交管的SOP流程。 「離開媽媽 我會心碎」還記得那個為了想留在台灣,只得寫信求助總統蔡英文的8歲女童嗎? 在憲法法庭和最高法院出手的情況下,女兒暫留台灣,而這起義大利富商爸爸和空姐媽媽的跨海爭女案有最新進展。 最近便秘,我以前偶爾有便秘,但最近有二十多天了沒有便意,每天稍微拉出一小點,肚皮很不舒服,胃口也不好,不知道吃什麼有緩解,多少時間能好轉?

感冒型腸胃炎會傳染嗎

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 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 另外,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並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

感冒型腸胃炎會傳染嗎: 細菌感染或寄生蟲(細菌性腸胃炎)

蘇志盛表示,如果患者發現腹瀉次數愈來愈多,或時間拖得太久(如超過1周),即使沒有上述嚴重的合併症狀,也要進一步檢查,因為或許有潛在性的腸道問題,如發炎性腸道疾病等,仍得小心。 「若吃下的細菌量或毒素少,可能只是腹瀉個1、2次就好了,許多患者不會因此特地就醫。」蘇志盛說,病毒性腸胃炎則不同,病程後勁較強,患者一般在被病毒感染後的12小時到幾天內都可能出現症狀。 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生存力強,能長時間存活在患者的糞便或嘔吐物當中。

不過,如果患者的情況較嚴重,醫生或會抽取糞便樣本和血液作更仔細的檢查。 腺病毒:腺病毒是感染人類黏膜的一組病毒,主要影響兒童,並通過打噴嚏或咳嗽產生的飛沫傳播。 腺病毒症狀可持續 1-2 星期,而腺病毒感染在一年四季皆可發生。 每年的冬天到隔年的春天是部分病毒性腸胃炎的活躍時期,像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星狀病毒會在一年當中較冷的月份發生,而腺病毒則是一整年都會發生。

在門診中,常會碰到一種狀況,就是診斷了腸病毒感染,家長卻堅持小孩子沒吐又沒拉,怎麼會是腸病毒? 另一種情況是在提供家長有關「輪狀病毒疫苗」資訊時,家長常會問:「這個疫苗是在預防腸病毒嗎?」答案為「否」。 過敏性腸胃炎除了會引起頭痛、胃痛之外,還有可能會引起皮膚與支氣管相關疾病。 嚴重的話,甚至會引起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的過敏性休克發生。 而小朋友得到此種腸胃炎,有可能會持續上吐下瀉,因此不論是大人小孩都要特別注意。 病毒感染的腸胃炎主要是受到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等入侵腸胃,使腸胃機能受到影響所致。

諾如病毒(諾羅病毒):此病毒常引致急性腸胃炎,通常與食用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有關。 感染原因主要是食用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感染人士或受污染的物件。 此病毒在人多集中的地方更容易傳播,例如學校或老人院,其症狀通常持續 1-3 天。 最重要的仍是常洗手,保持雙手乾淨後再進食,夏日也要多注意食物的保存及調理方式。 若有家人不幸感染,可使用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即使患者病程結束後,仍建議要做好完整的消毒,才可預防再次受到感染。 腸胃炎依據病原特性,可區分為「細菌性」與「病毒性」2類。

蔬果食用或烹調前記得清洗:透過正確的清洗,可以減少看不見的病原體及農藥殘留,詳細方式可參考這篇文章。 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 疱疹性咽峽炎的特徵為發燒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手足口病的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

感冒型腸胃炎會傳染嗎

食物可經由帶有病毒性腸胃炎的食物準備者或處理者所污染,特別是那些如廁後沒有洗手的人。 貝類也可能被污水污染,如果生食或食用未煮熟受污染的貝類(如牡蠣或蛤蜊等),會導致腹瀉;飲用水如被污水污染,也能散播這些病毒。 病毒性腸胃炎是會傳染的,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播,例如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吃或喝到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

感冒型腸胃炎會傳染嗎

像這樣的拉不出大便的情況都是腸胃消化差,跟胃腸道蠕動慢是有很大的關係。 今天來聊聊肚子脹放屁多大便少,有便排不出來的感覺不好。 如果只吃瓜果蔬菜,那麼機體運轉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就會缺失,比如蛋白質。

若沒有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這些病毒就會透過糞便或嘔吐物的飛沫,附著在手或是物體的表面上,若是沾到病毒後,再接觸到口鼻或眼睛黏膜,就有可能遭到感染。 最常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原因,是與感染的病患有接觸,或是吃到受污染的食物或水。 有許多病毒都會造成腸胃炎的症狀,如:諾羅病毒(Noroviruses)、輪狀病毒(Rotavirus)等。 若腸胃炎的症狀持續數日或病情更嚴重應盡快找醫師診治,且照顧者在與病人接觸時也要特別小心,需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因此如果要達到養胃的目的一定要飲食均衡,這樣才能做到各種營養都補充到位。 盡量以低纖維、清淡的食物為主,讓腸胃慢慢修復,直到能排出成形的糞便時,就表示腸胃功能恢復得差不多了。 問診用心,強調「孩子是我們最呵護的人」,對於小病人極有耐心與親切,深受媽媽們喜愛與推崇。 二千年前的《傷寒論》有提到:「先解其表,後治其裡,解表桂枝湯,治裡四逆湯。」這就是很典型的肚子受涼,導致發寒、腹瀉的症狀。 但一定要避免吃高脂肪、高糖、高纖維、乳製品、刺激性調料或是過度調味的食物,盡量以低纖維、不刺激的食物為主。 洗手應盡量採「濕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乳,並謹遵洗手口訣的「內外夾弓大立腕」步驟來徹底清潔至少超過20秒。

每種病毒易感染的年齡層也有些不同,像諾羅病毒及星狀病毒,在每個年齡層都會引發腸胃炎。 而輪狀病毒、腺病毒及沙波病毒,就比較容易感染 5 歲以下的嬰幼童。 若糞便帶血、有很多鼻涕般的黏液,或有合併發燒現象,代表腸胃炎可能較為嚴重、有感染,也需要就醫做進一步診斷。 「腸胃炎」的表現大致以吐、拉、肚子痛為主;腸病毒感染則以口腔特定位置的潰瘍或手腳有水泡為主,如果出現嘔吐症狀,就要小心是腸病毒重症。

  • 患有病毒型腸胃炎時,要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高纖維、乳製品或是燒、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腸胃蠕動,增加腸胃負擔。
  • 炎熱的夏季本來就是急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加上近期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導致人心惶惶,許多民眾也跟著疫情發展感到焦慮不安。
  • 今天來聊聊肚子脹放屁多大便少,有便排不出來的感覺不好。
  • 若腸胃炎病情輕微者,一般而言 2 至 4 日便會自行痊癒。

除了我們熟知的急性腸胃炎,其實也有所謂的「慢性腸胃炎」,只是慢性大多都與免疫系統的疾病有關,患者可能本身體質就有免疫系統失調,才會引起腸胃道慢性發炎,至於臨床病症還是以急性腸胃炎較常見。 俗稱「病從口入」,免疫系統正常者罹患腸胃炎的原因,大部份還是與日常飲食有關,因此注意食物保鮮,保持個人與用餐環境的衛生,才不會因輕忽而得到腸胃炎。 而病毒性腸胃炎則不同,以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較常見,有時不需要經由食物就能傳播,只要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不小心碰觸、沾染到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器具等,甚至可能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進行人傳人,傳染性更強。 若是患者持續嘔吐、腹瀉不見好轉或是持續發高燒、或是喝水就想嘔吐無法自行補充水分,則建議至醫院給專業醫師治療,並透過吊點滴來補充身體水分以防出現脫水等症狀。

  • 臨床上,我所看到的感染型腸胃炎大便都比較臭、比較黏、肚子會發熱,而腸胃型感冒肚子摸起來不會那麼熱。
  • 像這冬天,一感冒就是半個月,西藥中藥打針都弄了幾個輪迴,孩子還是病怏怏的,唉,說起生病,家長估計頭都是大的。
  • 腸胃道的機能因此受到影響後,就無法進行正常的蠕動及消化功能,因此產生腸胃道的症狀。
  • 在憲法法庭和最高法院出手的情況下,女兒暫留台灣,而這起義大利富商爸爸和空姐媽媽的跨海爭女案有最新進展。
  • 蘇志盛表示,如果患者發現腹瀉次數愈來愈多,或時間拖得太久(如超過1周),即使沒有上述嚴重的合併症狀,也要進一步檢查,因為或許有潛在性的腸道問題,如發炎性腸道疾病等,仍得小心。

如果民眾第一時間發現自己脫水了,也可以到藥局購買口服電解水或相關的粉劑來沖泡並飲用。 特別是年紀較小的孩童,可能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所以身為家長,除了要有辨識上述緊急情況外,還是需要時時留意孩童食慾及活動力的表現。 酒精性消毒劑對引起腸胃炎的病毒殺滅效果不佳,須使用較高濃度的稀釋漂白水。

民眾不必非得自己判斷是細菌還是病毒引起的,只要知道怎麼配合醫師治療,以及如何照顧就好。 腸胃平時沒事,一痛起來卻不得了,多數時間只能坐在馬桶上渡過。 聖保祿醫院急診科主任賈蔚說明,在腸躁症患者中,有不少人的發病及惡化原因是來自「壓力」。 因為壓力不停在生活中發生,患者就會反覆發作、慢性且持續,所以醫界一般認為,腸躁症是「情緒和壓力」造成的,而出現腹痛、便祕、腹瀉、脹氣等腸道過敏症狀。 儘管香港的公共衛生水平良好,但有一種「禍從口入」的疾病卻十分常見,它便是腸胃炎。

「經常可見民眾只吃一口就覺得味道怪怪的,這是細菌性腸胃炎的證據之一。」他舉例說。 只要你食用過患者有接觸的食物、水或是接觸到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以及口水或飛沫,都有可能感染病毒型腸胃炎,因此得到病毒型腸胃炎並不一定是飲食所導致。 如果從一般的角度,感染型腸胃炎大多是細菌型感染,例如吃了不新鮮食物,導致腸胃道想把髒東西排出來。

沙門氏菌:通常是接觸了未煮熟的雞蛋、家禽和肉類而受到感受。 若感染者沒有做好清潔措施如正確洗手,或會將細菌向外傳播。 腸胃炎症狀極少會拖過1周以上,因為通常只要連續拉上2∼3天,就一定會痛苦到努力尋找解決方法,包括自行購買止瀉藥或求診等。 一般人很難分別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仍必須靠醫療人員憑藉病史或理學檢查,甚至是相關的檢驗結果,才能做出診斷。 大多數人可能因為不注意飲食習慣,然後經常吃飯不規律,以至於累積成各種腸胃疾病高發。 自從患上腸胃病以後,面對各種美食都只能看看,是種多麼大的煎熬啊。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